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唯
目的:探讨提高院前急救有效性的方法。方法:通过实施科学化和制度化管理;正确接警,安全转运;加强全科医生和全科护士的培训;确保急救物品完好备用等措施。结果发现院前急救有效率显著提高。结论规范急救网络建设,普及市民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作好基层医院全科医师培训及急救人员急救技能培训,可以提高院前急救效率。
作者:邵久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通过儿童就医难问题的研究,了解安徽省某市儿科医疗资源现状和需求,为制定儿童医疗保健政策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该市辖区内所有儿童医疗资源状况进行摸底,同时采用自行设计的儿童就医情况调查问卷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140名城乡儿童家长就儿童就医状况和主观感受进行了调查。结果:该市共994家卫生机构,开设专门儿科门诊的13家,占1.31%,全市专职儿科医生45人,高级职称占22.22%;140名儿童家长接受了本次调查,其儿童在近一年生病3次以上的占35.7%,61.4%的儿童家长认为儿童看病既难又贵;医疗水平低,儿科医生、专家少和没有大型儿童医院或妇婴保健院和药品贵分别是儿童看病难看病贵的主要原因。结论:该市儿科医疗资源相对匮乏,儿童家长普遍认为看病难看病贵,加强儿科医疗资源建设,有效控制儿童药品价格,防止过度医疗是解决儿童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措施。
作者:程进;汪浩文;魏锁;居万蕾;王国平;许东宝;羊礼荣;吴小姝;李青霞;王奇志;周萍;查道青;桂裕鑫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8年5月-2010年6月我院收治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病例80例,将所有病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胺碘酮治疗,研究组给予普罗帕酮治疗,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有效率为90%,对照组有效率为87.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心律失常和引发患者心功能恶化。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5%,两组对比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复律时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和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且安全性较好,明显的区别就是普罗帕酮复律时间要低于胺碘酮。
作者:魏淑岩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诱导缓解化疗的疗效及预后;方法:选择我院78例年龄≥60岁的 AML患者,分为化疗组54例,姑息治疗组24例,收集两组临床资料并随访比较两组的预后。结果:化疗组患者共有27例完全缓解,7例部分缓解,总有效率62.96%;姑息治疗患者未有一例完全缓解;化疗组早期死亡率显著低于姑息治疗组,化疗组1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姑息治疗组(P<0.05),2年生存率无明显差异(P>0.05);COX回归模型发现化疗与CCI评分是影响预后独立因素。结论:化疗可提高老年AML患者疗效及预后。
作者:张安道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分析探讨呼吸衰竭的临床特点,总结诊断和治疗要点。方法:收治呼吸衰竭患者40例,对其诊治过程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行动脉气血分析,检查结果中 PaO2<60mmHg,不伴有 PaCO2升高患者15例,为Ⅰ型呼吸衰竭;25例患者动脉气血分析PaO2<60mmHg,且PaCO2>50mmHg,为Ⅱ型呼吸衰竭。18例患者呼吸衰竭发生发展迅速,致病因素影响通气换气功能严重,为急性呼吸衰竭;另22例病情缓慢进展,为慢性呼吸衰竭。结论:呼吸衰竭的诊断依赖于疾病的临床表现、动脉气血分析、呼吸功能检查,以及胸部影像学检查等。呼吸衰竭的治疗应依呼衰的类型和病因个性化治疗。
作者:经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输尿管结石致急性梗阻的ESWL治疗效果。方法:我院于2007年9月~2013年3月对242例输尿管结石所致急性梗阻采用HB-ESWL-V体外震波碎石机进行治疗,其中男性87例,女性34例,平均年龄43.3岁,左侧65例,右侧43例,双侧13例,结石大小为0.4×0.5㎝~0.9×1.4㎝,术前肾功能异常者行血液透析1~3次后再行ESWL治疗,术前给予双氯灭痛栓一粒肛塞或舌下含服心痛定10mg,治疗顺序:有积水时治疗顺序至上而下,无积水时治疗顺序至下而上;单侧结石致急性梗阻时原位治疗结石,与骨骼重叠、阴性结石插入输尿管导管进行ESWL;双侧结石致急性梗阻应遵循治疗肾功能好的一侧,再治疗肾功能差的一侧;先治疗容易击碎的一侧,后治疗不易击碎的一侧;先行治疗容易解除梗阻的一侧,后治疗不易解除梗阻的一侧。术后并发症:血尿及皮肤局部红斑,血尿一般术后1~2天消失,皮肤局部红斑无需特殊处理,无其它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术后做好抗炎、利尿、解痉、体位排石等处理,记录二十四小时尿量及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结果:121例患者中有112例病人ESWL术后均可见临床症状消失,尿量逐渐增多,并可见结石全部排出,其余6例ESWL术后见结石部分排出,3例ESWL术后效果不理想而改行其它治疗,结石粉碎率达97%,一周内结石排净率92.5%。结论:输尿管结石致急性梗阻的ESWL(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疗效满意、成功率高、副作用少,是其一种理想的治疗手段。
