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龙彬
目的探讨脾脏淋巴瘤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病理证实的脾脏淋巴瘤的CT平扫和增强资料.结果 4例显示为多发结节或肿块(2~10cm),平扫低密度,无明显强化;3例显示为巨块型(>10cm),平扫密度欠均匀,有不均匀强化;6例继发,1例原发.结论 CT对脾脏淋巴瘤有较高诊断价值.
作者:常恒;袁明远;肖湘生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缺血性脑卒中超急性期是指出现临床症状和体征6~8h内,由于此时缺血的细胞尚处于可逆性阶段,动脉局部溶栓可以迅速起效,及时恢复血流能获得临床上完全治愈的好效果.常规CT及常规MRI虽然可以诊断一部分超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但它们不能显示闭塞部位脑组织的灌注情况,也不能显示脑血流侧支循环,提供缺血脑组织的病理信息很少,不能很好地指导溶栓治疗.以下着重介绍对超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有重要价值的现代影像检查技术.
作者:赵殿江;张在人;刘白鹭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目的讨论经导管动脉栓塞治疗创伤性出血的方法和临床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995年1月至2002年1月治疗的27例患者的出血部位、损伤血管,典型造影表现、栓塞材料、栓塞部位及随访结果等资料.结果 27例患者均完全治愈,无组织器官坏死等并发症,未发生再出血.结论经导管超选择栓塞治疗创伤性出血简便易行,疗效肯定.
作者:孙增涛;刘作勤;周存升;唐军;顾可峰;王振亭 刊期: 2002年第11期
多层螺旋CT是近两年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它是在双层螺旋CT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但与双层螺旋CT又有本质的区别,在技术上是继螺旋CT后CT发展的又一技术上的突破.目前,CT市场上有四五家公司可以提供4层面螺旋CT.本文主要介绍多层CT的技术特点及各厂家采取的相应技术.
作者:钟朝晖;卢东生 刊期: 2002年第11期
孕妇,26岁,孕36周,孕2产1.外院B超诊断为胎儿十二指肠闭锁.我院B超显示:宫内单胎妊娠,胎儿颅骨光环存在,双顶径89mm,脊柱排列整齐,连续好,股骨长径65mm,心率142bpm,律齐,于胎儿腹腔内右肾区,未见正常右肾形,探及两个大小相似约25mm×24mm×20mm的囊性包块,形态规则,边界清楚(见图);左肾轮廓清楚,形态体积增大,大小约65mm×35mm×34mm,肾实质回声增强,集合系统光点清晰,胎儿右枕位.羊水厚约12mm.胎盘三级早期,位于子宫后壁.B超诊断:①单胎晚期妊娠合并胎儿双肾多囊肾.②羊水过少.
作者:欧阳贞红;王平瑜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目的了解鼻咽癌颈部转移淋巴结放疗期间血供变化与其放射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鼻咽癌伴颈淋巴结转移初诊患者54例,均采用放射治疗.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部转移淋巴结放疗前、放疗中(20Gy时)的血供情况,并定期检查颈淋巴结转移灶的消退程度和速度.结果鼻咽癌颈部转移淋巴结放疗期间血供改善情况与病灶消退程度和近期疗效呈正相关(P<0.05);与其本身的大小呈负相关(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鼻咽癌颈部转移淋巴结放疗期间血供变化情况的监测,有可能作为初步预测放疗效果的指标之一.
作者:王悦;郑剑霄;陈孝岳;曾辉;邹如海;熊永红;胡建明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回盲区病变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右下腹疼痛或包块为主诉患者行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 129例回盲区病变中急性阑尾炎65例(50.4%),急性阑尾炎并周围脓肿20例(15.5%),阑尾黏液囊肿3例(2.3%),盲肠或回肠末端腺癌25例(19.4%),肠套叠8例(6.2%),回肠末端淋巴瘤3例(2.3%),Crohn 病1例(0.78%),回盲部结核1例(0.78%),回盲部结石3例(2.3%),全部病例均经手术、内镜、病理或治疗后复查证实.结论回盲区是肠道疾病的高发区,二维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回盲区病变有良好的发现效果,有助于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
作者:张万蕾;宋奕宁;陈丽君;马小舟;舒京敏;甘丽云;强沁晨;张颖;单诗山;李建国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臀高头低位CT扫描对贲门癌术前分期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自制可调式角度板对80例贲门癌患者行臀高头低位CT扫描进行术前分期.结果 80例中CT术前临床分期正确率为82.5%.手术的67例中T、N、M分期正确率分别为77.6%、78.1%和91%;肿瘤对周围脏器侵犯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76.5%、96%、91%,手术切除率95.5%.结论臀高头低位CT扫描对贲门癌术前分期有重要价值,可提高手术切除率.
