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1例

高元安

关键词:苦杏仁酸, 动态血压, 上腹部, 羟基, 甲基, 患者, 查体
摘要:患者女,57岁,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感觉上腹部困胀不适,伴心慌、气短。查体:无特殊。24h尿中3-甲基-4羟基苦杏仁酸(VMA),3次分别为:94mmol/d、100mmol/d、110mmol/d。动态血压正常。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松果体细胞肿瘤的MR与CT诊断

    目的分析松果体细胞肿瘤的MR与CT影像。方法收集我院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影像资料完整的松果体细胞肿瘤病例,共17例,均有MR影像资料,其中9例有CT影像资料。结果 17例中男7例,女10例,年龄大58岁,小9岁。包括13例松果体细胞瘤,4例松果体母细胞瘤。松果体细胞瘤平均2.5cm;松果体母细胞瘤平均3.8cm。在CT上,二者呈等或高密度,MR信号变化较多,可为等、长T1或混杂T1信号,等或长T2信号,一般明显强化。结论松果体细胞肿瘤的影像表现具有特征性,结合临床,松果体细胞瘤和松果体母细胞瘤可以鉴别。

    作者:韩仰同;戴建平;王雅洁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异构多媒体医学影像信息共享

    在医学(特别是涉及医学影像)领域中,由于所要处理的信息数据类型众多,且具有诸如多媒体、空间数据、科学数据等复杂数据类型,形成信息异构化。而异构化的信息是不能在系统内进行共享、传递和反馈等应用的。

    作者:康晓东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胎儿脉络膜囊肿的临床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胎儿脉络膜囊肿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1998年7月至2000年7月期间在本院行超声检查并在本院分娩的孕妇2600例。结果中期妊娠检查时发现胎儿脉络膜囊肿10例,其中单侧9例,双侧1例,均未合并其他超声检查异常,随访至孕28周脉络膜囊肿消失,出生后新生儿无异常发现。结论中期妊娠超声检查时发现胎儿脉络膜囊肿,应仔细检查有无其他畸形,合并其他畸形时,好作胎儿染色体检查。

    作者:任芸芸;常才;张珏华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心源性胸水的超声图像特征观察体会

    本文将我院1998年4月至2000年12月急慢性心功能不全导致胸腔积液的门诊及住院51例患者的B超检查观察图像特征予以分析报道。

    作者:杨全悦;王军华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新生儿及婴儿先天性心脏病160例彩色多普勒诊断分析

    1998年8月至2000年12月我们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诊断新生儿及婴儿先天性心脏病共160例,现就其诊断结果及分布情况报告如下,以探讨现今新生儿及婴儿先天性心脏病的特点。

    作者:门永忠;王霞;李金生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与病理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癌术前诊断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分别对28例乳腺癌患者术前进行腋窝淋巴结的形态、大小、数目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的观察。结果 28例中术后病理证实有淋巴结转移的21例,无转移者7例。结论淋巴结直径>0.8cm可作为淋巴结转移的参考指标,加之检测出丰富高速血流信号是诊断转移的可靠征象。

    作者:王素梅;苏雁欣;田家玮;春英;贾秀华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CT导引肿瘤内注药联合支气管动脉化疗治疗晚期中心型肺癌

    目的研究CT导引下穿刺活检及卡铂瘤内注射联合支气管动脉化疗治疗晚期中心型肺癌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观察组30例Ⅲ、Ⅳ期中心型肺癌,CT导引瘤体内注入卡铂联合支气管动脉化疗;对照组46例Ⅲ、Ⅳ期中心型肺癌单独行支气管动脉化疗。通过CT、组织学、生活质量及生存期等指标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近期疗效有效率73%,对照组5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生活质量、生存期均有明显提高。结论CT引导下卡铂瘤内注射联合支气管动脉化疗对晚期中心型肺癌的近期疗效、改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有显著作用。

    作者:夏黎明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冠状动脉开口起源异常分析报告

    随着冠脉造影检查技术的广泛开展,检出各种先天冠状动脉异常。常见的有:冠脉开口起源异常、冠状动脉分支起源异常、冠状动脉走行异常、冠状动脉瘘等。其临床意义的评价越来越受到关注。现将我院520例冠状动脉造影中开口异常报告如下。

