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纵隔静脉异常在胸部增强CT上的表现

李惠民;肖湘生;于红;李成洲;刘士远;杨春山

关键词:静脉异常,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容积显示
摘要:目的进一步了解纵隔静脉异常的CT表现和意义.方法收集胸部增强CT上出现纵隔静脉异常者34例,均作回顾性重建,成像参数(准直/有效层厚/重建间隔)为2.5mm/3.2mm/1.6mm或5mm/6.5mm/2mm,并作容积成像和曲面重建处理.结果 34例静脉异常可分为5种类型,包括左侧上腔静脉16例、左头臂静脉与奇-半奇静脉系统异常连接14例、左下肺静脉曲张2例、奇静脉瘤1例以及异常引流肺静脉1例.容积成像很好地显示异常,曲面重建有效地补偿前者没有曲面的不足.结论常规胸部CT增强结合回顾性重建容积成像可以有效显示各种静脉异常,正确认识这些异常有一定的意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20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死亡患者的影像研究

    目的回顾性分析一组(20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死亡患者的影像表现,探讨特征性影像表现及其与临床进展的关系.方法评价20例死亡SARS患者的动态胸部平片和CT影像,分析病变分布、形式、面积和密度的特点,探讨死亡患者胸部平片进展类型,分析影像变化和临床病程关系.结果 20例患者入院时胸片均可见明显的肺部病灶,表现为边缘不清的渗出影,病灶面积占全肺的百分比平均值为49.6%(1.4%~85.4%),病灶相对密度比平均值为0.79(0.60~1.10);患者死亡前胸片显示病灶明显扩大,均累及双肺,病灶面积占全肺的百分比上升为77.8%(52.2%~100%),与入院时胸片面积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死亡前密度增高,病变相对密度比平均值为0.88(0.60~1.10),与入院时病灶密度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8例患者胸片显示空洞、胸腔积液、纵隔气肿等征象;胸片进展状况可分为两种类型,Ⅰ型表现为病变面积扩展但无继发改变,Ⅱ型表现为病变面积扩展伴密度增高、空洞、胸腔积液等继发改变征象.结论 SARS病灶迅速进展,面积占据全肺组织75%以上,为死亡患者的影像特征;病灶密度明显升高,出现空洞和胸腔积液为病变出现继发改变的影像特点,可加重SARS疾病状态,导致死亡.对于SARS重症患者,动态影像检查(胸部平片和CT)为监测疾病发展的有效手段.

    作者:李永忠;李坤成;苏壮志;梁志刚;于春水;刘树良;卢洁;王志群;姚新宇;彭靖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侧支循环途径的MRA评价

    目的应用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研究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的侧支循环途径.方法经MRA确诊的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者40例,MRA上脑血管无异常表现60例为对照组,分析其MRA、MRI表现和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有颈内动脉分叉以上狭窄或闭塞,病变血管59支.疾病组中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同侧后交通动脉MRA出现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显示同侧后交通动脉增粗28支(47.5%).疾病组前交通动脉MRA出现率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同侧软脑膜吻合支显示率为47.5%(28/59).MRA上眼动脉、脉络膜前动脉、硬脑膜吻合支显示不良,对基底节区MMD血管显示好.结论 MRA无创、安全、整体性好,可从形态和功能上评价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后侧支循环的形成方式与程度,能为该病的诊断、治疗、预后提供较全面的评价,可列为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赵云辉;马著彬;高新疆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旋转DSA及三维重建技术在脑血管造影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旋转DSA及血管三维重建技术在颅内动脉瘤血管造影诊断中的应用意义.方法 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应用传统DSA、旋转DSA及血管三维重建进行检查,对比不同方法对动脉瘤病变的显示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确诊为颅内动脉瘤.常规正侧位DSA能显示存在动脉瘤病变或可疑存在动脉瘤,仅极少数病例能明确显示瘤颈形态(2/8)和载瘤动脉与瘤体的关系(1/8).旋转DSA显示病变复杂结构的能力较常规DSA明显提高.8例血管三维重建处理的图像都清晰显示了脑动脉瘤瘤体、瘤颈形态及载瘤动脉关系.结论旋转DSA及血管三维重建技术对颅内动脉瘤病变结构显示极佳,明显有助于提高对脑血管病变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作者:徐力扬;李京雨;张强;刘明;陈华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子宫肌瘤变性1例分析

