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自发性肾出血急诊超声1例

廖平川;赵大伟;刘望彭

关键词:出血, 超声检查
摘要:患者男,65岁.发热40余天,于2天前因原因不明的右侧中下腹突发疼痛伴面色苍白、出冷汗,急诊入我院.既往有肺结核病史.查体:腹部轻度膨隆,未见肠型及肠蠕动波,右侧腹及右下腹压痛明显,右下腹反跳痛阳性,右肾区叩击痛阳性.急诊超声检查声像图示:右肾形态正常,大小约12.6 cm×7.4 cm×6.7 cm,肾内结构紊乱,右肾中上极实质区外侧可探及局灶性无回声区,大小约2.3 cm×2.0 cm,周边见高回声包绕.CDFI示仅于肾门部探及散在少许星点状血流信号,盆腔及下腹腔结构紊乱,并见少许不规则无回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CT灌注成像在肾癌预后评估方面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在评估肾癌预后和术式选择等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20例肾癌患者, 根据临床分期分成局限组和转移组;根据病理分级分成低度活性组和中高度活性组,及健康自愿者30人进行肾区CT平描,之后选择经肾门或肿瘤的大层面进行动态增强扫描,应用感兴趣区域分析法,计算正常肾皮质和肾癌组织的灌注值.结果转移组肾癌灌注值显著高于局限组(t检验,P=0.015),中高度活性组肾癌灌注值亦显著高于低度活性组(t检验,P=0.014).结论 CT灌注成像在评估肾癌预后和术式选择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袁庆中;田建明;王培军;邵成伟;李树平;李跃华;任方远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三维K-空间Kz轴数据不对称填充技术在3D-TOF脑动脉MRA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3D K-空间Kz轴数据不对称填充方法在3D TOF脑动脉MRA的应用价值.方法 40例患者行Kz轴K-空间数据不对称填充的3D TOF脑动脉MRA(Turbo MRA)及Kz轴K-空间数据对称填充的3D TOF脑动脉MRA(常规MRA),在3D源图像和MIP图像上比较二种方法的影像质量、成像时间及显示血管的能力.结果 Kz轴不对称K-空间填充3D TOF脑动脉MRA与Kz轴对称K-空间填充3D TOF脑动脉MRA相比,影像质量指标(S/N、C/N、Rz)、采集时间TA、血管显示能力等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Kz轴K-空间不对称填充3D TOF脑动脉MRA与常规3D TOF脑动脉MRA相比成像质量更佳,显示血管更多,节约采集时间44%.

    作者:刘定西;于群;熊茵;梁明;刘芳;孔祥泉;徐海波;石浩军;董道玉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16层CT冠状动脉成像的应用价值.方法 146例患者行16层CT冠状动脉成像,评价图像质量及狭窄程度.其中33例行常规冠状动脉造影作对照.结果 1 262节段能满足管腔评价,270个节段不能满足管腔的评价.常规造影显示正常或轻度狭窄、中度狭窄的节段,CT有89.6%的节段与其分级一致;显示重度狭窄的节段,CT有90.9%的节段与其分级一致.结论 16层CT冠状动脉成像是一种无创、简便优良的检查方法,显示有临床意义的冠状动脉狭窄(>50%)的准确性很高,对桥血管及冠脉支架术后复查具有优良价值.

    作者:潘爱珍;甘毅;陈涛;郑建忠;黄慧玲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膀胱巨大憩室并结石1例

    患者女,20岁.反复下腹部胀痛,伴排尿困难,尿痛,血尿5年余,加重半月入院.体检:生命体征正常,心、肺未见异常,肝脾未触及,下腹部稍隆起,可触及充盈的膀胱,未触及包块.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正常,尿常规见蛋白(++),WBC(+++),RBC少许.

    作者:李家言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超急性期脑梗死CT灌注图中缺血半暗带的定位及病理基础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缺血半暗带CT灌注图表现、病理基础及判定依据.方法选新西兰白兔42只,随机分组并制作脑缺血模型,分别于术后0.5、1、2、3、4、6 h进行CT灌注扫描,测量并计算缺血区rCBF、相对面积.取兔脑组织进行病理观察.结果缺血区rCBF随缺血时间延长不断下降.缺血中心区在缺血4 h前出现细胞水肿表现,4 h后出现细胞核固缩等不可逆转变表现;边缘区为细胞水肿表现.结论在CTPI图上缺血边缘区和缺血4 h内的中心区是可以恢复的缺血半暗带组织.

    作者:范义;胡卫东;娄明武;杨广夫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行经皮椎体成形术的国产骨水泥的材料性能研究

    目的评估影响不同配置比例国产骨水泥材料性能的因素,探讨将其用于临床的可行性.方法将国产骨水泥按粉液比及粉剂中BaSO4含量的不同分成12组,测定其强度、刚度、聚合时高温度以及聚合温度超过50.0 ℃及60.0 ℃以上时所持续的时间.结果随着粉液比例及粉剂中BaSO4含量的改变,骨水泥刚度、强度、聚合时高温度随之改变(P<0.05),而且两因素对高温度和刚度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但各组骨水泥聚合温度超过50.0 ℃及60.0 ℃以上所持续的时间无差异(P>0.05).结论通过改变国产骨水泥的配比比例,可获得较满意的材料性能,从而有望在PVP术中得到应用.

