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寿光市农村居民超重肥胖流行现状调查

田高亮;王晓琼;郭秀芳(通讯作者)

关键词:寿光市, 农村居民, 超重肥胖, 状况, 卫生问题, 控制体重, 决策依据, 调查分析, 民进, 规律, 公共
摘要:超重肥胖因成为社会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为了解18-69岁农村居民超重肥胖状况,掌握农村居民超重肥胖规律,找出超重肥胖原因,为全民控制体重提供决策依据,特对寿光市农村居民进行超重肥胖状况的进行了调查分析。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关于面部软组织损伤的整形美容修复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使用整形美容外科手术的方式以及技术及西宁面部软组织损伤修复的美学效果。方法随机选取美天成整形美容医院2012年8月~2013年5月入院的100例面部软组织损伤患者,基于整形外科技术,遵循微创技术对创伤伤口做修复。结果患者手术后手术部位无明显瘢痕增生的情况,面部中的各个器官没有任何移位、变形的情况,临床应用效果良好。结论使用整形外科技术和微创技术进行的面部软组织损伤修复,能够有效减少面部器官移位以及继发性畸形情况出现的概率,从而是吸纳美容修复的效果。

    作者:杜学莹;杨文敬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分析内科护理沟通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目的:对于内科护理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解决的对策,从而能够更好地实现护患的沟通,提高医疗保健的质量。方法:通过发放问卷调查表来对所有患者进行统计分析,并且要根据各种原因制定相应的对策。结果:通过调查与分析能够清晰的理解医疗保健存在的问题并制定解决方案,我们医院通过对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制定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并取得了良好的预期结果。结论:护士是提供医疗服务的主要人员,切实的提高自身素质,改进服务质量,增强法律意识,对护理记录进行规范,以有效降低医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作者:韩艳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寿光市农村居民超重肥胖流行现状调查

    超重肥胖因成为社会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为了解18-69岁农村居民超重肥胖状况,掌握农村居民超重肥胖规律,找出超重肥胖原因,为全民控制体重提供决策依据,特对寿光市农村居民进行超重肥胖状况的进行了调查分析。

    作者:田高亮;王晓琼;郭秀芳(通讯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血管新生的中医理论浅探

    从中医经络探讨血管新生功能和其所涉及的血管结构,认为血管新生所涉及到的血管应隶属于中医络脉系统之下;同样病机下血管新生的水平可以不同,改变病理情况下的血管新生的状态与治疗目的有直接相关;促血管新生的中药应当可以从具有通络、生新、生肌、生发、生血、接骨续折功能的中药中筛选出。

    作者:明浩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非癌性结肠占位性病变中16排螺旋CT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仿真结肠镜( MSCTVO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36例临床怀疑为结肠占位的患者,经检查准备后进行16排螺旋CT腹盆腔连续薄层扫描,获取数据,应用仿真结肠镜软件处理数据,进行仿真结肠镜图像三维重建,与结肠镜和组织活检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经过CT辅助检查确诊情况与病理诊断结果对比分析,经过CT等综合诊断其准确率为93.75%,其中有一例结肠息肉未检出,原因为显像不清晰而无法判断。说明CT辅助综合检查对非癌性占位性病变的检出率比较高。 MSCTVC对结肠病变是一种无创,有效的检查方法,它不仅可以显示结肠占位位置,大小,还可以显示结肠壁的转移情况,结肠癌和手术方案选择的临床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云俊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整形美容手术患者心理特征与护理干预

    目的:通过了解整形美容手术患者心理特征,探讨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00例整形美容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SDS(抑郁自评量表)和本院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等对患者心理及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整形美容手术患者SDS评分平均(68.3±10.5)分,主要表现为抑郁、焦虑、孤独等。心理主要影响因素有遗传、疾病、手术因素、医生态度、社会因素等。结论整形美容手术患者由于对手术了解不足、社会异样眼光、遗传疾病等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特征,针对性的给予心理护理等综合护理干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卢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外伤性脾破裂脾切除术后自体脾片网膜移植术病人的护理

    目的:对行脾切除术后自体脾片网膜移植术的外伤性脾破裂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对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我院自2013年1月间收治的1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病例。对患者手术前后进行护理干预,以提升患者治疗的有效性。结果:患者临床手术成功,随访结果表明患者皮组织成活。结论:在自体脾片网膜移植术中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术后的恢复。

