夏彬芳
本文通过对传统包皮环切术、包皮环扎术、一次性包皮切除缝合器手术的方法进行简要介绍及对各自优缺点进行比较,向广大医务工作者直观地展现每一种手术方法的特点,以此为医生和患者选择手术方式提供参考。
作者:孙杨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分析手术患者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中明胶海绵的应用及护理。方法:40例需行术前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ASA分级I/II的择期手术成人患者,随机分为2组,I组给予穿刺后明胶海绵压迫并贴封膜,术后每天同样方法做穿刺点护理,II组为对照组,穿刺后常规纱布压迫并贴封膜,术后每天常规穿刺点护理。结果:I组患者术中穿刺点出血%1ml的比例为95.00%,术后第一天的比例为100.00%。II组患者的比例分别为55.00%和80.00%,并有一例患者由于术后第1天出血量&10ml而改用明胶海绵法,效果良好。结论:明胶海绵压迫法在手术患者颈内静脉穿刺术中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纱布压迫法,值得推广。
作者:章利;张钧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患者短时间大量输入红细胞悬液后伴有凝血功能异常时,输注血浆冷沉淀的疗效。方法:查阅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2014上半年患者大量输血记录单,比较分析3例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输注血浆冷沉淀前后凝血功能的变化。结果:当患者短时间大量输血常常并发凝血机能异常,出现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显著延长,纤维蛋白原下降,D-二聚体水平增高的现象。及时输注血浆冷沉淀后,可有效提高血液循环中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原等凝血物质的含量,从而不同程度的缩短凝血时间,纠正凝血异常,提高患者的救治效果。
作者:蒲涛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对预见性护理指引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1年11月~2012年11月我院收治的骨科患者1200例,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预见性护理指引,并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3.83%,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77.50%,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中研究组患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00%,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的总发生率10.00%,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骨科患者预见性护理指引可以让其病情得到较好的康复,减少患者的疼痛,具有较好的护理效果,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何建书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研究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体会。方法:总结分析2012年1月-2012年12月来笔者所在科室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术前和术后护理效果,观察患者的疼痛评分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住院6~10d,平均(6.4±1.3)d,术前视觉模拟评分表的评分(7.36±0.42)分,术后(2.12±0.52)分,术后疼痛感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期间患者未出现护理并发症。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十分显著的疗效,能有效改善患者疼痛感,术前和术后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和疼痛感降低的重要基础。
作者:刘燕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总结整形美容外科手术修复面部软组织损伤的方法和整形美容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2010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面部软组损伤患者98例。医生根据整形美容外科的原则和患者面部软组织损伤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清创、修整伤口、止血和缝合。结果:98例患者,Ⅰ期修复者83例,Ⅱ期修复者15例。所有患者均无发生感染、血肿和皮瓣坏死。术后随访1~12月,所有患者无明显的瘢痕增生,45例患者对治疗效果非常满意,44例患者对治疗效果较满意,9例患者对治疗效果不满意。结论:对面部软组织损伤采用整形美容修复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和美化伤口,临床上应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彭劲松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并总结重症胰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3年3月-2014年2月所收治的31例重症胰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护理方式。结果:通过有效且合理的护理,全部患者呼吸窘迫综合征症状均得到了有效地改善,治疗1-10周后28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有3例患者因抢救无效而死亡。结论:通过本次研究结果的分析可知,由于重症胰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病情变化较快,且病程也比较凶险,对此,要想降低其致死率,其关键就在于早期诊治和精心护理。
作者:陈瞡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老年性白内障术后并发症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3年1月到2013年12月收治的200例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加人工晶体植入术的老年性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00例与实验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眼科围手术期护理,实验组采用全程护理,即在常规眼科围手术期护理基础上,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进行详细的术后评估以及一系列针对性的预防对策,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视力,以及前房出血,角膜水肿,后囊膜破裂,前房渗出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在术后3个月矫正视力达到0.5的患者多余对照组,且前房出血、角膜水肿等一系列并发症患者少余对照组。结果:全程护理降低了术后并发症,提高了患者康复率。结论:两种方法比较,采取全程护理还是比较好。
作者:马润莲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有效减轻患儿反复穿刺痛苦和恐惧心理,有效保护血管,便于抢救用药,提高疗效,减少患儿静脉感染机会,减少护士工作量,促进护患关系和谐。方法:对我院在2012年10月-2013年8月收治的120例患儿使用静脉留置针人数进行统计,总结经验。结果:120例患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短2天,长7天,平均5天,1例发生穿刺点小面积皮肤感染,未出现1例因静脉留置针而出现全身感染。结论: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技术是一项在临床中值得推广应用的技术。
