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宏;徐友平
超声造影剂早由Granmiak[1]于1968年首次报道,迄今,关于超声造影剂的使用和研究已持续了30余年。期间,已有多种物质被用作超声造影剂,包括水溶液、乳剂、混悬液及气体微泡等[2]。 Fink[3]曾使用脂质乳剂以期能产生与脂肪浸润肝脏相同的效果从而增强组织的回声,但未能使背向散射(backscatter)增强,原因可能在于达到脂肪浸润致组织回声增强效果所需的脂质乳剂量很高,因此所致的毒性相应增加,从而限制了其应用。
作者:顾蔚蓉;张珏华;丰有吉 刊期: 2000年第10期
目的评价磁共振T1加权像在急性闭塞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急性闭塞性脑血管病15例,其中急性脑皮层动脉闭塞9例,急性脑静脉窦闭塞6例。结果 9例急性脑皮层动脉闭塞,T1加权像上MR信号强度正常,但可见梗死区脑肿胀征象;T2加权像时,病变区信号强度无异常发现。6例急性脑静脉窦闭塞中,横窦和乙状窦闭塞4例,上矢状窦后1/3处闭塞2例。T1加权像见闭塞的静脉窦血管流空影消失,静脉窦呈稍高信号强度影。此外,相应静脉回流区可见脑肿胀征象。T2加权像也可见闭塞的静脉窦血管流空影消失,但脑组织内无异常信号改变。结论急性闭塞性脑血管病(皮层动脉或大静脉窦闭塞)的MR检查中,T1加权像形态学变化要早于T2加权像信号的变化。
作者:高培毅;林燕 刊期: 2000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碘对比剂对红细胞变形能力的影响及意义。方法用激光衍射法测量了红细胞(n=6)在Omnipaque,Ultravist,Angiografin和复方泛影葡胺的不同体积比浓度(0、5%、50%及从50%稀释至5%)环境中的变形能力参数EI值,及应用Angiografin(20例)和Omnipaque(14例)血管造影前后病人的红细胞EI值。结果在5%浓度时EI值均下降,以后3种较显著(P<0.01),在50%浓度时EI值均近于零。在可变浓度中EI值均明显低于相应5%浓度时的EI值(P<0.01),其恢复程度相互间差别显著(P<0.05)。应用Angiografin造影后EI值下降(P<0.01),应用Omnipaque者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 Omnipaque和Ultravist比Angiografin和复方泛影葡胺对红细胸变形能力的影响小,临床应用更安全。降低对比剂应用浓度可能有助于减少副反应的发生。
作者:彭主龙;贺能树;孙丽莎 刊期: 2000年第10期
目的分析髓母细胞瘤的CT与MRI征象。方法收集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髓母细胞瘤12例。全部病例均有CT和MRI资料。结果肿瘤位于小脑蚓部9例,小脑半球3例。男性儿童占多数。CT平扫表现为病变呈团状,境界清楚,其中高密度占75%,低密度占25%,16.7%见有点状钙化;83.3%见有第四脑室变形、前移及幕上脑室扩张;增强扫描为中度强化。T1WI呈低信号或等信号,顺磁造影为中~明显强化。T2WI呈等或略高于脑灰质信号。囊变占16.7%。结论 CT与MRI结合对髓母细胞瘤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赵锋;赵永生;郭含涛;曲艳;张卓;王孝丽 刊期: 2000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多发性骨髓瘤的影像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分析84例多发生性骨髓瘤的影像表现。所有病人均摄X线照片,22例CT和10例脊椎MRI。结果在X线片上,12例正常,4例骨质疏松,68例骨质破坏,23例伴软组织肿块。CT示100%均有骨破坏,8例伴软组织肿块。10例脊椎MRI均示病变呈长T1、长T2信号。弥漫型3例,灶型2例,弥漫加灶型3例,“盐和胡椒”型2例。2例增强后示病变和增厚的硬脊膜增强。结论多发性骨髓瘤有一定的影像表现特点和诊断价值。MRI特别是对脊椎病变优于X线平片和CT。
作者:谢绍聪;严光庆;陈巨坤 刊期: 2000年第10期
众所周知,急性脑梗塞是老年人常见疾病,大面积脑梗塞症状重,致死、致残率高,早期溶栓治疗的关键是早期诊断。如何在脑组织缺血后出现不可逆损害之前作出影像学诊断,一直是医学界重点研究课题,现就近年来有关急性脑梗塞早期CT、MRI诊断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林顺发;彭仁罗 刊期: 2000年第10期
1 资料与方法 本组84例输尿管疾病患者中,男47例,女37例,年龄7~66岁。其中结石性病变61例;输尿管乳头状腺瘤及肉芽肿5例;先天性输尿管狭窄4例;输尿管口囊肿14例(6例为双侧)。应用日立EUB-26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3.5MHz。受检查者空腹,膀胱充盈后取俯卧位观察肾盂与输尿管联结区域,沿腰大肌前方追踪从肾门延续到输尿管上段,侧动探头观察下段;仰卧位时探查输尿管中下段;右侧沿腔静脉外缘约1cm处,左侧沿腹主动脉外缘1~2cm处扫查。于耻骨联合上斜切以探查盆段输尿管,横切面以显示膀胱段输尿管,在膀胱三角区的外侧角可显示两侧输尿管开口,观察间断喷尿时的表现。
