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勤
目的:总结手术室里所潜在的安全隐患与其相应影响因素,同时提出相关的改变方法,主要就是为了能够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方法:主要根据在手术中所出现的护理安全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将我院收取的各类手术病患80例进行研究,将他们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40人,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而实验组则是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上安全管理。结果:经过对比之后就会发现实验组中所发生的不良现象比对照组少,护理的满意程度也更高。结论:手术室护理对于手术能够顺利的完成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安全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提高手术室的护理质量。
作者:刘学英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先心病患儿及家属影响。方法:收集我院自2013年1月—2014年8月收治的56例先心病患儿,根据幼儿时期对父母的依赖性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主要包括:患儿现状评估、亲子活动、家属健康教育等。结果:干预前后患儿家属对疾病的认知、行为等均教干预前深刻合理,家属更加积极配合治疗,对护理满意度大大提高,提高了医疗和护理质量。结论: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不仅提高了患儿家属的正确认知,减少了患儿及家属的心理压力,也提高了其对护理的满意度、患儿对手术的耐受性增强,加强了医患沟通,促进了医患的和谐,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孟朝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中孕期胎儿系统超声检查切面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总结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胎儿系统超声检查经验,根据国内外产科超声检查的规范和实际经验进行系统地分析,探讨各个畸形在超声检查中切面的不同表现,从而来准确规范中孕期胎儿系统超声检查的标准切面;结果:通过探讨中孕期胎儿系统超声检查的各个切面可知,在对胎儿系统进行超声检查时,心脏切面和颅脑切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能有效提高胎儿畸形的产前检出率。结论:在对胎儿系统进行超声检查时,心脏切面和颅脑切面都是中孕期胎儿系统超声检查时非常重要的切面,在提高胎儿畸形的产前检出率等方面具有非常显著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探讨基层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处理。方法对43例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43例患者,经抗感染、清理切口不新鲜组织充分引流后,给予蝶形胶布固定后愈合及常规换药及二期缝合在治愈率、住院天数。平均花费的对比。结论,蝶形胶布固定腹部切口对治疗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比常规换药及二期缝合具有很多优点,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倪文静;韩阳丽 刊期: 2015年第01期
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直接影响着医疗效果和病人的愈后,甚至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安危。近年来,随着外科手术的发展,手术室的护理工作发生了巨大变化,工作中面临的风险因素在增加。常见的影响手术进行和效果的手术室护理风险有“八不”。在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中规避护理风险要做到“四化”。
作者:卞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在中期妊娠中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本院从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60例中期妊娠引产病例。结果:完全流产45例,占75%,其中28例胎儿胎盘由羊膜囊包裹完整排出,次日B超宫腔无残留,24例胎儿排出,胎盘在10~15min内经肌肉注射催产素20U或者压迫宫底排出。不全流产7例,给予清宫。总成功率98.3%。失败1例,占1.7%,B超检查胎儿死亡而行钳刮术。结论:米非司酮加米索前列醇用于中期妊娠引产具有产程短、出血量少、胎盘胎膜残留少、安全、成功率高、患者痛苦减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秦学红 刊期: 2015年第01期
所有高血压患者应坚持非药物治疗,措施包括低盐低脂饮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与情绪,调整心态,戒烟限酒,随着对高血压发病发展机制的深入,临床医生还要根据患者的不同年龄,不同病情等,给予高血压患者规范化和个体化治疗。个体化治疗原则的核心则是临床医生紧密结合每一位患者的具体情况,多种因素进行量体裁衣,因人施药,选用患者为适合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作者:张玉香;李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对蒙药“黄柏-8味散”进行了传统应用、药理作用研究等方面的文献研究综述,并提出具体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下一步研究思路。
作者:包焕小;李春霞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后路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护理要点。方法:对我院200例后路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患者采用术前、术中、术后及出院后进行全程护理干预。结果:均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结论:全程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杨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不理想的原因并且提供几点对策。方法: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选取5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护理研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进行健康教育以及康复指导等护理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高血压护理。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是患者对高血压引起的危害和危险因子认识不足,进而在治疗时产生误区。有保健知识,对危险因子有了解的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情况良好。结论:为了减少高血压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要减少危险因子。
