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V型避孕环误入膀胱1例

相龙彬

关键词:避孕环, 膀胱内异物, 子宫大小, 位置不正, 连续扫描, 三角形, 节育环, 高密度, 第二胎, 不规则, 膀胱壁, 形态, 透视, 体检, 生育, 检查, 患者, 怀孕, 附件, 打工
摘要:患者女,31岁.6年前生育第一胎,产后50天左右在当地乡计生办放置避孕环,而后至今未曾怀孕(其丈夫长期在外打工).现因准备领取第二胎准生证而到我院体检,X线透视避孕环位置不正,B超怀疑膀胱内异物,CT进一步检查,憋尿后采用岛津SCT-4800全身CT机连续扫描,见一三角形避孕环样高密度异物影位于膀胱内前上方,并有一角与膀胱前上壁紧密相连,邻近膀胱壁不规则增厚,CT扫描所见子宫大小形态正常,内无节育环影,附件(-).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的研究进展

    在人类跨入新世纪的时候,脑神经科学也进入了一个关键时期.正电子发射体层扫描(position emissition tomography, PET)和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而fMRI为临床MR诊断从单一形态学研究到形态与功能相结合的系统研究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近年来很多学者已经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现将fMRI相关研究及新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郝晶;李坤成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V型避孕环误入膀胱1例

    患者女,31岁.6年前生育第一胎,产后50天左右在当地乡计生办放置避孕环,而后至今未曾怀孕(其丈夫长期在外打工).现因准备领取第二胎准生证而到我院体检,X线透视避孕环位置不正,B超怀疑膀胱内异物,CT进一步检查,憋尿后采用岛津SCT-4800全身CT机连续扫描,见一三角形避孕环样高密度异物影位于膀胱内前上方,并有一角与膀胱前上壁紧密相连,邻近膀胱壁不规则增厚,CT扫描所见子宫大小形态正常,内无节育环影,附件(-).

    作者:相龙彬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B型超声诊断处女膜闭锁的价值

    我院自1986年以来,B型超声诊断处女膜闭锁13例,已经妇科检查及手术证实.对现有完整的病历资料进行总结分析,以探讨B型超声对处女膜闭锁的诊断价值.

    作者:王晓玲;沈静;杨光瑞;符赛琼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结肠恶性肿瘤的超声诊断

    本文分析我院19例结肠恶性肿瘤患者的超声检查结果,评价超声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1 资料与方法本组19例结肠恶性肿瘤患者均经超声检查并手术后病理证实.男11例,女8例,年龄20~72岁,平均43岁.

    作者:雷进;段扬;王峰;马晓明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不同年龄和心率3460例健康人二尖瓣多普勒血流频谱分析

    目的探讨生理性舒张功能减退与早期舒张性心力衰竭的鉴别依据.方法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观察3460例不同年龄和心率健康人的二尖瓣血流频谱,其中男1413例,女2047例,年龄16~97岁,按年龄分为16~、30~、40~、50~、60~、>70岁共6组,每组再根据心率分为50~、60~、70~、80~、90~次/分共5组. 结果随年龄增长,舒张早期血流(E波)的峰值流速(EPFV)减慢(P=0.000<0.01);心房收缩期血流(A波)的峰值流速(APFV)加快(P=0.000<0.01),E/A比值下降(P=0.000<0.01).随心率加快,心房收缩期血流(A波)的峰值流速(APFV)加快(P=0.000<0.01),E/A比值下降(P=0.000<0.01).建立年龄和心率综合分析的量表.结论年龄和心率是影响左室舒张功能的重要因素,在诊断早期舒张性心力衰竭时必须予以考虑.

