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洋;徐俊伟;刘大伟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方法与疗效,高血压脑出血(HICH)又称脑溢血或出血性脑中风,是指在高血压的情况下发生的脑实质内出血,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病情重,病死率高(40%~60%),病残率也高(占生存者的50%~85%)。方法:手术治疗[1]能及时清除血肿,减轻血肿对周围脑组织的压迫,降低颅内压,使被挤压的脑组织及时复位,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使继发性脑水肿及脑缺氧状况减轻,明显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质量。结论:随着外科技术的发展,中、重度脑出血采用手术治疗优于保守治疗已成定论,现就其治疗现状综述如下。
作者:赵宝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心脏介入围术期肺栓塞患者的临床特点和相应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30例心脏介入手术围术期肺栓塞的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发生心脏介入围术期肺栓塞的临床特点。结果本组患者发生心脏围术期肺栓塞的临床症状较多,主要表现为呼吸急促和胸闷,分别有17例和27例患者;该病影响因素较多,其中年龄在70岁以上和卧床时间在24小时以上这两个因素占据的比重大,前者有24例,后者有19例。此外,生化结果显示,25例患者的D2聚体呈阳性,22例患者出现低氧血症;心脏超声检查结果显示,18例患者右心室容积扩大,15例患者肺动脉高压。结论心脏介入围术期肺栓塞患者具有胸闷、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大部分有低血氧症,超声检查提示为右心室容积扩大和肺动脉高压,全面掌握该并发症的各项临床特点有助于提高诊断率和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贾鹏;李刚;刘斌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氯雷他定联合糠酸莫米松乳膏治疗慢性湿疹中的近期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3月至2013年5月所诊治的慢性湿疹患者共计10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各51例。治疗组患者采取氯雷他定联合糠酸莫米松乳膏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用糠酸莫米松乳膏进行治疗,4周疗程评价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率47.06%,总有效率84.31%;对照组痊愈率29.41%,总有效率为52.94%。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者之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氯雷他定联合糠酸莫米松乳膏治疗慢性湿疹有较好的近期临床疗效,且副作用较少。
作者:吕佩谘;吕佩錡;邓列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分析应用祛腐生肌膏对压疮进行外敷治疗的护理体会。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在我院应用祛腐生肌膏外敷治疗的40例压疮患者,均给予整体护理干预。结果:通过清除坏死组织,局部外用祛腐生肌膏结合整体护理干预,使患者的治愈率有所提高,治疗满意度显著性增加。结论:祛腐生肌膏外敷结合整体护理干预对压疮的治疗效果十分理想。
作者:王亚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开展糖尿病全程健康教育的模式,并验证其结果。方法选择228例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教育效果。结果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干预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以护士积极参与的糖尿病全程健康教育对提高患者自我管理、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王递璋;肖慧宇 刊期: 2014年第02期
脑卒中(Stroke)是脑卒中的学名,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又叫脑血管意外,脑卒中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近年来我国脑卒中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高血压是卒中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无论是舒张压还是收缩压的升高均造成卒中危险度升高,有效的控制血压是预防脑卒中重要有效的措施。
作者:沈卫锋 刊期: 2014年第02期
1临床资料:患者伍X X,女,44岁,因“左腋下皮疹伴疼痛2天”入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留诊观察治疗。查体:T:36.3C°, BP:110/70mmHg。左腋下约4-5cm左右斑片状疱疹,沿肋间神经分布,有少许淡红色丘疹,无溃破及抓痕,无脱屑及色素沉着。初步诊断考虑为“皮肤带状疱疹”,予更昔洛韦375mg加入5%的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滴,滴速约60滴/分,输液过程中及输液后半小时患者未诉头昏、恶心、呕吐及发热等不适。夜间患者觉皮肤瘙痒,腋下、腹部及双下肢均有散在的红色丘疹,腹部有斑片状淡红色皮疹,高出皮肤。第二日停更昔洛韦静滴,及予地塞米松5mg加0.9%氯化钠100mL静滴,葡萄糖酸钙20mL加0.9%氯化钠150mL静滴,口服盐酸异丙嗪片25mg一日三次,患者症状无好转,皮疹继续扩散,面部、颈部、上肢、背部均有丘疹及斑丘疹,酷似猩红热皮疹,无发热及皮肤脓疱,无头昏、头痛及心慌、四肢肿胀等不适。立即予上级医院住院治疗,考虑药疹,予地塞米松10mg 加0.9%氯化钠250mL 静滴,维生素C3.0加5%葡萄糖250mL静滴,口服赛庚啶片4mg一日三次、外用皮质醇类软膏,住院过程中患者血小板、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未见升高及降低,血红蛋白、肝功能、肾功能、白蛋白在正常范围内。患者用药一周后症状好转后出院,全身皮疹消失,留有少量色素沉积,无脱屑及溃烂。
作者:徐文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后前后两年的变化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2013年临床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现象进行药学干预,分别统计2012年和2013年经药学干预后各种存在问题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比较,以确定此次药学干预具有明显效果和肯定意义。结果:干预后抗菌素平均费用519元明显低于以前1632元,平均住院天数8天明显少于以前16天,选药不合理2.4%明显低于2012年12.3%,药物用法用量不适宜2.8%明显低于2012年11.9%,无剂型或剂型错误4.8%明显低于2012年12.6%。结论:临床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经统计效果十分明显,对临床所存在的各种用药问题取得较可观的改善,适合继续推广应用。
作者:王维友;仕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妊娠梅毒患者血清梅毒螺旋体对机体外周血中各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妊娠期梅毒患者24例为研究对象,同期健康体检孕妇24例为对照组,全部孕妇均采集肘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3+、CD4+、CD8+、CD4+/CD8+,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两组CD3+无明显差异,研究组梅毒活动期患者 CD4+、CD4+/CD8+明显低于对照组,CD8+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中,梅毒活动期患者CD4+、CD4+/CD8+明显低于恢复期,CD8+明显高于恢复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恢复期CD4+、CD4+/CD8+略低于对照组,CD8+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妊娠期梅毒活动期患者存在明显的细胞免疫抑制,恢复期细胞免疫接近或恢复正常。
