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低频超声对Molt-4肿瘤细胞的生物学效应

潘长穿;陈文卫;石华;郭瑞强;孙有刚

关键词:低频超声, 细胞凋亡, 肿瘤治疗
摘要:目的研究低频超声对Molt-4肿瘤细胞的生物学效应,评价低频超声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和共聚焦显微镜技术研究低频超声(20 kHz, 0.2 W/cm2)持续辐照Molt-4肿瘤细胞1分钟后的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凋亡形态学改变,以及细胞凋亡增殖比(APR)的变化.结果对照和辐照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56±0.61)%和(11.06±1.99)%(P<0.01).细胞凋亡具有特征性形态学改变,APR上调.结论低频超声在体外可诱导Molt-4肿瘤细胞凋亡和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具有治疗肿瘤潜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应用FDG-PET对孤立性肺结节诊断的循证分析

    目的评价FDG-PET对孤立性肺结节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OVID数据库,对纳入文献评估后,进行Meta分析,绘制S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后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 Meta分析汇总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78%、90%、85%, SROC曲线下面积为93.19%.与病理诊断的结果符合率达90.21%. 结论 FDG-PET是一种敏感性较高的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的非侵入性检查方法,但是特异性较低是其缺点.

    作者:陈敏;郭佑民;郭晓娟;张少娟;杨健;金晨望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MR弥散加权成像在前列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初探

    目的探讨MR弥散加权成像(DWI)表观弥散系数(ADCs)在前列腺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良性前列腺增生(BPH)42例、前列腺癌(PCa)15例进行MR弥散加权成像,测算病灶表观弥散系数(ADCs).结果 BPH组前列腺中央带增生结节与外周带的平均ADC值分别为:(1.783±0.282)×10-3mm2/ s和(2.025±0.358)×10-3mm2/ s;前列腺癌组前列腺中央带与外周带癌灶平均ADC值分别为:(1.632±0.082)×10-3mm2/ s和(0.267±0.07)×10-3mm2/ s (P<0.05).结论 DWI对于BPH、PCa可提供定量诊断信息,反映其病理变化;ADC值是鉴别BPH与PCa的一个很有价值的参数.

    作者:张继斌;沈钧康;许建铭;李晓兵;须同禄;刘仁坚;陆之安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脑活动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进展

    本文介绍了人脑活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的生物物理基础研究的现状和关键技术的进展,综述了这些技术在人脑功能研究和临床疾病诊疗中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作者:谢狄霖;陈忠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睾丸精原细胞瘤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

    目的探讨睾丸精原细胞瘤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特征.方法综合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8例睾丸精原细胞瘤声像图的形态和血流信号特征.结果睾丸精原细胞瘤多表现为局限性低回声,瘤体内血流信号丰富,形态不规则,多呈分支状.10例分支样肿瘤血管中均可检测出阻力指数小于0.5的血管,且其阻力指数从主干到末梢逐级增加.结论睾丸精原细胞瘤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具有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李进兵;黄道中;李银珍;赵胜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IVU后CT扫描对小儿先天输尿管畸形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IVU/CT诊断小儿先天输尿管畸形的价值.方法 49例疑诊输尿管畸形患儿,行头低位腹部无加压静脉尿路造影,造影后20 min行CT扫描,观察IVU和IVU/CT显示肾脏、尿路及输尿管病变,并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①16侧肾脏IVU不显影,IVU/CT示重度肾积水,其中UPJ 8侧,UVJ 4侧,发育不良重肾2侧,膀胱输尿管返流2侧;②IVU/CT 39侧积水肾实质密度(130.5±29.8) Hu,正常肾实质密度(82.4±19.0) Hu,二者存在显著差异 (P<0.05);③IVU、IVU/CT对39例UPJ、15例UVJ和15例重复肾输尿管畸形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8.8%和 97.0% (P>0.05)、53.3%和100%(P<0.05)、40.0%和93.3% (P<0.001).结论 IVU/CT相当于肾脏CT增强延迟扫描,可不依赖肾功能丧失程度显示输尿管畸形;IVU/CT对输尿管末端梗阻和重复肾输尿管畸形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刘鑫;王玉;郭启勇;潘恩源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超声定位体外冲击波疗法治疗肱二头肌长头腱炎

    目的研究超声定位在体外冲击波疗法(ESWT)治疗肱二头肌长头腱炎中的价值.方法本组肱二头肌长头腱炎96例,均采用ESWT治疗,其中40例采用超声定位、56例采用痛点定位,比较两种方法治疗肱二头肌长头腱炎的疗效.结果 ESWT治疗后随访6个月,超声定位ESWT及痛点定位ESWT治疗肱二头肌长头腱炎疗效优良率分别为91.6%及79.2%(P<0.05).结论超声定位可提高ESWT治疗肱二头肌长头腱炎的疗效.

