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V型避孕环误入膀胱1例

相龙彬

关键词:避孕环, 膀胱内异物, 子宫大小, 位置不正, 连续扫描, 三角形, 节育环, 高密度, 第二胎, 不规则, 膀胱壁, 形态, 透视, 体检, 生育, 检查, 患者, 怀孕, 附件, 打工
摘要:患者女,31岁.6年前生育第一胎,产后50天左右在当地乡计生办放置避孕环,而后至今未曾怀孕(其丈夫长期在外打工).现因准备领取第二胎准生证而到我院体检,X线透视避孕环位置不正,B超怀疑膀胱内异物,CT进一步检查,憋尿后采用岛津SCT-4800全身CT机连续扫描,见一三角形避孕环样高密度异物影位于膀胱内前上方,并有一角与膀胱前上壁紧密相连,邻近膀胱壁不规则增厚,CT扫描所见子宫大小形态正常,内无节育环影,附件(-).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超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像学诊断进展

    缺血性脑卒中超急性期是指出现临床症状和体征6~8h内,由于此时缺血的细胞尚处于可逆性阶段,动脉局部溶栓可以迅速起效,及时恢复血流能获得临床上完全治愈的好效果.常规CT及常规MRI虽然可以诊断一部分超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但它们不能显示闭塞部位脑组织的灌注情况,也不能显示脑血流侧支循环,提供缺血脑组织的病理信息很少,不能很好地指导溶栓治疗.以下着重介绍对超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有重要价值的现代影像检查技术.

    作者:赵殿江;张在人;刘白鹭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前列腺三维磁共振波谱成像的初步研究

    目的评价三维磁共振波谱成像(three-dimensional MR spectroscopic imaging,3D MRSI)检查前列腺的可行性并初步评价在MRI基础上联合应用3D MRSI对鉴别前列腺癌和正常前列腺外周带与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价值.方法 22例疑为前列腺癌的患者行MRI和3D MRSI检查.将3D MRSI的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22例患者中有21例完成了前列腺3D MRSI检查.1例患者因既往曾行直肠肛门手术而无法置入直肠内线圈致使检查不能完成.6例患者获得41处病理结果,其中21处为前列腺癌,14处为前列腺增生,6处为正常外周带.计算3D MRSI中相应位置的[胆碱(choline)+肌酸(creatine)]/枸椽酸盐(citrate)的比值,发现前列腺增生和正常前列腺外周带的 (choline+creatine)/citrate值较小(0.51±0.17和0.60±0.21),而前列腺癌的(choline+creatine)/citrate值较大(1.98±0.95).结论 3D MRSI检查对于多数前列腺疾病患者是可行的,可得到有诊断意义的波谱信息.与病理对照研究的初步结果显示3D MRSI有助于鉴别肿瘤与其他疾病,与MRI结合能直观地显示肿瘤的范围.

    作者:王霄英;周良平;蒋学祥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特殊类型胆囊炎声像图表现1例报告

    患者女,30岁.右上腹部疼痛20天,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剧1天,急诊入院.急诊超声检查:肝脏大小正常,肝内胆管轻度扩张.胆囊9.4cm×4.4cm,囊壁增厚,以颈部为明显,壁肌层呈低回声改变.囊内见2枚大小约0.5cm×0.6cm强回声光团,后伴声影,并见有多条盘曲的条索状回声,体表压之有飘浮感(见图),超声墨菲征(+).胆总管内径0.8cm,下端见一0.6cm×0.7cm强回声团,后伴声影.

