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平;李坤成;林珊;张海琴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检查及后处理技术在大肠癌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8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大肠癌患者行大肠充气MSCT容积扫描和图像重建(包括MPR、MIP、SSD、Raysum和CTVE),并与钡灌肠(80例)、结肠镜(60例)及手术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所有病人的诊断符合率为100%,其三维重建与钡灌肠、CTVE与结肠镜的发现完全符合.结论大肠充气MSCT检查及后处理技术能更好地反映大肠癌的病变和范围,明显优于单独应用X线钡灌肠或结肠镜检查.
作者:吴国庚;王妍焱;王玉林;叶晓华 刊期: 2003年第11期
患者女,44岁,因间歇性右上腹痛5年,再发伴加重1周入院.查体:皮肤巩膜黄染,右上腹压痛,莫菲氏征阳性,肝区叩痛明显.实验室检查:TBIL:95.8 μmol/L,DBIL:79.1 μmol/L,ALT:175 U/L,AST:242 U/L.临床初步诊断: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急性发作.超声显示:肝脏切面形态大小正常,回声不均,可见多个沿胆管分布的无回声区,边界清晰,并互相连通,以肝左叶为明显,其中的一个6.5 cm×5.6 cm(图1).胆囊切面内径8.9 cm×3.8 cm,壁厚0.4 cm,毛糙,囊腔内可见一0.6 cm×0.4 cm强光团回声,后方伴声影.胆总管中上段明显扩张,呈囊柱状,大径3.6 cm,内可见一1.6 cm×0.8 cm的强光团回声,后方伴声影(图2).下段未见明显扩张.胰腺形态大小正常,未见局限性异常回声,主胰管未见扩张.
作者:张俊;董军 刊期: 2003年第11期
患者男,63岁,因嗳气、上腹闷痛伴乏力1个月前来就诊.查体:左上腹触及一包块,质韧,活动性差.超声检查:患者剑突下至左上腹、脾肾间隙内探及11 cm×11 cm×7 cm囊实混合性包块,边界尚清,形态不规则,未见明显包膜回声,包块内部回声不均质,中央部以囊性为主,周边为低回声实性部分,形状极不规则(见图),CDFI观察实性部分内可见星点样血流信号.此包块将腹腔动脉向上抬起、肠系膜上动脉向下挤压变形.胰腺未显像.肝胆脾肾未见异常.超声诊断:左上腹混合性包块,胰腺囊腺癌可能性大.血管造影及CT均提示胰尾囊腺癌.手术见胰腺体尾部约10 cm×8 cm×5 cm包块.病理结果:胰腺神经纤维瘤并囊性变.
作者:王惠;冷俊红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演变过程中MRI征象变化规律.方法同时低位结扎兔心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及左旋支的方法制备心肌梗死动物模型,术前及结扎后30 min、1 h、2 h、4 h、8 h、1天、3天、1周、2周、4周分别行常规T1、PD、T2、增强、电影及标记MRI扫描,测量各区信号强度及室壁厚度.结果缺血30 min缺血区即有心室壁变薄,以收缩期明显,心室壁增厚率降低,并逐渐加重;缺血1 h,梗死区开始出现PD及T2高信号,逐渐升高,1周后开始降低,4周呈低信号,T1在4周时出现低信号;急性梗死期增强可见,注射Gd-DTPA后5 min内正常心肌有强化,15~20 min梗死边缘区环形强化,30 min梗死中央区均匀强化.结论 MRI可以发现大面积早期心肌缺血,也可对各期心肌梗死进行鉴别.
