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B超诊断膀胱内不完全中隔1例

高潮

关键词:临床诊断, 集合系统, 无血尿, 尿常规检查, 尿路结石, 回声, 输尿管, 肾形态, 红细胞, 超检查, 白细胞, 增强, 心肺, 体检, 尿痛, 扩张, 患者, 肝脾, 发热, 蛋白
摘要:患者男,36岁,因血尿2天时伴尿痛就诊。体检,心肺(-),肝脾未及,无发热,以往无血尿史。尿常规检查:蛋白+++,红细胞+++,白细胞+。临床诊断:血尿待查,尿路结石。  B超检查:双肾形态大小正常,实质回声匀,集合系统不分离,左肾集合系统回声略增强,输尿管不扩张。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尿激酶、肝素联合应用治疗进展型脑梗塞5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尿激酶与肝素联合应用治疗进展型脑梗塞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取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例数相同,年龄相似,性别差异不大,有可比性。治疗组中50例用尿激酶20~30万单位,1~2天,肝素12500单位,5天;对照组用肝素12500单位,5天。开始用药时间均在发病5天之内,10h内症状有恶化。CT证实无出血,已有梗塞灶出现。治疗前及治疗后30天各MDS评分一次比较。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未见出血等不良反应。结论中等剂量尿激酶与肝素合用治疗进展型缺血性脑梗塞,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郜风青;卢文甫;李秀英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超声多普勒无创性估测肺动脉压力的方法

    肺动脉压力是判断肺循环血流动力学的重要指标之一。准确估测肺动脉压力对于临床选择治疗方案及判断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经典法认为准确测量肺动脉压力的金标准为心导管检查,但该方法因其有创性,不能作为普查或筛选肺高压的检查手段而广泛应用。无创性诊断肺高压的方法通常包括查体、心电图、胸部X线片、心脏核素显影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等。 心动超声技术的完善与提高为临床无创而准确的估测肺动脉压力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自1975年来,许多学者致力于此方面的研究,到目前为止,常用的多普勒超声估测肺动脉压力的方法可概括为以下三类:

    作者:冷晓萍;田家玮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B超诊断腹膜后良性间叶瘤1例

    患者女,54岁,汉族。绝经后二年健康体检。超声所见:于右下腹部可见9.0cm×4.2cm呈扁圆形的等回声区,边界清晰,有包膜,其内可见不规则的略强回声光团,形似肾脏,不随体位呼吸,改变而移动(见右图)。超声诊断:右下腹腹膜后实性占位性病变(考虑为叶瘤可能性大),钡灌肠造影诊断:气钡灌肠造影,结肠内未见异常。手术及病理诊断证实为良性间叶瘤。

    作者:李慧敏;盛素华;刘淑萍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脊柱侧弯合并胸椎结核漏诊1例

    患者男,50岁,农民。因自幼驼背,胸、腰、背部疼痛2个月。门诊以“脊柱侧弯”收入院。胸、腰、背部以右侧疼痛为重。行走时需扶双膝。查体一般情况下,痛苦表情,被动侧卧位,胸腰段右凸,偏离中线大距离6cm,呈“剪刀背”畸型。X线片示,胸腰段侧弯,弧顶椎体间有骨桥形成,Cobb's角45°,诊断为“成年疼痛性脊柱侧弯”。拟手术神经根松解内固定术加长拍胸腰椎正侧位片,可见,T8椎体骨质破坏,T8-9椎间隙变窄。CT进一步检查证实为T8椎体结核并周围脓肿。改为抗痨治疗,症状缓解后,行病灶清除手术。

    作者:门士军;王振涛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组织细胞增生症X的影像学检查(附7例报告)

    组织细胞增生症X,是一组可广泛侵犯多个系统和器官的疾病,它包括骨嗜酸性肉芽肿,勒-雪(Letterer-Siwe)病和韩-薛-柯(Hand-Schüller-Christian)病。其病理特征是组织细胞异常增生。本文收集了1997年5月至1999年7月经临床、影像学检查、皮疹压片和病理活检证实的7例,进行临床和影像学分析。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7例,男3例,女4例。发病年龄5个月~7岁。其中1岁以前3例,1~2岁1例,2~3岁1例,3~5岁1例,5~7岁1例。根据《实用儿科学》(1985年第4版)诊断标准分类:骨嗜酸性肉芽肿2例,勒-雪病3例,韩-薛-柯病2例。