    作者:井茹芳;邢更彦;李春伶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线阵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意义

    目的提高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对133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患者进行内镜超声检查.结果发现外压性改变37例;黏膜及黏膜下肿瘤96例,其中平滑肌瘤68例,平滑肌肉瘤1例,脂肪瘤7例,异位胰腺4例,食管囊肿1例,广基息肉15例.经病理证实29例.结论内镜超声检查能清楚显示消化道管壁的五层结构,对上消化道隆起做出正确诊断,但对某些黏膜下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尚存在一定困难.

    作者:孙明军;王轶淳;刘晓东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利用DTI对胶质瘤周围白质形态与参数的初探

    目的 利用弥散张量成像(DTI)探讨正常人与胶质瘤患者脑白质纤维在形态和参数的区别,为临床诊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用GE 3.0 T MR成像系统采集图像,利用自主开发的DTI图像处理平台分析9例脑部DTI图像,并用跟踪软件追踪白质纤维走行.结果通过图像处理所得的三维纤维跟踪图像再现了胶质瘤与周围脑白质的位置关系;病灶区及周围组织的 FA, RA, MD 值发生改变.结论 DTI技术有助于脑部胶质瘤的鉴别和诊断,能够协助术前手术计划的制定.

    作者:曾珊;吕科;李悟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及高频超声成像对肝实性病灶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及高频超声对肝实性病灶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3个肝脏实性病灶进行超声检查,记录肝脏背景及血流情况.结果高频超声可更细致地观察靠近肝脏表面病灶(<7 cm)内部的回声特点.小肝癌中80%可检测到动脉供血,60%有门静脉供血,46.7%为肝动脉及门静脉双重供血.2例发育不良结节可检测到门静脉供血.结论高频超声及CDFI可为肝实性病灶提供重要的鉴别诊断信息.肝硬化或慢性肝炎患者发现肝内实性低回声病灶,应警惕恶性可能.

    作者:黄丽萍;刘守君;田焕;解丽梅;唐少珊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超声心动图导引下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

    目的研究体表超声(TTE)导引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VSD)的临床意义.方法 57例膜部 VSD,18例合并膜部室间隔膨出瘤;5例肌部VSD,其中1例为多发性,1例为心肌梗死所致室间隔穿孔,1例合并膜部室缺.缺损直径2~16 mm.在TTE引导下,采用4~18 mm封堵伞进行经导管介入封堵.结果 TTE明确诊断62例VSD,准确率100%.61 例VSD介入治疗成功,成功率98.4%.术后51例左向右分流束消失,10例残余少量左向右分流,其中6例合并主动脉瓣轻度关闭不全,4例合并轻度二、三尖瓣关闭不全.结论 TTE导引在VSD封堵术中确定适应证,预防并发症必不可少.

    作者:邓东安;侯传举;朱鲜阳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不典型部位心包囊肿的影像学诊断与手术对照

    目的描述不典型部位心包囊肿的影像学特点,提高对不典型部位心包囊肿的认识.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手术病理证实的5例不典型部位心包囊肿的CT(n=5)和MRI(n=2)及临床手术资料.结果 4例位于右侧气管旁区,1例位于升主动脉根部前方.3例CT表现为水样密度,2例为软组织密度.MRI T2WI表现为近似于脑脊液的长T2信号,T1加权像上呈长T1和等T1信号各1例.手术见病变通过蒂(n=4)或直接与心包相连(n=1),其中2例与心包相通.结论①右侧气管旁区和升主动脉前方的囊肿的鉴别诊断应包括心包囊肿.②CT和MRI检查有助于明确病变的囊性性质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且MRI较非增强CT优越.

    作者:孙红;蔡祖龙;惠萍;王新明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输尿管压迫阴性CT尿路造影技术

    迄今为止,所有CT尿路造影(CT urography,CTU)均为在对比剂经肾脏排入尿路后行CT扫描,对扫描获得的横断影像进行后处理,以获取沿输尿管长轴的曲面多层面重组像(curved MPR,CMPR)或大密度投影像(MIP).此方法的缺点与常规静脉肾盂输尿管造影(IVP)相似:肾功能不良或尿路有梗阻时检查不易成功,而且尿路内高浓度的对比剂可干扰对肾盂输尿管壁的观察[1,2].