    患者女,33岁,因反复发热1个半月入院超声检查(见图):子宫受右附件区包块推挤下2/3显示不清晰,靠宫颈处未见明显异常回声.右侧附件区可见一类圆形不均质的回声光团,大小8.1cm×7.4cm,边界清晰,内可见一类圆形的稍强回声光团,大小3.2cm×2.7cm,后伴弱声影,且随体位移动,其周边充满密集的点状稍低回声.右肝胆管均可见条形的强光带,后伴宽大声影,近端官腔均扩张.超声提示:①右附件区混合性病灶,考虑畸胎瘤可能.②右肝内胆管多发结石.术后诊断:子宫多发肌瘤内合并化脓性感染.病理诊断:子宫多发性平滑肌瘤合并感染出血坏死.

    作者:赵晓虹;甘科红;陈越峰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多层螺旋CT成像技术在胃癌诊治中的应用

    目的通过对本组胃癌患者应用多层螺旋CT进行前瞻性研究,旨在提高多层螺旋CT在胃癌诊治中的价值.方法通过对40例胃癌病人的MSCT轴位图像和重建的SSD、4-D、MIP及仿真内镜图像进行观察分析,分别对各病例进行诊断及术前评估并与其相应的胃肠钡餐及胃镜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所有病人的诊断符合率为100%,TNM分期的准确性为90.00%,其仿真内镜结果与胃镜结果基本吻合.结论多层螺旋CT在胃癌的诊治中具有独特的优越性.

    作者:王锡明;武乐斌;王涛;李振家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基于个人微机的医学图像的采集与传输

    目的设计基于个人微机的医学图像采集、传输系统.方法以Windows 98为平台,通过Visual C++作为编程工具,并在图像传输过程中设计了标记、验证的方法以避免图像失真.结果通过硬件设计以及软件编程,个人微机可以完成医学图像的采集、传输.结论通过个人微机进行图像传输,既有利于用户使用,又降低了设备成本.

    作者:梁志刚;李坤成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数字人体的简单巨系统

    本文首先分析了数字人体的简单系统与简单人体巨系统,指明简单人体巨系统比简单人体系统复杂,但仍然是一种理论模型.然后给出了简单人体巨系统的基本概念-熵的几种表达:主要是玻尔兹曼熵、概率测度熵、简单人体巨系统熵定义和简单人体巨系统熵对人体系统的描述.

    作者:毕思文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轴位MRI图像在磁共振尿路成像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比较磁共振轴位图像和水成像对尿路梗阻性病变的诊断作用和价值.方法选择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尿路梗阻性病变20例,其中男15例,女5例,年龄29~86岁.所有病例均使用GE1.5T超导型磁共振成像仪检查,采用SSFSE序列和FRFSE序列重T2WI技术作磁共振尿路成像及轴位磁共振成像等检查.结果①20例病人中有输尿管癌4例(双侧1例),膀胱癌5例,肾盂癌2例,肾、输尿管结石6例,其他3例.②MRU检查20例显示梗阻部位19例,提示占位征象4例,梗阻端占位性病因诊断率为16.7%.而轴位MRI图像显示占位性改变16例次,并同时显示管壁异常,占位性梗阻的病因诊断率为66.7%.结论 MRU可以直观地显示尿路的梗阻部位和程度,但对梗阻端的结构显示欠佳;而轴位MRI图像则能清楚地显示梗阻端的内部结构和外围关系,弥补了MRU的不足,因此轴位MRI图像在MRU对尿路梗阻性疾病的诊断中有不可缺少的作用.

    作者:丁建平;王霄英;周良平;王振忠;蒋学祥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骨肉瘤MRI与p53表达及其存活期的相关研究

    目的研究MRI所显示的骨肉瘤大小与p53表达及患者三年存活之间的关系,探讨MRI影像能否反映骨肉瘤的生物学行为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术前MRI各序列上的(SE序列T1WI、T2WI,STIR,增强后T1WI)横断位、矢状位、冠状位显示的肿瘤大小进行仔细测量,与X线平片、手术结果对照,对反应骨肉瘤生物学行为的p53表达进行分析,并与术后三年随访结果对照分析.结果运用Spearman's非参数检验分析,MRI显示的肿瘤大横向径值比、横径/纵径比与三年生存随访结果、p53表达之间无相关性,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 MRI显示的骨肉瘤大小不能作为判断骨肉瘤恶性程度的指标之一.