    作者:陈坤赞;郭素贞;李海云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应变积分曲线评价心梗病人左室局域舒张功能

    目的探索冠心病(CAD)患者左室舒张各期局部心肌应变积分特点及其评价左室局域舒张功能的可能性. 方法对18例前壁心肌梗死病人(MI组)和26例正常对照者(NOR组)记录心尖二腔动态组织多普勒图像,应用应变积分曲线(ISC)描记技术获取左室各节段心肌长轴方向的同步应变积分曲线,测量等容舒张期(IR)、快速充盈期(RF)、缓慢充盈期(SF)和心房收缩期(AC)的时间、应变积分值(IS)及变化幅度.对两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在正常组舒张各期,22/26(84.62%)例,按前壁心尖、心底、中部的顺序,IS呈负值增大梯度变化;心梗病人符合这一规律仅3/18(16.67%)例.IR期:NOR组188/208(90.38%)节段,为向上波段且走行较一致;MI组向上波段有41/144(28.47%)节段,且各节段波走行不一致, 两组相比,P<0.05.RF期:NOR组多为快速向上波段(192/208节段,92.31%);MI组向上波段少(34/144节段,23.61%)两组相比,P<0.01. SF期:与NOR组多为水平波段相比,MI组在缺血节段多为向上波段,P<0.05. 结论局部心肌缺血梗死导致主动舒张期沿长轴方向的局部心肌应变积分显著异常.应变积分能敏感、直观地无创定量评价局域心肌舒张功能异常;对早期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阐明心室重构的机制可能有重要价值.

    作者:王金锐;王世宏;刘志跃;秦林金;杨海萍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视网膜母细胞瘤的临床价值

    目的通过对视网膜母细胞瘤(RB)的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分析,提高超声鉴别诊断能力及探讨在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宽频带技术,对51例(58只眼)视网膜母细胞瘤声像图表现,结合临床与病理学基础对照分析.结果 51例视网膜母细胞瘤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8%,其中89%病例显示不同程度强回声钙化斑;肿瘤内粗大穿行血管与视网膜中央动/静脉连接.结论脉冲多普勒超声诊断视网膜母细胞瘤可明确肿瘤发生部位、钙斑形成及穿行血流,对视网膜脱离、玻璃体继发性浑浊等特异性改变提出早期鉴别诊断依据;简述其超声物理特征与病理学基础的相关性.

    作者:赵仲民;同俊义;李令民;阎国珍;刘冀;肖琦;袁玉;王君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超声在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瘤颈外-椎动脉旁路重建术后的应用

    1资料与方法1.1病人资料 10例患者,术前均经MRA确诊,为胸主动脉瘤(Stanford B)型.手术位于DSA室,行全麻.取左锁骨上横切口,显路颈外动脉,到右侧大隐静脉搏长约15cm,远心端与左颈外动脉端侧吻合,近心端与左椎动脉端侧吻合.

    作者:张波;赵宝珍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B超诊断胎儿多囊肾1例

    孕妇,26岁,孕36周,孕2产1.外院B超诊断为胎儿十二指肠闭锁.我院B超显示:宫内单胎妊娠,胎儿颅骨光环存在,双顶径89mm,脊柱排列整齐,连续好,股骨长径65mm,心率142bpm,律齐,于胎儿腹腔内右肾区,未见正常右肾形,探及两个大小相似约25mm×24mm×20mm的囊性包块,形态规则,边界清楚(见图);左肾轮廓清楚,形态体积增大,大小约65mm×35mm×34mm,肾实质回声增强,集合系统光点清晰,胎儿右枕位.羊水厚约12mm.胎盘三级早期,位于子宫后壁.B超诊断:①单胎晚期妊娠合并胎儿双肾多囊肾.②羊水过少.

    作者:欧阳贞红;王平瑜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成人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DSA表现及介入治疗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成人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表现及介入治疗的效果. 方法对36例52髋ANFH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经皮股动脉穿刺插管,行高选择性股骨头供血动脉的DSA检查及药物灌注. 结果 36例的52髋中50髋(96.2%)有供血动脉的异常改变,40髋(76.9%)股骨头有不同程度和范围的染色,25髋(48.1%)显示股骨头静脉引流异常.治疗后髋关节疼痛症状消失或好转,关节功能明显得以改善.DSA复查,髋关节周围交通吻合的显示明显增多,53.8%(28/52)的患髋股骨头显示单位面积上血管数量增加.经治疗1年后X线平片及CT复查,71.2%(37/52)患髋股骨头显示不同程度的骨质修复. 结论介入治疗ANFH疗效肯定,对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临床症状、恢复髋关节功能及促进股骨头的新骨形成及修复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选择靶动脉药物灌注时应结合术前造影所见,特别应重视对臀下动脉的选择.