作者:赵江民;王乐民;杨振燕;于德华;徐文俊 刊期: 2003年第11期
1 概述图像融合是近十年来医学图像处理的研究热点,其目的是使得多幅图像的空间几何位置匹配并且可视化.通过对多幅图像或者多种模式图像的信息综合获取,弥补信息不准确和不完整的缺陷,增加信息量,使得临床诊断和治疗更加全面和精确.图像融合在眼科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爱珍;马斌荣;徐亮;杨桦;孙秀英 刊期: 2003年第11期
患者女,27岁,因经后下腹痛,加重4年余就诊.经阴道B超检查显示:子宫前位49 mm×60 mm×34 mm大小,内膜9 mm,子宫左侧角部突出一大小约29 mm×32 mm×25 mm的光团,其回声与子宫肌层回声相似,中央可见一环绕强回声光环的小暗区(见图),左卵巢19 mm×17 mm×18 mm,右卵巢29 mm×24 mm×19 mm,诊断为左侧残角子宫.于次日行手术治疗,术中见于子宫的左侧宫角可见一约40 mm×30 mm×30 mm大小的残角子宫,有输卵管和卵巢附着,圆韧带自残角子宫发出,与B超所见相同.局部切除送病理进一步证实为残角子宫.
作者:高健;楚伟;李亚丽;邹一平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酒精硬化技术在头颈部静脉畸形治疗中的安全性和价值.方法 9例头颈部静脉畸形患者,均采用经皮穿刺酒精硬化治疗.结果 9例患者共接受治疗16次,初次治疗的技术成功率为100%.7例患者术后症状明显改善,随访2~12个月,未见病变复发.结论经皮穿刺酒精硬化技术是治疗头颈部静脉畸形的有效方法.
作者:金龙;邹英华;佟小强;高健;杜湘柯 刊期: 2003年第11期
患者男,24岁,头痛数月,近来逐渐加重,伴恶心、呕吐,视力减退,步态不稳,语言障碍.CT检查:平扫发现前额正中隐约可见一约1.0 cm×1.5 cm大小之等密度影,边界较清,周围明显水肿,第四脑室受压,变小,右移,第三脑室及双侧室均扩大,积水,中线无移位.增强扫描见前额正中之病灶强化.CT诊断:前额正中占位病变,以胶质瘤可能性大,第四脑室受压移位,梗阻性脑积水,不能排除左小脑病变,建议做MRI进一步确诊.
作者:叶健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声学密度定量技术(AD)在胸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声学组织定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经食管超声对43例冠心病患者的胸主动脉管壁及粥样斑块进行检测,观察管壁二维超声改变,测量组织的声学密度值.结果胸主动脉正常内膜声学密度值为(38.5±7.4) dB,脂质斑块为(37.0±3.2) dB,纤维斑块为(40.7±6.9)dB,钙化斑块为(54.3±4.2) dB,主动脉夹层内的机化血栓为(29.4±7.1) dB.结论声学密度定量技术可以实时定量区分不同性质的胸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作者:戴晓华;张梅;张运;郭媛;赵玉霞;刘运芳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颈动脉结构的形态学改变以及血流动力学变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寻找早期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超声指标. 方法对137例受检者包括:脑梗死组38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组59例及对照组40例,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对其颈总动脉及分叉处的内-中膜厚度(IMT)和斑块情况进行测定,同时测定两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椎动脉血流变化指标: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PSV/EDV、血管阻力指数(RI)、血管搏动指数(PI)、血流量,并进行对照分析研究. 结果①脑梗死组的IMT明显高于TIA组与对照组,TIA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脑梗死、TIA组与对照组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分别为73.7%、28.8%和25%,脑梗死组斑块检出率高.②与其他两组相比较,TIA组的PSV、EDV和PSV/EDV均减低,PI和RI均增高,脑梗死组的血流量下降明显.③通过判别分析表明,可以通过对超声指标的测量预测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结论颈动脉多普勒超声可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提供早期诊断和检测的指标.
作者:穆玉明;韩伟;吴伟春;汪师贞;吐尔逊娜依;唐琪 刊期: 2003年第11期
患者女,32岁,进行性增大骶尾部肿物16年,近日出现左侧下肢后侧牵扯痛.查体:骶尾部可触及肿物,质柔韧,活动度尚可,触痛,表面较光滑.超声所见:骶尾部可探及一约185 mm×96 mm大小的异常回声区,边界清晰,形态尚规则,似有包膜,内部回声欠均匀,以低回声为主,内可见多个细强光点.并向腹侧前下方突出(见图).超声提示:骶尾部实质占位性病变(表皮样囊肿可能).手术病理诊断:骶尾部表皮样囊肿.