作者:蔡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占全部肿瘤的第一[1]。进而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如何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延长生存期是当前社会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作者:钟菲菲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包虫病的 CT影像学表现。方法经临床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包虫病12例,就其 CT表现回顾性分析并就相关文献进行复习,就其 CT 表现回顾性分析并就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本组所有病例均为囊型包虫病,肺包虫8例,心脏包虫1例,眼眶包虫1例,小腿肌肉包虫1例,髂骨包虫1例,其中有1例同时合并肺、肝包虫,1例同时合并肺、盆腔及左前下腹壁多发包虫。CT表现为单囊征1例,囊内分隔征2例,混杂实性密度块影2例,内囊分离征3例,多子囊征3例,退变卷褶征1例。结论不同部位的囊型包虫CT影像具有一定的共性特征,结合临床流行病学特点可提高诊断准确率,为影像科和临床医生对于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帮助。
作者:张晓萍;邢艳;阿尔泰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护理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2012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中选取100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综合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生活质量评分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及患者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COPD加重期患者护理中,实施全面综合护理措施,能有效改善患者病情,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李巨兰;程嬿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糖尿病是缺血性脑血栓形成常见的病因之一,糖尿病并发脑梗塞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治疗起来较为困难,治愈好转率也较低。现将我院收治的糖尿病并发脑梗塞45例报告如下。
作者:相秋萍;李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冠心病伴牙周炎患者血脂、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方法选取近2年我院口腔科诊断为牙周炎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35例,定义为研究组;对照组为同期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正常人,共35例。比较两组血脂(总胆固醇、血甘油三酯、血低密度脂蛋白)及血清炎症因子(CRP、IL-β、IL-6、TNF-α)水平。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血脂、C-反应蛋白、IL-6、TNF-α、TNF-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研究组血液中血脂、CRP、IL-β、IL-6、TNF-α明显增高,血脂及血清炎症因子可能介导牙周炎与冠心病的发病。
作者:张家胜 刊期: 2015年第01期
酒精肝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中毒性肝损害,一个慢性损伤的过程,酒精肝的发展过程中有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硬化等差异阶段的肝脏破坏。在我国ALD有日趋增多的苗头,仅次于病毒性肝炎居肝硬化病因的第二位。
作者:李永峰;黄斌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分析与探讨口腔综合保健预防儿童龋齿的效果。方法选取100名2013年1月~2014年6在我院口腔科来就诊的儿童,以随机方式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对观察组儿童实施常规口腔保健措施,在常规口腔保健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口腔综合保健干预,对比两组儿童正确刷牙比例,每天2~3次刷牙比例,掌握牙齿保健知识优良比例及早期窝沟封闭后儿童龋齿发生率等相关指标。结果对两组儿童实施不同的口腔保健干预措施后,观察组每日刷牙2~3次的儿童明显多于对照组,观察组儿童牙齿保健知识掌握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儿童,P<0.05,观察组正确刷牙儿童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儿童,P<0.05,观察组儿童龋齿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儿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研究表明,对儿童实施口腔综合保健干预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儿童发生龋齿,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王燕燕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口服异维A酸联合光动力疗法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和对血清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2水平的影响。方法将48例尖锐湿疣患者随机分为2组, A组行单纯光动力治疗;B组口服异维A酸胶囊联合光动力治疗,所有患者每2周随访1次,记录皮损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并测定所有患者治疗后血清IL-2的水平。?结果 B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P<0.05),而复发率小于A组(P<0.05),治疗后B组血清IL-2的水平显著高于A组(t=2.329,P<0.05)。结论口服异维A酸具有一定细胞免疫调节作用,其联合光动力疗法对尖锐湿疣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宋军;宋丹丹;张丽萍;孙鸿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血清胱抑素C检验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将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的检验结果与正常健康人群进行比较,分析两组之间检验结果的不同。结果:脑梗死组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随着发病天数增加,脑梗死组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水平增高,前后比较结果之间不具有明显差异。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健康人群之间具有较大差异,因而可将血清胱抑素作为急性脑梗死的特异检测指标,为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邓洪波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无创通气治疗心脏外科术后低氧血症患者的应用效果和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80例心脏外科术后低氧血症患者,比较患者在无创通气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压饱和度(SaO2)、心率、收缩压等指标的改善程度,观察患者进行相关护理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无创通气后PaO2、SaO2、心率、收缩压、呼吸频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通气前,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胃肠胀气、误吸、面部压伤、结膜炎等术后不良反应改善情况明显优于护理前,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通气能有效改善心脏外科术后的低氧血症,做好相应护理后,能降低患者术后不良反应。
作者:涂瑛娟 刊期: 201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