    作者:张工化;宋太民;崔红领;张耀勇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小肠蚕茧式包裹症2例报告

    小肠蚕茧式包裹症是一种罕见的小肠疾病,其病因尚未定论.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慢性肠梗阻或腹部包块而就诊.X线表现为小肠互相重叠呈团状,拧麻花状,加压不分离,呈整体性移动,邻近肠管可扩张或移位.作者遇到2例经临床证实,报告如下:

    作者:魏俊友;王福翔;张延林;温毅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超声引导经皮肾穿刺活检术的临床应用

    经皮肾穿刺活检术是肾脏病变诊断的重要手段,我科与泌尿内科合作,对482例原因不明的蛋白尿、血尿及肾衰竭患者行超声引导下经皮肾穿刺活检术取得满意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张彤迪;李涛;王建荣;傅淑霞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对正常人肾功能的评估

    目的评估动态增强磁共振检查对正常肾脏肾功能评价的作用.方法 15名正常志愿者,三天内行血清肌酐(Scr)及尿素氮(BUN)测定及肾脏动态增强MRI检查.肾脏功能分析为在动态增强MR影像上选择感兴趣区测量各肾皮质及髓质的信号强度,绘出各部位平均信号强度-时间曲线,记录皮质、髓质的平均峰值及峰值/达峰时间比,研究这些参数与Scr及BUN的相关性.结果皮质信号峰值及髓质信号峰值与Scr呈显著线性相关(P<0.001, r=-0.78, r=-0.76).结论动态增强MRI作为评估正常肾脏灌注及肾小管浓缩功能的无创性影像学方法,可综合反映肾脏结构及功能.

    作者:冯逢;孟薇;苏颖;金征宇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脑动静脉畸形致颅内陈旧性血肿1例

    患者男,32岁,反复癫痫发作两年.一周前出现口角向右侧歪斜,流涎,言语迟缓而入院.神经系统检查:神志清楚,表情淡漠,步态自如,反应迟钝,言语欠流畅,右面部肌肉时有不自主短暂小抽搐,口角轻度向右侧歪斜.生理反射存在,未引出病理反射.心肺及肝脾无异常,无高血压史.

    作者:黄志勤;李昕生;时维东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鼻咽癌颈部转移淋巴结放疗期间血供变化与疗效关系的研究

    目的了解鼻咽癌颈部转移淋巴结放疗期间血供变化与其放射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鼻咽癌伴颈淋巴结转移初诊患者54例,均采用放射治疗.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部转移淋巴结放疗前、放疗中(20Gy时)的血供情况,并定期检查颈淋巴结转移灶的消退程度和速度.结果鼻咽癌颈部转移淋巴结放疗期间血供改善情况与病灶消退程度和近期疗效呈正相关(P<0.05);与其本身的大小呈负相关(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鼻咽癌颈部转移淋巴结放疗期间血供变化情况的监测,有可能作为初步预测放疗效果的指标之一.

    作者:王悦;郑剑霄;陈孝岳;曾辉;邹如海;熊永红;胡建明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回盲区病变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回盲区病变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右下腹疼痛或包块为主诉患者行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 129例回盲区病变中急性阑尾炎65例(50.4%),急性阑尾炎并周围脓肿20例(15.5%),阑尾黏液囊肿3例(2.3%),盲肠或回肠末端腺癌25例(19.4%),肠套叠8例(6.2%),回肠末端淋巴瘤3例(2.3%),Crohn 病1例(0.78%),回盲部结核1例(0.78%),回盲部结石3例(2.3%),全部病例均经手术、内镜、病理或治疗后复查证实.结论回盲区是肠道疾病的高发区,二维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回盲区病变有良好的发现效果,有助于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

    作者:张万蕾;宋奕宁;陈丽君;马小舟;舒京敏;甘丽云;强沁晨;张颖;单诗山;李建国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经皮穿刺桡动脉介入治疗术

    Campeau[1]于1989年首次报道经桡动脉入路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发现经桡动脉途径可用于多种介入治疗,主要因为该方法的血管并发症少,可改善病人的舒适程度和较早活动.目前越来越多的经桡动脉途径行血管介入治疗应用于临床中.本文简要综述该领域的研究状况.

