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炎症反应在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饶汕

关键词:肺缺血再灌注, 炎症反应
摘要: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常发生在肺移植、心肺联合移植、肺切除术、肺动脉血栓切除术、体外循环等临床工作中.目前认为炎症反应是LIRI的主要机制之一,炎症反应引起细胞因子及中性粒细胞(PMN)所介导的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EC)损伤等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就LIRI中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西南军医杂志相关文献
  •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研究进展

    伊马替尼已作为一线选择治疗慢性期CML,可以使大多数患者取得完全血液学的缓解和细胞遗传学缓解.大多数慢性期CML伊马替尼抑制患者治疗缓解后,转换用新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达沙替尼和尼罗替尼.第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达沙替尼,尼罗替尼对BCR/ABL融合基因(Bcr/Abl fusion gene)具有更强的抑制作用,并能够克服BCR/ABL激酶变异而产生的耐药(T315I变异除外).通过伊马替尼预处理和尼罗替尼治疗CML病人,进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本文就此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程科研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我院自2010年1月~10月收治的46例慢性湿疹患者,按照患者自愿原则,将患者分为治疗组25例,对照组21例.对照组给予咪唑斯汀片口服+复方地塞米松软膏外敷,治疗组在此治疗基础上再给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四周为一个疗程,治疗两个疗程之后观察两组的疗效,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00% (23/25),80.95%( 17/21),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00%( 1/25),4.76%( 1/23),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湿疹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较少,可以逐渐替代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是目前治疗慢性湿疹疗效好、且安全性较高的药物.

    作者:许天伟;蒲燕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加强保洁员培训与督查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重要性

    医院是治疗及抢救生命的重要场所.而保洁人员承担着许多基础而重要的清洁消毒工作.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医院感染的控制已成为医院管理中的重中之重,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体现医院的管理水平,而医院感染知识的宣教工作是评价医院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对保洁员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对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张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牛蒡子苷元对人食管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 观察牛蒡子苷元(ARG)对人食管癌细胞(EC-1)增殖的影响.方法 将不同浓度的ARG作用于EC -1,用噻唑蓝(MTT)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ARG对EC -1细胞生长有抑制作用,随着时间/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逐渐增强(P<0.05).结论 ARG可明显抑制EC -1细胞增殖.

    作者:马洪德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自发性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防治研究进展

    自发性脑出血占全部脑卒中患者约15%,其中有18%~ 38%的病人早期会发生血肿扩大,从而使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和预后差的风险增加,因此增加对早期自发性脑出血患者早期血肿扩大的认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自发性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原因和危险因素以及血压管理和rFVIIa的应用,外科手术疗效进行回顾与评价,希望对临床工作有所裨益.

    作者:邓川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膀胱部分切除术中吡柔比星肿瘤基底部注射加即刻灌注预防切口复发和种植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患者行膀胱部分切除术中使用吡柔比星术中肿瘤基底部注射加即刻灌注,以预防切口局部复发和种植的临床效果.方法 82例接受膀胱部分切除术患者,分别采取术中肿瘤基底部注射加即刻灌注和术后灌注对照组,对术后复发和切口种植、毒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 围术期并发尿路刺激症32例(39%),伤口感染2例(2.4%),无围术期死亡患者,手术并发症两组无差别,吡柔比星术中肿瘤基底部注射加即刻灌注术后切口复发种植发生率和发生时间低于对照组.结论 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患者行膀胱部分切除术中使用吡柔比星术中肿瘤基底部注射加即刻灌注能有效降低切口种植复发的发生率,方法简单、安全.

    作者:彭启伦;张洪敏;夏川;杨凡;潘向东;苏琪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疝227例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在治疗小儿腹股沟疝中的优点.方法 分析2009年10月~2010年9月腹腔镜小儿腹股沟疝疝囊高位结扎术227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组病例均治愈,随访1年无复发及并发症.结论 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疝,创伤小,康复快,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复发率低,并发症少,可同时发现及处理对侧腹股沟隐性疝和双侧腹股沟疝.

    作者:徐勇;彭强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肝性脑病的早期观察护理及预防

    目的 总结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发肝性脑病的护理措施,以提高临床护理水平.方法 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发肝性脑病患者早期观察,早期诊断,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结果 37例患者及时发现肝性脑病的先兆,去除诱因,及早控制肝昏迷的发展,预后较好.结论 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发肝性脑病患者早期的观察及护理干预,对及时治疗与控制疾病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李倩;易瑜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微创钢板固定技术结合锁定加压钢板治疗Ⅲ型Pilon骨折25例分析

    目的 探讨经皮微创钢板固定技术(MIPPO)结合解剖型锁定加压钢板(LCP)治疗Ⅲ型Pilon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2007年6月~2010年6月采用MIPPO技术结合LCP治疗的Ⅲ型Pilon骨折25例,其中男16例,女9例;年龄18~62岁,平均39.2岁.根据Ruedi-Allgower分型标准,均为Ⅲ型.结果 本组随访时间8~24个月,平均12个月,所有病例均骨性愈合,愈合时间6~10个月.根据Mazur评分标准,优15例,良7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8%.结论 应用MIPPO技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Ⅲ型Pilon骨折创伤小,能减低对骨折处血运的干扰,提高骨折愈合率,是治疗Ⅲ型Pilon骨折的理想的方法.

