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TGF-β1与肺纤维化关系研究进展

赫金凤;朱紫叶

关键词:TGF-β1, 尘肺, 肺纤维化
摘要:肺纤维化是尘肺等多种肺部疾病的转归,而尘肺是一类弥漫性间质性肺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严重威胁着粉尘接触工人的健康,多年来,肺纤维化形成机制的研究一直受到医学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多种细胞因子的作用在其发病中发挥了主要作用,TGF-β是目前研究较多的细胞因子之一。本文对TGF-β1与肺纤维化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作为研究肺纤维化致病机制的参考。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静电在皮肤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静电理疗在皮肤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和临床疗效。方法:应用静电理疗法对局部慢性湿疹和面部痤疮的皮肤病患者进行临床观察;观察受损处的康复状态。结果:静电理疗在治疗中的局部慢性湿疹有效率为73%,而在面部痤疮治疗中的有效率为83%。结论:静电理疗法在治疗皮肤病,尤其对于局部慢性湿疹和面部痤疮的皮肤病有很好的疗效,安全可靠。它的运用机理可能原因为静电场促使表皮血液微循环,促进了受损处恢复。

    作者:孙翠群;杨丽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按摩手法加刮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00例

    目的:观察按摩手法加刮痧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笔者在2008年到2013年之间用按摩手法配合刮痧对2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进行治疗,三个疗程后统计疗效,其中治愈125例,占62.5%,好转70例,占35%,无效5例,占2.5%,总有效率占97.5%。可见按摩手法配合刮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显著疗效,特汇报如下:

    作者:谢增立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隐形眼镜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的临床观察

    大泡性角膜病变大多由于角膜内皮失代偿造成的角膜上皮水肿,上皮出现大小不一的水泡,浑浊。病人感到畏光流泪,灼痛难忍。隐形眼镜可以在角膜表面起着遮盖保护作用。现将我院2009年1月-2013年12月15例采用美容隐形眼镜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患者报告如下。

    作者:李海燕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洞口县2008-2013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分析洞口县2008年至2013年的手足口病疫情资料,以指导疫情防控和患者救治工作。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法分析手足口病的年均发病率、时间以及人群分布特点,并分析患者病原学检测资料。结果:自手足口病被纳入法定传染病报告以来,疫情强度逐年上升,2012年为年发病率高峰,发病率为223.31/10万;EV71型病毒与CoxA16病毒检出率呈此消彼长增长趋势;且主要发病时间为5-6月及11-12月;发病人群10岁及以下年龄组人群,尤其是1岁至2岁年龄组。结论:洞口县手足口病发病特点具有低龄化、季节性、优势毒株变化大等流行病学特点。

    作者:曾纪梅;曾文博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对酒精型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效果

    目的:探讨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对酒精型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效果。方法: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酒精型消化性溃疡患者48例,按照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所有患者均给予阿莫西林+克拉霉素联合维U颠茄铝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观察组给予兰索拉唑,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2.31%,明显高于对照组72.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1.53%(3/26),略低于对照组13.64%(3/2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治疗酒精型消化性溃疡可取得较好效果,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绍银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期中医证型分析

    目的:分析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期中医证型,指导临床辨证治疗。方法:对2003年1月-2008年3月就诊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科门诊及住院的136例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期患者,填写观察表,内容包括:性别、年龄、症状、体征、骶髂关节X线片、血沉、C-反应蛋白、IgA等。结果:湿热痹阻证81例,占59.6%;寒湿痹阻证14例,占10.3%;瘀血痹阻证6例,占4.4%;肾阳亏虚证4例,占2.9%;肝肾不足证31例,占22.8%。瘀血痹阻证与肾阳亏虚证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期多见于湿热痹阻证,其次为肝肾不足证,少见于寒湿痹阻证,较少见于瘀血痹阻证与肾阳亏虚证。

    作者:郭凤霞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循证护理在新型防护模式应用于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预防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防护价值,寻求对现代外科临床的护理刍议。方法:收集我科2013年5月~2014年5月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共60例,在循证护理多途径下寻找证据资料,并行价值评判,制定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三级预防防护方案。结果:在外科术后建立新型防护模式,践行循证护理两个“三防”,可以为现代外科临床提供新的护理防护模式。结论:将循证护理应用于预防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可降低其发生率,是现代外科遵循循证医学的一种科学、有效、可行的新型防护模式。