作者:薛君利 刊期: 2014年第08期
脑卒中是神经内科常见疾病,在其诊治过程中会经常用到传统脱水剂---甘露醇。甘露醇是临床上常规用来治疗急性脑卒中脑水肿、降低颅内压的有效药物之一。由于甘露醇在临床的广泛使用出现了许多问题,这就要求临床医生在治疗急性脑血管疾病时要权衡利弊合理使用甘露醇。合理应用甘露醇,有助于提高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或避免甘露醇的不良反应。
作者:张兰;陈杭英 刊期: 2014年第08期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中严重、危害大的病症之一,本文通过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17例有溶栓指征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期间的护理配合,使冠状动脉再通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孔德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本型药疹临床常见,损害可分别单独发生在皮肤或口腔黏膜上,或皮肤和口腔黏膜同时出现,但损害更多见于皮肤与黏膜交界处,如唇红及生殖器。作者收集到80例固定药疹中,有口腔黏膜损害者23例(28.74%)。
作者:陈惠芳;王东 刊期: 2014年第08期
急性乳腺炎多见于产后哺乳期妇女,是由于细菌侵入乳房引起的炎性反应,其主要与乳汁淤积及细菌入侵有关。作为一种常见的乳腺疾病,急性乳腺炎严重影响了女性的生活。急性乳腺炎比较容易确诊,早发现、早治疗可有效减少急性乳腺炎发病率,加快疾病的痊愈。产前加强卫生宣教,产后指导产妇合理的哺乳方法及保护乳头的措施,对孕妇、产妇及其家属进行培训,让他们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实施合理的预防方法,可以有效避免本病的发生。此外,排空乳汁以及控制感染等护理方法还可以有效控制炎症的发生与发展,起到控制病情的作用。
作者:张明翠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分析临床检查和治疗眼球挫伤后并发屈光不正的方法、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45眼)眼球挫伤后并发屈光不正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裸眼视力检查联合检影验光法检查损伤眼屈光情况,并采用复方托品酰胺滴眼液联合维生素、扩血管药物对症治疗屈光不正,观察分析检查结果和治疗效果。结果选取的39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屈光不正,经对症治疗后裸眼视力均有所提高。结论眼球挫伤后并发屈光不正经检查确诊后,适当采用复方托品酰胺滴眼液联合维生素、扩血管药物进行对症治疗,可有效改善眼睛供血和环节水肿,促进患者视力恢复。
作者:李开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具有益气养阴、活血化痰、清热平肝中药配伍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治疗组(60例)服用芪黄颗粒(黄芪、党参、麦冬、天麻、熟地、川芎、丹皮等),对照组(30例)服用复方丹参片。两组用药时间均为4周,治疗期间记录疼痛程度、每日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心电图指标。结果:心绞痛的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3.3%,显著高于对照组(74%),心电图的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3.1%,具有显著意义(P<0.05)。
作者:胡延崇 刊期: 2014年第08期
临床尿液检验是医院临床诊断中比较常见的一项常规检查,对各种临床疾病的早期发现、诊断及治疗等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但在其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受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常容易导致尿液的终检验结果出现偏差,继而影响了病人的诊治。因此,本文主要对影响临床尿液检验结果的若干因素及其有效对策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作者:金玉娇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八知道-系统交接班”在ICU护理床旁交接班实施的效果。方法将我院ICU病房20张病床按编号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将ICU 46名护士采用随机抽签方法分到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3名。对照组采用常规交接班模式完成交班,观察组中对护士进行“八知道-系统化交接班”培训后,采用“八知道-系统化交接班”模式完成交接班。一个月后,对比观察两组床旁交接班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床旁交接班病人,监护仪,呼吸机,颅内降温仪,治疗带、吸氧装置完好备用不符合规范项目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监护床不符合规范项目少于对照组,但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采用“八知道-系统化交接班”模式完成交接班,能明显提高床旁交接班的质量,减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作者:魏莉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腋臭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于我院的224例腋臭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处理措施进行分析。结果:224例腋臭患者术后并发症以出血血肿构成比高,相较于与其他类型并发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腋臭手术不仅要考虑疗效、美观度等,同时并发症预防处理同样重要,应分析并发症发生原因来采取针对性处理措施。
作者:陈淼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了解新式活动能力锻炼在普外科腹部手术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自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我院普外科腹部手术后患者进行抽样,选取7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执行责任包干制,行新式活动能力锻炼,对照组予以常规术后护理(未行新式活动能力锻炼),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状况。。结果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12.82%)明显低于对照组(64.10%),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式活动能力锻炼在普外科腹部手术后患者护理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钟穆兰 刊期: 2014年第08期
静脉炎是静脉输液治疗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不仅增加病人的痛苦,同时影响治疗效果[1]。静脉输液成为大多数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由于穿刺针刺激血管,输入液体成分、pH值、渗透压,输液速度、细菌感染等各种因素对血管壁直接刺激,导致血管壁炎症表现出现静脉炎。临床表现为穿刺静脉出现多条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严重者出现结节甚至溃疡[2]。目前,静脉留置针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静脉留置针采用医用高等硅胶材料,导管柔软,刺激性小,然而有部分病人仍会出现静脉炎[3]。静脉炎成为静脉输液的常见并发症,不仅给患者造成痛苦,也给护理工作增加困难。
作者:王霄 刊期: 2014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