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Cyclin D1表达与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CT征象及其预后的关系

马树华;徐克;黎庶;孙丽华;李军;夏春义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 Cyclin D1,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摘要:目的探讨Cyclin D1表达与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CT征象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方法及螺旋CT扫描,回顾性分析66例经病理证实的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Cyclin D1表达与CT征象及预后的关系.结果深分叶、毛刺征、淋巴结转移与Cyclin D1过度表达有关;肿瘤大小、空洞、胸膜凹陷、分化程度、分期及组织类型与Cyclin D1表达无关;Cyclin D1为负性预后因子,其过度表达提示预后不良.结论 Cyclin D1表达在肺癌的发生、发展及CT征象中可能起重要作用,检测该基因并结合CT征象可作为临床诊断及预后评估的指标.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松质骨中超声背散射信号的分析

    在理论和实验上,分析了松质骨中超声背散射系数与频率的关系.牛胫骨和人尸体跟骨松质骨的背散射实验及理论分析结果表明,背散射系数随入射频率的增加而非线性的增加.一般,整个背散射系数曲线可以分成三段不同斜率的曲线.在用超声评价松质骨状况时,背散射信号具有重要作用,其背散射系数(BSC)可用于评价松质骨状况.

    作者:他得安;王威琪;汪源源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鼻窦骨折的HRCT诊断

    鼻窦是颅面部外伤容易造成骨折的部位,而鼻窦骨折往往并发颌面部、眼眶和颅底等邻近部位骨折.全面了解骨折范围,对患者的预后和治疗方案的选择有很大影响.国内对鼻窦骨折已有报道,但多限于常规CT扫描,系统分析HRCT表现的报道甚少.笔者回顾性分析CT扫描诊断鼻窦骨折200例,探讨鼻窦骨折HRCT征象,评价HRCT的优点.

    作者:赵启利;李彩辉;张琳;杨本涛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CT灌注成像在肾癌预后评估方面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在评估肾癌预后和术式选择等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20例肾癌患者, 根据临床分期分成局限组和转移组;根据病理分级分成低度活性组和中高度活性组,及健康自愿者30人进行肾区CT平描,之后选择经肾门或肿瘤的大层面进行动态增强扫描,应用感兴趣区域分析法,计算正常肾皮质和肾癌组织的灌注值.结果转移组肾癌灌注值显著高于局限组(t检验,P=0.015),中高度活性组肾癌灌注值亦显著高于低度活性组(t检验,P=0.014).结论 CT灌注成像在评估肾癌预后和术式选择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袁庆中;田建明;王培军;邵成伟;李树平;李跃华;任方远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正常生长软骨MR表现特征和横向弛豫时间测定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骨骺软骨和生长板软骨的T2弛豫时间差异.方法 12头出生2周的乳猪,扫描双侧股骨远端骨骺,范围包括二次骨化中心骨质、周围骺软骨、生长板软骨、干骺端.将MR所显示的各层微细解剖结构的信号特征与相应组织学构造进行比较对照.运用多层面、多回波、自旋回波MR序列对8头乳猪进行T2弛豫时间测量.结果 MRI显示了二次骨化中心骨髓和干骺端之间的5种不同的微细解剖结构,包括:①二次骨化中心临时钙化带;②二次骨化中心生长板;③骨骺软骨;④生长板;⑤临时钙化带.与骨骺软骨相比,股骨生长板软骨的T2值有显著延长(P<0.05).结论 MRI能够鉴别骨骺软骨和生长板软骨.

    作者:李小明;王仁法;李勇刚;徐安辉;唐立华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周围型肺癌CT征象与MMP-2和VEGF表达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周围型肺癌CT征象与MMP-2和VEGF表达的关系.方法运用SP免疫组化法对47例经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癌进行MMP-2、VEGF表达的检测,分析其与术前CT征象的关系.结果 MMP-2和VEGF表达与瘤体大小、深分叶征、棘状突起、纵隔淋巴结转移有关,与毛刺征、空泡征无关.结论周围型肺癌CT征象中,瘤体直径>3 cm、深分叶征、棘状突起和纵隔淋巴结转移提示肿瘤的恶性度高.

    作者:蒋南川;王孝英;冯敢生;韩萍;梁波;田志梁;雷子乔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膀胱巨大憩室并结石1例

    患者女,20岁.反复下腹部胀痛,伴排尿困难,尿痛,血尿5年余,加重半月入院.体检:生命体征正常,心、肺未见异常,肝脾未触及,下腹部稍隆起,可触及充盈的膀胱,未触及包块.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正常,尿常规见蛋白(++),WBC(+++),RBC少许.

