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从“肥人多痰”探讨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病机及治疗

潘爱珍;陈克芳;李建军

关键词:多囊卵巢综合征, 肥胖, 痰湿, 胰岛素抵抗
摘要:多囊卵巢综合征( 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是以持续性无排卵、胰岛素抵抗或高雄激素为特征的内分泌紊乱的症候群,主要表现为月经失调、肥胖、痤疮、多毛、卵巢多囊性改变。多囊卵巢综合征属于中医月经病、不孕、癥瘕等范畴。目前西医治疗主要是促排卵及避孕药和激素的应用,虽能暂时取得一定疗效,但副作用多,不能长期应用,而中医学的多系统调理,多靶点作用及辨证论治的整体观念在治疗PCOS有着独特的优势和潜力。我们从“肥人多痰”中医理论探讨肥胖型PCOS的病机及中医治疗。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痴呆患入院后的护理风险管理

    老年痴呆即阿尔茨海默病(AD),即一种起病隐匿的进行性发作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上以记忆障碍、失语、失用、失认、视觉间技能损害,执行功能障碍以及人格和行为改变等全面性痴呆表现为特征,病因迄今未明。65岁以前发病者称衰老性痴呆,65岁以后发病者称老年性痴呆。老年痴呆患者伴有慢性病急性发作时需入院治疗,护理风险始终存在于医患沟通,病情观察及抢救,各项护理操作等过程中。为避免护理风险,保障患者安全,从2011年3月起我院护理风险管理方法运用于综合病区中,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卢丽霞;赵军舰;张文缓;郑强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腮腺腺淋巴瘤的超声诊断体会

    目的:通过研究腮腺腺淋巴瘤在超声声像图中的表现,提高该疾病的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41例腮腺腺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声像图表现,综合分析其肿瘤的各项指标。结果超声诊断为腮腺腺淋巴瘤32例,腮腺混合瘤6例,肿大淋巴结2例,混合性包块1例,超声诊断符合率78%,结论超声对于腮腺腺淋巴瘤的准确诊断为临床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作者:张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芪参益气滴丸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

    目的:评价芪参益气滴丸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大于65岁)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心力衰竭药物(洋地黄、利尿剂、血管扩张剂、ACEI等药物),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芪参益气滴丸,0.5g,tid,疗程8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左室收缩末期内径( 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LVEDD)、左室射血分数( LVEF)和N末端B型利钠肽原( NT-proBNP)水平及6 min步行距离。并检测治疗前后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 TGF-β)、肿瘤坏死因子( TNF-A)和白介素( IL)-6的含量。结果:⑴治疗8周后,两组LVEDD与LVESD均有缩小、LVEF值均有增加、NT-proBNP水平和6 min步行距离均有明显改善( P<0.05),且治疗组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 P <0.05)。⑵炎性因子TGF-β、TNF-A和IL-6的含量经芪参益气滴丸治疗后,较常规治疗组进一步降低。结论:芪参益气滴丸治疗老年人CHF可以进一步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良好,并能降低血清TGF-β、TNF-A、IL-6水平,其作用机制与芪参益气滴丸抑制炎症因子有关。

    作者:周智;李旭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一例多发性骨髓瘤口服马法兰的临床护理

    多发性骨髓瘤(简称MM)是骨髓内浆细胞异常增生的一种恶性肿瘤。由于骨髓有大量的异常浆细胞增殖,引起溶骨性破坏,又因血清中出现大量异常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尿中出现本周氏蛋白,引起肾功能的损害,贫血和免疫功能异常。 MM起病缓慢,早起可数月至数年无症状。出现临床症状繁多,常见贫血,骨痛,低热,出血,感染,肾功能不全,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髓组织浸润,M球蛋白比例异常增高,从而导致肝脾淋巴结肿大,反复感染,出血,高粘综合征,肾功能衰竭等。

    作者:郑海霞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谈谈压疮

    压疮是病人长期卧床,由于压力而造成病人局部组织缺血缺氧,有人称这种病叫“压力性溃疡”。还有人叫这种病为“褥疮”。压疮是全身或局部皮肤组织坏死的过程,因此应积极预防,采取局部治疗的措施。做为一名护士要认识到压疮的危害性,了解病因,掌握治疗方法,才能有效的做好压疮的预防工作。