    作者:刘建新;唐光健;蒋学祥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后交叉韧带作为间接MR影像在前交叉韧带损伤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评价后交叉韧带(PCL)作为间接MR影像在前交叉韧带(ACL)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78例经关节镜证实的膝关节MRI资料,其中ACL损伤33例,正常45例.盲法分析MR影像的以下PCL参数:PCL线、PCL角和PCL指数.结果阳性PCL线诊断ACL 损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是75.6% 和 97.8%,PCL角小于109°分别是66.7% 和96.6%.ACL 损伤的PCL角为(102±10.1)°,正常时PCL角为(116±9.8)°(P< 0.001).ACL 损伤时PCL指数为3.76±0.93,正常为4.95±0.63(P<0.01).结论 PCL角小于109°和阳性PCL 线的高特异性说明可以用其诊断ACL损伤.PCL角度和PCL指数越小,ACL损伤的可能性越大.

    作者:迟大明;白希壮;范广宇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低频超声对Molt-4肿瘤细胞的生物学效应

    目的研究低频超声对Molt-4肿瘤细胞的生物学效应,评价低频超声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和共聚焦显微镜技术研究低频超声(20 kHz, 0.2 W/cm2)持续辐照Molt-4肿瘤细胞1分钟后的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凋亡形态学改变,以及细胞凋亡增殖比(APR)的变化.结果对照和辐照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56±0.61)%和(11.06±1.99)%(P<0.01).细胞凋亡具有特征性形态学改变,APR上调.结论低频超声在体外可诱导Molt-4肿瘤细胞凋亡和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具有治疗肿瘤潜力.

    作者:潘长穿;陈文卫;石华;郭瑞强;孙有刚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双跟腱痛风肉芽肿1例

    患者男,18岁,发现双跟骨后上方软组织包块两年,以右侧为大,呈渐进性缓慢生长,伴疼痛、踝关节背伸困难.自诉无长期体力劳动及明显外伤史.查体:肿块质硬,边缘光滑,活动度差,压痛明显,局部皮肤发红,无溃烂,皮温未见增高.

    作者:张华文;李春梅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造影图像序列中血管运动跟踪的Snake方法

    本文提出一种对心血管造影图像序列中的血管段进行运动跟踪的方法.采用Snake模型,将前一帧图像中Snake的停留位置作为当前帧Snake的初始位置,选择适当的能量函数,使能量函数小,Snake 变形得到当前时刻的血管骨架.分别采用动态规划算法和贪婪算法求解优化问题,并从迭代次数、计算时间和收敛性方面进行比较;采用临床得到的冠状动脉造影图像序列对算法进行验证.

    作者:孙正;郁道银;姜浩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先天性输尿管末端狭窄1例

    患者女,33岁,右侧腰痛6年,发现右肾缩小9个月.B超:右肾体积约为80 mm×30 mm×39 mm,右肾实质厚度5 mm.右输尿管扩张,上段内径9 mm,中段至输尿管膀胱壁内段呈囊状扩张,内径宽26 mm,右输尿管末端局部狭窄呈鸟喙状,窄处内径2 mm(见图).

    作者:李颖嘉;文戈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先天性膈膨升1例

    患儿男,1天,足月顺产.出生后即出现气促、呼吸困难、青紫而入院.查体:体温35.6 ℃,心率130次/分,呼吸54次/分,呼吸浅快,鼻翼煽动,口唇青紫,两侧呼吸运动减弱,语颤减弱,左肺呼吸音消失.

    作者:李京恩;周珉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骨原发性淋巴瘤的MR表现

    目的观察骨原发性淋巴瘤的MR表现,探讨其信号特征.方法对7例骨原发性B细胞淋巴瘤行MR检查.结果所有7例均为单骨发病,累及腰椎2例,髂骨1例,髋臼1例,股骨上段1例,肱骨1例,腓骨1例.病变在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注入对比剂后呈轻至中度均匀或不均匀强化.7例病灶周围均见大小不等的软组织肿块影.结论骨原发性淋巴瘤主要侵犯四肢骨,T2WI信号不高,增强扫描轻至中度强化,病灶周围均有较大软组织肿块.

    作者:朱海云;王莉;田建明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AFNI和SPM脑图像空间标准化的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AFNI和SPM两种脑图像处理软件包的空间标准化效果.方法分别采用AFNI的手工方法和SPM自动方法,对10例健康受试者全脑结构MRI图像进行空间标准化,比较两种方法平均脑图像的清晰度.结果①本组数据需去除脑外组织后,SPM空间标准化效果才能提高;②SPM的效果略好于AFNI;③两种方法均远未达到精确对准的程度.结论 SPM空间模标准化效果略优于AFNI,但使用中需要考虑较多的影响因素,并且要仔细核对每一个受试者的空间标准化效果.

    作者:王培织;臧玉峰;蒋田仔;朱朝喆;王建哲;田丽霞;梁猛;贺永 刊期: 2004年第11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