    作者:温静;车林萍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经阴道超声诊断宫外孕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诊断宫外孕的方法及其临床应用。方法对临床上有不规则阴道流血史的病人,应用经阴道超声检查186例。将其分为未破型宫外孕和出血型宫外孕两大类,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孕囊完好无损88例,不全流产42例,流产合并大出血30例,误诊10例。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94.1%。结论经阴道超声检测较经腹部超声检测能更早期的获取佳图像,是诊断早期宫外孕的有效方法且检出率高。

    作者:孙明丽;秦真英;于国放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MRI诊断椎管内硬膜外绿色瘤1例

    患者男,37岁,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四年,双下肢瘫痪伴尿潴留三天来诊。四年前无诱因出现高热,经骨穿证实为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间断化疗病情较平稳。检查前15天出现腰酸、下肢发麻,近6天因低热行第三次化疗,化疗前三天突然双下肢瘫痪伴二便障碍来诊。

    作者:曾茜;王连庆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LDRD在胸部X线摄影中的应用

    目的全面提高和保证胸部影像质量,实施胸部影像资料的数字化存贮和管理。方法①根据不同的胸部摄影体位给定佳的曝光条件;②运用层次处理技术调整图像的密度和对比度,运用锐化处理技术实施影像细节的增强。结果优片率达到95%以上,全面保证照片质量,重摄率为零。结论运用IDRD系统实现胸部X线摄影,照片的整体质量明显高于传统胸片的影像质量。

    作者:吴南洲;朱天照;叶梧萍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在子宫肌瘤变性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提高变性肌瘤诊断率。方法经阴道彩色多普勒检查。结果①变性肌瘤瘤边及瘤内血流信号稀少或无,而未变性肌瘤瘤边及瘤内血流信号丰富或较丰富。②变性肌瘤较未变性肌瘤瘤体动脉表现为较高的收缩期峰值和较低血管阻力。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检查可提高变性肌瘤诊断率。

    作者:胡献金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急性冠脉闭塞犬心肌内血流改变的多普勒显像研究

    目的应用冠脉血流多普勒显像技术观察急性前降支冠脉闭塞后后壁心肌内血流改变,并探讨这种变化的意义。方法 15条杂种犬常规麻醉开胸后,应用冠脉血流程序观察前降支结扎后后壁内的血流信号改变,测量冠脉结扎前后后壁内血流速度,计算结扎后峰值血流速度和速度时间积分的变化值与结扎前相应指标之比;自主动脉根部注射Albunex进行心肌声学造影显像,观察前壁内造影效果,并进行造影评分,测量充填缺损区面积。结果根据前壁内显影效果,将实验犬分为A、B两组:A组5条,前降支冠脉结扎后声学造影时前壁内完全未见造影剂充填,造影评分为0分;B组9条,声学造影时前壁内有不同程度的造影增强,评分为1或2分。A组结扎后后壁峰值血流速度变化分数[(V2-V1)/V1]和速度时间积分变化分数[(VTI2-VTI1)/VTI1]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A、B两组(V2-V1)/V1分别为0.068±0.100和0.690±0.460,P<0.01;(VTI2-VTI1)/VTI1分别为0.123±0.197和0.990±0.770,P<0.01]。冠脉结扎后,两组前壁增厚率和左室射血分数均较结扎前明显降低,A、B两组各相对应参数间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结论冠脉血流显像技术不但能发现冠脉结扎后靶血管供血区心肌内血流变化,而且可观察对侧心肌内血流的改变,在缺血区有侧支血流供应组(B组)对侧后壁内血流增加,通过对侧心肌内血流速度的变化,能间接判断侧支循环的开放情况。

    作者:王建文;李治安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改良注入穿刺针的实验及其在介入超声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改良注入穿刺针在介入超声中的应用。方法 (1)改良注入穿刺(EV)针与经皮肝穿刺胆道置管引流(PTCD)套管针在纯水和抗凝猪血中引流速度的比较。(2)改良EV针在囊肿、脓肿、腹腔积液、PTCD等中的应用。结果 (1)改良EV针在纯水和抗凝猪血中的引流速度与PTCD套管针的引流速度经t检验无显著差异。(2)改良EV针在介入超声中的应用效果优于金属硬管针和PTCD套管针。结论改良EV针在介入超声中的应用具有使用广泛、简便、安全、引流效果好等优点。