    作者:黄欣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94例疗效观察

    肺炎支原体经飞沫传播,侵入呼吸道黏膜后,通过其特殊的结构、紧密吸附于易感宿主的细胞膜的受体上,在其表现增殖并释放毒性物质,如过氧化氢、酶、膜脂类等,造成组织损伤。其基本病理改变是间质性肺炎及急性毛细支气管炎,显微镜下可见局部黏膜组织充血、水肿、变厚,细胞膜被损伤,上皮细胞纤毛运动消失,单核细胞及浆细胞浸润,细支气管中可见到中性粒细胞及坏死的上皮细胞。迅速、积极地控制感染是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的重要环节。布地奈德混悬液是一种经喷射雾化吸入的糖皮质激素,有较高的糖皮质激素受体结合力,能抑制呼吸道炎性细胞及介质释放,减轻呼吸道高敏反应,减少黏膜水肿及黏液分泌,修复呼吸道,迅速缓解临床症状。

    作者:常香云;李学农;乔石钰;朱晓莉;王瑞芹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胰性脑病的临床护理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胰性脑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3月期间我院普外科收治的113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胰性脑病患者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54例)与观察组(5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个性化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1)对照组治愈41例,无效9例,死亡4例,治愈率为75.93%;观察组治愈55例,无效3例,死亡1例,治愈率为96.61%;观察组治疗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2)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具有可比性。结论: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胰性脑病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要严密监视患者病情变化,警惕并发症的发生,可以有效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张秋英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

    目的:通过对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以促进高血压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采用对高血压患者的心理支持与自我调适指导、饮食与营养指导、休息与活动指导、用药指导等多种护理干预方法,以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自我保健知识。结果: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合理活动与休息、均衡饮食、遵医用药、自我监测血压、控制体重、控制情绪、戒烟限酒、预防并发症均有显著效果。结论:通过对高血压患者有计划、有组织系统的进行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来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起到良好效果。

    作者:晋素芹;柴桂霞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外伤性脾破裂急救与术前术后护理

    目的:探讨外伤性脾破裂患者急救护理措施与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方法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给予急救与完善的术前术后护理,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总结术前及术后护理工作重点。结果经有效的急救与术前术后护理后,治愈率提高,所有患者康复出院并无并发症。结论外伤性脾破裂离不开医护人员争分夺秒的积极抢救,离不开完善的术前术后护理措施,优质的临床护理服务可有效提高患者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得到患者及医护人员满意的临床效果。

    作者:张明翠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口腔根管治疗急性牙髓炎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口腔根管治疗急性牙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5月~2012年6月我院口腔科门诊就诊的120例急性牙髓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疗,对照组采用多次法进行根管治疗。对两组患者的近期和远期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近期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78%,对照组为87.7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远期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2.22%,对照组为61.1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利用一次性根管治疗急性牙髓炎,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不适症状,并减少术后复发率,疗效满意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吕洁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血管新生的中医理论浅探

    从中医经络探讨血管新生功能和其所涉及的血管结构,认为血管新生所涉及到的血管应隶属于中医络脉系统之下;同样病机下血管新生的水平可以不同,改变病理情况下的血管新生的状态与治疗目的有直接相关;促血管新生的中药应当可以从具有通络、生新、生肌、生发、生血、接骨续折功能的中药中筛选出。

    作者:明浩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新生儿消化道出血的急救护理观察

    目的:分析急救护理措施在新生儿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52例消化道出血新生儿,给予有效的急救护理措施,并观察其急救护理效果。结果:经过临床急救护理后,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其中35例治愈,15例好转,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2%。结论:给予新生儿消化道出血患者有效的急救护理措施,能够提供临床急救效果,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患儿病情康复。

    作者:王红霞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浅析中药制药的瓶颈及创新方法

    本文从当前我国中药制药技术领域的基本现状出发,浅要分析了中药在制药领域内遇到的若干瓶颈问题和亟待解决的重大技术需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制药领域科技创新的战略方向。创新性的提出以“三化”即精密化、数字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中药制药技术,并对该科技工程的创新前景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

