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艳
目的:对前牙美容修复应用光固化树脂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资料选自本院2010年6月-2012年2月收治的上颌前牙缺损行光固化树脂治疗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患者只单纯对前牙缺损局部进行美容修复,而研究组40例患者对牙冠进行全覆盖式美容修复,并对两组前牙美容修复的临床效果作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6-18个月牙体美容修复效果的随访发现,研究组修复总成功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修复总成功率77.5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应用光固化树脂前牙缺损患者进行美容修复时,选择牙冠全覆盖式修复方法可取得较为满意的修复效果,且在术后患者的修复牙体不易脱落、缺损、变色,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徐亚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究眼科外伤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眼科外伤手术患者168例,对其心理护理及其他护理问题进行探讨,认为眼外伤手术患者必须以病人为中心,实行整体、心身护理,对病人的心理状态,全身情况,予以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也是保持手术治疗佳状态及减少和预防并发症的重要因素,是确保疗效的关健。结果本组162例患者经针对性心理护理后在手术中、治疗中均处于佳状态,顺利完成手术,康复出院。结论在眼科外伤手术中采用心理护理,能够显著降低患者心理问题发生,有利于手术质量的提高。
作者:张淑梅;薛连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口腔科的四手操作,是在保护口腔科医生、护士的体力健康的前提下逐步完善发展起来的国际标准化的牙科操作模式。它是对服务者集体操作配合密切的一个合理操作方法,提供了一个方便的工作环境,能提高工作效率,缩短操作时间减轻患者的恐惧心理,从而保证了医疗质量。
作者:周璇 刊期: 2014年第02期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临床中神经系统的常见疾病,是由于颅内血管破裂血流流入脑蛛网膜下腔所导致,主要类型为颅内动脉瘤破裂与脑血管畸形破裂出血。脑出血(ICH)也是临床中的常见疾病,是由于脑实质内血管破裂所导致,主要致病原因是脑动脉硬化与高血压,蛛网膜下腔出血与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工作有着一些相同点,也有一些不同之处,全面、仔细、科学的护理工作直接影响着患者的康复与预后。本文主要对比蛛网膜下腔出血与脑出血患者的护理要点。
作者:孟凤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护理方法以及疗效,以便对其临床治疗技巧有更全面的掌握。方法:记录从2012年7月到2012年9月间到我院进行护理治疗的38例小儿重症肺炎患儿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资料,对他们使用皮肤护理、饮食调理、创造适宜环境等多种常规方法进行护理治疗,同时还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治疗,比如发热的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正确用药、氧疗、严密观察病情等,并开展回顾性分析。结果:38例小儿重症肺炎患儿通过适当的护理治疗后全部治愈出院,无一例死亡。结论:及早开展积极有效的护理治疗,对患儿的病情进行严密细致的观察,有针对性地配合精心的护理,能够很大程度地减小小儿重症肺炎患儿的死亡发生概率,可以让患儿病情更迅速地好转,能够使患儿住院时间大大缩短,同时还能够增加患儿康复的可能性。
作者:王玲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对肛肠外科术后肛周的临床护理方法和护理效果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将50例接受肛肠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纳入本次选择范围,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5例观察组患者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其余2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分别对两种不同护理方式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显著,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接受肛肠外科手术治疗患者能够取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作者:郑维英;李琳丽;张铃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导致口腔科医护人员出现锐器伤现象的主要因素,总结其防护措施。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我院60名口腔科医护人员进行锐器伤发生情况调查,分析口腔科医护人员锐器伤的原因和对策。结果:在本次调查中,60名口腔科医护人员共有56名发生过锐器伤情况,总发生率为93.3%,车针、探针、根管锉、注射针头是主要致伤锐器,发生率分别为40%、28.3%、56.7%、63.3%。治疗后拔针、血污染品处理、针头复帽、医护患之间的碰撞、医疗废弃物处理以及掰安瓿等均是导致锐器伤发生的原因。发生锐器伤后,64.3%医护人员可做到妥善处理。结论:口腔科医护人员在治疗过程中,容易发生锐器伤,应强化医护人员的防护意识,采取预防对策,降低锐器伤发生率。
作者:刘国华;李滨;张桂香;景东丽;陈颖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从天然药物化学实验的教学实践出发,对其中芦丁的提取、分离和鉴定实验进行了微型化探讨,并进行了有益的教学尝试,教学效果得到了较大改善。本文以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教学中芦丁的提取分离为例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作者:赵改焕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气管切开是保证患者开放气道,防止气道阻塞的主要措施。而吸氧是常见的治疗手段。人工气道建立后,气管套管口成为氧气进入的重要通道,因此吸氧管和气管套管之间的有效连接是保证吸氧通畅的关键。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往往因为患者的躁动、翻身、叩背、咳嗽等情况而使输氧连接中断,吸氧管从套管内脱出。