    作者:华琦;张建;高敬;陈海翎;皮林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彩超诊断头臂型多发性大动脉炎1例

    患者女,29岁,因反复头晕,伴时有视物旋转3个月,近3天加重并出现右上肢麻木,语言障碍而入院.查体:双上肢血压测不到,桡动脉未触及搏动,混合性失语,右颈部闻及明显动脉血管杂音,并向锁骨下、右上臂内侧传导.头颅CT:左侧颞叶脑梗.彩超检查显示左右侧颈总动脉全程至颈内外动脉分叉处的管腔明显变细,管壁回声增强、僵硬、无搏动,内膜粗糙且不规则增厚,管壁厚度分别为3.8mm和3.2mm,管径窄处分别为1.5mm和1.8mm,彩色血流示其血流束变细,流速明显减低,呈低速低阻血流频谱(如图).

    作者:张蓉;刘倚河;郑玉凤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脑动静脉畸形致颅内陈旧性血肿1例

    患者男,32岁,反复癫痫发作两年.一周前出现口角向右侧歪斜,流涎,言语迟缓而入院.神经系统检查:神志清楚,表情淡漠,步态自如,反应迟钝,言语欠流畅,右面部肌肉时有不自主短暂小抽搐,口角轻度向右侧歪斜.生理反射存在,未引出病理反射.心肺及肝脾无异常,无高血压史.

    作者:黄志勤;李昕生;时维东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MRI移床跟踪造影扫描技术在腹、盆腔和下肢动脉疾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MRI移床跟踪造影扫描技术在腹腔、盆腔和下肢动脉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1例疑有腹腔、盆腔和下肢动脉疾病患者,应用移床跟踪造影扫描技术,行腹腔、盆腔和下肢动脉增强MRA扫描及大信号强度投影(MIP)技术重建,从而获得腹腔、盆腔和下肢连续的动脉全程图像. 结果 11例患者均获得清晰图像,可直观、完整地显示腹腔、盆腔和下肢的动脉正常结构和疾病分布情况.结论 MRI移床跟踪造影扫描技术,可以全面地观察腹腔、盆腔和下肢多发性动脉疾病,了解病变的程度及范围,利于手术及其他治疗方案的制定,极具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葛雅丽;李科;郑敏文;魏梦琦;张劲松;赵海涛;宦怡;韩月东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撕裂的MRI诊断

    目的研究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撕裂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32例手术或关节镜证实的ACL撕裂和20例ACL正常病例的膝关节MRI资料进行分析,对ACL的形态特征、走行、信号强度以及ACL撕裂的伴随征象均作了观察与分析,并判断有无ACL撕裂.结果 MRI诊断ACL完全性撕裂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2%,95%和93%.MRI诊断ACL部分性撕裂与手术、关节镜完全符合4例,1例诊断为完全性撕裂,2例假阴性.ACL撕裂的伴随征象主要有胫骨平台骨折,骨挫伤,半月板、侧副韧带损伤,PCL曲度异常,胫骨前移或外侧半月板后角后移等.结论 MRI诊断急性完全性ACL撕裂的准确性均较高,对于慢性或部分性撕裂,其诊断准确性相对较低.

    作者:周根泉;张悦萍;张贵祥;马金忠;汪守中;胡运胜;诸慧铭;陈丽萍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急性心肌梗塞后危险区与梗塞区的识别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缺血损伤后危险区与梗塞区的识别方法.方法成年健康家兔8只分别制作阻塞性心肌梗塞和缺血再灌注心肌梗塞模型,伊文思蓝和TTC染色分别确定缺血区和梗塞区,染色前行MRI检查,放射微球(99mTc-MAA)测量心肌血流量作为标准对照,光镜和电镜检查验证染色结果.结果伊文思蓝染色正常心肌呈蓝色,危险心肌和梗塞心肌染色阴性,TTC染色正常心肌和危险心肌呈砖红色,梗塞心肌染色阴性,染色确定的病变部位与MRI完全一致.危险和梗塞心肌血流量较正常心肌显著减少,病理损伤程度较正常心肌明显严重.结论伊文思蓝和TTC染色是动物实验中确定危险与梗塞心肌的可靠方法.