作者:李育红;孙慧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疾病患者的预防治疗要点方法运用图片宣传、口头宣教、随访调查等方法。结果效果满意,缩短了病程,降低了哮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减少了复发。结论进行健康教育有利于支气管哮喘身心性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作者:杨清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对普外科手术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模式,观察和分析其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此次进行外科手术的272例小儿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成试验组(143例)和对照组(129例)。对照组: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结果试验组在手术前和手术后1d的焦虑标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试验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此外,试验组手术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普外科护理中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同时使得患者的生命体征更加平稳,同时缩短手术时间,促进手术的顺利开展。此外,还能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杨明菊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前,许多医院针对一些常见病、多发病,集思广益,总结经验,制定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处方,为医院或药房医务人员共同遵照使用,称之为协议处方。在医院每天就诊的人较多,如果针对每个患者都写一个处方,耗费医生的大量时间,使候诊的时间大大延长,同时也延长了患者取药的时间,工作效率低下。一般来说协议处方都以所治病种命名,内容包括事先规定好的各种药品,医生只需写出协议处方的名称即可,然后根据患者病情对处方进行“加”或“减”,简化书写处方。但是协议处方的药片数量经常采用20粒和30粒,也有采用50粒的,药房的工作人员在提前准备协议处方时,一般采用手工计数分装,用角匙分入药袋中,这种方法计数慢、易出错、费时费力,工作效率低,特别是在大量分装协议处方时,其缺点尤为突出。针对此现象,我科在多年的药房实践工作中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研制出药片筛分装置,在近一年的实际使用中,计数准确、不宜出错、省时省力,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了患者的等待时间,受到医院领导和患者的一致好评。
作者:孙伟智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通过探讨脂肪组织反应因子与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关系,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危险因素,为预防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引发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提供临床指导。方法随机选取30例新发的2型糖尿病病人并30例健康对照,分别测定其血浆基本生化指标,空腹血糖、胰岛素、C肽水平,以及脂肪组织反应因子IL-2、总脂联素、高分子量脂联素、瘦素的血浆浓度,通过HOMA2衡量胰岛功能。24小时动态心电检测分析HRV。结果糖尿病组IL-2浓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总脂联素、高分子量脂联素、瘦素浓度显著降低(P<0.05);糖尿病组HRV各指标(SDNN、SDANN、rMSDD、LF、HF、LF/HF)与对照组相比均出现明显下降(P<0.05);IL-2、高分子量脂联素、瘦素浓度与HRV相关性显著(P<0.05)。结论血浆IL-2、高分子量脂联素、瘦素浓度是2型糖尿病患者心脏自主功能病变的高危因素,可作为2型糖尿病并发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预测指标应用于临床。
作者:高永;宋立友;晋学飞;马冲(通讯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电针加温针灸治疗70例。结果:治愈18例,显效32例,有效12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88.6%。结论:电针加温针灸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符利文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果酸联合刺血疗法治疗轻中度痤疮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轻中度痤疮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果酸联合刺血疗法和单纯采用果酸疗法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病变情况。结果:13例痊愈,8例显效,7例有效,2例无效,有效率为97.33%。结论:果酸联合刺血疗法是治疗轻中度痤疮的安全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黄碧花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研究的新方法的应用。方法:采用中药复方黑箱分析以及单纯药物成分分析法对当归补血汤成分进行联合峰识别,并进行复杂样品智能优化的紫外光谱和 a、c指数测定,对其获得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检测结果为当归78个化学组成成分、黄芪66个化学组成成分以及当归补血汤中的71个化学组成成分,并且确定了黄芪的分离梯度条件。且黄芪和当归中存在部分相同的化学组分,经过当归补血汤配伍后,不存在化学成分的增加或消失,但原有化学组分在含量上发生变化。结论:中药复方全成分黑箱分析法有助于中药复方成分的测定,具有准确、高效等特点,值得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