    作者:李家言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术显示脊髓Adamkiewicz动脉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MDCTA)显示脊髓Adamkiewicz动脉的佳扫描参数、强化延时时间及图像重建方法.方法 125例胸、腹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的连续性受检者,采用不同的扫描触发CT阈值、延时扫描时间和各种图像后处理方法,显示脊髓Adamkiewicz动脉解剖细节.结果佳扫描参数为扫描速度0.5 s、层厚0.75 、螺距1.5;扫描触发CT阈值170 Hu;达到该阈值后再延迟18 s后自动启动扫描;原始数据按1 层厚、0.75 层距、B20f算法进行横断面图像重建;MPR、CPR和MIP在显示脊髓Adamkiewicz动脉方面具有优势.结论采用优化的扫描参数和恰当的图像重建技术,MDCTA能清晰显示脊髓Adamkiewicz动脉的起止关系、分支情况和走行特点,可作为无创性血管成像的首选检查.

    作者:曾燕;赵建农;宋彬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螺旋CT结肠成像对结直肠肿瘤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目的评价螺旋CT结肠成像对结直肠肿瘤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51例患者行结肠充气螺旋CT扫描,利用工作站获得多平面重建(MPR)、三维表面遮盖(3D)及CT仿真结肠镜(CTVC)图像.将CT结果与结肠镜及手术病理进行对照.结果 46例经手术和/或结肠镜证实,其中癌41例,其他5例.螺旋CT对结直肠癌病人的检出率为95.12%(39/41),病灶的检出率为93.02%(40/43).结论螺旋CT结肠成像是结直肠肿瘤性病变的有效检查方法,是结肠镜的必要补充.

    作者:李静;周纯武;赵心明;王正颜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动脉灌注丹参联合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中心型肺癌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经动脉灌注丹参联合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中心型肺癌的近期疗效.方法对13例中心型肺癌进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肋间动脉及胸廓内动脉造影,将3F同轴微导管置于肿瘤的供血动脉内,灌注复方丹参注射液16 ml,注入适当剂量的碘化油-顺铂乳剂.结果肿瘤供血动脉以支气管动脉为主者7例,以肋间动脉为主者4例,以胸廓内动脉为主者2例.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率为100%,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1年生存率为92.31%(12/13).结论动脉灌注丹参联合化疗栓塞术治疗中心型肺癌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赵斌;李玉亮;王永正;张万明;邵广瑞;崔允峰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数字人体信息获取的成像光谱仪研究

    本文首先概述了成像光谱仪的研究现状,然后详细介绍了数字人体信息获取的扫描成像光谱仪,数字人体信息获取的固体成像光谱仪和AIS成像光谱仪;为数字人体信息获取的成像光谱仪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毕思文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脑微创手术规划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目的介绍脑微创手术规划系统设计及实现的方法.方法采用VC++结合VTK作为软件开发平台,兼顾系统软件的运行效率和开发效率,并应用软件工程的理论与方法,对系统进行设计.结果该系统可以应用于脑肿瘤、脑出血等手术的规划,并可以进一步扩展成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结论采用本系统可以提高手术规划可靠性,缩短手术规划时间.

    作者:赵英俊;陶青林;裴君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子宫腺肌病的MR征象分析

    子宫腺肌病是妇科常见病,近年发病率有增高趋势.国内运用MR诊断子宫腺肌病报道不多.笔者就本院1995年2月至2002年6月46例子宫腺肌病MR表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波;魏光师;陈树良;田铁桥;周霞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双侧视神经胶质瘤颅内浸润1例

    患儿女,9岁,无明显诱因出现进行性视力下降3年,言语不利,右手活动不便,走路不稳近3月.发病以来无头痛、头晕、无恶心、呕吐症状.查体发现患儿神清、言语不利,为不全性运动性失语.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光反射灵敏.左眼视力0.2,右眼视力0.2,眼球各方向运动自如.

    作者:武靖;杜湘珂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16层CT冠状动脉成像的应用价值.方法 146例患者行16层CT冠状动脉成像,评价图像质量及狭窄程度.其中33例行常规冠状动脉造影作对照.结果 1 262节段能满足管腔评价,270个节段不能满足管腔的评价.常规造影显示正常或轻度狭窄、中度狭窄的节段,CT有89.6%的节段与其分级一致;显示重度狭窄的节段,CT有90.9%的节段与其分级一致.结论 16层CT冠状动脉成像是一种无创、简便优良的检查方法,显示有临床意义的冠状动脉狭窄(>50%)的准确性很高,对桥血管及冠脉支架术后复查具有优良价值.

    作者:潘爱珍;甘毅;陈涛;郑建忠;黄慧玲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行经皮椎体成形术的国产骨水泥的材料性能研究

    目的评估影响不同配置比例国产骨水泥材料性能的因素,探讨将其用于临床的可行性.方法将国产骨水泥按粉液比及粉剂中BaSO4含量的不同分成12组,测定其强度、刚度、聚合时高温度以及聚合温度超过50.0 ℃及60.0 ℃以上时所持续的时间.结果随着粉液比例及粉剂中BaSO4含量的改变,骨水泥刚度、强度、聚合时高温度随之改变(P<0.05),而且两因素对高温度和刚度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但各组骨水泥聚合温度超过50.0 ℃及60.0 ℃以上所持续的时间无差异(P>0.05).结论通过改变国产骨水泥的配比比例,可获得较满意的材料性能,从而有望在PVP术中得到应用.

