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琼
目的:比较ICU患者肠内营养支持和肠外营养支持两种护理方法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80例ICU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肠外营养支持,实验组患者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体重指数、臂围、血清白蛋白水平及淋巴细胞总数等各指标均比对照组有显著性提高,临床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有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ICU患者给予肠内营养支持较肠外营养支持可以更好地为患者补充营养,恢复患者的胃肠功能,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同时并发症的发生低,有利于患者的预后和康复,对于患者生存状况的改善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成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为响应优质护理服务,我院护理部从2013年5月起提出“一针准”护理服务理念。要求护士如果一针静脉穿刺不成功,马上换另外一位护士穿刺,不许再进行第二针穿刺。每日做好“一针准”护理服务登记表。登记表的内容有:日期、穿刺总数、未一针穿刺成功的数量及人员、协助穿刺成功者、一针穿刺成功的数量及人员,备注,等8栏内容。我科共有护士10名,大年龄37岁,小年龄22岁,平均27岁;1名中专,4名大专,5名本科。
作者:张迎利;陈瑞芹;陈莹莹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本文根据武汉大学“微笑行动”唇腭裂心理介入义工队相关经验,就唇腭裂心理治疗中医科生志愿者组织作为社会支持的中重要组成部分对唇腭裂家庭的价值进行阐述,并对唇腭裂心理治疗中志愿者服务相关模式探索进行介绍和总结。
作者:孙傲;张佳音;王明月;吴玲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肉毒素咬肌注射和颊脂垫切除术联合应用在面部改形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月12月期间于我院进行面部改形的100例患者,按手术时间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双侧咬肌注射肉毒素治疗,观察组在注射肉毒素的同时,联合应用颊脂垫切除术治疗。结果:两组效果对比,观察组显效率98.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2.0%,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肉毒素咬肌注射和颊脂垫切除术联合应用对于面部改形效果显著,而且安全、创伤小、并发症少,可在美容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张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并探讨健康教育在分娩过程中的应用及影响。方法本文收集了在临床实习期间护理的100例产妇临床资料,并为其实施健康教育干预。结果经过系统的健康教育干预后,孕妇和新生儿均状态良好,保障了母婴的健康。结论综合性的健康教育对提高产妇对分娩常识的认知,积极调整心态,产程中主动配合,促进自然分娩,保障母婴健康具有临床意义。
作者:胡高歌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针对膝关节内侧的副韧带损伤应用高频超声诊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就诊得知膝关节内侧的副韧带损伤,并经过高频超声诊断的242例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对手术结果进行追踪,比较MRI检查结果。结果:242例患者,215例经过手术或是MRI检测证实膝关节内侧的副韧带有损伤并具有特异性,诊断合格率88.8%;27例误诊,占11.2%。结论:在对于膝关节的内侧副韧带受损后,应用高频超声进行诊断,其具有独特性、经济、准确、方便、反复利用的特点,对于治疗效果、预后评估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曹国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心脏病影响母儿预后的主要因素;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妇产科接受治疗的58例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心功能在Ⅰ~Ⅱ级之间的患者相对于Ⅲ~Ⅳ级之间的患者,母婴预后情况相对较好,其中1例患者心功能在Ⅲ~Ⅳ级之间围产儿出现死亡现象,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另外18例患者在经过心脏手术治疗后病情均得到好转,母婴预后情况良好,40例患者未接受手术治疗,与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相比,母婴预后情况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加强对孕龄妇女妊娠合并心脏病的重视,及时做产前体检,进行心脏手术缓解心功能,能够有效降低妊娠合并心脏病对母婴带来的危害。
作者:王新发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医学论文是记录医学科研成果的主要载体,医学论文的产出能力是评价一个单位国内外学术地位和科技水平的重要依据。对论文发表的数量、质量进行分析,有利医院管理者了解本单位在区域的地位和水平,为决策者制定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宋中金;马瑛;周孟君;杨小林;陈湘;杨晓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骨颈骨折易发生于老年人,由于老年人骨质疏松,筋骨衰弱,即使受轻微的直接外力或间接外力便可引起骨折,做好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护理与康复指导大限度的恢复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社会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作者:黄顺丽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口腔黏膜病是指腔某一部位粘膜的正常色泽、外形、完整性与功能等发生改变的疾病。病变种类繁多,可以组合成复杂多样的损害。口腔黏膜病变后可能会造成口腔中黏膜损伤,由于各种方面的原因,治疗口腔黏膜疾病,修复损伤的口腔黏膜成了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临床上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治疗方法,希望能够给口腔黏膜损伤的修复带来一些新希望。
作者:戴兵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通过对倍频调QNd:YAG激光和IPL强脉冲光治疗雀斑的疗程进行观察,对其治疗进行观测分析以探讨治疗雀斑的适宜方案。方法:对58例雀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IPL强脉冲光和倍频调QNd:YAG激光对雀斑进行治疗,观察其疗效并进行比较。结果:IPL强脉冲光治疗有效率67%,倍频调QNd:YAG激光治疗有效率72%,两者统计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无论是强脉冲光还是激光都对雀斑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具体临床治疗时或应根据患者不同情况选择治疗方案。
