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红;张秋兰
肺部孤立性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PN)是指发生于肺部直径等于或小于4cm的孤立性结节,无肺不张,肺部炎症,卫星病灶及淋巴结肿大[1],临床上并非少见;而肺部孤立性结节的良、恶性鉴别,直接和病人的治疗和预后密切相关.我们应用动态增强CT扫描技术鉴别肺部孤立性结节的良、恶性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供参考.
作者:朱智明;夏雨;杨迎;王晖 刊期: 2002年第10期
患者男,57岁.因反复发作性腹痛16年,加重10余天来诊.查体:心肺无异常,肝脾未触及.墨菲氏征(+).B超检查:肝脏未见异常声像.于第一肝门上方胆囊窝区,探及胆囊大小6.3cm×2.7cm×2.5cm,壁厚0.35cm,毛糙,其前壁体部突出一直径2.0cm透声区,可见一直径0.34cm交通口与胆囊腔相通(图1).
作者:孙红云;王丽荣 刊期: 2002年第10期
例1 女,3岁,因身体发育小,智力运动发育落后于同龄儿就诊。神经系统查体无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无异常。MRI表现:大脑镰前下部未发育,双侧额叶内侧融合,皮层厚度基本正常;透明隔未发育;胼胝体膝部和体部未发育;大脑前动脉为单支;双侧侧脑室前角未发育,颞角发育正常,第三脑室发育小;双侧基底节区核团分布正常;双侧顶叶、颞叶、枕叶未见异常,脑干及小脑未见异常。诊断:前脑无裂畸形,半脑叶型(图1,2)。
作者:谢晟;肖江喜;蒋学祥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胰周小静脉在胰腺癌分期中的作用.方法对正常组30例及胰腺癌44例行螺旋CT双期扫描,即胰腺期和肝脏期(注射对比剂后35s和70s)扫描.统计正常组胰腺期及肝脏期胰周小静脉的显示率,观察胰腺癌病例胰周小静脉扩张情况及其他改变.结果正常组胰周小静脉的显示率为73%~90%,胰腺期优于肝脏期;胰周小静脉扩张者占不可切除性肿瘤的41%(13/32).结论胰周小静脉的显示率胰腺期优于肝脏期,胰周小静脉的扩张可作为胰腺癌不可切除的重要参考.
作者:孙丛;周存升;柳澄;王涛;王道萍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99Tcm-双胱乙酯(ECD) SPECT局部脑血流显像在各类脑外伤的影像特征和应用价值.方法正常对照组10例,脑外伤组24例.病员准备、采集条件和图像处理基本同常规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所有患者均进行同期 CT 扫描.结果 24例脑外伤患者中20例 SPECT 表现为异常,病灶累及脑的部位71个,阳性率83%,CT 阳性率为71%.SPECT 发现病灶范围和数目均高于CT.各类脑外伤 SPECT 除表现为局限性放射性稀疏或缺损的共同特点外,不同类型脑外伤还具有各自相应的影像特征,如脑挫裂伤表现为假性结构紊乱;脑血肿清除术后表现为原血肿区缺损,酷似脑梗塞改变.结论各类脑外伤患者 SPECT脑灌注显像具有相应的影像特征,该显像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张芬茹;宋锦宁;胡国瑛;刘守勋 刊期: 2002年第10期
我们自1995年开展32P胶体肠系膜上动脉灌注内照射结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共20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崔建国;王天昌;焦智民;王俊生;段成洲 刊期: 2002年第10期
患者 女,39岁.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口眼歪斜,伴耳鸣,在当地医院按面神经炎治疗,效果差,病情逐渐加重,影响正常生活.查体:右侧第Ⅴ、Ⅶ、Ⅷ颅神经均受累.MRI:轴位、矢状位:SE T1WI 500/15ms,冠状位:FSE T2WI 4000/100ms,FLAIR 8000/120ms,检查所见:右侧颅前窝见近圆型占位病变,大小约3.5cm×4.5cm×5.0cm,呈长T1长T2信号,内部见片状更长T1更长T2信号,岩骨前部骨质破坏,肿块与面神经膝部相连,周围未见水肿,右侧脑室受压,中线稍左移(图1、2).