    作者:陈珑;倪才方;丁乙;刘一之;王以进;杨惠林;唐天驷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正常女性盆底可视化与CT、MRI对比研究

    目的应用中国女性数字化可视人体有关盆底形态学信息,探讨人体盆底薄层断面影像学形态规律.方法从中国正常女性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中选取从髂嵴上缘到坐骨结节下缘的连续断面图像与其相对应的CT、MRI断面图像对照,观察盆底的细微解剖结构并进行计算机三维重建及立体显示.结果在可视化人体盆底断面标本与其相对应的CT、MRI断面图像上,能清晰显示出盆底肌、筋膜及其周围间隙,三维重建图像能够清晰显示盆底肌与骨性结构、膀胱、子宫及直肠等的三维解剖关系.并明确盆底肌在横断面上的佳显示断面.结论探讨盆底复杂的细微解剖结构及其空间毗邻关系,对复杂盆底功能性疾病的早期而全面的影像诊断及指导外科手术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熊坤林;龚水根;张绍祥;张伟国;邱明国;谭立文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超声诊断睾丸鞘膜腔积液并结石1例

    患者男,52岁,已婚.患右侧附睾炎1年余,近日因患侧阴囊内胀痛不适而就诊.查体:右侧阴囊稍肿胀,鞘膜腔轻度积液,站立位右侧阴囊透光试验阳性,睾丸外下方扪及一个黄豆大小的结节状硬物,压痛,可移动.超声检查见右睾丸鞘膜腔少量积液,液区深厚处约1.5 cm,壁层鞘膜表面较毛糙;睾丸鞘膜内可见一大小约0.7 cm×0.4 cm×0.6 cm的强回声团后伴声影,可随位改变而移动(图);双侧睾丸及附睾无明显异常发现.经系统检查3 d后在骶麻下行右鞘膜腔取石术.术中于睾丸鞘膜腔内取出1枚大小约0.7 cm×0.5 cm的灰白色结石,并切除壁层鞘膜.术后病理报告鞘膜慢性炎症.

    作者:刘倚河;王怡;余瑛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Cyclin D1表达与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CT征象及其预后的关系

    目的探讨Cyclin D1表达与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CT征象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方法及螺旋CT扫描,回顾性分析66例经病理证实的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Cyclin D1表达与CT征象及预后的关系.结果深分叶、毛刺征、淋巴结转移与Cyclin D1过度表达有关;肿瘤大小、空洞、胸膜凹陷、分化程度、分期及组织类型与Cyclin D1表达无关;Cyclin D1为负性预后因子,其过度表达提示预后不良.结论 Cyclin D1表达在肺癌的发生、发展及CT征象中可能起重要作用,检测该基因并结合CT征象可作为临床诊断及预后评估的指标.

    作者:马树华;徐克;黎庶;孙丽华;李军;夏春义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在进展期胃癌诊断及分期中的价值

    目的评价低张力口服水螺旋CT扫描对进展期胃癌的诊断、分期及可切除性判断的价值.方法 109例患者口服水,在低张状态下进行动态增强扫描.判断肿瘤诊断及分期,预测手术可切除性,并与手术及病理相对照.结果病灶检出率94.5%.CT表现为胃壁增厚、软组织肿块、胃壁多层结构破坏,淋巴结及邻近、远隔脏器的转移.螺旋CT的T、N及TNM分期准确率分别为86.7%、68.3%和72.5%.预测可切除性的准确率92.3%.结论螺旋CT在进展期胃癌诊断、分期及可切除性判断等方面具较高的价值,能够为临床诊治提供有益的指导.

    作者:孙华平;李建丁;张跃珍;叶致刚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自发性肾出血急诊超声1例

    患者男,65岁.发热40余天,于2天前因原因不明的右侧中下腹突发疼痛伴面色苍白、出冷汗,急诊入我院.既往有肺结核病史.查体:腹部轻度膨隆,未见肠型及肠蠕动波,右侧腹及右下腹压痛明显,右下腹反跳痛阳性,右肾区叩击痛阳性.急诊超声检查声像图示:右肾形态正常,大小约12.6 cm×7.4 cm×6.7 cm,肾内结构紊乱,右肾中上极实质区外侧可探及局灶性无回声区,大小约2.3 cm×2.0 cm,周边见高回声包绕.CDFI示仅于肾门部探及散在少许星点状血流信号,盆腔及下腹腔结构紊乱,并见少许不规则无回声.

    作者:廖平川;赵大伟;刘望彭 刊期: 2004年第09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