    作者:王艳春;陈益光;孙辉红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肝脾外伤破裂的CT分析(附39例报告)

    目的为进一步提高肝脏及脾脏外伤性破裂的CT诊断水平。方法 39例经CT扫描诊断的肝脾外伤破裂病例,将CT所见与手术、临床结果对照分析。结果肝脾外伤的CT改变主要分两种,肝脾撕裂伤表现为肝脾实质片状高密度灶7例,带状低密度影4例,片状不规则低密度区18例,其内可见多发斑点状高密度影11例;肝脾包膜下血肿表现为肝脾缘等或低密度新月形灶15例,部分新鲜血肿可为高密度灶。结论肝脾外伤性破裂有诊断价值的CT征象主要有:①肝脾脏内不规则形高、低密度出血灶;②肝包膜下新月形低密度血肿;③腹腔内积血征。

    作者:童广胜;马建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肾动脉狭窄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

    肾动脉位置深在,相对较细,且受肠道气体、肥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是彩色多普勒超声(简称彩超)较难探测的器官之一。本文就肾动脉狭窄(RAS)的多普勒超声诊断指标及其测量、诊断标准及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评价。1 正常肾动脉的血流频谱正常肾动脉及其分支的血流频谱呈低阻波型,收缩早期频谱上升陡直,而后,缓慢下降,整个舒张期血流速度较高。收缩早期常有切迹,称之为收缩早期切迹,它的存在使收缩期频谱呈双峰,多数第一峰大于第二峰,少数第二峰大于第一峰。频窗可以消失。

    作者:李建初;姜玉新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高原地区外伤性脑梗塞的CT诊断及评价

    本文回顾性分析了16例经CT诊断,临床证实的外伤性脑梗塞的临床特征及CT表现,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进一步认识。1 资料与方法1.1民族、性别和年龄藏族12例,汉族4例,男14例,女2例,年龄小1岁6个月,大59岁,平均年龄为30岁。1.2致伤原因车祸7例,钝器伤4例,高处坠落伤4例,跌倒摔伤1例。1.3CT检查时间短时间为伤后2h,长时间为外伤后5年。1.4机器与扫描方法所有患者均使用以色列Elscint 2000Sprint型全身CT扫描机,以OM为基线,层厚、层距均为10mm,时间为2.0s进行常规扫描。

    作者:银武;方印;仁青次旺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肺隔离症的影像学诊断(附16例报告)

    目的研究肺隔离症的影像学特征及其临床价值。方法报告经手术与病理证实肺隔离症16例,其中X线胸片16例,支气管碘油造影5例,CT 11例,MRI 2例。结果 X线表现为肺内肿块5例,大片状影11例,其中病灶内有透光区9例;CT表现为肺内片影及团块影,其内具有含气囊腔或液气平面囊肿,共发现异常动脉供血3例。MRI 可见到病灶内含气液改变及异常血管影。结论对肺隔离症的诊断,CT 与MRI结合可取代普通X线、断层摄影、支气管造影及主动脉造影。

    作者:赵锋;JU Xiao-ying;鞠晓英;郭含涛;曲艳;张卓;王孝丽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脉络丛乳头状瘤的CT及MRI表现与病理——超微结构和免疫组化研究(附18例报告)

    目的提高脉络丛乳头状瘤的CT和MRI诊断水平。方法进行18例CT和MRI检查与手术病理-光镜、电镜超微结构和免疫组化对照研究。结果肿瘤位于脑室系统14例,小脑4例。CT表现为略高密度或混合密度肿瘤伴钙化;MRI T1WI呈低信号或混合信号,T2WI呈高信号。光镜和电镜:显示肿瘤细胞单层或复层排列,有胶原纤维、毛细血管、钙化小体等。免疫组化:vimentin、S-100、cytokeratin、EMA、GFAP均表达阳性。对照组室管膜瘤则cytokeratin和 EMA表达阴性。结论提高CT、MRI对脉络丛乳头状瘤与室管膜瘤的鉴别诊断水平,有益于治疗。