    作者:余正花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关于新生儿抚触的方法及护理

    新生儿抚触能改变睡眠节律、促进新生儿识别能力、运动能力和社交能力的成熟,使新生儿儿茶酚胺,肾上腺素、血清素等分泌平衡,从而增强其免疫功能,增强应付环境压力的能力;新生儿抚触有助于活动宝宝全身的肌肉,使肢体更健壮、身体更健康;新生儿脑部的触觉区域比任何其他区域发展快,新生儿抚触能促进情绪的调适以及各种感觉统一;新生儿抚触能处理许多新生儿的日常问题。研究提示[1],对婴儿进行抚触可以促进婴儿体重增长及应激能力的提高。

    作者:程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试论新时期如何做好计划生育临床工作

    大量研究表明,由于生殖保健和避孕知识的缺乏,不仅导致大量计划外人口的出生,而且造成大量的不安全流产,严重影响了妇女的生殖健康。目前常用的避孕方法有口服避孕药、外用避孕药、工具避孕、阻隔法避孕、安全期避孕法、绝育术等,虽然在避孕方面各有长处,但同时也存在着缺陷。本文旨在介绍国内节育技术研究工作概况。

    作者:哈斯朝鲁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芪参益气滴丸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

    目的:评价芪参益气滴丸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大于65岁)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心力衰竭药物(洋地黄、利尿剂、血管扩张剂、ACEI等药物),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芪参益气滴丸,0.5g,tid,疗程8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左室收缩末期内径( 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LVEDD)、左室射血分数( LVEF)和N末端B型利钠肽原( NT-proBNP)水平及6 min步行距离。并检测治疗前后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 TGF-β)、肿瘤坏死因子( TNF-A)和白介素( IL)-6的含量。结果:⑴治疗8周后,两组LVEDD与LVESD均有缩小、LVEF值均有增加、NT-proBNP水平和6 min步行距离均有明显改善( P<0.05),且治疗组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 P <0.05)。⑵炎性因子TGF-β、TNF-A和IL-6的含量经芪参益气滴丸治疗后,较常规治疗组进一步降低。结论:芪参益气滴丸治疗老年人CHF可以进一步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良好,并能降低血清TGF-β、TNF-A、IL-6水平,其作用机制与芪参益气滴丸抑制炎症因子有关。

    作者:周智;李旭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双膦酸盐在骨质疏松症治疗中的运用

    双膦酸盐作为一种骨吸收抑制剂,在骨质疏松症治疗中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分析了双膦酸盐的结构特点与作用,并通过对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双膦酸盐的临床运用结果与副作用的比较,表明在众多的抗骨质疏松药物中新一代的双膦酸盐前景看好。

    作者:吴海;郭海铃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高密市不同时期管理办法对乙肝发病率的效果分析

    目的:通过资料整理,分析高密市不同时期管理办法对乙肝发病率和接种率效果的影响,采用佳策略使我市乙肝接种率保持在较高水平。方法整理防疫站站志有关乙型肝炎的资料和疾控中心档案,筛选乙型肝炎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高密市新生儿乙肝疫苗估算接种率从1992年推广乙肝疫苗初期的10.36%提升至2011年的123.72%;,15岁以下人群在经过数次乙肝疫苗查漏补种之后,接种率超过95%;2004年至今,仅发生7例15岁以下乙肝病例。发病率从2006年的35.93/10万降至2010年的7.02/10万,2011-2013年连续保持在10/10万以下;5岁以下儿童HBsAg阳性率为0.00%,提前达到并超过了目标。结论随着不同时期乙肝管理办法的调整,乙肝接种率逐年提高,发病率逐年降低。1977年发病率高468.7/10万,占全年发病数的40.1%,其次是1982年、1962、1988和1972年。2004-2012年间乙肝报告发病率呈较大幅度下降,一直在10-20/10万之间(除2006年发病率35.93/10万)。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大幅度上升,5岁以下儿童HBsAg阳性率急剧下降,15岁以下儿童乙肝疫苗查漏补种率大幅度升高,不同时期的不同管理方法直接影响到高密市的乙肝发病率和接种率。

