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艳
目的:讨论小儿肝母细胞瘤的临床表现及螺旋CT特点,提高该病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母细胞瘤18例,研究其在增强螺旋CT下的影像学表现。结果肿瘤位于肝右叶12例,肝左叶1例,跨越肝左右叶生长5例。其中15例表现为肝内单个实性包块,3例为多发性结节。11例包块呈向肝外膨胀性生长,包块大多包膜清晰。 CT平扫时包块密度略低于肝脏密度,增强后包块不均匀强化,强化程度略低于肝脏,其内部坏死区无强化。结论螺旋CT平扫+增强扫描对肝母细胞瘤的定位准确,定性诊断率高,有助于为临床诊断提供有效的诊疗信息。
作者:郑彬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 ICU 患者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我院12例拔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非计划性拔管主要与患者不能耐受、缺乏有效的固定、未采用适当的肢体约束及护理治疗中操作不当等有关。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以降低外科重症患者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率。
作者:黄烯;徐小欣;张丽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和分析肛肠病手术后尿潴留的预防性护理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到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肛肠病手术治疗的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将上述选取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实施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给予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同时给予尿潴留预防性护理干预,观察和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35例患者术后当日、术后第1d、术后第2d发生尿潴留的几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上述指标对比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行肛肠病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后给予尿潴留预防性护理措施进行干预,能明显降低尿潴留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加快康复进程,这对改善患者预后,提升其生活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
作者:谢沙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对慢性荨麻疹患者采用地氯雷他定和盐酸西替利嗪治疗,比较和分析两种方法治疗的效果。方法将此次收治的86例患者按照其治疗时间先后顺序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对患者采用地氯雷他定治疗;观察组:采用盐酸西替利嗪治疗。对两种药物的治疗效果和发生的不良反应以及治疗期间的症状积分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经过1个月时间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率分别为86.0%(37/43)、2.3%(1/43);88.4%(38/43)、2.3%(1/43);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的症状积分比较(P>0.05)。结论临床上,对慢性荨麻疹患者采用地氯雷他定和盐酸西替利嗪治疗,两者的治疗效果和发生不良反应均较为相似,并且发生的不良反应少,具有安全、有效优点。
作者:孙雪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该病严重影响母婴健康,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导致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为产后出血[1],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可伴发多脏器受累,具备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及时做好产后出血患者的防治及护理工作,可减少产后出血及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作者:陆莹甘;许珍玲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曲张伴慢性溃疡病人手术治疗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对38例(43条患肢)行手术治疗的下肢静脉曲张合并慢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其术前后的护理措施。结果本组38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恢复顺利,所有患者的酸胀沉重感等症状减轻或消失,均于术后30d内出院。术后门诊或电话随访6个月~2年,均无静脉性溃疡复发。结论手术前后的精心护理是下肢静脉曲张伴慢性溃疡患者手术治疗成功的保证。
作者:刘伟燕;麦金妹;詹丽群;钟丽玲;陈妙贤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脑栓塞合并心肌梗塞患者的护理措施和护理效果。方法:选取脑栓塞合并心肌梗塞患者4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1例与对照组21例,对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通过常规护理后,有12例患者治疗成功,占57.14%,有9例患者在护理治疗后,治疗效果仍不理想占42.86%。观察组患者通过综合护理后,有19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较好,占42.86%,有2例患者经过护理治疗后,临床效果不理想,占9.52%。结论:对脑血栓合并心肌梗塞患者进行综合护理措施,能够使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得到提高,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陈晴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对心包积液进行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治疗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方法:创建静脉通路,床旁备用抢救药品及心脏电复律除颤器。协助患者采取半卧位或坐位,心尖部穿刺点根据B超探及的情况进行,按照B超定位方向,持穿刺针保持负压缓慢进针,当抽出液体和有突破感后,进针停止。将导丝送入,之后将穿刺针退出,胸壁及皮肤与皮下组织采用扩张鞘进行扩张,引流导管可沿引导丝插入,后将导丝退出,并将导管固定,敷料后进行包扎。引流量可根据患者症状进行具体操作。结果:间断引流,7d至14d为导管留置的时间。患者中,采用心尖部位置管7例,采用剑突下置管29例。在成功穿刺抽液减压后,显著改善了患者临床症状。36例患者均无恶性心律失常、心包内继发感染、损伤腹部或肝脏脏器、损伤管状血管或心肌、气胸、急性肺水肿、心室扩张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心包积液采用心包穿刺置管引流进行治疗具有费用低廉、创伤小、方法简便、疗效显著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杨欧 刊期: 2014年第02期
脑卒中在蒙医上命名为萨病,系指猝然昏外,不省人事,口眼?斜,言语不利,半身不遂为特征的病症。又名“瘫痪”、“偏瘫”等。多见于中年以上血盛之人,发病急骤、病势危重。病因主要由于血、希拉亢盛,骤然上冲于脑,导致脑之黑脉破裂而出血,进而渗于脑质,损害白脉所致;或者由于巴达干粘液激增而梗塞脉窍;导致气血运行不利所致。蒙医学对萨病有着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长期以来为人类的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脑卒中在蒙医属于萨病范畴现已无争论[1]。
