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奕民;薛蕾;王乐平;李涛;孙月华
目的经胸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与冠状动脉内超声(IVUS)相结合,探讨冠脉造影正常者的冠状动脉形态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探测47例冠脉造影正常者前降支(LAD)IVUS及血流速度并计算冠脉血流储备(CFVR).结果 47例患者中,14例(30%)LAD内无斑块,CFVR正常;16例(34%)无斑块,CFVR 减低; 9例(19%)有斑块,CFVR正常;8例(17%)有斑块,CFVR 减低.结论冠脉造影正常者中仅30%为真正的正常,其余患者冠脉内或有斑块形成和/或CFVR受损.
作者:杨娅;Thomas Bartel;李治安;Raimund Erbel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研究Ⅰ级高血压患者的左心室局域性舒张功能.方法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技术,分析左心室12个节段心肌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波)、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波)和E/A比值.结果与健康人相比,Ⅰ级高血压患者E波速度降低,A波速度增加,其中46.4%的节段E/A<1,以室间隔、前壁和后壁多见.结论Ⅰ级高血压患者存在局域性心肌舒张功能损害.
作者:张奕民;薛蕾;王乐平;李涛;孙月华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磁共振脑静脉系血管成像(MR venography, MRV)的技术方法和扫描方案,评价其对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0例健康志愿者和20例临床或MRI疑有静脉系疾病的患者行MRV成像,观察脑静脉系在MRV中的显示情况及脑静脉血栓在MRV中的表现形式.结果 CE-MRA静脉系成像对13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及7例颅内肿瘤累及静脉系的阳性显示率为100%.2D-PCA及2D-TOF-MRA对细小引流静脉显示欠佳,且2D-TOF-MRA对复杂区域内静脉血管亦显示欠佳.结论 3D-CE-MRA结合2D-PCA及2D-TOF-MRA静脉成像技术为脑静脉系佳成像方案.
作者:于群;孔祥泉;刘定西;徐海波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评价PACS系统在图像存储与传输方面的临床价值与效益.方法对SIEMENS公司出产的PACS系统在我院图像获取、贮存、传输网络中的应用进行临床评估.结果 PACS系统省时、可靠、方便、高效,可降低物品、人员耗费,减少不必要照射,在临床应用中取得良好效果,使医院的现代化、信息化建设迈上新台阶,满足医院整体数字化、网络化的要求.其缺点为投入较高.结论实现PACS系统,提高了医学影像保存的质量,为临床和教学工作提供了高效可靠的保证.
作者:许建铭;韩文广;邓力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研究缺血半暗带CT灌注图表现、病理基础及判定依据.方法选新西兰白兔42只,随机分组并制作脑缺血模型,分别于术后0.5、1、2、3、4、6 h进行CT灌注扫描,测量并计算缺血区rCBF、相对面积.取兔脑组织进行病理观察.结果缺血区rCBF随缺血时间延长不断下降.缺血中心区在缺血4 h前出现细胞水肿表现,4 h后出现细胞核固缩等不可逆转变表现;边缘区为细胞水肿表现.结论在CTPI图上缺血边缘区和缺血4 h内的中心区是可以恢复的缺血半暗带组织.
作者:范义;胡卫东;娄明武;杨广夫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MRI评价脑肿瘤血管生成的价值.方法对39例脑肿瘤动态增强MRI及病理资料进行对照研究.绘制动态图像信号强度-时间曲线,计算首过斜率、渗透斜率;肿瘤行MVD和VEGF检测.结果各级脑肿瘤 MVD值有上升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VEGF表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首过斜率与MVD及组织学分级成正相关.渗透斜率与VEGF成弱相关;渗透斜率与组织学分级成正相关,各级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动态增强MRI可较好地评价脑肿瘤血管生成特性.
作者:耿承军;陈君坤;卢光明;陈自谦;李苏建;刘光彦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Cyclin D1表达与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CT征象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方法及螺旋CT扫描,回顾性分析66例经病理证实的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Cyclin D1表达与CT征象及预后的关系.结果深分叶、毛刺征、淋巴结转移与Cyclin D1过度表达有关;肿瘤大小、空洞、胸膜凹陷、分化程度、分期及组织类型与Cyclin D1表达无关;Cyclin D1为负性预后因子,其过度表达提示预后不良.结论 Cyclin D1表达在肺癌的发生、发展及CT征象中可能起重要作用,检测该基因并结合CT征象可作为临床诊断及预后评估的指标.