    作者:张蕾;杨振燕;汤如勇;梅炯;靳令金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心内型完全肺静脉畸形引流1例

    患者女,11岁,因发现心脏杂音1年收入我院心胸外科.查体:心界增大,胸骨左缘3、4肋间闻及3~4/6级收缩期杂音.超声心动图显示:右房室明显增大,左房室偏小.肺动脉内径增宽.冠状静脉窦增粗.右上肺静脉开口于右房后上部,开口径10mm(图1);左上、下肺静脉开口于右房冠状静脉窦口附近;右下肺静脉显示不清楚.房间隔连续中断15mm(图2).彩色多普勒显示:房缺处右向左低速过隔分流,右上及左肺静脉血流入右房(图3).提示:先天性心脏病:①心内型完全肺静脉畸型引流(ⅡA+ⅡB);②房间隔缺损(继发孔型).手术所见:右房室巨大,右上肺静脉引入界沟之前,右下肺静脉从下腔静脉内后方上行汇入冠状窦.左上、下肺静脉汇入冠状窦内.冠状窦明显扩张,切开右房见巨大右房腔与扩大的冠状静脉窦腔融合为共同的巨大心房腔,可见左、右肺静脉若干汇入.房间隔卵圆孔缺损10mm.

    作者:陈娇;唐红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囊性肾癌的影像学诊断

    目的提高囊性肾癌的影像学诊断水平.方法对15例囊性肾癌病人的B超、CT检查和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例患者经健康体查B超发现肾囊性病变12例,因其他疾病而发现3例.初次B超拟诊囊性肾癌8例、单纯性肾囊肿7例.螺旋CT扫描全部病灶为囊性病变,增强扫描后囊壁内侧面不规则密度增高或结节样密度改变.全部病人经手术治疗,病理检查为肾细胞癌.结论对于肾脏的囊性病变,如果B超或CT检查不能确立为单纯性囊肿,临床上应考虑为囊性肾癌并积极处理.

    作者:熊永红;陈孝岳;王悦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原发性肝、胆、胰及胃癌上腹部转移的CT诊断

    目的分析本组原发性肝、胆、胰及胃癌的上腹部淋巴结转移的CT表现,提高CT对本组原发性肝、胆、胰及胃癌的上腹部淋巴结转移诊断重要性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有上腹部转移的原发性肝、胆、胰及胃癌的CT表现.结果原发性肝、胆、胰及胃癌的上腹部淋巴结转移的CT征象,主要有上腹部淋巴结转移,邻近脏器的侵犯,血管、腹膜、种植转移及血道转移.结论原发性肝、胆、胰及胃癌的上腹部淋巴结转移虽有相同的CT征象,但亦有各自的特点.

    作者:杨振燕;吴元佐;郑少强;席芊;唐俊军;张蕾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国产ZQ型腔静脉支架治疗布-加综合征下腔静脉病变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国产ZQ型腔静脉支架(ZQS)治疗布-加综合征(BCS)下腔静脉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161例BCS下腔静脉病变,在闭塞开通术及球囊扩张术的基础上,置入国产ZQS.结果 161例共置入ZQS 165枚.其中置入3节ZQS者153例(含4例置入2枚3节ZSQ者),置入2节ZQS者6例,置入4节ZQS者1例.ZQS置入成功者157例,成功率为97.5%.失败者4例,占2.5 %.失败原因为支架位置不正或/和展开不良.与支架置入相关的并发症1例,为支架置入后急性血栓形成.随访3~60个月(平均28.9月),6例出现再狭窄.结论国产ZQ型腔静脉支架治疗BCS下腔静脉病变安全、有效,可以替代同类进口产品.