    作者:关长群;刘雪虹;孙文利;冯新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高场强MR对脊膜瘤的诊断价值

    目的通过高场强MR对脊膜瘤的表现特征进行分析,探讨MR对脊膜瘤的诊断价值。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脊膜瘤18例,所有病例均采用Siemens 63SP型1.5T超导型磁共振扫描仪的自旋回波T1加权及T2加权序列进行扫描,常规行矢状位扫描,必要时加扫轴位和/或冠状位。所有病例均通过MR图像对肿瘤的部位、形态、大小、边界、信号、是否发生坏死囊变、椎间孔改变及增强后强化情况各方面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18例脊膜瘤中发生于颈椎6例、胸椎12例,肿瘤位于脊髓前方9例,位于脊髓后方2例,偏右侧4例,偏左侧3例。肿瘤呈圆形11例,病灶直径平均为1.89cm,病灶内信号均匀13例,略不均匀5例,T1加权图像呈等信号17例,略短信号1例,T2加权图像呈等信号9例,略长信号9例,明显均匀强化14例。结论脊膜瘤在MR图像上具有诸多的特征性表现,通过MR检查一般可对脊膜瘤做出正确的诊断。

    作者:史浩;丁红宇;YANG Zhen-zhen;杨贞振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动脉瘤模型及病人脑动脉瘤的MRA与DSA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MRA评价脑动脉瘤的优势与不足。方法用“静脉囊镶嵌法”将10只犬制成三种类型动脉瘤模型(单侧型、分叉型和末梢型)。术后2周分别进行MRA、DSA检查。30例临床及影像学证实的脑动脉瘤患者行常规MRI、MRA及DSA检查。结果 MRA对脑动脉瘤的敏感性为92%,结合原始断层图像和MRI,敏感性则高达98%。对于血栓性动脉瘤的检测,MRA优于DSA影像。结论对于Willis环区动脉瘤MRA可取代常规血管造影。

    作者:张成琪;柳澄;李成利;唐军;赵斌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3560例超声引导自动活检的回顾性分析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自动活检的技术优势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通过对3560例超声引导自动活检术的回顾性分析,统计分析穿刺成功率与病变性质、部位以及操作医师的关系,同时统计穿刺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总的穿刺成功率高达97.8%,穿刺成功率与病变的性质、操作医师的经验无关,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仅为0.12%。结论超声引导自动活检术是一种取材成功率高、操作简便、并发症少的组织学取材方法。

    作者:张华斌;张武;贾建文;冉维强;苗立英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外伤性脑脊液鼻漏的CT及CTC价值

    目的探讨CT及CTC在外伤性鼻漏检查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冠状位扫描对18例外伤性脑脊液鼻漏患者行CT及CTC检查,由两名有经验的神经放射学医师对上述患者的CT及CTC图像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18例中CT均有一处或多处颅底骨质改变。CTC直接显示漏孔16例,且均与手术所见一致。13例为单发骨折或骨质缺损,其部位与CTC发现的漏孔位置均一致(100%)。5例为多发骨折,2例CTC检出两处漏孔,与手术所见一致。在另外3例多发骨折中,CTC仅发现一处漏孔,与手术所见相符。结论CTC是判断脑脊液漏孔位置的有效方法。

    作者:徐华;巩若箴;徐卓东;夏国亮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彩超诊断睾丸纤维瘤伴骨化及附睾精液囊肿1例

    患者男,59岁。自述睾丸坠胀伴包块来院就诊。专科检查:两侧睾丸无明显肿大,左睾丸可扪及一质硬肿块伴轻触痛。超声检查:左侧睾丸大小41mm×22mm×19mm,于睾丸实质内可见一大小为24mm×18mm的强光团样肿块,该肿块呈球形,边界清晰,中心部分有云片状低回声,看上去似一类“圆月状”,后方伴明显声影,彩色多普勒在肿块内未见血流信号,能量多普勒见少许星点状血流。右侧睾丸大小39mm×21mm×18mm,于附睾头区见一壁光滑的圆形液性暗区12mm×9mm,紧贴睾丸,边界清晰,后方有增强效应,内无彩色血流。常规检查肾门区,脊柱旁周围,肝、脾均无异常。超声提示:左睾丸良性占位伴钙化,右睾丸囊肿(见图)。术后病理报告:左睾丸纤维瘤伴骨化,右附睾精液囊肿。