    作者:谢亚莉;孙朝文;程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2型糖尿病患者脂联素、瘦素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脂联素(APN)、瘦素(LP)水平的变化及相关性。方法选取肥胖2型糖尿病组(DO)26例,非肥胖2型糖尿病组(NDO)36例,单纯性肥胖组(OB)18例,正常对照组(NC)20例,检测血清APN、LP的水平同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APN水平在NC组、OB组、NDO组、DO组逐渐下降(P&0.05);瘦素水平在DO组显著高于NDO组,OB组显著高于NC组(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存在APN、LP代谢紊乱,APN可能参与肥胖、胰岛素抵抗、糖尿病的发生、发展,LP可能与肥胖状态有关。

    作者:吴乃君;魏剑芬;金秀平;盛佳曦;陈晶;马绍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妊娠期糖尿病与血清白细胞介素6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妊娠期糖尿病(GDM)血清中的白细胞介素6(IL-6)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胰岛素抵抗(IR)的关联性,研究IL-6和Hs-CRP在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病中可能发挥的作用。方法:将研究组分为两组:即正常妊娠组(NGT组)22例及妊娠期糖尿病组(GDM组)36例。利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IL-6,免疫荧光法测定hs-CRP,放免法测定胰岛素,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空腹血糖,然后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I)。结果:IL-6浓度:GDM组孕妇为(121.33±14.21)ng/ml,NGT组(65.04±17.36)ng/ml,GDM组跟NGT组比较:t=13.876,p<0.001。血清Hs-CRP浓度:GDM组孕妇为(5.52土1.17)mg/l,NGT组(3.28±1.34)mg/l,GDM组跟NGT组比较:t=6.409,p<0.001。GDM组IL-6与IRI(r=0.948,P<0.001),Hs-CRP与IRI(r=0.946,P<0.001),IL-6与Hs-CRP水平都成正比(r=0.978,P<0.001)。结论:GDM组中IL-6与Hs-CRP水平较高,并且与胰岛素抵抗指数(IRI)成正比,表明GDM与血清中IL-6与Hs-CRP升高有关,同时表明炎症反应与GDM的发生有关系。

    作者:李娜;刘美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甘露聚糖肽致不良反应1例

    1临床资料患者,女,41岁,因右侧乳房肿物一个月,于2014年4月5日收住乳腺外科,患者既往身体健康,无其它药物、食物过敏史。查体:BP 110/65mmHg,HR 78次/min,专科检查见右乳外上象限距乳头7cm处可触及1.5×1.5×1.0肿物,钼靶显示:右乳腺癌,于入院第三日全麻下行改良根治术,术后给予注射用甘露聚糖肽(国药一心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号:1303011)20mg+生理盐水250ml静点,输液大概5分钟后,患者突然出现持续打喷嚏约2分钟,随后患者出现口唇青紫,呼吸困难,立即停止静点,给予吸氧,异丙嗪25mg肌注,0.9%氯化钠250ml +维生素 C 注射液2.5g 静点,50%葡萄糖注射液100ml+10%葡萄糖酸钙20ml静点,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地塞米松10mg静点,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1小时后患者呼吸困难缓解,口唇颜色恢复正常,打喷嚏症状消失,无不适主诉,各项生命体征平稳。

    作者:李影;林洋;国玉芝;张艳霞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护患沟通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护患沟通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自2014年1月至2014年4月在我科室进行治疗92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的全局式护理模式中舍弃沟通环节;实验组采取全局式护理模式并强调护患沟通。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病人临床治疗效果为76.99%低于实验组临床治疗效果92.03%。其中,两组数据比较有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患沟通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能及时有效的掌控病人病情动态变化,促进病人康复,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唐海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论述中医脾胃病的研究

    本文首先介绍了脾胃病的生理病理,在中医的认知中,脾胃被认为是“后天之本”,是人体内气血生化的根本,脾胃相互之间的协作可以完成食物的消化吸收以及对营养的传输过程。中医的研究认为,饮食是为生命体提供营养,维持生物体生命促进生物体生长发育的基础,相当注重用饮食来调节保护脾胃,治疗脾胃的病症。作者根据多年的理论与实践对中医治疗脾胃病进行了深刻的分析。