    作者:李东宝;华琦;郝恒剑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脾脏淋巴瘤的CT诊断

    目的探讨脾脏淋巴瘤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病理证实的脾脏淋巴瘤的CT平扫和增强资料.结果 4例显示为多发结节或肿块(2~10cm),平扫低密度,无明显强化;3例显示为巨块型(>10cm),平扫密度欠均匀,有不均匀强化;6例继发,1例原发.结论 CT对脾脏淋巴瘤有较高诊断价值.

    作者:常恒;袁明远;肖湘生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MRI移床跟踪造影扫描技术在腹、盆腔和下肢动脉疾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MRI移床跟踪造影扫描技术在腹腔、盆腔和下肢动脉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1例疑有腹腔、盆腔和下肢动脉疾病患者,应用移床跟踪造影扫描技术,行腹腔、盆腔和下肢动脉增强MRA扫描及大信号强度投影(MIP)技术重建,从而获得腹腔、盆腔和下肢连续的动脉全程图像. 结果 11例患者均获得清晰图像,可直观、完整地显示腹腔、盆腔和下肢的动脉正常结构和疾病分布情况.结论 MRI移床跟踪造影扫描技术,可以全面地观察腹腔、盆腔和下肢多发性动脉疾病,了解病变的程度及范围,利于手术及其他治疗方案的制定,极具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葛雅丽;李科;郑敏文;魏梦琦;张劲松;赵海涛;宦怡;韩月东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彩超诊断头臂型多发性大动脉炎1例

    患者女,29岁,因反复头晕,伴时有视物旋转3个月,近3天加重并出现右上肢麻木,语言障碍而入院.查体:双上肢血压测不到,桡动脉未触及搏动,混合性失语,右颈部闻及明显动脉血管杂音,并向锁骨下、右上臂内侧传导.头颅CT:左侧颞叶脑梗.彩超检查显示左右侧颈总动脉全程至颈内外动脉分叉处的管腔明显变细,管壁回声增强、僵硬、无搏动,内膜粗糙且不规则增厚,管壁厚度分别为3.8mm和3.2mm,管径窄处分别为1.5mm和1.8mm,彩色血流示其血流束变细,流速明显减低,呈低速低阻血流频谱(如图).

    作者:张蓉;刘倚河;郑玉凤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超声检测巨大肠系膜平滑肌肉瘤1例

    患者男,74岁,因腹部肿块4个月,逐渐增大1个月来我院就诊.临床检查:左侧腹部隆起,左侧肋下触及巨大肿块,肋下达14cm,质硬,表面光滑.肝脏肿大,右侧腹部有压痛.超声检查所见:肝脏增大,形态欠规则,包膜尚光整,实质回声不均匀,肝右叶见多个大小不等的低回声区,边界欠清晰,大约32mm×30mm×21mm,血管纹理清晰,肝内胆管不扩张.肝下缘可探及15mm液性暗区.左上腹探及巨大实质性低回声不均质肿块,外形呈分叶状,包膜不光整,上界位于左季肋部,下界抵达盆腔,与左肾及脾脏无关.超声提示:①左侧腹部巨大实质性肿块(后腹膜恶性肿瘤).

    作者:王绍文;孙宁;王萍;孙国英;顾根林;毛慧芳;潘岚;孟瑞芬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B型超声诊断处女膜闭锁的价值

    我院自1986年以来,B型超声诊断处女膜闭锁13例,已经妇科检查及手术证实.对现有完整的病历资料进行总结分析,以探讨B型超声对处女膜闭锁的诊断价值.

    作者:王晓玲;沈静;杨光瑞;符赛琼 刊期: 2002年第11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