作者:辛秀俊;王锋;刘英祥;辛燕飞;宋铁雄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了解布加综合征人工血管转流术后的疗效和预后.方法应用二维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对29例人工血管转流术患者进行观察.结果术后半月内28例(96.6%)转流人工血管通畅,肝脾缩小,门脉压力降低,腹水减少或消失.1例(3.4%)人工血管血栓阻塞.术后3,4,5年各1例人工血管阻塞.结论超声是布加综合征人工血管转流术后观察疗效的重要依据.
作者:崔复霞;赵青;李治安;金文青;路彤;赵昶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超声测量下腔静脉塌陷指数对肺栓塞筛查的价值.方法利用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对31例急性、慢性肺栓塞患者和31例常规体检者进行下腔静脉塌陷指数测量.选择空腹检查条件,患者取仰卧位,充分显示距下腔静脉入右心房2cm以内纵断面的管腔结构,以彩色多普勒超声证实此段血流通畅,而后测量吸气、呼气时下腔静脉的内径.结果 31例急性、慢性肺栓塞患者下腔静脉塌陷指数下降占19 例(59.4%).大块肺栓塞组、非大块/次大块肺栓塞组和正常对照组的呼气末下腔静脉内径、吸气末下腔静脉内径和下腔静脉塌陷指数分别为(1.78±0.70)cm,(1.49±0.61)cm,0.148±0.0974;(1.06±0.38)cm,(0.50±0.21)cm,0.517±0.075;(2.37±0.34)cm,(0.46±0.22)cm,0.805±0.115.结论无创伤性超声技术对急性、慢性肺栓塞筛查具有较高特异性,单独根据下腔静脉塌陷指数判断肺栓塞可能会出现较高的假阴性.
作者:勇强;孙慧;李治安;赵青;白云燕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妊娠大于41周时监测脐动脉和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数的临床意义.方法观察对象为94例妊娠满41 周至43周的孕妇,用超声多普勒检测仪分别检测其脐动脉和子宫动脉以获得血流动力学指数:S/D比值、PI、RI和FVR,按围产儿结局分为正常组和不良组进行对比性研究.结果① 围产儿结局不良组的脐动脉血流各项指数与正常组有显著差异,子宫动脉血流的S/D 比值和RI有显著差异.②当S/D≥2.5时,围产儿结局不良比例与正常比有显著差异.结论①脐动脉和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能反映出胎儿-胎盘循环和胎盘-子宫循环的状况,胎盘退化的程度和对胎儿的影响.②当脐动脉血流指数S/D比值≥2.5时就要考虑胎儿宫内环境不良,应及早处理.
作者:王越;李靖;贾晓芳 刊期: 2002年第10期
近年来医学超声发展的前沿中,引人注目的为超声血流成像和血管内超声造影.两者间目的相近且有一定联系,但从概念上与理论、技术上各具不同特点.现提出,供探讨.1 超声血流成像
作者:徐智章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为验证青心酮对子宫-胎盘血液循环的影响.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观察正常妊娠家兔脐动脉血流速度波形,在注射青心酮2.5mg/kg,5mg/kg,10mg/kg三个剂量组用药前、后的变化.于用药前、用药后10min、30min、60min监测兔崽脐动脉血流速度波形.结果其收缩期峰值流速略有下降,舒张末期流速升高,S/D比值,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在三个剂量组均较用药前降低.结论青心酮能有效改善妊娠家兔子宫-胎盘血液循环,降低脐动脉血管阻力.
作者:刘和生;初慧萍;陈欣林;林明理;马庭远;吴熙瑞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右室双出口(DORV)诊断和分型中的价值和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DORV患者的超声诊断,并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 61例中,超声诊断57例,诊断率达93.4%.其中,超声心动图对SDD、SDS、SDL、SLL、ILL型DORV诊断符合率较好.结论超声心动图诊断DORV的符合率高并且能具体指出其分型,是诊断DORV的一种准确、无创、首选的检查方法.