    作者:李霞;张宜东;张作杰;徐伟嘉;谭成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重要性。方法选择我科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接收的136例急性心肌梗死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68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护理,试验组采用优质护理。将两组患者身心疾病发生率和患者出院满意度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疾病预后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身心疾病发病率相对较低、患者出院满意度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不仅能提升基础护理质量,而且也更利于心肌梗死患者早日康复和回归社会,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作者:李梦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151例锁骨下静脉穿刺在普胸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较颈静脉穿刺好固定,不易脱出,较股静脉穿刺感染发生率低,且其术式穿刺快、穿刺成功率高、创伤小、保留时间长、术后护理较方便、好固定,能达到快速补液、输血的目的,便于术后定期向患者进行中心静脉压的监测,给予静脉高营养。现广泛应用在胸外科各手术中。现对我科2010年12月~2013年8月期间实施的151例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的病例进行分析(其中皆为术前置管),提示本组锁骨下静脉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并总结了避免并发症发生的操作体会及注意。

    作者:张绍宇;黄东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树脂石膏绷带固定四肢骨折患者的护理

    目的:探讨总结40例四肢骨折树脂石膏绷带固定后的护理经验方法。方法:四肢骨折患者40例,均采用树脂石膏绷带固定,进行石膏,皮肤,心理等护理,以保证固定的有效性和预防全身及局部的并发症。结果:40例患者,在认真细致的观察和护理下,无一例发生过敏反应,嵌压或折断,无并发症出现,康复出院。结论:石膏绷带固定后,对于肢体的观察及护理十分重要,只有认真仔细地观察,及时发现问题,并做好各项护理措施,才能促进骨折的早日愈合。

    作者:刘姝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自体脂肪颗粒注射移植在面部美容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对自体脂肪颗粒注射移植在面部美容中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3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面部美容的4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两组。一组患者进行自体脂肪注射作为观察组,另一组患者进行玻尿酸注射作为对照组,研究两组患者注射后、注射4个月的面部恢复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自身脂肪注射后面部恢复状况较好,有效率为95.65%,经4个月回访注射部位效果较好,明显的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面部美容的患者进行自体脂肪颗粒注射移植,无明显的创伤,能维持较长的时间,拥有较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黄戈尔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浅谈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师的配合

    手术室是外科诊治和抢救患者的重要场所,有特定的工作性质和程序,手术室护士除了对患者进行各方面护理外,与麻醉师的配合也是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手术室护士不仅要掌握本专业知识,而且要懂得麻醉基本知识和原理,要掌握临床麻醉基础技术,在手术过程中与麻醉师密切配合,保障手术安全完成。

    作者:刘裕;刘昌勇(通讯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交锁髓内钉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交锁髓内钉闭合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胫骨骨折的疗效,以此来明确临床推广和使用的价值。方法筛选从2011年9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83例胫骨骨折患者,且均属于本地户籍,按入院顺序前40例患者采用开放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设置为开放组),后43例患者采用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设置为闭合组),严密统计对比两组患者各自的手术后疗效。结果开放组患者骨折愈合为21例(52.5%),骨折延长愈合19例(47.5%);闭合组患者骨折愈合为39例(90.7%),骨折延长愈合4例(9.3%),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相对而言,闭合复位内固定对于胫骨骨折的愈合有更明显的优势,能帮助患者更短时间内恢复到骨折前水平,是临床医师的治疗首选也深受患者的青睐。

    作者:刘成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磨牙大面积缺损的修复疗效观察

    目的:使患者患牙修复体完好不松动,牙根无肿痛,咀嚼正常。方法选择牙体缺损较大的病患,磨牙120颗,根髓治疗97颗牙,干髓治疗5颗牙,保髓治疗18颗牙,银汞合金充填40颗牙,玻璃离子62颗牙,光固化树脂18颗牙,自攻自断钉20颗牙,根管钉82颗牙,纤维桩钉8颗牙。结论作者认为保髓,牙髓病,根尖周病,牙周病治疗成功与否是牙体大面积缺损修复的基础,无髓牙体修复后应常规用金属全冠或烤瓷全冠保护,这样牙齿在大面积缺损修复后保存率将会大大地提高。

    作者:董大海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海绵状血管瘤疗效观察

    目的:为寻求一种有效治疗海绵状血管瘤的方法,同时尽可能减轻对其他组织的损害的治疗手段。方法:在B超的引导下,用输液针头经皮穿刺进入瘤腔,多点注射平阳霉素,地塞米松针剂结果:本组26例除1例效果欠佳外,其余患者均取得满意效果,瘤体经3-5次注射明显缩小或消失,患者自觉症状减轻或消失,未出现皮肤溃烂、坏死现象。结论:该治疗方式是目前治疗海绵状血管瘤的一种理想方法。

    作者:葛锐;王小波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主管: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

主办: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