作者:马树华;徐克;黎庶;孙丽华;李军;夏春义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胎儿正常肢体的超声检查方法和显示切面,提高产前超声对胎儿肢体正常结构的认识.方法采用连续顺序追踪超声法(SCSA)对引产后胎儿标本行模拟宫内超声检查.结果将胎儿肢体分节段按顺序进行连续扫查,可显示胎儿肢体的完整性;充足的空间和适量的羊水有利于分辨胎儿趾(指)的数目与确定足(手)姿势.结论一定条件下,二维超声可清楚显示胎儿肢体的完整性.SCSA法是胎儿肢体检查的可靠方法.
作者:刘菊玲;李胜利;陈琮瑛;官勇;毕静茹;袁帆;文华轩;廖玉梅 刊期: 2004年第09期
患者男, 37岁,反复咳嗽、咳痰7个月,为黄色黏痰,午后低热、盗汗,加重伴胸闷2周.胸片及CT扫描:右肺上叶体积缩小,内见片状多发结节及肿块影,伴多发厚壁空洞,空洞内、外壁光滑、清晰,聚集排列呈簇状. 右肺门上部增大,呈肿块状,右上叶支气管壁增厚,管腔变窄如线样.纵隔内可见少许淋巴结影(图1,2).
作者:陈光祥;曾薇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评估MRI对手腕部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0例临床诊断为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进行手腕部X线平片和MRI检查,比较2种技术对病变的显示能力.结果 X线平片显示所有患者均未见骨侵蚀, 17例可见关节肿胀,28例可见骨质疏松,10例关节间隙轻度狭窄.MRI显示20例关节面骨侵蚀,所有30例均可见关节滑膜增厚、关节积液以及关节周围炎性渗出,23例可见血管翳形成,7例合并关节周围肌腱韧带损伤.平片和MRI对病变关节数目的检出率分别为20%及81%.结论 MRI是诊断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较好方法.
作者:徐雷;郑卓肇;于振芬 刊期: 2004年第09期
本文首先概述了成像光谱仪的研究现状,然后详细介绍了数字人体信息获取的扫描成像光谱仪,数字人体信息获取的固体成像光谱仪和AIS成像光谱仪;为数字人体信息获取的成像光谱仪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毕思文 刊期: 2004年第09期
鼻窦是颅面部外伤容易造成骨折的部位,而鼻窦骨折往往并发颌面部、眼眶和颅底等邻近部位骨折.全面了解骨折范围,对患者的预后和治疗方案的选择有很大影响.国内对鼻窦骨折已有报道,但多限于常规CT扫描,系统分析HRCT表现的报道甚少.笔者回顾性分析CT扫描诊断鼻窦骨折200例,探讨鼻窦骨折HRCT征象,评价HRCT的优点.
作者:赵启利;李彩辉;张琳;杨本涛 刊期: 2004年第09期
患者男,65岁.发热40余天,于2天前因原因不明的右侧中下腹突发疼痛伴面色苍白、出冷汗,急诊入我院.既往有肺结核病史.查体:腹部轻度膨隆,未见肠型及肠蠕动波,右侧腹及右下腹压痛明显,右下腹反跳痛阳性,右肾区叩击痛阳性.急诊超声检查声像图示:右肾形态正常,大小约12.6 cm×7.4 cm×6.7 cm,肾内结构紊乱,右肾中上极实质区外侧可探及局灶性无回声区,大小约2.3 cm×2.0 cm,周边见高回声包绕.CDFI示仅于肾门部探及散在少许星点状血流信号,盆腔及下腹腔结构紊乱,并见少许不规则无回声.
作者:廖平川;赵大伟;刘望彭 刊期: 2004年第09期
患者男,52岁,已婚.患右侧附睾炎1年余,近日因患侧阴囊内胀痛不适而就诊.查体:右侧阴囊稍肿胀,鞘膜腔轻度积液,站立位右侧阴囊透光试验阳性,睾丸外下方扪及一个黄豆大小的结节状硬物,压痛,可移动.超声检查见右睾丸鞘膜腔少量积液,液区深厚处约1.5 cm,壁层鞘膜表面较毛糙;睾丸鞘膜内可见一大小约0.7 cm×0.4 cm×0.6 cm的强回声团后伴声影,可随位改变而移动(图);双侧睾丸及附睾无明显异常发现.经系统检查3 d后在骶麻下行右鞘膜腔取石术.术中于睾丸鞘膜腔内取出1枚大小约0.7 cm×0.5 cm的灰白色结石,并切除壁层鞘膜.术后病理报告鞘膜慢性炎症.
