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声漏诊胎儿先天性膈疝5例分析

王俊良;冷淑莲;董振花;陆晓美;戴莹琦

关键词:超声检查, 漏诊, 胎儿, 先天性膈疝, 胸腔, 心肺功能不全, 内容物, 腹腔, 围生儿死亡, 肺动脉高压, 先天畸形, 发育过程, 影像学, 新生儿, 压迫, 信息, 心脏, 融合, 缺损, 胚胎
摘要:先天性膈疝是胎儿胸腔和腹腔之间穹窿形的膈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某一部分发育停止或未连接、未融合而形成缺损,导致腹腔内容物疝入胸腔的一种先天畸形。由于腹腔内容物疝入胸腔压迫心脏和肺,产后新生儿常出现肺动脉高压,导致心肺功能不全而致围生儿死亡。超声检查能较准确地发现胎儿先天性膈疝,为临床提供准确的影像学信息。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医结合在内科临床中的优势与对策

    我国对于中西医结合的研究已经有多年,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需进一步研究。文章略微讲述了中西医结合在内科治疗中的发展状况,并列举其治疗优势,终提出如何提高中西医结合治疗效率的对策。

    作者:尚迎辉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皮肤科护理人员手卫生状况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分析皮肤科护理人员手卫生状况及影响因素,促使工作人员认识到手卫生的重要性,并注重执行。方法: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本院皮肤科的42名护理工作人员进行调查,包括洗手状况及效果,并分析手卫生状况的影响因素;结果:护理人员对手卫生认知情况不一,认知率低;护理人员年龄较大者(41~55岁间)、接触患者前、工作量大、操作复杂、冬季洗手等洗手率低,P<0.05,差异显著;主要影响因素未进行完整的教育培训增强认知、缺乏强制的监督措施、未制定有效检测洗手效果的指标等;结论:该科室护理人员手卫生认知缺乏,执行率和依从性低,总体状况不乐观,应注重加强手卫生培训教育,加强监督力度,提高手卫生的执行行、依从性,改善现有状况。

    作者:王彬彬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探讨青年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的分析2010年7月至2012年10月期间住院的31例45岁以下青年AMI病例,与同期住院的老年AMI患者75例比较,从危险因素、发病诱因、临床症状、心电图特征及预后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青年心肌梗死患者在性别、吸烟、腹型肥胖、冠心病家族史、典型胸痛及发病诱因等方面与老年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青年心肌梗死危险因素有大量吸烟、腹型肥胖、冠心病阳性家族史,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等高危因素。

    作者:蔡俊彦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手术室护士如何做好与低年资医生的手术配合

    作为一名手术室护士,配合医生手术是我们的天职,一般来说,医生下医嘱,护士执行;医生做手术,护士配合,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手术室护士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手术的质量乃至手术的成败,当低年资医生手术时就更显突出。自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们与20位低年资医生配合手术150余例,注意配合手术时与高年资医生的配合有所区别,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郭娴娜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舒适护理在褥疮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结合临床护理经验,对舒适护理在褥疮护理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研究。方法:将我院2014年5月~2014年8月接诊的34例褥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17例患者接受常规褥疮护理,观察组17例患者在常规褥疮护理的基础上接受舒适护理。两组患者接受护理6周后接受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护理结束后,两组患者褥疮愈合情况良好,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经护理满意度调查后发现,对照组17例患者中,总满意度为64.7%;观察组17例患者,总满意度为88.2%。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更高,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褥疮护理中应用舒适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病情,提高护理满意度,适合于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江沁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护理干预对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钉合术病人术后疼痛的影响

    护理干预对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钉合术(PPH)病人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60例PPH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病人术后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病人术后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减轻PPH病人的术后疼痛。

    作者:肖福妹;龚丽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中医通经益髓法用于治疗痿病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研究探讨中医通经益髓法对痿病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来我院就诊痿病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应用传统的对症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应用传统对症疗法加中医的通经益髓法进行治疗。治疗一个疗程后,观察两组的治疗有效率及患者的病情缓解情况。结果治疗一个疗程后,分析上述100例患者的恢复情况,观察组患者病情的缓解情况较对照组显著好转,对两组的治疗的总有效率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通经益髓法在痿病的治疗中显示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具有比常规的对症治疗更好的优势,能显著缓解患者的病情,治疗有效率高,应在各个医院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陈录凯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银杏达莫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了解银杏达莫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对我院在2013年5月到2014年5月接诊的76名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无差异分组,对照组38人接受常规治疗,以银杏叶的萃取物配合依达拉奉进行治疗。实验组38人接受银杏达莫与依达拉奉注射液的治疗,比较观察两组患者接受治疗的效果。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等指标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结论:银杏达莫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更理想,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蒋冀渊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ICU护理小组对危重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研究分析

    目的:在临床危重患者的护理实践中积极建立ICU护理小组,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抽取我院在2012年5月~2013年9月ICU收治的128患者作为本次研究观察对象,并随机分成A、B两组各64例,分别给予其常规护理与专业ICU护理小组护理,对其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B组患者监护平均时间、护理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与患者住ICU时间均要低于A组,且护理到位率要比A组高,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也要高于A组(P均<0.05)。结论在ICU患者临床护理实践中,专门建立ICU 护理小组,将能大大提高护理质量与护理满意度,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梁清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浅析脑卒中后早期的康复锻炼

    本文通过对脑卒中病理的特点概述分析出了脑卒中早期康复锻炼的意义,并通过简要的案例分析,总结出了脑卒中后早期的锻炼康复方法,希望对今后的工作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作者:贾秀贤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卡莫司汀机制研究