    作者:李惠萍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CT影像在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根治放疗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通过对治疗计划的分析,说明CT影像在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根治性放疗中的重要作用和临床价值。方法对46例以CT影像为基础的早期乳腺术后放疗的治疗计划做回顾性分析。结果 46例采用CT影像设计的治疗计划剂量分布符合治疗原则,减少了肺组织所受照射量,心脏受到保护,乳腺受照射剂量均匀。结论CT影像用于放疗计划的设计是实现精确的乳腺癌放射治疗不可缺少的基础和保障,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建宇;祝晓莲;陈亚琳;杜天庆;陈彬璞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脑室管膜瘤的CT诊断

    目的分析室管膜瘤的CT表现,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室管膜瘤的CT表现。结果幕上12例脑实质内8例,幕下3例中四脑室2例。20~35岁6例。室管膜瘤幕上脑实质内多见,并多有囊变与瘤周水肿,且多为恶性,其余部位多为实性肿块。平扫实性部分为等密度,易钙化,增强强化较明显。结论室管膜瘤有较为特殊CT表现,结合发病部位、年龄,多能作出正确诊断。

    作者:斯光晏;唐光才;吕惠熙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颅内后循环动脉瘤和动静脉畸形的影像诊断

    目的研究颅内后循环动脉瘤和动静脉畸形(AVM)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26例后循环动脉瘤和动静脉畸形患者均行常规头颅CT及DSA检查,其中10例患者行头颅MR检查。结果后循环动脉瘤19例中基底动脉瘤5例,椎动脉瘤7例,小脑下后动脉瘤7例。CT可显示蛛网膜下腔出血及小脑出血。DSA可明确显示畸形血管部位及大小。结论常规头颅CT和MR可有效显示后循环动脉瘤和动静脉畸形的颅内出血情况及较大的动脉瘤和畸形血管团。DSA仍是诊断颅内后循环动脉瘤和动静脉畸形的金标准。

    作者:朱晓黎;刘一之;倪才方;丁乙;金泳海;孙鸽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CT仿真输尿管膀胱镜成像的初步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CT仿真输尿管膀胱镜成像技术和价值。方法应用螺旋CT采集排泄期尿路断面影像47例,层厚5mm,螺距2.0或1.0,重建层厚2.5mm;将源影像送至工作站作内窥镜成像等后处理。6例同时作了膀胱镜或输尿管镜检查。结果 CT-IVU和VE技术成功率达100%,无并发症。VE内镜样显示了肾盏、肾盂、输尿管和膀胱内壁、内腔及其病变的三维结构,对5mm以上膀胱癌检出率达100%,较好地显示了肿瘤特征,增加了诊断信息。但VE无法显示尿路结石和区分输尿管真性狭窄与正常蠕动波,在显示尿路内腔解剖和病变细节也无输尿管膀胱镜佳(P<0.05)。CT-IVU图像质量比常规静脉尿路造影(X-IVU)的佳(P<0.05)。结论CT-IVU内镜重建三维内镜样显示了尿路内腔与病变,对肿瘤病变准确性高,但无法检出尿路结石。CT-IVU优于X-IVU。

    作者:杨秀军;彭仁罗;凌桂明;文伟;陈海曦;陈元炯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卵巢内胚窦瘤1例报告

    患者女,17岁。3个月前无意中发觉右下腹部肿块,较硬,无腹痛,偶有下坠感,近半月恶心,食欲差,伴消瘦,抗炎治疗1周无好转,无尿频,尿急,尿痛。肛查:子宫较小,左附件区空虚,右侧位置较高处可触及不明肿物。CT检查:右下腹部及子宫上方偏右侧可见囊实性肿块,大小16cm×17cm×6cm,囊性部分居多,CT值26Hu,其后方可见高密度出血(图1)。实性部分CT值55Hu,并见高低密度相间的小片状模糊影,边缘规整(图2)。子宫直肠窝见腹水形成。

    作者:司丽亚;李永军;霍现英;陈国忠;张贵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