    作者:成官迅;张雪林;刘伊丽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超声引导经皮肾穿刺活检术的临床应用

    经皮肾穿刺活检术是肾脏病变诊断的重要手段,我科与泌尿内科合作,对482例原因不明的蛋白尿、血尿及肾衰竭患者行超声引导下经皮肾穿刺活检术取得满意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张彤迪;李涛;王建荣;傅淑霞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胸段食管癌纵隔淋巴结转移诊断标准的探讨

    目的评价CT扫描对胸段食管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标准. 方法 93例CT资料完整经手术治疗胸中下段食管癌患者,统计CT纵隔淋巴结肿大情况与术后病理对照.结果以3mm、5mm、10mm、15mm短径为标准,纵隔淋巴结转移PPV分别为29.8%,44.4%,62.5%,75%.以纵隔淋巴结短径大于5mm为标准,CT对纵隔淋巴结肿大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2.35%,85.5%,84.9%.对右上气管旁沟组、主动脉窗组PPV>50%.结论 CT扫描有利于发现纵隔异常肿大的淋巴结,对单个淋巴结短径大于5mm、或一区域多个小结节均应作为临床治疗标准.

    作者:李彩英;刘明;彰俊杰;李如迅;许茜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脾脏淋巴瘤的CT诊断

    目的探讨脾脏淋巴瘤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病理证实的脾脏淋巴瘤的CT平扫和增强资料.结果 4例显示为多发结节或肿块(2~10cm),平扫低密度,无明显强化;3例显示为巨块型(>10cm),平扫密度欠均匀,有不均匀强化;6例继发,1例原发.结论 CT对脾脏淋巴瘤有较高诊断价值.

    作者:常恒;袁明远;肖湘生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Caroli病的CT诊断(附7例分析)

    目的探讨Caroli病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Caroli病的临床和CT资料.结果 Caroli病Ⅰ型1例,CT表现为肝右叶近肝门区肝内胆管呈囊状扩张,伴肝内胆管多发结石,无肝硬化、脾肿大和门脉高压.Caroli病Ⅱ型6例,CT均表现为肝内多发低密度影,增强扫描后无强化,可以清晰显示扩张的肝内胆管,呈囊状或柱状扩张,并沿胆管走行分布;均合并有肝硬化、脾肿大及门静脉侧支循环开放,合并胆管结石5例、肝脓肿1例、腹水1例.结论 CT对Caroli病的诊断及明确病变范围有重要价值.

    作者:宛四海;傅森林;曾令国;李丛福;杨禹;王余力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超声检测巨大肠系膜平滑肌肉瘤1例

    患者男,74岁,因腹部肿块4个月,逐渐增大1个月来我院就诊.临床检查:左侧腹部隆起,左侧肋下触及巨大肿块,肋下达14cm,质硬,表面光滑.肝脏肿大,右侧腹部有压痛.超声检查所见:肝脏增大,形态欠规则,包膜尚光整,实质回声不均匀,肝右叶见多个大小不等的低回声区,边界欠清晰,大约32mm×30mm×21mm,血管纹理清晰,肝内胆管不扩张.肝下缘可探及15mm液性暗区.左上腹探及巨大实质性低回声不均质肿块,外形呈分叶状,包膜不光整,上界位于左季肋部,下界抵达盆腔,与左肾及脾脏无关.超声提示:①左侧腹部巨大实质性肿块(后腹膜恶性肿瘤).

    作者:王绍文;孙宁;王萍;孙国英;顾根林;毛慧芳;潘岚;孟瑞芬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踝和足部病变CT与MRI诊断

    1 CT检查技术一般取仰卧位.冠状位扫描时,双膝屈曲,足平踏于检查床上,先获取踝、足部侧位像以确定扫描范围,X线束经足背射入足底.轴位扫描时,双膝伸直,足垂直于检查床,双侧足母指并拢,X线束与足底平行扫描.矢状位图像通常由重建获得,直接矢状位扫描时,病人应侧卧.