作者:雷凯荣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对四脑室囊虫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证实的32例四脑室囊虫病的MRI表现特点.脑MRI全部采用德国Siemens 1.0T Impact 超导型MRI机,选用SE序列.21例有脑CT对照.结果 32例四脑室囊虫病中,单纯性四脑室囊虫17例(53.1%),混合型15例(46.9%).四脑室内单发囊虫30例,多发2例.囊泡在T1WI上等于或稍高于CSF信号,而在T2WI上等于或稍低于CSF信号.囊虫壁在T1WI上呈边缘光滑的细线样稍高信号影,而在T2WI上低于CSF信号.囊虫头节在矢状面T1WI上显示较为清楚,其中有24例附着于囊泡内壁的前下壁上;其在T1WI上与脑实质信号相近,而在T2WI上信号复杂,可表现为低于、等于或高于CSF的信号.CT难以显示四脑室囊虫头节或囊壁.结论 MRI是诊断四脑室囊虫病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对四脑室囊虫的诊断MRI优于CT.
作者:程敬亮;杨运俊;张勇;吕涵青;任翠萍;张焱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评价经导管做膈下动脉(IPA)栓塞化疗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对148例IPA参与肝肿瘤供血患者进行了196例次TACE,其中主要栓塞IPA占11.5%.做肝恶性肿瘤TACE时先用碘油-抗癌乳剂栓塞肿瘤末梢血管,然后注入明胶海绵碎粒.观察内容有既往治疗史、IPA参与肿瘤供血的表现、肿瘤部位、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首次接受TACE者22例(14.9%),既往曾做多次TACE者87例(58.8%),曾接受其他治疗(超声波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治疗、肝脏外科手术)者占26.3%.肿瘤位于接近肝脏表面者占91.9%,其中位于第7段者占54.7%.栓塞IPA的技术成功率为100%,异常造影表现有IPA管径增粗、肿瘤染色(100%)、非肿瘤性染色(43.2%)、IPA与其他动脉形成交通支(37.8%)和IPA-静脉瘘(10.8%).治疗后复查CT显示肝肿瘤完全被碘油充填者占94.6%,血AFP下降至正常范围占82.7%.与栓塞IPA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1%.结论任何位于接近肝脏表面的肿瘤都可能接受IPA供血.对参与肿瘤供血的IPA进行化疗栓塞是一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王茂强;王仲朴;刘风永;王立军;李志坚;高育璈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MRI对骨样骨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7例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骨样骨瘤MRI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结果 MRI对骨样骨瘤诊断准确率为86%,T2加权STIR像可较准确地显示瘤巢(准确率94%).结论 MRI可精确地显示瘤巢并敏感地显示髓腔和周围软组织的炎性水肿.对骨样骨瘤有较高的定性诊断价值.
作者:赵天平;张伟;杜红;杨雷振 刊期: 2003年第11期
患者男,47岁.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歇性中上腹部疼痛,近2个月来明显加重,伴消瘦、乏力.外院B超示腹膜后肿物,MRI提示黑色素瘤可能性大,后来我院就诊.
作者:王学廷;李雷;毕玉波 刊期: 2003年第11期
MR血流灌注成像(perfusion-weighted MR,PWI)需要有高的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可用来反映生理和病理情况下脑组织的血流动力学改变.随着MR影像设备的不断发展及快速成像序列的应用,利用MR血流灌注对神经系统病变进行辅助性诊断和研究已逐渐深入和普及.目前国内MR血流灌注应用得多的还是在急性或超急性脑缺血的研究方面.事实上,颅内的各种实性肿瘤及性质相同而恶性程度不同的肿瘤,其血流动力学改变也各相迥异.故对其进行血流灌注的研究在诊断、鉴别诊断及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及预后评估方面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以胶质瘤为例,它是颅内常见的肿瘤,具有高度的侵袭性和富血管性,国外对其在血流灌注方面已作了许多深入的研究.本文着重对MR血流灌注在胶质瘤的影像诊断应用现状及前景进行扼要的介绍.