作者:闫成田;陈长远 刊期: 2000年第10期
脾分叶遗迹是原始分叶状脾脏在出生后的部分存留,文献报道很少,超声检查有特殊表现,我们对脾分叶遗迹的认识,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随机选择我院1999年2月至1999年12月的日常超声检查病人及体检人员1000例,其中男581例,女419例,年龄7~74岁,平均年龄38岁。使用美国产Auceson XP10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2.5~4MHz。检查时受检者平卧位或右侧卧位,充分暴露腹部,涂耦合剂后探头在左季肋部进行仔细扫查。若显示不清可饮水500~800 ml,注意脾脏内部结构及周邻关系,随呼吸活动度等。发现自膈面脾包膜伸向脾门的线样强回声,做好出现部位,线样回声两侧大小,回声强弱比较等记录,并结合临床分析。
作者:付蕴韵;温景庆;张冬梅;张浩 刊期: 2000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肝癌手术治疗前后肠系膜上动脉(SMA)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62例肝癌病人手术治疗前后肠系膜上动脉血流检测,分析收缩期峰值流速(VP)、舒张期低流速(Vmin)及阻力指数(RI)的改变。结果肝癌病人手术前后肠系膜上动脉VP、Vmin有明显改变(P<0.05),RI值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肝癌手术切除后一周内SMA血流VP及Vmin均呈代偿性增加。
作者:张天艳 刊期: 2000年第10期
目的回顾分析胸部恶性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评价普通平片,CT和MR在胸部淋巴瘤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本组135例恶性淋巴瘤均经病理证实。全部患者有胸部X线片,23例进行了胸部CT扫描,6例进行了胸部MR扫描。结果 135例恶性淋巴瘤发现62例有胸部病变。纵隔肺门淋巴结增大39例,肿块(结节)阴影4例,渗出实变阴影13例,粟粒阴影6例,胸腔积液29例,心包积液7例,肋骨破坏2例,骨髓浸润12例。结论胸部淋巴瘤因其侵犯部位和生长方式的不同,而有多种形式的影像学表现。
作者:杜红文;付和睦;张蕴;郭佑民;刘继汉 刊期: 2000年第10期
目的利用超声显像引导肝癌射频治疗,结合彩色及能量多普勒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对120例肝癌患者射频治疗前后1周肿瘤内血供及形态学变化进行观察,并对部分病例术后1个月进行超声检测。结果 120例肝癌患者167个肿块术后瘤体缩小103个(61%),血流信号消失116个(79%),肝动脉峰值流速明显降低(89.5±36.0 cm/s vs 63.6±26.0 cm/s P<0.01)。1月后对39例患者复查,31例瘤体不同程度缩小,瘤体内无血流信号;3例再次出现血流信号。结论超声显像及多普勒技术不但能准确地引导肝癌射频治疗,而且对判断疗效及指导再次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段云友;罗淑荣;赵柏山;袁丽君;曹铁生 刊期: 2000年第10期
患者女,17岁。因左颈上部无痛性肿物1年入院。1年前因车祸后发现左侧颈部无痛性肿大。口腔外科检查:左侧颈上部触及一约6cm×3cm大小的包块,质软呈囊性感,无明显压痛,活动,边界尚清。超声检查:探头频率7MHz,显示左颈部耳下方见4.8cm×1.9cm大小的囊性低回声区,轮廓完整,边界清晰,后壁回声增强,周围见正常腺体组织。囊肿下方见紧贴之颈外动脉,多普勒示颈外动脉频谱。超声诊断:左侧腮腺囊肿。手术所见:囊肿位于胸锁乳头肌下方,包膜完整,与周围组织、血管部分粘连,行钝性剥离,完整取下肿物。病理诊断:腮裂囊肿。
作者:肖春华;刘淑媛 刊期: 2000年第10期
目的利用PET判断恶性肿瘤复发并进行再分期。方法应用18F-FDG PET于23例恶性肿瘤,以胸腹部断层显像和标准化摄取值(SUV)评价7例(A组)无肿瘤复发和16例(B组)经病理和临床证实的肿瘤复发病人。结果 6例无肿瘤复发病人PET表现与正常人相似。1例放射性肺炎病人于放疗部位可见轻中度放射性摄取增高,其他部位未见异常浓聚灶。16例肿瘤复发病人影像分为三型:3例仅在原发肿瘤部位复发;8例于原发部位同时在其它部位可见肿瘤灶;5例原发部位未见异常但在其它部位出现放射性浓聚灶。11个原发部位复发的肿瘤灶,平均SUV 4.38±1.84,33个其它部位肿瘤灶,平均SUV 2.18±0.96。16例病人TNM分期,Ⅱ期3例,Ⅲ期4例,Ⅳ期9例。结论经一次18F-FDG PET全身显像即可准确判定有无恶性肿瘤复发。
作者:马云川;张琳瑛;尚建文;李德鹏;苏玉盛;潘中允 刊期: 2000年第10期
患者男,24岁。自诉3周前被地上半截挫断的竹牙签刺伤,约3.0cm长。手术未见异物。经彩超7.5MHz探头从脚面第二脚趾纵行探查,见距皮下0.42cm(大前后径)处肌层组织内长约:3.2cm,宽0.3cm较强回声条状物呈斜行声像(见图1),一端是尖状,另一端呈平行断端状。做体表定位后,既行门诊手术,顺利取出半截竹牙签。