作者:吕庆才;师晓天;段成洲;刘爱英;范斌;蒋明;张玉兴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眼眶皮样囊肿的MRI表现特征与诊断依据. 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眼眶皮样囊肿19例,均行MRI矢状位、冠状位、横轴位与增强扫描.结果根据眼眶皮样囊肿的MRI表现特征,可分为三型:1型单纯囊肿型(4例),皮样囊肿呈椭圆形均质等T1长T2信号囊肿,境界清楚,包膜完整;2型黑白型(4例) 皮样囊肿有分层,在T1WI与T2WI上呈现为上下两层截然不同的黑白相反信号,边缘锐利,有完整包膜;3型混杂信号囊肿型(11例),皮样囊肿含脂肪成分,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状混杂信号囊性肿块,部分呈哑铃形骑跨眶壁上,位于眶内外;部分囊肿引起眶骨壁骨质吸收,境界较不清.结论 MRI可以准确而清楚地显示眼眶皮样囊肿的位置、形态、大小、信号特征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
作者:王宏;吕剑;边远 刊期: 2002年第11期
患儿女,13岁,维吾尔族.患儿于7岁时出现发作性意识不清,双眼上翻,牙关紧闭,口吐白沫,大小便失禁,每次约1~2min,有时一天发作十几次,近来出现言语不清,走路不稳,智力低下就诊.查体:生命体征正常,表情淡漠,言语不清,流涎,行走不稳,智力障碍,不能配合做查体.出生第9天,因高热就诊当地县医院,诊断:脑膜炎.经治疗症状好转出院.家族无近亲结婚史.头颅MR检查:(图1~3)双侧大脑半球对称,正中线无偏斜.双侧外侧裂池增宽、变浅,双侧顶叶及双侧枕叶脑回巨大,脑表面光滑、平坦,脑沟消失.双侧顶、枕叶脑皮质较厚,脑白质较少,双侧侧脑室及三脑室中度扩大,第五、六脑室形成.
作者:王鑫;傅明花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目的介绍螺旋CT中影响有效层厚的扫描条件,并根据各种扫描条件下获得的有效层厚数据为临床扫描提供适当的扫描条件,获得比较好的CT图像.方法用PQ 2000CT中对有效层厚有影响的扫描条件进行组合,分别扫描层厚测量水模,利用随机提供的有效层厚测量程序计算出有效层厚.结果影响有效层厚的扫描条件主要有层厚和螺距,螺旋插入算法对有效层厚几乎没有影响.在薄层扫描时,螺距对有效层厚的影响更大,2mm扫描螺距为2时有效层厚与普通扫描相比将增宽35%;4mm扫描螺距为2时有效层厚与普通扫描相比将增宽50%.结论根据诊断的需要,在选择不同的层厚进行螺旋扫描时应选择与之相适应的螺距和重建间隔,以获得比较好的图像和更好的图像后处理效果.
作者:卢东生;李铁一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目的评估动态增强磁共振检查对正常肾脏肾功能评价的作用.方法 15名正常志愿者,三天内行血清肌酐(Scr)及尿素氮(BUN)测定及肾脏动态增强MRI检查.肾脏功能分析为在动态增强MR影像上选择感兴趣区测量各肾皮质及髓质的信号强度,绘出各部位平均信号强度-时间曲线,记录皮质、髓质的平均峰值及峰值/达峰时间比,研究这些参数与Scr及BUN的相关性.结果皮质信号峰值及髓质信号峰值与Scr呈显著线性相关(P<0.001, r=-0.78, r=-0.76).结论动态增强MRI作为评估正常肾脏灌注及肾小管浓缩功能的无创性影像学方法,可综合反映肾脏结构及功能.