作者:赵惠晴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了解非甾体类抗炎药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和其他注意事项,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查阅教科书及相关文献资料。结果:非甾体类抗炎药是一类具有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作用的药物,大多具有相似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结论:合理使用药物,减少不良反应。
作者:刘志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2013年12月份,我科收治了两例更年期综合症患者,在常规应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结合患者的症状特点,采取心理治疗,均取得了较满意疗效。具体介绍如下:患者张xx,女,47岁,因近一年来心慌着急,烦躁不安,失眠纳差,周身无力为临床表现入院。患者刘 xx,女,50岁,因失眠多梦,不思饮食,极度消瘦,精神萎靡,头晕无力一年余为临床表现入院。经询问病史,均出现月经期紊乱。入院后查体:张xx,心电图提示:心率75-105次/分,下肢关节稍有活动障碍,余未见异常。刘xx,上消化道钡餐透视提示:轻度胃下垂;血常规:HGB 106g/L,余未见异常。患者入院后,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重点加强心理治疗和精神护理,取得了较好效果。
作者:王新凯 刊期: 2014年第02期
“阳微阴弦”和“瘀血弊阻”均为胸痹病机。无论“阳微阴弦”还是“瘀血痹阻”,都有一个共通点,即脉不通。所以治疗的关键在于恢复“心阳之活力”,从顾护阳气入手,辨证求因,审因论治,根据病情,以宣痹通阳,化痰开结,兼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为原则。
作者:马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垂体后叶素治疗咯血作用迅速,疗效显著,已被临床广泛使用。其作用机理是垂体后叶素经静脉给药,使肺血管收缩,同时也刺激迷走神经兴奋使心率减慢,心排出量减少,门脉血流量也减少,从而使肺循环压力下降而迅速止血。但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许多方面的副作用,其中对心脏方面的影响一心动过缓也常有发生,应引起临床上足够重视。现将2000年以来,我科用垂体后叶素治疗咯血引起心动过缓的13例病人的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陈迎春;刘扬 刊期: 2014年第02期
1临床资料病例症状与体征患者女,69岁,昏迷6小时就诊,伴阵法性抽搐。患者家属诉,患者昏迷前出现定时、定向障碍,睡后未醒来就诊。查体:中度昏迷,左侧肢体软瘫,肌力0级左巴宾斯基征阳性,右侧肢体肌力4级。巴宾斯基征阳性。初诊脑出血,给甘露珍静脉注射,行CT检查证明初诊错误,测血糖1.3mmol/L,经静脉注射高唐后清醒,肌力恢复正常,病理征消失。
作者:廖先利;郭凤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医护人员对牙体牙髓病患者采用锥束CT进行诊治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自2011年l月至2013年10月接收治疗的80例牙体牙髓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将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单、双日)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诊治,实验组采用锥束CT进行诊治,比较两组临床诊治效果。结果:实验组诊治总有效率为95%,优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5%);实验组中38例患者对我院诊治效果满意,满意度为95%,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临床上,医护人员对牙体牙髓病患者采用锥束 CT进行诊治效果比较显著,患者临床漏诊和误诊率较低,且患者治疗后复发率比较低,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胡蓉斌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支气管扩张住院患者院内检查的安全鼓励措施。方法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进行安全分析,重视风险环节管理,制定护送风险预案,规范转运流程,加强护理人员安全管理知识培训。结果实施院内检查安全管理措施后,未发生意外事件,减少纠纷,提高量患者的满意度。结论采取有效地安全管理措施,可以提高支气扩张患者外出检查时的安全性。
作者:陈肖玉;张丽华;徐小欣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现代护理是“以病人为中心”,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护理。护理中护患间的沟通是治疗的前提与保障。产妇做为一个特殊的人群在家庭和社会在尤其引以重视。所以妇产科产妇的心理护理对家庭和社会起着重要的作用。使产妇安全愉快的度过整个住院过程,满意回家。
作者:陈盛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浅谈我国现在临床药学,总结临床药学的发展及研究。方法通过多年实际工作经验对比国内临床药学工作人员,取其长,补其短。结合实际工作环境,提了一些改革措施。结果作为国内医院药学工作之重,临床药物学工作的改进已成为重中之重。结论作为临床药学工作人员应广泛吸收外来知识,为临床药学工作的改革进微薄之力。
作者:齐文山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13年1月980例腹部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 A组(480例)术后用鸦片类止痛剂,B组(500例)术后用持续硬膜外镇痛。分析两组病人术后镇痛效果、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心肺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B组术后镇痛效果明显,与 A组比较,P<0.01;B组肠道功能恢复快,心肺并发症发生率低,与A组比较,P<0.05。腹部手术术后使用持续硬膜外镇痛能明显减轻病人痛苦,促进肠道功能恢复,减少心肺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徐忠哲 刊期: 2014年第02期
颅内肿瘤的病变部位比较特殊,脑功能容易受损,特别是放疗后出现放射性脑损伤现象严重,病人的生理及心理都存在特殊性,笔者针对颅内肿瘤放疗患者生理、心理特点,从临床实践出发,结合护理学理论基础,研究出一套科学、可行的护理方案。
作者:刘金花;陆旭 刊期: 201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