作者:袁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血管瘤是发生在皮肤血管上的一种良性肿瘤,多见于婴幼儿,是皮肤科的常见和多发病。当前血管瘤的治疗方法虽然因血管瘤的部位、大小不同产生多种多样的治疗方法,却没有一种治疗方法可以完全适用于所有血管瘤。因此,对于血管瘤的治疗,理应考虑血管瘤的生长状态和治疗成本等多方面因素,从而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
作者:宋明勋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颌后静脉为标志的面神经解剖方法在腮腺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以及保护面神经的方法。方法:选取手术治疗的腮腺肿瘤病人60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用传统方法寻找面神经,一组用新方法进行面神经解剖并切除腮腺肿瘤。对手术方式,手术时间,面神经保护等进行比较。结果:以下颌后静脉为标志的面神经解剖法,定位明确,术中寻找面神经速度快,创伤小。结论:下颌后静脉标志面神经解剖法,比常规暴露方法时间短,损伤小。值得供腮腺手术时参考。
作者:张大为 刊期: 2014年第02期
近年来,支气管哮喘发病率不断提高,已逐渐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主要呼吸系统疾病,影响着成千上万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对哮喘发病机制的不断深入研究,哮喘的治疗也有了很大的进展和突破,国内外新的治疗手段和技术不断涌出,极大地促进了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治疗。
作者:王巍;王萍;邢丽芬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提高院前急救有效性的方法。方法:通过实施科学化和制度化管理;正确接警,安全转运;加强全科医生和全科护士的培训;确保急救物品完好备用等措施。结果发现院前急救有效率显著提高。结论规范急救网络建设,普及市民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作好基层医院全科医师培训及急救人员急救技能培训,可以提高院前急救效率。
作者:邵久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分析临床治疗急性期脑出血患者的方案及其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急性期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和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大黄颗粒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84%)明显高于对照组(64%),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大黄颗粒治疗急性期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和推广。
作者:陈旭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全天麻胶囊对美尼尔氏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美尼尔氏病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为57例,予全天麻胶囊结合盐酸硝旋山莨菪碱与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对照组53例,以予盐酸硝旋山莨菪碱与甲磺酸倍他司汀两种药物的西医治疗,观察治疗2周后疗效并作对比。结果:两组治疗2周后的疗效优良率均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全天麻胶囊对美尼尔氏病的治疗有满意的临床疗效,较单纯西医治疗优胜。
作者:李锐;陆小强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曲张伴慢性溃疡病人手术治疗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对38例(43条患肢)行手术治疗的下肢静脉曲张合并慢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其术前后的护理措施。结果本组38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恢复顺利,所有患者的酸胀沉重感等症状减轻或消失,均于术后30d内出院。术后门诊或电话随访6个月~2年,均无静脉性溃疡复发。结论手术前后的精心护理是下肢静脉曲张伴慢性溃疡患者手术治疗成功的保证。
作者:刘伟燕;麦金妹;詹丽群;钟丽玲;陈妙贤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在妇科细菌性感染是常见性疾病,常常包括厌氧菌的感染。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控制妇科细菌性感染的关键因素。随着临床中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各种细菌中的耐药菌比例也是越来越高。为了提高妇科细菌性感染的药物疗效,对妇科细菌性感染用药情况做出分析,从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邱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对门诊患者用药依从性进行调查分析,探讨有效干预措施。方法随机选取我院门诊用药患者400例作为调查对象,由经过培训的药房人员进行用药依从性与影响因素调查。结果400例患者中,依从性好62.50%,依从性差37.50%。依从差患者年龄(60.24±11.24)岁、小学以下文化程度73.33%,高于依从性好的(49.46±15.46)岁、26.00%;依从差患者月收入(1462.23±242.23)元,少于依从性好的(1989.67±210.67)元。依从性差原因包括:治疗方案复杂70例;药品标签及说明书不能正确理解30例;服药不方便(药品体积、气味等)22例;担心药物不良反应55例;相信广告22例;缺少药物指导15例。结论门诊患者用药依从性影响因素较复杂,药师可通过提高业务水平、实施用药指导、加强沟通等途径改善患者用药依从性。
作者:吴黎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焦虑症作为较为常见的一种神经症,对患者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等都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心理疗法从心理学角度探讨焦虑症的病理机制,依照其理论、治疗技术及原则进行治疗。相关研究表明,心理疗法对焦虑症的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
作者:张金丽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不同术式子宫全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8月因子宫病变、子宫大小<12孕周的行子宫切除术的患者86例,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经腹部手术组、经阴道手术组、经腹腔镜手术组,对比每组术中、术后相关指标情况。结果:手术时间、住院费用腹腔镜组明显多于经阴道组及开腹组(P<0.05);术中出血量阴道组明显高于腹腔镜组及开腹组(P<0.05);术后镇痛率、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开腹组明显高于经阴道组及腹腔镜组(P<0.05),经阴道组及腹腔镜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宫切除方式各有利弊,相互之间不能完全替代,应根据医患双方具体情况综合分析,再选择适宜的手术方法。
作者:袁波 刊期: 201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