作者:李铁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在骨科常见疾病当中,慢性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率较高;相关研究发现,中老年人是该病的多发群体,关节疼痛是常见临床症状,病情迁延不愈,导致患者的关节功能受到不良影响。对此,要深入分析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特征,以便为该病的有效诊治提供参考。本文分析了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作者:朱国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在急性期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到2013年10月收治的12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本次研究中128例患者,经过有效的治疗和科学的护理如心理护理、一般护理、感染护理以及出院指导后,患者显效98例,有效2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5.31%,效果显著。讨论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急性期的患者采取心理护理、泌尿系统感染护理、肺部感染护理、出院指导等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显著住房患者并发症的产生,提高治疗效果,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吴玲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一种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糖尿病足溃疡和坏疽形成的原因主要是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的基础上合并感染。它的早期预防、治疗及护理非常重要。如何预防感染,促进血压循环,避免足部受伤及加强糖尿病足的健康知识宣教,是糖尿病足发生的关键,许多患者对糖尿病足的发生、发展、预后及护理缺乏认识,故开展护理、健康宣教,对减少糖尿病足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晖;陆舒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针对孕20周前晚期先兆流产患者使用间苯三酚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1年08月至2013年08月期间,科室孕20周前晚期先兆流产患者80例,分为普通组和治疗组,普通组给予硫酸镁静脉注射,治疗组给予间苯三酚静脉注射,对比两组患者宫缩缓解时间等临床指标以及不良并发症结果。结果:治疗组在起效时间、宫缩减弱时间、治疗有效率上与普通组结果相近,对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普通组出现共16例次不良反应,治疗组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普通组和治疗组在不良反应对比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前晚期患者使用间苯三酚治疗临床效果显著且安全性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戴雪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周围性面瘫是临床上很常见的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具有独到的优势,我院对此病人经过长期探索,对周围性面瘫病人进行综合护理如情志护理、饮食调护、功能锻炼等,有效的促进了疾病的恢复,缩短了住院日。
作者:刘秀珍;孟小琨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通过对老年肺炎患者的临床观察,探讨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40例老年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治愈36例,好转3例,死亡1例,总有效率98%。结论:细心而周到的护理措施,有效的预防能减少老年肺炎的发生。
作者:段岭焕;赵春红;刘萍英;钱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CT上表现为基底节区对称性低密度病变的种类较多,就其发病原因主要包括代谢性疾病、感染性疾病、中毒性疾病、脑血管性及缺氧性疾病。这组疾病病理改变大致相似,主要为基底节区神经细胞不同程度水肿变性,继而发生坏死软化,部分伴有脑白质的脱髓鞘改变。大多数疾病有不同程度的脑萎缩。现就这组疾病的发病机制及CT表现加以分别讨论,以利于各类疾病的诊断。基底节常见的低密度病变可为梗塞、肿瘤、炎症和吸收期血肿,表现不典型时,常易误诊。为了提高基底节区常见低密度病变的诊断水平,我们对经病理证实的60例基底节低密度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裴瑞兵;张祖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自我效能和自觉健康的现状和相关性进行研究分析。方法:对42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采用健康行为自我效能量表以及自觉健康控制量表进行调查分析。结果:42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效能总分为(62.82±13.23)分;自觉健康控制评价包括内部控制、外部权威人士控制,外部命运控制,其各评分分别是(18.45±7.27)分、(25.55±4.38)分,(21.01±5.55)分;自我效能与内部控制、外部权威人士控制呈正相关,具有统计差异(P<0.01),与外部命运控制呈负相关,具有统计差异(P<0.01)。结论:医护人员在护理过程中,要对患者自觉健康控制概念加以强调,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提高患者主观控制健康的思想,并提升自我效能。
作者:陈闯宏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杆菌(Treponema pal idum,TPLA,TP)感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主要侵害皮肤粘膜和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梅毒的发病机制先目前尚未完全阐明,对于梅毒发病机制的研究目前主要是集中在白细胞免疫,认为梅毒发病与T细胞介导的天然免疫反应密切相关。如天然免疫受体TLR2(Tol 样受体2)通过识别梅毒螺旋体脂蛋白及细胞内信号传导,联系梅毒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起到桥梁作用,对调节炎症反应强度和维持免疫平衡具有重要意义。基因多态性是指在一个生物群体中,同时和经常存在两种或多种不连续的变异型或基因型(Genotype)或等位基因(Al ele),其主要以三种形式存在于人类中,分别为: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DNA重复序列的多态性、单核苷酸基因多态性(SNP)。SNP近年来倍受关注,约占人类DNA序列变异的90%,在医学和遗传学中有重要意义。借鉴其他感染性疾病遗传易感性的研究结果,本文将对对在梅毒免疫发病中重要免疫相关因子基因多态性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张鑫(综述);张信江(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