    作者:杨国奇;晋琼玉;刘光勇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血栓通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肺动脉压和BNP的影响

    目的 探讨血栓通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肺动脉压和BNP的影响.方法 将54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8例)和对照组(26例).对照组采用抗感染、解痉、祛痰、吸氧等常规综合治疗措施;实验组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血栓通0.5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每日一次,14天为一疗程.两组病例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肺动脉压和BNP水平.结果 实验组治疗后肺动脉压和BNP水平明显下降,与实验组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相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本研究表明血栓通可降低肺动脉压和BNP,可用于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作者:杨冬梅;陈小菊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肠易激综合症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肠易激综合症(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胃肠道疾病,以腹痛、腹部不适和排便习惯改变为主要特征,常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经检查可以排除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目前认为本病是一种功能性肠道疾病[1].在西方国家IBS发病率为10%~15%[2],而在中国由于地域,人种不同,各地发病率有所不同,北京地区的发病率为0.82%,广州地区则为5.6%.以罗马Ⅲ诊断标准,根据大便的性状将IBS分为便秘型IBS( IBS - C),腹泻型IBS( IBS - D)和混合型(IBS-M)[3],各型之间可以相互转换,以IBS-C和IBS-M型之间转换为多见.

    作者:赵靖;郑驰;刘曦;许贲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留学生医学微生物学全英文教学体会

    针对来华医学留学生教学的特殊性,结合医学微生物学学科特点,探讨优化医学微生物学教学的方法,为提高医学留学生全英文教学水平提供参考.

    作者:胡晓艳;姜梁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疗养科护生带教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我院是一所集疗养和治疗为一体的综合性疗养院.自2006年起,护理部根据教学计划安排分批组织护生到疗养区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实习.因此,对护生进行实习带教也成了疗养科室的一项重要性工作.随着带教工作的开展,逐步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我们针对这些问题制定了相应的措施,使带教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将我们的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薛凌;李继铭;赵鑫;刘静波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肝纤维化的基因治疗

    肝纤维化(liver fibrosis)是肝脏因病毒、酒精、化学毒物、寄生虫等各种损害因子长期刺激的结果,并终可能发展至肝硬化和肝功能衰竭.目前研究证明人类的肝纤维化是可逆的,而肝硬化是不可逆的,故针对肝纤维化的治疗显得尤为重要.但目前尚无成熟有效的抗肝纤维化药物问世,随着分子生物学及基因治疗技术的发展,肝纤维化的分子机制逐渐得以阐明,也使肝纤维化的基因治疗成为可能.目前,肝纤维化基因治疗在细胞因子调控、siRNA技术运用及靶向载体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本文着重阐述国内外肝纤维化基因治疗的现状,探讨基因治疗存在的问题和应用前景.

    作者:舒福丽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中药及提取物抗肿瘤的研究进展

    肿瘤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人类健康的杀手.化疗是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但是由于化疗药物的开发周期长以及研发费用昂贵,且临床毒副作用大,制约了其应用.中草药及其提取物由于毒副作用小、药理作用独特,已成为抗肿瘤药物及抗肿瘤辅助药物.其抗肿瘤的机制包括抑制肿瘤细胞生长、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诱导肿瘤细胞分化、抗肿瘤血管生成、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以及增强机体免疫力等方面.本文综述近年有关中药及提取物的发展现状和其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唐洪波;沈宝茗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与白介素和TNF-α的关系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皮损消退后仍有持续的神经痛,是一种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综合征;本文回顾了近些年白介素和TNF -α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产生中的可能作用.

    作者:郭斌杰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剖宫产术后并发会阴血肿的临床分析

    剖宫产术是妊娠28周后,经腹切开子宫娩出胎儿及其附属物的手术,多为经腹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施行剖宫产术一定要掌握其适应症及禁忌症.剖宫产手术术中及术后都有一定并发症,并发子宫出血是常见的并发症.但并发会阴血肿还属少见,现将我院2010年发生的两例剖宫产术后会阴血肿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周丽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18例护理体会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简称主动脉夹层)是因在内因或外力作用下主动脉内膜破裂,高压血流冲入血管壁的中层而形成血肿,血肿沿主动脉壁中层延伸剥离,是主动脉疾病中常见的灾难性疾病.本病起病急剧,发病24h内死亡率高达40%[1].因此严密观察病情,有效的心理护理和基础护理,观察和控制好血压以及做好疼痛护理是降低死亡率,促进患者康复的关键.2010年3月~2011年8月,我科共收治主动脉夹层患者18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罗良琴;刘惠;金素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内外植联合鼓膜成形术疗效观察

    目的 用内外植联合法行鼓膜成形术,并术后随访,了解其鼓膜形态变化和听力转归.方法 对32例单纯性鼓膜穿孔患者用内外植联合法行颞肌筋膜移植,术后2月、6月、12月记录鼓膜形态;对术前与术后12月骨气导差进行比较.结果 鼓膜穿孔愈合率3/32,其前倾角形态均保持良好;术后1年言语频率骨气导差平均提高16.42dB,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内外植联合鼓膜成形术能够保障移植筋膜的血供,限制鼓膜外移,有效增加鼓膜震动面积,缩小骨气导差.

    作者:仇弋戈;何蓉;陈永国;麻宁;郭欣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转移因子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转移因子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 选取2005年1月~2009年12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96例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转移因子进行治疗,后将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效时间、退热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显效时间、退热时间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状态优于对照组,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转移因子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好,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免疫状态,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作者:陈熙周 刊期: 2012年第01期

西南军医杂志

西南军医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