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回盲区病变的诊断价值

张万蕾;宋奕宁;陈丽君;马小舟;舒京敏;甘丽云;强沁晨;张颖;单诗山;李建国

关键词:超声, 彩色多普勒, 回盲区
摘要:目的探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回盲区病变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右下腹疼痛或包块为主诉患者行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 129例回盲区病变中急性阑尾炎65例(50.4%),急性阑尾炎并周围脓肿20例(15.5%),阑尾黏液囊肿3例(2.3%),盲肠或回肠末端腺癌25例(19.4%),肠套叠8例(6.2%),回肠末端淋巴瘤3例(2.3%),Crohn 病1例(0.78%),回盲部结核1例(0.78%),回盲部结石3例(2.3%),全部病例均经手术、内镜、病理或治疗后复查证实.结论回盲区是肠道疾病的高发区,二维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回盲区病变有良好的发现效果,有助于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CT多平面重建技术在寰枢椎病变诊疗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CT重建技术在寰枢椎病变诊断及治疗观察中的应用.方法 67例寰枢椎病变患者,在常规轴位扫描的基础上根据临床需要进行矢状、冠状或任意平面的重建,观察寰枢椎结构、关系;术后植骨融合;术后内固定位置等.结果 67例中,术前观察寰枢椎发育畸形及寰枢椎脱位12例、寰枢椎骨折9例、寰枢椎骨质破坏10例;术后观察植骨融合20例、内固定螺钉位置14例、手术切除范围2例,均清楚显示.结论 CT重建技术能够提供寰枢椎各个角度的影像信息,对于寰枢椎各类病变的影像诊断及治疗观察很有帮助.

    作者:袁慧书;吕兴隆;王超;刘晓光;谢敬霞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彩超诊断头臂型多发性大动脉炎1例

    患者女,29岁,因反复头晕,伴时有视物旋转3个月,近3天加重并出现右上肢麻木,语言障碍而入院.查体:双上肢血压测不到,桡动脉未触及搏动,混合性失语,右颈部闻及明显动脉血管杂音,并向锁骨下、右上臂内侧传导.头颅CT:左侧颞叶脑梗.彩超检查显示左右侧颈总动脉全程至颈内外动脉分叉处的管腔明显变细,管壁回声增强、僵硬、无搏动,内膜粗糙且不规则增厚,管壁厚度分别为3.8mm和3.2mm,管径窄处分别为1.5mm和1.8mm,彩色血流示其血流束变细,流速明显减低,呈低速低阻血流频谱(如图).

    作者:张蓉;刘倚河;郑玉凤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药物负荷心肌灌注显像进展

    核素心肌灌注显像负荷试验对冠心病诊断和评价具有重要价值,其中运动试验应用广泛,但对因老年及其他残疾或合并症而无法或不能充分运动的患者,药物负荷试验是一种有效的替代方法.用于心肌灌注显像负荷试验的药物可分为两大类:冠脉扩张剂和正性肌力药.前者主要有潘生丁、腺苷(或ATP);后者主要有多巴酚丁胺、阿布他明(Arbutamine).本文就药物负荷心肌灌注显像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张瑞生;何青;姚稚明;屈婉莹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超声检测巨大肠系膜平滑肌肉瘤1例

    患者男,74岁,因腹部肿块4个月,逐渐增大1个月来我院就诊.临床检查:左侧腹部隆起,左侧肋下触及巨大肿块,肋下达14cm,质硬,表面光滑.肝脏肿大,右侧腹部有压痛.超声检查所见:肝脏增大,形态欠规则,包膜尚光整,实质回声不均匀,肝右叶见多个大小不等的低回声区,边界欠清晰,大约32mm×30mm×21mm,血管纹理清晰,肝内胆管不扩张.肝下缘可探及15mm液性暗区.左上腹探及巨大实质性低回声不均质肿块,外形呈分叶状,包膜不光整,上界位于左季肋部,下界抵达盆腔,与左肾及脾脏无关.超声提示:①左侧腹部巨大实质性肿块(后腹膜恶性肿瘤).

    作者:王绍文;孙宁;王萍;孙国英;顾根林;毛慧芳;潘岚;孟瑞芬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经皮穿刺桡动脉介入治疗术

    Campeau[1]于1989年首次报道经桡动脉入路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发现经桡动脉途径可用于多种介入治疗,主要因为该方法的血管并发症少,可改善病人的舒适程度和较早活动.目前越来越多的经桡动脉途径行血管介入治疗应用于临床中.本文简要综述该领域的研究状况.

    作者:李东宝;华琦;郝恒剑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超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像学诊断进展

    缺血性脑卒中超急性期是指出现临床症状和体征6~8h内,由于此时缺血的细胞尚处于可逆性阶段,动脉局部溶栓可以迅速起效,及时恢复血流能获得临床上完全治愈的好效果.常规CT及常规MRI虽然可以诊断一部分超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但它们不能显示闭塞部位脑组织的灌注情况,也不能显示脑血流侧支循环,提供缺血脑组织的病理信息很少,不能很好地指导溶栓治疗.以下着重介绍对超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有重要价值的现代影像检查技术.