    作者:任刚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观察氟伐他汀、非诺贝特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脂症疗效

    目的:观察氟伐他汀、非诺贝特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脂症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糖尿病合并高血脂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每组50人,对照组运用氟伐他汀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氟伐他汀、非诺贝特联合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临床效果与血糖水平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与餐后两小时的血糖都明显比治疗前好,治疗效果观察组比对照组好,(P<0.05)为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脂症的过程中,采用氟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患者的血糖水平也明显改善,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许明跃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浅谈手术室护理工作中锐器致伤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医院的手术室是对病人进行手术治疗和病危患者进行抢救的重要场所。在整个手术过程中护士一直配合主治医生以及病人的抢救工作,会接触很多锐利的器具,比如手术刀、缝针、钢针等,所以被锐器致伤的可能性很大,存在安全隐患。本文分析了手术护理工作中出现锐器致伤的主要原因,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几点预防措施。

    作者:焦春丽;刘丽娜;王东雪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创建“骨科无痛病房”的实践与探讨

    目的:创建无痛病房,以提升护士疼痛管理理念,使患者得到优质的无痛护理。方法:构建骨科无痛病房护理工作模式,具体方法包括:明确组织架构与职责,进行持续性的人员培训、教育与考核,制订及实施疼痛控制程序,落实疼痛教育,进行阶段总结与反馈。结果:无痛病房护理工作模式建立后,护士在疼痛评估、疼痛一般知识、药物镇痛知识、疼痛知识的综合应用。结论:“无痛病房”就是通过对疼痛管理,科学评估,合理运用镇痛方式,患者制订科学、个体化的镇痛方案,将手术疼痛降低到低点,减轻病人的痛苦,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张敏;吴国燕;张锦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改良水合氯醛保留灌肠法在婴幼儿高热惊厥中的应用

    目的:提高高热惊厥的婴幼儿使用水合氯醛行保留灌肠一次给药的成功率。方法将130例需使用水合氯醛治疗的高热惊厥的婴幼儿随机分为两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保留灌肠法,实验组采用改良水合氯醛保留灌肠法-“两停”法口诀。结果实验组水合氯醛保留灌肠一次给药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O.01)。结论使用改良水合氯醛保留灌肠法,能有效提高一次给药的成功率,发挥佳药效。

    作者:朱文婷;冯苑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浅析心灵关怀对肿瘤放疗患者的影响

    目的:观察心灵关怀对恶性肿瘤放疗患者情绪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科收治的肿瘤放疗住院患者60例,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放疗和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及心灵关怀。结果:心灵关怀后,干预组焦虑抑郁程度及免疫功能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对肿瘤放疗患者的心灵关怀,不但能改善其焦虑抑郁情绪,而且提高了机体的免疫力,保证肿瘤患者得到有效的放射治疗及身心灵康复。

    作者:陈喜喜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X线高仟伏与DR胸片在尘肺病诊断中的对比分析

    尘肺病是由于长期吸人生产性粉导致的肺纤维化疾病,目前诊断主要依靠高千伏胸片。高千伏胸片具有清晰度高,成本低廉等优点;但也存在前后组织重叠,密度分辨率低等不足。近年,数字成像技术---CT、CR、DR发展迅速,成像速度快,密度分辨率高,图像后处理功能强等优点,尤其是多层螺旋CT,可以各向同性扫描,快速进行低失真冠、矢状面重建,兼有模拟成像和数字成像的双重优点。

    作者:赵卫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苏州市2011-2013年餐饮服务食品安全行政处罚分析

    本文结合餐饮服务行业食品安全管理实践,就2011-2013年苏州市范围内查处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行政处罚案件进行了违法主体和案由构成的分析,并从行政处罚手段软弱无力,修订法律法规迫在眉睫;重视举报投诉与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是打击违法行为的有效途径;重视宣传培训,提高餐饮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三个方面进行了讨论,提出了建议,旨在进一步提高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工作质量。

    作者:杨小波;徐勇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家属的心理干预对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讨对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家属实施心理干预对患者的影响。方法将86例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家属,采用问卷法,了解家属分为的情绪反应,针对不同的情绪反应采取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结果90%患者情绪平稳、积极配合治疗。结论对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家属进行心理干预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其生命。

    作者:彭利红;姚丽;贾小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主管: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

主办: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