作者:包金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耐多药结核病(MDR-TB)是指结核分枝杆菌至少同时对异烟肼、利福平耐药的结核病。其中原发性MDR-TB是指未结受过抗结核治疗者首次感染MDR-TB菌株而发生的MDR-TB。近年来, MDR-TB流行与传播使本已严峻的全球结核病防治形势变得更加紧迫。之所以,世界各国结核病专家正在积极寻找 MDR-TB产生原因及预防和治疗,并探讨控制其发生与发展对策。现将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王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研究急性阑尾炎运用B超检查进行诊断的价值。方法:我院选择2006年9月~2007年9月间诊治的103例临床首诊为急性阑尾炎的患者,对其进行B超检查,同时将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所有临床首诊为急性阑尾炎的患者均顺利进行B超检查,同时B超检查完成后实施了手术切除,并没有因B超检查延误手术时间。经B超检查46例诊断为急性单纯性阑尾炎,25例诊断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8例诊断为坏疽性阑尾炎,5例诊断为阑尾周围脓肿。术后经病理证实,共91例确诊为急性阑尾炎。 B超有8例漏诊,2例误诊,确诊的有82例,总体诊断符合率为90.1%。结论:术前对患者实施B超检查有助于诊断而且能够对其进行病理分型,可对手术操作起指导作用,在诊断急性阑尾炎上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钟桂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我国医药卫生体制迈出重大改革的步伐,以《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为主要内容的新医改方案在我国正式实施。新医改的理论基础和核心理念,就是要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新医改理论基础和核心理念就是要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但目前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认知度尚不高,内容尚不明确,对象尚不确定,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措施尚不完善。
作者:朱坤;张一鸣;张丽红;刘晶 刊期: 2014年第02期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临床中神经系统的常见疾病,是由于颅内血管破裂血流流入脑蛛网膜下腔所导致,主要类型为颅内动脉瘤破裂与脑血管畸形破裂出血。脑出血(ICH)也是临床中的常见疾病,是由于脑实质内血管破裂所导致,主要致病原因是脑动脉硬化与高血压,蛛网膜下腔出血与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工作有着一些相同点,也有一些不同之处,全面、仔细、科学的护理工作直接影响着患者的康复与预后。本文主要对比蛛网膜下腔出血与脑出血患者的护理要点。
作者:孟凤 刊期: 2014年第02期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在衣食住行等等方面都有了越来越高的消费水平,但是生活质量的明显提高似乎并未使人们的疾病减少,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疾病开始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其中腹腔闭室综合症就是威胁女性朋友的一大威胁,因此本文就妇产科疾病合并腹腔闭室综合症临床做了简单的分析。
作者:张丽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常见的骨折之一,手术治疗可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提高早下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及可早期活动等优点。我科研项目2011年3月至2013年5月共收治76例老年股骨粗隆骨折,经精心治疗护理均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玲玲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BNP)在心衰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科2012年3月至2013年12月接收的64例心衰患者为研究对象,先后采用6分钟步行试验(6MWT)、血浆脑钠肽测定对入选患者进行心功能评估,将两种评估法所得心功能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脑钠肽评测方式不受个体因素干扰,准确度高,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结论脑钠肽不仅能准确判断左室重构和死亡危险性,而且也有助于将心衰引起的气喘和其它原因引起的气喘区分开,故在临床中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梁李恒;陈勇;徐容 刊期: 2014年第02期
肝损害是恶性肿瘤化疗常见副反应之一,如不及时治疗,患者可出现肝功能恶化,不利于抗肿瘤治疗。我们观察了门冬氨酸鸟氨酸对化疗药物性肝功能损害的防治作用,现报道如下。
作者:林晓东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二维声像图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在诊断乳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本组80例患者二维声像图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表现:本组80例患者病理分型:浸润性导管癌32例,乳头状导管癌22例。结论:二维超声图像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诊断乳腺癌准确率高,对乳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徐涛;曾静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在对耳鼻喉患者的整个护理阶段对其进行健康教育,是否可以得到更好的效果,帮组其提高生活质量。对患者所在医院接诊的八十名耳鼻喉患者进行了实验性的健康教育,并且对其进行了就诊前后的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测验。结果该八十名患者在医院进行了耳鼻喉就诊和治疗后,无论是治疗的效果和本身对于疾病的理解以及心理调节情况都有了非常明显的变化,也就说起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和提高。结论在耳鼻喉患者的就诊过程中,对其实行一定的健康教育护理,可以有效的保证质量配合度,并且也有利于患者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
作者:赵立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研究对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早期应用血清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b)以及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三合一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AMI患者为AMI组,并选取同期在我院就诊的30例非AMI患者(非AMI组)作为对照,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在入院24h内cTnI、Mb、CK-MB水平,同时对比分析三项单项检测及三合一联合检测对诊断AMI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观察组患者在24h内的cTnI、Mb、CK-MB水平明显高于非AMI组以及对照组(P<0.05),在患者胸痛发作后,3-7h、7-12h、12-24h三项联合检测对AMI诊断的特异性、敏感性均优于三项单独检测的特异性与敏感性(P<0.05)。结论:cTnI、Mb、CK-MB单独检测指标对于AMI诊断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三项联合检测指标诊断AMI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有利于缩短临床确诊时间,提高临床诊断准确性。
作者:陈扬清 刊期: 201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