    作者:陈珑;倪才方;丁乙;刘一之;王以进;杨惠林;唐天驷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骨组织CT值与骨结构成分间的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骨组织的CT值和骨结构成分(微量元素)间的关系,为骨质疏松的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QCT的方法选取60例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患者,根据Schneider理论,采用拟合方法计算骨组织的密度和组成该骨组织的化学成分.结果骨密度越低,其钙、磷的含量也明显降低.结论通过对骨组织CT值的测量,可以计算出骨组织的微量元素(N、P、Ca、C等)的变化,分析出骨密度下降的原因.

    作者:汪家旺;王德杭;张廉良;俞同福;翁学军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椎动脉颅外段及颅内段超声对比观察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患者椎动脉颅外段和颅内段检测结果的相关性.方法对210例VBI患者,采用CDFI和TCCD检查,并对两种检查结果作对比分析.结果 CDFI诊断VBI的敏感性为80.95%,TCCD为89.05%,二者结合的敏感性为92.86%.两种检查结果一致者为77.14%(162例);结果不一致者48例,占22.86%.结论多数VBI患者椎动脉颅外段和颅内段的检测结果明显相关,但也存在部分患者两种结果不一致,采用CDFI与TCCD联合检测可提高超声对VBI诊断的准确率.

    作者:孙健;瞿国萍;颜冬华;罗伟权;刘海平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急性肺栓塞猪模型的肺动脉造影与病理对照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肺动脉造影对猪急性肺段动脉肺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13只中国实验用小型猪,经颈静脉途径向肺动脉注射明胶海绵栓子(直径3.8~4.2 )制作肺栓塞模型,栓塞前后行数字减影肺动脉造影,并以病理解剖为标准,探讨其敏感性、特异性.结果对195个肺段进行分析,其中有病理诊断阳性肺段46个,病理诊断阴性肺段149个,数字减影肺动脉造影阳性肺动脉段47个,其中出现2个假阳性.敏感性为98%,特异性为99%,诊断准确率98%.结论数字减影肺动脉造影对亚肺段水平肺动脉栓塞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很高.

    作者:梁熙虹;陈光利;王振常;鲜军舫;李眉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卵巢纤维瘤的超声诊断

    目的探讨卵巢纤维瘤的声像图特点,分析卵巢纤维瘤的误诊原因,以提高卵巢纤维瘤的超声诊断率.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5例卵巢纤维瘤超声表现.结果 65例卵巢纤维瘤声像图表现可分为四种类型:①均匀低回声型;②低回声衰减型;③变性型;④不均匀低回声型.65例卵巢纤维瘤中超声误诊8例,分别误诊为浆膜下子宫肌瘤3例、卵巢囊肿3例、卵巢畸胎瘤1例、卵巢癌1例.结论卵巢纤维瘤声像图特点为均匀低回声或低回声伴后方衰减,术前超声检查可做出诊断.卵巢纤维瘤需与子宫浆膜下肌瘤、卵巢囊肿、卵巢畸胎瘤、卵巢癌等疾病鉴别.

    作者:齐振红;姜玉新;谭莉;吕珂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对肝硬化门脉高压侧支循环血管的显示价值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DCT)显示肝硬化门脉高压症侧支循环血管的诊断价值. 方法对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23例,使用16排螺旋CT机行上腹部增强CT扫描,采用MPR、MIP、VRT等三维重建技术进行图像后处理,获得门静脉系统血管图像以显示开放的侧支循环血管. 结果显示食管胃底黏膜下静脉曲张20例,食管旁静脉曲张7例;胃左静脉曲张18 例,胃短静脉曲张16例;奇静脉、半奇静脉曲张8例;脐旁静脉与腹壁静脉曲张9例;脾肾、胃肾之间分流7例;腹膜后分流11例.结论 MDCT门静脉系统血管成像技术能良好地显示肝硬化门脉高压侧支循环血管,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程燕;宋彬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脑微创手术规划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目的介绍脑微创手术规划系统设计及实现的方法.方法采用VC++结合VTK作为软件开发平台,兼顾系统软件的运行效率和开发效率,并应用软件工程的理论与方法,对系统进行设计.结果该系统可以应用于脑肿瘤、脑出血等手术的规划,并可以进一步扩展成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结论采用本系统可以提高手术规划可靠性,缩短手术规划时间.

    作者:赵英俊;陶青林;裴君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在进展期胃癌诊断及分期中的价值

    目的评价低张力口服水螺旋CT扫描对进展期胃癌的诊断、分期及可切除性判断的价值.方法 109例患者口服水,在低张状态下进行动态增强扫描.判断肿瘤诊断及分期,预测手术可切除性,并与手术及病理相对照.结果病灶检出率94.5%.CT表现为胃壁增厚、软组织肿块、胃壁多层结构破坏,淋巴结及邻近、远隔脏器的转移.螺旋CT的T、N及TNM分期准确率分别为86.7%、68.3%和72.5%.预测可切除性的准确率92.3%.结论螺旋CT在进展期胃癌诊断、分期及可切除性判断等方面具较高的价值,能够为临床诊治提供有益的指导.