    作者:赵殿江;张在人;刘白鹭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PQ 2000 螺旋CT有效层厚影响因素的实验分析

    目的介绍螺旋CT中影响有效层厚的扫描条件,并根据各种扫描条件下获得的有效层厚数据为临床扫描提供适当的扫描条件,获得比较好的CT图像.方法用PQ 2000CT中对有效层厚有影响的扫描条件进行组合,分别扫描层厚测量水模,利用随机提供的有效层厚测量程序计算出有效层厚.结果影响有效层厚的扫描条件主要有层厚和螺距,螺旋插入算法对有效层厚几乎没有影响.在薄层扫描时,螺距对有效层厚的影响更大,2mm扫描螺距为2时有效层厚与普通扫描相比将增宽35%;4mm扫描螺距为2时有效层厚与普通扫描相比将增宽50%.结论根据诊断的需要,在选择不同的层厚进行螺旋扫描时应选择与之相适应的螺距和重建间隔,以获得比较好的图像和更好的图像后处理效果.

    作者:卢东生;李铁一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小肠蚕茧式包裹症2例报告

    小肠蚕茧式包裹症是一种罕见的小肠疾病,其病因尚未定论.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慢性肠梗阻或腹部包块而就诊.X线表现为小肠互相重叠呈团状,拧麻花状,加压不分离,呈整体性移动,邻近肠管可扩张或移位.作者遇到2例经临床证实,报告如下:

    作者:魏俊友;王福翔;张延林;温毅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彩超、螺旋CT和MRI诊断脾脏巨大海绵状血管瘤1例

    患者男,42岁.体胖,平素健康,无任何不适.体检超声所见:于左肾前内上方、胰尾外侧、脾区可见一9.1cm×9.0cm×5.7cm高回声团块影,边界尚清,形态尚规则,内部为中等稍强回声,均匀,脾脏形态失常,脾下极圆隆.CDFI检查:周边及内部均可见点状、短条状彩色血流显示,分布不均,脉冲多普勒频谱显示为连续低速的静脉血流频谱信号.彩超诊断:脾脏占位性病变(提示海绵状血管瘤)(图1).

    作者:梁会泽;周环宇;刘爽;于新凯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对正常人肾功能的评估

    目的评估动态增强磁共振检查对正常肾脏肾功能评价的作用.方法 15名正常志愿者,三天内行血清肌酐(Scr)及尿素氮(BUN)测定及肾脏动态增强MRI检查.肾脏功能分析为在动态增强MR影像上选择感兴趣区测量各肾皮质及髓质的信号强度,绘出各部位平均信号强度-时间曲线,记录皮质、髓质的平均峰值及峰值/达峰时间比,研究这些参数与Scr及BUN的相关性.结果皮质信号峰值及髓质信号峰值与Scr呈显著线性相关(P<0.001, r=-0.78, r=-0.76).结论动态增强MRI作为评估正常肾脏灌注及肾小管浓缩功能的无创性影像学方法,可综合反映肾脏结构及功能.

    作者:冯逢;孟薇;苏颖;金征宇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MR诊断巨脑回畸形1例

    患儿女,13岁,维吾尔族.患儿于7岁时出现发作性意识不清,双眼上翻,牙关紧闭,口吐白沫,大小便失禁,每次约1~2min,有时一天发作十几次,近来出现言语不清,走路不稳,智力低下就诊.查体:生命体征正常,表情淡漠,言语不清,流涎,行走不稳,智力障碍,不能配合做查体.出生第9天,因高热就诊当地县医院,诊断:脑膜炎.经治疗症状好转出院.家族无近亲结婚史.头颅MR检查:(图1~3)双侧大脑半球对称,正中线无偏斜.双侧外侧裂池增宽、变浅,双侧顶叶及双侧枕叶脑回巨大,脑表面光滑、平坦,脑沟消失.双侧顶、枕叶脑皮质较厚,脑白质较少,双侧侧脑室及三脑室中度扩大,第五、六脑室形成.

    作者:王鑫;傅明花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踝和足部病变CT与MRI诊断

    1 CT检查技术一般取仰卧位.冠状位扫描时,双膝屈曲,足平踏于检查床上,先获取踝、足部侧位像以确定扫描范围,X线束经足背射入足底.轴位扫描时,双膝伸直,足垂直于检查床,双侧足母指并拢,X线束与足底平行扫描.矢状位图像通常由重建获得,直接矢状位扫描时,病人应侧卧.

    作者:王国华;程楷;安丰新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鼻腔恶性淋巴瘤CT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鼻腔恶性淋巴瘤的CT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病理证实的鼻腔恶性淋巴瘤CT和临床资料. 结果主要CT表现为:①起自一侧鼻前庭或鼻腔前部,范围广;累及单或双侧鼻腔.②骨质破坏轻微局限,主要发生于鼻中隔中下部、上颌窦内壁上份和中下鼻甲等处.③病变同侧副鼻窦易同时累及,以上颌窦明显,表现为均匀软组织或沿壁生长而中央残留气腔.④易向邻近结构蔓延,包括对侧鼻腔、鼻翼、面部、咽旁及上颌窦后脂肪间隙等. 结论 CT扫描能提示诊断,并显示鼻腔恶性淋巴瘤侵犯范围及程度.