作者:丁蓓;凌华威;陈克敏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HPC)的常规MRI和灌注成像(PWI)表现,评价两者对HPC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5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HPC患者,并以38例脑膜瘤作为对照,行常规MRI和PWI检查,观察HPC和脑膜瘤的MRI表现,计算并比较两者的相对局部脑血流容积(rrCBV)和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结果 T1WI上等信号3例,混杂信号2例;T2WI上混杂信号3例,等信号2例;增强后均明显强化.HPC的常规MRI表现与脑膜瘤难以鉴别.PWI时,HPC的rrCBV和rMTT分别为14.4、5.3,而脑膜瘤则为6.5、3.6,两者的rrCBV有显著统计学差异,而rMTT则无明显差异.结论 HPC的常规MRI表现不具特征性,难与脑膜瘤相鉴别;但PWI在HPC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钱银锋;余永强;张诚;郑斐群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研究肝静脉暂时阻断对肝动脉栓塞效果的影响.方法 20只SD大白鼠按照四种不同剂量的碘油-优维显混合物随机分为四组.暂时阻断(10 min)鼠肝静脉汇合处右侧部分行肝动脉碘油-优维显混合物栓塞,并于栓塞后取鼠肝标本.肝静脉阻断和非阻断区肝组织内碘油-优维显混合物的组织学检查采用苏丹Ⅲ染色.比较肝静脉阻断区和肝静脉非阻断区肝组织内碘油分布情况.结果暂时阻断肝静脉与未阻断肝静脉区肝组织内的碘油分布有所不同,前者较后者肝区肝小叶内碘油沉积多,且门静脉属支末梢内亦有碘油沉积.结论暂时阻断部分肝静脉行肝动脉栓塞,可增加碘油的栓塞作用,同时达到对肝动脉和门静脉的双重栓塞,此法有可能提高肝癌的化疗栓塞效果.
作者:张皓;郭顺林;赵鹏普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为了研究正常人群腰椎间关节与矢、冠状面角度.方法采用CT扫描,测量100例正常人腰椎小关节与冠状面的角度,每10岁为一年龄组,男女性别各区分5组.结果①相同腰椎节段不同年龄组之间椎间小关节与冠状面所成角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 ②相同腰椎节段椎间小关节与冠状面所成角度,男女两性之间差别无显著性(P>0.05);③椎间小关节与冠状面的角度大小与腰椎的节段呈负相关,从L1,2至L5S1水平,椎间小关节与冠状面角度有逐渐减小或与矢状面的角度有逐渐增大的趋势; ④L1,2~L3,4椎间小关节与冠状面所成的角度为62.1°~53.1°,L4,5~L5S1为44.5~37.7°.结论 CT是观察腰椎小关节结构较准确的方法.L1,2~L3,4椎间小关节角度偏矢状面,L4,5~L5S1椎间小关节角度更偏冠状面.
作者:刘斌;张建湘;余永强;荆珏华;张家文;刘可夫;吕益忠 刊期: 2003年第11期
患者女, 49岁,咳嗽、气短1个月,加重1周入院.患者滑石粉接触史12年,在滑石粉制造车间工作,粉尘浓度较高,否认石棉接触史.X线检查:双侧胸壁胸膜不规则增厚,两下肺纹理增多,紊乱,呈细网格状改变.CT检查:双侧胸膜广泛胸膜斑,双下肺分布较多,右肺中叶斑片状高密度影(见图),双膈面胸膜未见胸膜斑,双下肺轻度间质纤维化,结合病史,考虑:尘肺.
作者:高江峰;李云霄;王新举 刊期: 200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