    卡莫司汀于属于烷化剂类抗肿瘤药物,能有效的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与增殖,根据卡莫司汀(BCNU)的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对该药的作用机制研究为指导临床用药提供依据。BCNU(卡莫司汀)是亚硝基脲类药物的一种,水解后形成具有活性的代谢产物,这些代谢产物可以引起DNA和RNA的烷基化及螺旋链发生交联。用于治疗某些肿瘤性疾病。其分子式为1,3-双(2-氯乙基)-1-亚硝基脲。其可被冻干成浅黄色薄片或凝结块,分子量为214.06。极易溶于乙醇和脂类,不易溶于水。按说明书所叙述配制注射液后进行静脉灌注给药。机制研究如下。

    作者:杨俊茹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浅议医院感染控制中护理管理的作用

    目的:探讨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为医院降低感染率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6月份我院开展护理管理后门诊输液连续三天以上的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2013年5月份未开展护理管理时门诊输液连续三天以上的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并终对两组患者的医院感染控制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观察组患者的医院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②观察组护患纠纷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③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医院实施护理管理,可有效规范护理行为,降低院内感染率,减少护患纠纷,提升患者满意度。

    作者:何维萍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亚砷酸与多聚甲醛在牙髓炎治疗中的临床观察

    目的:比较亚砷酸与多聚甲醛在牙髓炎治疗中的效果,为合理选择治疗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7月到2014年3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个小组,其中治疗组用多聚甲醛治疗牙髓炎,对照组用亚砷酸治疗牙髓炎,每组30例。观察3周后对两组患者的疼痛VAS和失活效果进行比较和统计。结果:经过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得出,对照组的VAS 评分高于治疗组,治疗组的失活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统计结果分析得出,多聚甲醛治疗患者牙髓炎的效果要好于亚砷酸,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朱成林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胎膜早破患者预防深静脉栓塞的护理

    阐述了胎膜早破患者发生深静脉栓塞(DVT)的危险性,并详细介绍了胎膜早破患者DVT的护理及预防治疗,通过我们的悉心护理,避免DVT的发生,促进妇女身心健康。

    作者:许瑾;吴艳红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静脉炎的原因分析与预防护理

    静脉炎是静脉输液治疗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不仅增加病人的痛苦,同时影响治疗效果[1]。静脉输液成为大多数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由于穿刺针刺激血管,输入液体成分、pH值、渗透压,输液速度、细菌感染等各种因素对血管壁直接刺激,导致血管壁炎症表现出现静脉炎。临床表现为穿刺静脉出现多条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严重者出现结节甚至溃疡[2]。目前,静脉留置针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静脉留置针采用医用高等硅胶材料,导管柔软,刺激性小,然而有部分病人仍会出现静脉炎[3]。静脉炎成为静脉输液的常见并发症,不仅给患者造成痛苦,也给护理工作增加困难。

    作者:王霄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甲亢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通过对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甲亢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研究其在甲亢临床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我院所医治的93例甲亢病患随机的分成两组,观察组为48例,对照组为45例,观察组采用他巴唑与自拟汤药甲亢方1号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他巴唑进行治疗,治疗的时间为6个月,将治疗后的两组患者的状况进行详细的比较,发现其中的差异。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观察组的总有效率可以达到89.58%,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6.67%,其中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医自拟汤药甲亢1号与西医他巴唑治疗法相结合的疗效要比单独使用西医他巴唑治疗的疗效好。

    作者:和江然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天真”在养生康复中的作用

    本文从“天真”在人体生、长、壮、老变化中的作用,以及“天真”在养生康复学中的作用论述了“天真”与养生康复的关系,对后世的中医理论,临床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奠定了养生康复学的理论基础。

    作者:李小丘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早期针灸治疗脑梗死后吞咽障碍60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早期针刺治疗对急性脑梗死吞咽障碍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予以针刺治疗,对照组予康复训练,采用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评价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吞咽功能、生活质量均有明显改善,且针刺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针刺治疗可以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董昱婕;张向博;杨建新;周恒;刘自强;初志和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加替沙星联合炎琥宁治疗成人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评价

    目的:探究成人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应用加替沙星联合炎琥宁治疗的临床医治效果。方法:本次纳入研究对象为本院2011年-2013年收治成人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抽取100例并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有患者50例。对照组患者单纯应用加替沙星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炎琥宁,对比2组患者临床医治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0%,相对于对照组患者82.0%有显著优越性,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高热消退时间相对于对照组更短,对比存在统计学价值(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事件均相对轻微,且发生概率对比不存在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对成人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在常规加替沙星治疗基础上联合炎琥宁,能够收到确切的临床医治效果,且不会出现难以耐受的不良反应对疗程造成消极影响,具有高效可靠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傅俊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偏瘫患者康复护理训练在基层医院的实施

    目的:探讨并分析在基层医院中偏瘫患者康复护理训练的实施。方法:将我院自2012年-2013年12月所收治的40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早期均予以康复护理训练,对比分析训练前后患者临床各指标。结果:训练后患者MESS评分比训练前明显要好,二者所存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在随访调查中患者心理状态、肢体运动功能以及生活自理能力均得到了显著的改善。结论:从本次研究的结果来看,在基层医院对偏瘫患者予以早期康复护理训练,不仅可加快患者康复的速度,同时还可改善其心理状态,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以及肢体康复水平。

    作者:黄晶 刊期: 2014年第08期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主管: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

主办: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