    作者:苏洪英;徐克;祖茂衡;赵金旭;崔进国;杨学良;冯博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SARS患者心脏和腹部超声及相关指标变化的探索性分析

    目的结合心电图、生化等指标观察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心脏及腹部各脏器超声影像学改变.方法采用床旁超声观察我院SARS患者57例,与相应正常参考值比较,分析所见指标改变与SARS的关系.结果超声心动图显示各指标改变无显著差异,但肝脏、脾脏增大具有显著差异(P<0.001).结论 SARS患者肝脏、脾脏在超声影像学的改变与SARS病毒的侵袭有关.超声心动图观察到部分病人左室增大,但是差异不显著.

    作者:郑敏;李春梅;韩秀婕;仝小林;黄力;崔慧娟;王瑛;臧小红;赵小华;杨琳;贾冬林;徐光;纪旭东;郑建勋;祝凯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与非典型肺炎X线对比研究

    目的对比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与非典型肺炎X线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59例与非典型肺炎39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全部病例肺部病变分布可单叶或单叶,可单侧或双侧.根据病变发展的不同时期,肺内可见斑片模糊影,条索及粗网状影,肺实变影,细网状或局灶细网状影.结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与非典型肺炎X线表现相似,无特异性.X线检查是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确诊重要的客观指标之一.

    作者:汪珍穗;王海林;林竹;罗浩;杜洪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儿童颞叶中内侧硬化所致颞叶癫痫的MRI研究

    目的对儿童颞叶癫痫进行前瞻性MRI研究分析,探讨儿童颞叶癫痫的MRI表现特征.方法对127例临床和脑电图检查诊断为颞叶癫痫的儿童进行MRI多序列成像,分析研究颞叶的形态结构、信号并判断海马有无萎缩性改变.结果 127例颞叶癫痫患儿中,9例(7.1%)海马有萎缩性改变,且在T2加权成像和液体率减恢复(FLAIR)成像上呈高信号.9例中,6例伴有海马受累同侧颞叶信号异常;3例伴有同侧颞叶皮层结构不良;1例伴有同侧颞叶萎缩.结论颞叶中内侧硬化是儿童颞叶癫痫的一个相对少见原因,受累侧海马MRI表现为萎缩和信号异常,同时常伴海马外颞叶结构受累.

    作者:李文华;张永平;俞炬明;何慧瑾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在周围型小肺癌诊断中的应用

    1 材料与方法搜集我院1999年9月至2003年1月经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后病理证实的小肺癌40例,其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34~78岁,平均年龄57.3岁.查体或检查其他疾病发现无症状者13例,咳嗽20例,气短4例,胸痛5例,咯血3例,声嘶1例,发热1例.使用Siemens Somatom系列CT机定位,美国MD公司TECH型套管针穿刺病灶,经CT扫描确认套管针进入病灶后,选用21G、18G或16G自动活检针取材3~5次,送涂片细胞学和病理学检查.

    作者:李如迅;李彩英;时高峰;许茜;郑晓君;王亚宁;张金香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MRI与MRA的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的MRI与MRA表现,并评价MRA表现与影像学分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37例经临床证实的SAE患者,对其进行MRI平扫及MRA检查,并对二者的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MRI表现为侧脑室前后角、体部周围、放射冠、半卵圆中心片状长T1长T2信号,其中影像学Ⅰ型15例、Ⅱ型15例、Ⅲ型7例.其他征象包括脑萎缩、腔隙性脑梗塞、脑出血.MRA可见不同程度的脑动脉硬化,轻度12例、中度15例、重度10例.结论 MRI可清楚显示SAE范围,MRA可观察动脉硬化的严重程度,并作为脑血管损害的证据.但本组资料所示影像学分型与MRA所见的动脉硬化严重程度之间缺乏相关性.

    作者:姜涛;张雪林;刘杏元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食管癌肉瘤的X线诊断及分析

    食管癌肉瘤是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好发于食管中下段,我们在工作中遇见5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现结合文献分析如下.

    作者:张杰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胰腺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了解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胰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应用FEP-BY01型HIFU肿瘤治疗机治疗胰腺癌16例.结果经HIFU治疗后83%(10/12)患者疼痛症状缓解,9例治疗后肿瘤组织超声回声出现增强,肿块缩小率为18%(3/16).治疗期间,除有5例出现程度不同的腹痛、腹泻、食欲减退等症状外,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结论 HIFU可作为胰腺癌的一种有效的局部治疗方法.

    作者:吴曙军;黄培;杨柯列;胡明华 刊期: 2003年第10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