作者:冯逢;孟薇;苏颖;金征宇 刊期: 2002年第11期
患者男,45岁.左侧腰腹部阵发性绞痛4天,伴恶心、呕吐,两天前疼痛转移至左下腹及左臀部.查体:左肾区叩痛,心肺腹部未见异常.腹部平片,左肾盂输尿管交界处有结石阴影.静脉肾盂造影提示左肾下极造影剂漏出.
作者:马聪敏;王淑梅;南俊祥 刊期: 2002年第11期
例1,男,14岁,因厌食、乏力2年,双下肢瘫痪、语言不清、吞咽呛咳1周就诊,临床拟诊:①营养不良.②颅内占位性病变.MRI平扫示桥脑上部中央圆形异常信号,呈长T1长T2信号,占位效应不明显,增强扫描示无强化,诊断为中心型脑桥溶解.
作者:葛海兰;姜玉玲 刊期: 2002年第11期
Campeau[1]于1989年首次报道经桡动脉入路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发现经桡动脉途径可用于多种介入治疗,主要因为该方法的血管并发症少,可改善病人的舒适程度和较早活动.目前越来越多的经桡动脉途径行血管介入治疗应用于临床中.本文简要综述该领域的研究状况.
作者:李东宝;华琦;郝恒剑 刊期: 2002年第11期
1资料与方法1.1病人资料 10例患者,术前均经MRA确诊,为胸主动脉瘤(Stanford B)型.手术位于DSA室,行全麻.取左锁骨上横切口,显路颈外动脉,到右侧大隐静脉搏长约15cm,远心端与左颈外动脉端侧吻合,近心端与左椎动脉端侧吻合.
作者:张波;赵宝珍 刊期: 2002年第11期
患者女,21岁.因突然左侧胸部剧烈疼痛4天收入院.查体:表情痛苦,不能仰卧,听诊,在胸骨左缘第2、3肋间,可闻及III/IV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否认胸部外伤史.彩色多普勒超声所见:在肺动脉右前方纵隔内,可见8.5cm×9cm的液性暗区,有完整的包膜回声,壁较厚,其内部可见弱回声光点.左锁骨下动脉分出一根动脉内径0.9cm,位于囊肿前方与囊壁密切相连,囊肿与该动脉之间可见一直径0.35cm瘘口,CDFI示自该动脉至囊肿的花彩血流(见图1),囊肿内的弱回声光点在瘘口处形成涡流.
作者:金成子;金爱莲;朴志刚 刊期: 2002年第11期
本文分析我院19例结肠恶性肿瘤患者的超声检查结果,评价超声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1 资料与方法本组19例结肠恶性肿瘤患者均经超声检查并手术后病理证实.男11例,女8例,年龄20~72岁,平均43岁.
作者:雷进;段扬;王峰;马晓明 刊期: 2002年第11期
患者男,37岁.因右肩部肿块伴疼痛20余天,在当地医院经抗炎止痛治疗减轻,但包块未见缩小,由我院门诊于2002年6月12日收入胸外科.查体:右胸背肩肋内侧有约10cm×5cm×4cm包块,局部无红肿及波动感.实验室检查:白细胞9.84×109/L,E 4.92%.包虫试验:吸光度值测定EgcF抗体O(+),EgB抗体O(+),Egp抗体O(+),EMⅡO(-);金标法EgcF抗体O(+),EgB抗体O(+),Egp抗体O(-),EMⅡ抗体O(+).
作者:孙绪荣;刘文亚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目的评价CT扫描对胸段食管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标准. 方法 93例CT资料完整经手术治疗胸中下段食管癌患者,统计CT纵隔淋巴结肿大情况与术后病理对照.结果以3mm、5mm、10mm、15mm短径为标准,纵隔淋巴结转移PPV分别为29.8%,44.4%,62.5%,75%.以纵隔淋巴结短径大于5mm为标准,CT对纵隔淋巴结肿大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2.35%,85.5%,84.9%.对右上气管旁沟组、主动脉窗组PPV>50%.结论 CT扫描有利于发现纵隔异常肿大的淋巴结,对单个淋巴结短径大于5mm、或一区域多个小结节均应作为临床治疗标准.
作者:李彩英;刘明;彰俊杰;李如迅;许茜 刊期: 2002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