作者:李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脑栓塞合并心肌梗塞患者的护理措施和护理效果。方法:选取脑栓塞合并心肌梗塞患者4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1例与对照组21例,对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通过常规护理后,有12例患者治疗成功,占57.14%,有9例患者在护理治疗后,治疗效果仍不理想占42.86%。观察组患者通过综合护理后,有19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较好,占42.86%,有2例患者经过护理治疗后,临床效果不理想,占9.52%。结论:对脑血栓合并心肌梗塞患者进行综合护理措施,能够使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得到提高,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陈晴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我科就地取材,将使用过的50ml和500ml输液袋,制成暖手宝和冰袋,适用于输液过程中小儿暖手和高热患儿物理降温用的冰袋。
作者:杜恒芳;司鲁南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放射工作中患者误诊的原因,进而提出解决的措施。方法:对本院自2007年5月-2009年7月100例放射患者的诊断报告进行复查,进一步确诊,然后将所得的结果与原始诊断的结果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的差距。结果:100例患者之中,有32例患者的放射诊断的结果与原诊断的结果不相符,误诊率比重较大,说明放射存在的误诊现象相对严重。结论:基于临床医护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不强、放射医师的临床经验欠缺、设备的性能较差,加上患者及其家属的配合不到位等因素,导致误诊现象的频繁出现。因此,我们应该给予高度的重视,并提出解决的对策,使我国的医学事业发展更顺利。随着患者自我保护意识的加强,医疗纠纷时有发生。放射科个别误诊现象,给患者治疗和医院声誉带来不良影响。影像诊断中的误诊、漏诊导致的纠纷引起人们关注。这篇文章对于放射诊断工作中的漏诊和误诊进行分析并总结了一些避免其差错的方法。
作者:廖宗山 刊期: 2014年第02期
舒适护理是新世纪以后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具有迅速、广泛、易懂、务实等特点。为了探究舒适护理的作用,本文现已某医院肝癌介入治疗法为例,对该院在某段时间内接受肝癌介入治疗的100名老年患者所采用的护理方式进行分析,通过实验对比了常规护理与舒适护理在治疗中发挥的作用,着重论述了舒适护理在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得出结论,供同行参考借鉴。
作者:孙阿惠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与妊娠结局之间的相关性和临床上对于该症状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接收治疗的40例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入院资料进行详细研究,本文把患者作为实验组,将同期住院分娩的正常足月孕妇作为为对照组,通过对两组孕妇的妊娠结局以及新生儿并发症等指标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有21例(52.5%)孕妇自然分娩,6例(15%)孕妇出现羊膜腔感染4例(10%)孕妇出血劣等均劣与对照组孕妇(P<0.05);实验组新生儿中17例发生不良反应,2例新生儿死亡高于对照组新生儿(P<0.05);实验中,67.5%患者存在胎膜早破发生相关因素,其中,构成比居前3位的依次为生殖道感染(27.5%2)、人工流产史(22.5%)和胎位异常(17.5%)(P<0.05)。结论: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妊娠结局有着明显的相关性,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剖宫产率很高。因此,临床上对于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分娩时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新生儿存活率。
作者:刘运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随着现代工业的进展,人们的生活形态和饮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工业正在发展,毒素也日积月累,层层沉积,早已成为人类现代生活的头号杀手。人们越来越关注自己的健康,然而疾病的种类却并没有因此而减少,就此对毒垢与疾病进行了简要透析。
作者:马玉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根据上颌窦病变的局部征象及向周围扩展破坏的特点,提高对上颌窦癌的认识。方法普放 X光片、CT平扫及增强扫描、冠状位、矢状位重建、软组织窗、骨窗分别观察窦腔内外软组织块影及窦壁骨结构征象,术后病理资料证实。结果结论分析上颌窦癌局部特征及相邻组织受侵的征象,提高对上颌窦癌的认识并为临床根治方法的选择提供影像学资料。
作者:肖庆华;肖东媛;张祖平 刊期: 201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