作者:孙琳;李治安;栾姝蓉;房芳;吴山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磁显葡胺(Gd-DTPA)作为磁共振对比剂引起过敏反应早在1992年国外就有过报道.我院从1995年起连续观察914例应用Gd-DTPA行MR增强扫描的病例,其中1例发生严重过敏反应,3例出现一般过敏反应症状.4例出现不良反应的病例中,1例经过抗过敏抢救治疗,2例在事后过敏原皮试检查中表现为阳性.
作者:孙世介;童良娥;时成刚 刊期: 2002年第10期
患者男,40岁.入院前1年不明原因突然出现头晕、头痛、心悸、阵发性高血压.入院前3天,无明显诱因再次突然发作,心悸、胸闷、全身大汗,且继之出现剧烈头痛、恶心、喷射状呕吐胃内容物,血压230/110mmHg,肌注降压药后头痛减轻,但恶心、呕吐不止,且出现右上腹绞痛,难以缓解,血压进行性下降到80/55mmHg,给予升压药6h后血压回升,情况渐好转.体检:体温36.5℃,脉搏82次/分,呼吸:16次/分,血压16/10kPa,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未触及肿块,肝区有叩痛,肾区无叩痛,腹部无移动性浊音.
作者:吴天;刘建新 刊期: 2002年第10期
患者男,39岁,右腰部疼痛伴尿频、排尿中断半年.B超:左肾积水,右肾结石,膀胱后壁可见2.2cm×3.5cm占位.静脉肾盂造影(IVP)显示左肾积水,右肾结石,膀胱下壁不规则充盈缺损.CT平扫:膀胱三角区壁增厚,可见宽基底不规则形结节突向腔内,CT值35Hu,大小约2cm×4cm(图1).
作者:谢立旗;王北革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笔者收集了近7年来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资料较完整的47例小肠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探讨总结气钡造影对小肠肿瘤的诊断价值,以期为临床提供有力诊断依据.
作者:王怀娥;李春卫;姜书平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应用超声技术观察高血压组和正常对照组的研究对象的双侧颈总、颈内和颈外动脉的结构和血流动力学情况.方法研究对象分高血压组和正常对照组(95对,190例),利用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双侧颈总、颈内和颈外动脉内径,舒张期末血流速度,时间平均血流速度以及双侧颈总、颈外动脉内中膜厚度以及有无斑块.结果高血压组研究对象的颈总动脉内径均较正常对照组者的颈动脉内径增加(P<0.01).高血压组研究对象的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高血压组研究对象的双侧颈总动脉舒张期末血流速度,时间平均血流速度以及双侧颈总、颈外动脉内中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无创伤性的超声检查不仅能够进行对颈动脉内中膜以及整个血管壁结构的准确评估,而且可以对颈动脉进行血流动力学检测.
作者:勇强;孙慧;李治安;崔复霞;田津;赵青;黄葵 刊期: 2002年第10期
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栓子,是肝癌晚期合并症之一[1].对患者的治疗及预后的影响极大.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在二维超声显示肝内癌肿病变及门静脉栓子的同时,能显示门静脉血流变化及结构变化.而门静脉海绵样变性又是继发于门静脉癌栓之后的一种代偿性病变.
作者:李燕;王汛;陶溢潮;刘继章;胡剑侠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三维动态MRA(3D DCE MRA)成像技术在胸部、腹部大血管应用的价值.方法使用1.5T超导磁共振全身成像仪对35例疑有胸部、腹部大血管病变的患者进行静脉手推团注磁共振造影剂法的3D DCE MRA检查.一次屏气22s可采集14~24层图像.结果所有35例3D DCE MRA均一次检查成功,清楚地显示了胸部、腹部大血管解剖结构,包括血流信号,血管壁及其壁周组织,对病变的定位及与周围血管和组织相关性均可以作出明确的判断.结论 3D DCE MRA成像在采用了快速的梯度回波成像技术,合理的静脉团注造影剂,以及正确的图像分析和后处理后可以实现无创性的准确的胸部,腹部大血管的诊断,有可能替代常规DSA检查.
作者:孟春玲;陈正光 刊期: 2002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