    作者:郑小荣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切除术的对比临床回顾性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2年10月~2013年12月经腹腔镜(62例)及开腹(58例)行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腹腔镜组术后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均明显短于开腹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开腹组,但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康复快,出院时间短,是现行手术方式中值得推荐的术式。

    作者:熊志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自拟养血祛斑汤联合药物面膜外敷治疗黄褐斑92例

    目的:探讨自拟养血祛斑汤联合药物面膜外敷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方法抽选在我院进行门诊治疗黄褐斑的患者92例,分为采用自拟养血祛斑汤联合药物面膜外敷的治疗组和口服维生素C联合维生素E的对照组,15 d为l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记录治疗效果并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不良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养血祛斑汤加减联合药物面膜外敷对不同类型的黄褐斑均有良好疗效,既平衡人体内环境治其本,又可祛斑散瘀治其标,且无毒副作用,值得推荐。

    作者:徐文渊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35例骨膜骨肉瘤临床预后分析

    目的:研究并分析骨膜骨肉瘤患者的治疗方式与临床预后。方法:选择我院于2005年1月到2011年4月收治的35例骨膜骨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9例,女性16例,临床表现均为无痛性肿块,无明显压痛感,肿块硬,表面无静脉怒张情况,皮肤温度与其他位置温度无显著差异,21例患者骨膜骨肉瘤位于胫骨上端,14例患者骨膜骨肉瘤位于股骨下段干骺位置,肿块均表现为半球性,且与骨皮质突向软组织相连,内部出现局部病灶性骨化以及钙化。在手术前均未接受相关治疗,35例患者中,22例行保守治疗,13例截肢,在手术完成后,13例行针对性的化疗,手术结束后,进行24-96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48个月,针对本组患者的治疗疗效进行详细记录与分析。结果:对于本组患者进行24-96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48个月,随访结果显示,35例患者中无1例发生肺转移以及局部肿瘤复发的情况。结论:骨膜骨肉瘤在临床中的发生率并不高,其治疗方式以手术治疗为主,患者生存率比较理想,但是由于该种疾病的发病率较低,因此,对于该种疾病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关于是否应该对此类患者进行化疗还有待进行更加深远的研究。

    作者:张秀卿;曹芳丽;宋宾东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双膦酸盐在骨质疏松症治疗中的运用

    双膦酸盐作为一种骨吸收抑制剂,在骨质疏松症治疗中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分析了双膦酸盐的结构特点与作用,并通过对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双膦酸盐的临床运用结果与副作用的比较,表明在众多的抗骨质疏松药物中新一代的双膦酸盐前景看好。

    作者:吴海;郭海铃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两种调配模式的比较

    目的:探讨“一对一”模式和“单人+巡回”模式对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工作效率的影响。方法总共30个工作日,两种调配模式各15天,统计调配时间,计算其平均值,两组进行比较。结果“一对一”模式平均每人每小时加药64袋,“单人+巡回”模式平均每人每小时34袋。结论“一对一”模式大大缩短了静脉用药配置时间,应作为首选调配模式。

    作者:马丽;申凌娜;张中祥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小儿支气管哮喘病人的护理体会

    小儿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严重危害小儿身体健康的常见疾病,发病率较高,病程较长且反复发作,许多患儿由于治疗不及时或治疗措施不当终发展为成年性哮喘而迁延不愈。

    作者:陈艳芳;何婷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以人为本”理念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的运用

    目的:具体研究“以人为本”护理管理思想应用到我院妇产科后的情况,分析其对我院妇产科护理和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方法选择2011年5月到2012年5月期间,我院妇产科病例中的168例患者进行分析,患者住院时间长度符合研究标准,没有精神病患者或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出现。把患者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使用的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化护理措施,对照组患者接受普通的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的妇产科患者接受了我院的人性化的一系列护理措施后,出现的疾病不确定感是(57.23士6.93),满意度为97.6%;对照组妇产科患者出现的疾病不确定感为(78.65士8.23),满意度为7.4%。从数据看出,观察组和对照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医院妇产科的护理管理工作必须要改变方式,从深层次挖掘妇产科患者的护理需要,从护理的细节着手,秉承人性化的护理至上的原则。

    作者:瘳爱娇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主管: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

主办: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