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露;唐龙
目的:研究预见性护理对妇科手术术前焦虑的应用效果。方法:选自我院80例,2013年10月-2014年8月妇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对照组按妇科手术护理常规给予基础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采取预见性护理。结果:经过预见性护理的观察组焦虑程度和抑郁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妇科手术术前焦虑的预见性护理能降低患者的焦虑程度,有利于手术进行及术后康复,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作者:庞雯 刊期: 2015年第01期
一、分析患者家属产生各种心理问题的原因,关注患者家属的心理需求针对患者家属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护理人员要认真分析和查找其产生心理问题的根源,患者住进心脏外科,在常人眼里心脏有病就是很重的疾病,甚至常常与死亡相联系。加上病区整体环境的严肃性,医务人员紧张忙碌的身影和各种抢救治疗仪器工作发出的滴滴声响,患者家属难免会有焦虑、恐惧、害怕心理;心脏手术花费相对较高,有时会花去全家的积蓄,甚至不得不向亲朋好友借钱,背上债务,因此,患者家属会担心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从而背上经济思想包袱;患者家属不了解疾病情况,又急于了解患者情况,当医护人员如实告知病情及手术方案后,会将信将疑,会询问同类病人情况,一旦有术后不好的情况,便会联想到患者身上,随之而来便是对医护人员的工作及手术预案产生怀疑、不信任;加上医疗费用较高,家属会但心预后不好,生活上不能自理,甚至人财两空;有些家属由于工作或者其它原因,没有太多时间照顾家人,而产生自责愧疚心理。心理需求是指一个人的心理要求,如能满足则能消除或减轻其焦虑与烦恼,而且能改善目前状况,能增加舒适及幸福感[3],在分析家属心理原因的同时也要关注家属的心理需求,患者家属都希望有经验的医护人员来为患者诊疗、做手术,希望医护人员多查房、多向家属讲解病情,希望听到好的消息,希望从医护人员的一言一行中能给患者和家属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
作者:陆世玲;王瑞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现在人们对于健康也越来越重视。骨质增生是一种在老年人中的常发病。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的各个方面都在下降,骨质增生的发病率也在逐渐的提高。而且他也影响着很多老年人的正常生活。本文首先介绍引起骨质增生的原因,让人们对于骨质增生的引起原因有一个很好的了解。接着介绍骨质增生的治疗方案。后介绍骨质增生的注意事项,使人们尽量减少骨质增生带来的痛苦或者减少骨质增生发病的概率。
作者:王洪刚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变化,总结护理措施和注意事项。方法选择2011年5月-2013年11月我院收治的12例重症肺炎合并ARDS的患者,护理人员积极配合医师实施肺保护策略(压力、容量限制性通气、佳PEEP、俯卧位通气等),并加强气道管理、生命体征的监护、营养支持、心理疏导、基础护理等综合治疗及护理。结果入院12例中死亡7例,病死率41.7%,治愈率58.3%。结论积极正确的护理措施是重症肺炎合并ARDS患者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叶春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自2012年《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卫生部85号令)颁布实施以来,我国临床用血合理性得到显著提升;同时,现代输血理论与技术革新,围术期输血治疗的合理规范性越来越受重视。但从新全国10省市60家医院临床用血调研结果看,我国围术期合理用血仍存在问题。近年,我国成分输血已达发达国家水平,并且自体输血技术发展迅速,但也存在问题值得思考。从临床医师的角度就围术期输血存在的问题作一综述,总结一些改进措施,为综合提高围术期输血水平提供一点实用建议。
作者:章健萍;郭建荣;金孝岠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总结了无缝隙护理在慢性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中的作用,包括提高对疾病的认识,消除心理障碍,加强用药指导,强化出院指导等。方法随机选取我院于2012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慢性乙型病毒性患者抗病毒治疗的患者75例,作为研究对象,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无缝护理应用效果。结果实施无缝隙护理服务能够提高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的连续性,提高治疗效果。结论无缝护理改善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周援月 刊期: 2015年第01期
一常见护理安全隐患1医院交叉感染几率增加侵入性诊疗操作是抢救室感染的首要原因,如气管插管、胸腔闭式引流、留置导尿管等。治疗和检查性的操作频繁而集中,侵入性操作或留置在人体内的导管破坏了机体的正常防御屏障,把体外致病菌带入人体内,增加了机体感染的几率而致病;我院抢救室集抢救、治疗、护理于一体,配药加药均在抢救室内进行,而室内空气净化度不高,增加了输液微粒污染的危险。
作者:杨丽;刘军红 刊期: 2015年第01期
脑血管疾病是发生在脑部血管,因颅内血液循环障碍而造成脑组织损害的一组疾病。临床上以急性发病居多,多为中、老年患者,脑血管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意识障碍和肢体活动障碍,大多数有留有生活能力减退的后遗症。患者容易出现悲观,抑郁,烦躁,孤独,甚至厌世的负面情绪,对生活失去了信心。正确的护理方法能够降低脑血管疾病的并发症和致残率。我是一名神经科病房的护理工作人员,在护理脑血管疾病的工作中积累,总结了一些经验,现汇报如下。
作者:江黔梅;王本玲 刊期: 2015年第01期
鼻息肉是以慢性炎性病变为特征的鼻部常见病。常见的组织学特点是以嗜酸粒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和上皮增生、间质水肿、血管增生扩张、腺体增殖亢进。不管是鼻息肉固有层的炎性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还是血管扩张、增生,弥漫性或局限性组织水肿及上皮增生等都与细胞因子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作者:陈恩耀;常鸿;喻国冻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开展药物咨询的意义。方法:介绍开展药物咨询的硬件设施和具体措施。结果:药物咨询是基层医院药学工作的重要内容。结论:指导病人合理用药,提高病人用药依从性;是对医师诊疗工作的补充;有利于提高药师的业务水平;有利于提高药师和医院的良好形象。
作者:丁武康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米索前列醇用于宫腔操作手术前软化宫颈正确护理措施。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在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上加入米索前列醇用于宫腔操作手术前软化宫颈的针对性护理服务。记录两组患者手术前宫颈扩张程度、术中疼痛程度等情况,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两组绝经期取环术患者经不同方法护理后,研究组术前宫颈扩张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而其术中疼痛程度则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则提示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宫颈操作手术患者给予米索前列腺软化宫颈过程中,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提供正确有效护理措施,可显著提高宫颈软化效果,有利于缓解术中疼痛感,提高患者身心舒适度,保障其疗效及预后。