    作者:严敏;罗天友;史斌;石军;何小勇;刘云晻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超声导向人工阴道造穴术

    目的探索超声导向技术在人工阴道造穴术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对8例施行人工阴道造穴术的患者,先在直肠内放置水囊,在声像图导向下经会阴向膀胱直肠隔内注射生理盐水50~100ml使膀胱直肠隔增宽,而后经会阴前庭造穴. 结果 8例手术全部顺利完成,并且获得理想的人工阴道洞穴.平均手术时间19.2min.未出现并发症. 结论超声导向人工阴道造穴不仅安全、简便、准确,而且成功率高,容易获得较理想的人工阴道.

    作者:王金锐;周重英;杨敬英;王淑敏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臀高头低位CT扫描对贲门癌术前分期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臀高头低位CT扫描对贲门癌术前分期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自制可调式角度板对80例贲门癌患者行臀高头低位CT扫描进行术前分期.结果 80例中CT术前临床分期正确率为82.5%.手术的67例中T、N、M分期正确率分别为77.6%、78.1%和91%;肿瘤对周围脏器侵犯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76.5%、96%、91%,手术切除率95.5%.结论臀高头低位CT扫描对贲门癌术前分期有重要价值,可提高手术切除率.

    作者:吕庆才;师晓天;段成洲;刘爱英;范斌;蒋明;张玉兴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Caroli病的CT诊断(附7例分析)

    目的探讨Caroli病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Caroli病的临床和CT资料.结果 Caroli病Ⅰ型1例,CT表现为肝右叶近肝门区肝内胆管呈囊状扩张,伴肝内胆管多发结石,无肝硬化、脾肿大和门脉高压.Caroli病Ⅱ型6例,CT均表现为肝内多发低密度影,增强扫描后无强化,可以清晰显示扩张的肝内胆管,呈囊状或柱状扩张,并沿胆管走行分布;均合并有肝硬化、脾肿大及门静脉侧支循环开放,合并胆管结石5例、肝脓肿1例、腹水1例.结论 CT对Caroli病的诊断及明确病变范围有重要价值.

    作者:宛四海;傅森林;曾令国;李丛福;杨禹;王余力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彩超诊断成人肝间叶性错构瘤伴局部恶变1例

    患者女,38岁.7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腹隐痛不适,呈间歇性发作,与进食无明显关系,无其他部位放射痛.外科情况:右上腹饱满,腹式呼吸存在,肝脏于右侧脐水平线以下1cm、左肋缘下5cm可触及,质硬,边钝,表面光滑,界限清楚,活动度差,轻度叩压痛,移动性浊音阴性,未闻及血管性杂音.

    作者:刘倚河;郑玉凤;张蓉;刘舜辉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视网膜母细胞瘤的临床价值

    目的通过对视网膜母细胞瘤(RB)的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分析,提高超声鉴别诊断能力及探讨在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宽频带技术,对51例(58只眼)视网膜母细胞瘤声像图表现,结合临床与病理学基础对照分析.结果 51例视网膜母细胞瘤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8%,其中89%病例显示不同程度强回声钙化斑;肿瘤内粗大穿行血管与视网膜中央动/静脉连接.结论脉冲多普勒超声诊断视网膜母细胞瘤可明确肿瘤发生部位、钙斑形成及穿行血流,对视网膜脱离、玻璃体继发性浑浊等特异性改变提出早期鉴别诊断依据;简述其超声物理特征与病理学基础的相关性.

    作者:赵仲民;同俊义;李令民;阎国珍;刘冀;肖琦;袁玉;王君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肺高分辨率CT的呼气相定量研究及其与肺功能的关系

    目的对患者呼气相 HRCT 上空气潴留征的范围进行定量分析,并分析其与肺功能试验(PFT)指标的关系.方法 55例肺弥漫性病变的患者进行吸气相、呼气相HRCT和肺功能试验检查,统计双肺吸-呼气相密度差值(VD)和面积缩小率(AD)、空气潴留评分值并与肺功能试验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空气潴留征象普遍存在;双肺VD和AD、空气潴留评分值与肺功能试验指标显著相关(P<0.05).结论呼气相 HRCT 上的空气潴留征可以定量分析,能够反映患者的肺功能状况.

    作者:谢晟;王仁贵;王仪生;蒋学祥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超声组织定征的进展及其在临床方面的应用

    超声组织定征(ultrasonic tissue characterization,UTC)是指探讨超声表现和组织声学特性间相互关系的基础与临床应用研究.它除能观察脏器的大小、运动、相邻结构等变化外,还可以了解相关的组织细微病理改变,是目前很重要的研究方向,临床应用价值很大.

    作者:李鑫;王亚芬 刊期: 2002年第11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