    作者:孙华平;李建丁;张跃珍;叶致刚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的影像诊断(附7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对7例临床或病理证实的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的MRI、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例位于幕上,以额叶多见,其中1例为双侧多发,幕下1例位于小脑半球.影像学上,多数病灶边界模糊,累及灰质和白质,以白质为主,可有水肿,有不同程度斑片样或脑回样强化,部分类似肿瘤.结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的影像学表现多种多样,CT和MRI在该病的诊断和随访上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涂建华;梁宗辉;朱珍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PACS的临床应用

    目的评价PACS系统在图像存储与传输方面的临床价值与效益.方法对SIEMENS公司出产的PACS系统在我院图像获取、贮存、传输网络中的应用进行临床评估.结果 PACS系统省时、可靠、方便、高效,可降低物品、人员耗费,减少不必要照射,在临床应用中取得良好效果,使医院的现代化、信息化建设迈上新台阶,满足医院整体数字化、网络化的要求.其缺点为投入较高.结论实现PACS系统,提高了医学影像保存的质量,为临床和教学工作提供了高效可靠的保证.

    作者:许建铭;韩文广;邓力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颅骨巨大尤文氏肉瘤1例

    患者男,14岁.头痛,头昏伴呕吐10余天.6个月前行脑肿瘤切除术,当时病理结果为脑膜瘤.2003年9月第一次术前 CT表现:左侧额部大脑镰旁见一大小约7.5 cm×7.0 cm×7.0 cm分叶状稍高密度影,边缘清晰,内可见散在点状钙化及片状低密度坏死区.周围水肿不明显,大脑镰受压向对侧轻度移位.病灶邻近颅骨内板显示轻度侵蚀破坏.增强扫描:上述肿块显示明显强化(图1,2).2004年4月5日第二次CT(术后)表现:左侧额部再次出现一约7.3 cm×7.5 cm×8.0 cm 大小稍高密度影,内可见大片坏死及散在点状钙化,并且跨过大脑镰向对侧生长.

    作者:史瑞华;漆剑频;朱文珍;夏黎明;王承缘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冠脉造影正常者的冠脉血流储备分析:经胸多普勒冠脉血流显像与冠脉内超声和多普勒的对照分析

    目的经胸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与冠状动脉内超声(IVUS)相结合,探讨冠脉造影正常者的冠状动脉形态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探测47例冠脉造影正常者前降支(LAD)IVUS及血流速度并计算冠脉血流储备(CFVR).结果 47例患者中,14例(30%)LAD内无斑块,CFVR正常;16例(34%)无斑块,CFVR 减低; 9例(19%)有斑块,CFVR正常;8例(17%)有斑块,CFVR 减低.结论冠脉造影正常者中仅30%为真正的正常,其余患者冠脉内或有斑块形成和/或CFVR受损.

    作者:杨娅;Thomas Bartel;李治安;Raimund Erbel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手腕部的MRI影像观察

    目的评估MRI对手腕部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0例临床诊断为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进行手腕部X线平片和MRI检查,比较2种技术对病变的显示能力.结果 X线平片显示所有患者均未见骨侵蚀, 17例可见关节肿胀,28例可见骨质疏松,10例关节间隙轻度狭窄.MRI显示20例关节面骨侵蚀,所有30例均可见关节滑膜增厚、关节积液以及关节周围炎性渗出,23例可见血管翳形成,7例合并关节周围肌腱韧带损伤.平片和MRI对病变关节数目的检出率分别为20%及81%.结论 MRI是诊断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较好方法.

    作者:徐雷;郑卓肇;于振芬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31P-MRS在缺血性心脏病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31P-MRS在缺血性心脏病心肌活性判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0名健康志愿者和10名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进行MRI及31P-MRS检查.结果心肌灌注磁共振成像、延迟扫描图像所显示的非透壁心梗区,局部PCr SNR、PCr/ATP下降, Pi /PCr比值升高;透壁心梗区,PCr峰明显下降,以致PCr SNR无法检出,β-ATP SNR亦减低.结论 31P-MRS可以显示心肌梗死后心肌能量代谢的变化,从而评价局部心肌活性.

    作者:田春艳;谢敬霞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动脉灌注丹参联合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中心型肺癌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经动脉灌注丹参联合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中心型肺癌的近期疗效.方法对13例中心型肺癌进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肋间动脉及胸廓内动脉造影,将3F同轴微导管置于肿瘤的供血动脉内,灌注复方丹参注射液16 ml,注入适当剂量的碘化油-顺铂乳剂.结果肿瘤供血动脉以支气管动脉为主者7例,以肋间动脉为主者4例,以胸廓内动脉为主者2例.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率为100%,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1年生存率为92.31%(12/13).结论动脉灌注丹参联合化疗栓塞术治疗中心型肺癌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赵斌;李玉亮;王永正;张万明;邵广瑞;崔允峰 刊期: 2004年第09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