作者:刘倚河;王怡;余瑛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评价磁共振在胫后肌腱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踝关节损伤和足骨骨折病例进行磁共振扫描.采用的扫描序列是T1加权和梯度回波FLASH T2 .结果在斜冠和轴位像上,20例中,Ⅱ型胫后肌腱损伤15例,Ⅰ型胫后肌腱损伤5例.在15例Ⅱ型胫后肌腱损伤的病例中,8例(53%)有邻近骨的水肿,6例(40%)有跗骨窦异常改变,8例(53%)有腱鞘内积液,9例(60%)有踝关节或跖距骨的骨折.在Ⅰ型病例中,3例(60%)伴距骨骨折.结论磁共振可显示胫后肌腱损伤的部位、程度及特点,对胫后肌腱损伤进行磁共振检查是必须的.
作者:李捷;李建军;何淑玲;许鸿佳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评价螺旋CT结肠成像对结直肠肿瘤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51例患者行结肠充气螺旋CT扫描,利用工作站获得多平面重建(MPR)、三维表面遮盖(3D)及CT仿真结肠镜(CTVC)图像.将CT结果与结肠镜及手术病理进行对照.结果 46例经手术和/或结肠镜证实,其中癌41例,其他5例.螺旋CT对结直肠癌病人的检出率为95.12%(39/41),病灶的检出率为93.02%(40/43).结论螺旋CT结肠成像是结直肠肿瘤性病变的有效检查方法,是结肠镜的必要补充.
作者:李静;周纯武;赵心明;王正颜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评价低张力口服水螺旋CT扫描对进展期胃癌的诊断、分期及可切除性判断的价值.方法 109例患者口服水,在低张状态下进行动态增强扫描.判断肿瘤诊断及分期,预测手术可切除性,并与手术及病理相对照.结果病灶检出率94.5%.CT表现为胃壁增厚、软组织肿块、胃壁多层结构破坏,淋巴结及邻近、远隔脏器的转移.螺旋CT的T、N及TNM分期准确率分别为86.7%、68.3%和72.5%.预测可切除性的准确率92.3%.结论螺旋CT在进展期胃癌诊断、分期及可切除性判断等方面具较高的价值,能够为临床诊治提供有益的指导.
作者:孙华平;李建丁;张跃珍;叶致刚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介绍脑微创手术规划系统设计及实现的方法.方法采用VC++结合VTK作为软件开发平台,兼顾系统软件的运行效率和开发效率,并应用软件工程的理论与方法,对系统进行设计.结果该系统可以应用于脑肿瘤、脑出血等手术的规划,并可以进一步扩展成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结论采用本系统可以提高手术规划可靠性,缩短手术规划时间.
作者:赵英俊;陶青林;裴君 刊期: 2004年第09期
患者男,61岁.2年前患心肌梗死.心电图:广泛性前壁陈旧性心肌梗死.彩超检查:左室、左房轻度增大,左室前壁及前间隔室壁回声增强,左室前间隔及前壁中间段至心尖段运动消失,收缩期增厚率减低,收缩功能减低EF 39%.在大动脉短轴切面可观察到右冠状动脉破入右心房,彩色多普勒血流显示右冠状动脉内鲜亮的红色血流信号,瘘口处可见红色五彩血流从右冠状动脉至右心房(图1),瘘口内径2 mm,频谱多普勒显示双期连续高速射流,高流速2 m/s(图2),右室压力45 mmHg.超声诊断:右冠状动脉瘘入右心房;缺血性心脏病(陈旧性心肌梗死)、左室收缩功能减低,肺动脉高压(轻度).
作者:金成子;李世才 刊期: 2004年第09期
患儿女,9岁,无明显诱因出现进行性视力下降3年,言语不利,右手活动不便,走路不稳近3月.发病以来无头痛、头晕、无恶心、呕吐症状.查体发现患儿神清、言语不利,为不全性运动性失语.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光反射灵敏.左眼视力0.2,右眼视力0.2,眼球各方向运动自如.
作者:武靖;杜湘珂 刊期: 2004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