    作者:刘长珠;付小敏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超声测量前列腺体积——三种方法的精确度比较及误差原因分析

    目的本文通过比较经腹部超声、经直肠端射式及经直肠双平面超声测量前列腺体积的精确度,找出其测量误差原因和改进的方法。方法对50例病人分别用经腹部凸阵探头、经直肠端射式及经直肠双平面探头进行前列腺体积的超声测量,同时以面积容积法的测值作为金标准对照。结果三种不同方法测量前列腺体积的测值与金标准测值比较,其差值绝对值均数在三组之间有高度显著意义(P<0.01);当把前列腺边界显示不清者剔除以后,其差值绝对值均数在三组之间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三种不同超声方法测量前列腺体积,其测值存在一定误差,其误差原因与前列腺边界清晰与否关系甚大。

    作者:陈亚青;周永昌;黄慕民;陈磊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对心肌梗死患者左室功能的评价

    目的运用多普勒组织成像(DTI)技术,对心肌梗死患者梗死区域、二尖瓣环处的运动速度进行检测,探讨DTI技术在心肌梗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多普勒组织成像二维彩色、M型及频谱形式,检测25例心肌梗死患者梗死区域和心尖四腔观二尖瓣环侧壁处色泽变化及收缩、舒张期运动速度(Vs、VE、VA),时间速度积分(TVIs、TVIE、TVIA),并与20例健康成人对照分析。结果心梗组梗死区域和二尖瓣环处的彩色暗淡,Vs、VE、TVIs、TVIE显著降低而VA、TVIA无显著差异。结论 DTI技术能准确显示梗死区域运动异常,精确测定局部收缩和舒张运动速度。尤其二尖瓣环处的运动能准确反映整体的收缩、舒张功能。

    作者:田瑞霞;赵宝珍;左鲁生;南苏红;朱先存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CR系统在乳腺成像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评价计算机X线成像技术(CR)系统在乳腺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我们对42位女性患者双侧84例乳腺进行CR检查,并与传统X线检查结果对照。结果 CR检查检出乳腺正常者30例,乳腺增生者48例,良性占位者1例,检出率与传统X线平片无差异;但在5例乳腺癌中有3例在传统X线片未能确诊;CR在显示乳腺层次及微小病变及降低X线照射剂量方面优于传统X线片。结论乳腺CR成像技术是一种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的X线检查新技术。

    作者:韩英;克德娜;张立秋;郭谱珍;周海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高频彩超对浅表血管瘤的诊断价值

    随着高频超声在临床的广泛应用,为浅表病变的诊断提供了较好的检查方法。现将我院1997年至1999年间49例经超声检查,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浅表血管瘤报告如下,旨在探讨浅表血管瘤的超声诊断价值。

    作者:王淑玉;王海波;姚宏莉;李广群;袁艺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Berman导管在复杂心血管畸形造影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Berman球囊导管在复杂先天性心血管畸形造影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5例经超声心动图诊断为复杂心血管畸形的患者,用Berman导管从静脉路径行选择性右心房室、肺动脉造影及导管检查,并通过室间隔缺损行左室或主动脉弓降部造影。结果 15例检查均获得技术成功。左室造影能明确显示室间隔缺损相对于半月瓣位置关系,并鉴别出2例完全性大动脉错位。利用Berman导管的漂浮特性,在下腔静脉肝段缺如患者能完成其他导管难以实现的肺动脉造影测压。在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的要幼儿患者,导管可自右心送达降主动脉完成顺行球囊阻断造影,清晰显示固有肺动脉及粗大体肺侧支的解剖及相互关系。本组无并发症发生。结论Berman导管在选择性心血管造影诊断中用途广泛,操作安全,特别适用于婴幼儿先心病复杂畸形患者。

    作者:张岩;谢若兰;吕建华;蒋世良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经阴道超声显像对卵巢囊性畸胎瘤的诊断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显像对卵巢囊性畸胎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经阴道超声显像检查61例卵巢囊性畸胎瘤患者,并与手术和病理诊断结果比较。结果 61例卵巢囊性畸胎瘤超声显像诊断符合率为90.2%(55/61),漏诊2例,误诊4例,共占9.8%。结论经阴道超声显像对卵巢囊性畸胎瘤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袁梅;赵诚;孙咏梅;王正滨 刊期: 2001年第07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