作者:何兴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心脑血管疾病就是以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的疾病统称心脑血管疾病。主要有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脑梗塞,脑出血等病种。老年人发病率高。老年人对心脑血管疾病的疾病知识,如发病原因及症状,危害,预防措施等,应该有一定的了解。定期体检,如有发病症状,及时就诊,尽早治疗。高血压,冠心病,是心脑血管常见的疾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脂血症发病率升高,近年来趋于年轻化。高血脂已成为老年人的常见病,而由此引发的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疾病的首要因素。血脂主要是指血清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胆固醇含量增高,甘油三酯含量增高。或二者同时增高。统称为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是发生在动脉血管壁的病变,开始先有内膜增厚、脂质沉积、细胞浸润、中膜平滑肌细胞向管腔转移和增殖,继而细胞外基质增生和出现泡沫细胞,使动脉壁变成糜粥样结构,后发生破裂或血栓形成,导致管腔阻塞和供血障碍。心脑血管疾病发病主要的原因为动脉粥样硬化,而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基础,因此预防及治疗心脑血管疾病重要的措施是降低血脂,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这样才能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作者:鲁守河;许小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婴幼儿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探讨输液外渗的防治措施,从而减少静脉炎与渗漏性损伤的发生。方法:分析婴幼儿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提出预防、治疗静脉输液外渗的方法。结论:对婴幼儿静脉输液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能降低输液外渗发生率。
作者:岳魏巍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本生殖中心2013年1356例不孕不育患者采用试管婴儿IVF-ET助孕,其取卵的术前护理、手术配合及术后护理。方法:OPU术前器械护士对于各种用物的充分准备、患者阴道准备和心理护理,术中与手术医生默契手术配合及术后对患者的健康指导。结果:患者顺利取完卵无并发症并且成功移植。结论:器械护士熟悉取卵术步骤,术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术中密切配合,术后对患者并发症的观察及健康教育有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及有效提高卵子利用率。
作者:李玲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老年骨折患者的个性化护理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将150例老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个性化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33%,护理满意度98.67%,对照组总有效率81.33%,护理满意度86.67%,两组总有效率与护理满意度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讨论:个性化护理方法提高了老年骨折患者的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小爱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临床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实施异丙托溴铵结合特地布林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将近两年到我院治疗的72例老年COPD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将患者均分成两组,对照组单纯实施特布他林用药,观察组增加异丙托溴铵治疗,研究两组的临床施治效果。结果:施治后,观察组的临床总疗效是91.7%,要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4%,有统计学意义(P<0.05)。施治前,两组的FVC和FEV1值对比相仿(P>0.05),经施治后均出现改善,且观察组相比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给予老年COPD患者实施异丙托溴铵配合特布他林用药,疗效更显著,对患者肺功能更具改善作用,值得普及。
作者:朱敏;张少芬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蛹虫草和枸杞口崩片的制备工艺。方法:进行制备工艺的选择、辅料筛选、发泡剂、矫味剂的选择,选择合适的方法。结果:确定蛹虫草和枸杞口崩片的制备工艺,采取直接压片法,优化处方为:蛹虫草和枸杞粉末各占25%,采取崩解剂MCC/CMC-Na/L-HPC/PVPP比例为2:2:1:3,占片剂43%,发泡剂枸橼酸:NaHCO3配比为0.8:1占药剂5%,矫味剂采用橙味和薄荷1:1比例,占片剂2%。结论:口崩片可以达到崩解要求,并且口感适宜。
作者:宋佳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由于CT.MRI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对肺癌的诊断技术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在我们基层医院还是以胸部X线检查为主,往往造成诸多误诊,现对五例误诊病例进行分析,找出误诊原因,以提高x线诊断的准确性,减少误诊所带来的不良的影响。
作者:路强;贺宇 刊期: 2015年第01期
肿瘤学在医学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开展病例导入式教学,强化中西医结合治疗理念,可提高肿瘤内科临床带教的教学效果。
作者:沈平;江熔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和探究急性脑梗塞的中医辨证分型和头颅CT灌注的相关性,为提高脑梗塞的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从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接收并治疗的的脑梗塞患者中随机性抽取18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探究,探究其中医辨证分型,并通过CT灌注进行诊断扫描,分析诊断扫描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和特点。结果:180例脑梗塞患者,根据中医辨证分型,主要有中经络证和中脏腑证二证型,其中中经络证患者共138例,所占比例为76.67%,明显高于中脏腑证患者(p<0.05);CT扫描和中医辨证分型脑在病灶数目方面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中经络证患者,常发生单发腔隙梗塞,中脏腑证患者中,常发生大面积梗塞(p<0.05),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脑梗塞的中医辨证分型和头颅CT灌注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临床上可结合头颅CT扫描和中医辨证分型,进行检查和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胡洁;邹文远 刊期: 201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