    作者:王国华;程楷;安丰新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视网膜母细胞瘤的临床价值

    目的通过对视网膜母细胞瘤(RB)的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分析,提高超声鉴别诊断能力及探讨在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宽频带技术,对51例(58只眼)视网膜母细胞瘤声像图表现,结合临床与病理学基础对照分析.结果 51例视网膜母细胞瘤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8%,其中89%病例显示不同程度强回声钙化斑;肿瘤内粗大穿行血管与视网膜中央动/静脉连接.结论脉冲多普勒超声诊断视网膜母细胞瘤可明确肿瘤发生部位、钙斑形成及穿行血流,对视网膜脱离、玻璃体继发性浑浊等特异性改变提出早期鉴别诊断依据;简述其超声物理特征与病理学基础的相关性.

    作者:赵仲民;同俊义;李令民;阎国珍;刘冀;肖琦;袁玉;王君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经皮穿刺桡动脉介入治疗术

    Campeau[1]于1989年首次报道经桡动脉入路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发现经桡动脉途径可用于多种介入治疗,主要因为该方法的血管并发症少,可改善病人的舒适程度和较早活动.目前越来越多的经桡动脉途径行血管介入治疗应用于临床中.本文简要综述该领域的研究状况.

    作者:李东宝;华琦;郝恒剑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低场MR对脊柱转移瘤和结核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作用

    目的分析脊柱转移瘤和结核的MR表现,探讨低场MR对二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脊柱转移瘤和结核各50例的MRI资料.结果脊柱转移瘤和结核多累及胸椎及腰椎,两个部位无明显差异,颈椎累及少见. MR信号呈多样化,椎体的信号多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的改变对二者的鉴别诊断无明显意义,GRE T2WI序列显示两种病变都很敏感.结论 SE T1WI、T2WI和GRE T2WI对脊柱转移瘤和结核的信号变化显示很敏感,结合病变的形态改变,包括椎体、附件、椎间盘和相邻软组织,能对脊柱转移瘤和结核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帮助.

    作者:任转琴;王西惠;王景安;齐秋绪;苟晓光;殷艳蓉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应变积分曲线评价心梗病人左室局域舒张功能

    目的探索冠心病(CAD)患者左室舒张各期局部心肌应变积分特点及其评价左室局域舒张功能的可能性. 方法对18例前壁心肌梗死病人(MI组)和26例正常对照者(NOR组)记录心尖二腔动态组织多普勒图像,应用应变积分曲线(ISC)描记技术获取左室各节段心肌长轴方向的同步应变积分曲线,测量等容舒张期(IR)、快速充盈期(RF)、缓慢充盈期(SF)和心房收缩期(AC)的时间、应变积分值(IS)及变化幅度.对两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在正常组舒张各期,22/26(84.62%)例,按前壁心尖、心底、中部的顺序,IS呈负值增大梯度变化;心梗病人符合这一规律仅3/18(16.67%)例.IR期:NOR组188/208(90.38%)节段,为向上波段且走行较一致;MI组向上波段有41/144(28.47%)节段,且各节段波走行不一致, 两组相比,P<0.05.RF期:NOR组多为快速向上波段(192/208节段,92.31%);MI组向上波段少(34/144节段,23.61%)两组相比,P<0.01. SF期:与NOR组多为水平波段相比,MI组在缺血节段多为向上波段,P<0.05. 结论局部心肌缺血梗死导致主动舒张期沿长轴方向的局部心肌应变积分显著异常.应变积分能敏感、直观地无创定量评价局域心肌舒张功能异常;对早期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阐明心室重构的机制可能有重要价值.

    作者:王金锐;王世宏;刘志跃;秦林金;杨海萍 刊期: 2002年第11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