作者:冯晓凤;杨亚萍;郑溪园 刊期: 2000年第10期
近年来,肺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逐年上升。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决定肺癌患者生存期的因素除了病理分型、TNM分期以外,肿瘤的血管生成情况对预后也有较大影响。许多学者认为肿瘤血管生成(tumor angiogenesis)与肺癌的生物学行为间存在密切的关系。1 肿瘤血管生成 众所周知,任何肿瘤的组织结构均可分为实质与间质两部分。肿瘤实质即肿瘤细胞,为具有特征性的部分;间质即肿瘤的支架部分(结缔组织和其中的血管、淋巴管等),供给肿瘤营养,运走其代谢产物,为肿瘤与机体之间联系的桥梁。
作者:陈雁;周纯武;刘玉清 刊期: 2000年第10期
目的研究经胸二维超声心动图(two|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y;2|DE),引导冠状窦电极导管(coronary sinus electric catheter;CSEC)置放入冠状静脉窦(coronary sinus;CS)的可行性。方法 40例顺序行心内电生理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2-DE引导(A组)和X线引导(B组)行CSEC放置。结果 A、B二组放置CSEC的成功率分别为95%和100%(P>0.05),放置时间分别为4.8±5.2min和4.1±2.3min(P<0.05),二组患者均无并发症。结论 2-DE引导可大部分取代X线引导置放CSEC。
作者:钟敬泉;郑兆通;张薇;黎莉;张运 刊期: 2000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E波速度时间延迟指标(R-E)在负荷改变及缺血状态下的变化规律。方法应用心导管法测量10条犬左室松弛时间常数(T),应用脉冲波多普勒测量对照状态、负荷改变状态以及缺血状态二尖瓣瓣尖及瓣下1cm及2cm三个取样点的E波流速,各点心电图R波顶峰至E波顶峰的时间(R-E)的变化,分析脉冲多普勒指标的变化规律并了解与T值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各种状态下二尖瓣血流E波流速在左室内的衰减均遵循非线性减低的规律,R-E受左室前后负荷的影响较小,但受缺血的明显影响。时间的延迟与速度衰减并不发生于相同的空间段。结论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速度的空间和时间变化是两个不同的物理量,R-E受左室负荷的影响较小,但受缺血的明显影响。
作者:王磌;张运;张梅;王勇;邢艳秋;张园园 刊期: 2000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与血管内皮功能、体内脂质氧化和抗氧化功能的关系。方法测定了血液中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的浓度。结果与正常组相比较,动脉粥样硬化组OxLDL、MDA、ET增高,NO降低(P<0.05),两组SOD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超声技术可清楚显示血管壁的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患者,脂质氧化及血管内皮功能存在异常。
作者:张梅;张运;谈红;高月花;张园园 刊期: 2000年第10期
观察胎儿脊柱区的结构,是了解胎儿发育的重要内容,而用超声波检查胎儿脊柱区结构,又是有成效的影像检查方法。1 材料和方法 收集晚期妊娠36~40周孕妇50人,20例为左枕前位,30例为右枕前位。因左,右枕前位便于经腹壁超声检查脊柱区的结构。沿胎头枕骨下方胎儿脊柱长轴方向即矢状切面或矢状旁切面扫查,录像记录脊柱区声像图的全长;然后再从胎儿枕骨下方横切并录像记录脊柱全长的横切面,后将录像记录脱机处理,统一拍片分析,测量特定部位的脊髓及蛛网膜下腔的厚度。孕妇的其余检查如:羊水、胎心、胎盘、四肢结构等声像图均正常。仪器应用EUB565-A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采用线阵探头扫查,探头频率7.5MHz。
作者:鄂占森;陈金华;于淑敏 刊期: 2000年第10期
自1994年6月至1998年12月,我们对在我院住院,失去手术机会及拒绝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采用放射治疗的同时,联合应用CF、CDDP、5-Fu化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食管癌患者42例,均经病理学诊断,鳞癌38例,腺癌14例,男29例,女13例,年龄小42岁,大78岁,中位年龄62岁。病变胸上段4例,胸中段28例,胸下段10例。病变长度小于3cm 3例,3~5cm 6例,5~8cm 27例,大于8cm 6例,病变一期3例,二期8例,三、四期31例。其中锁骨上淋巴结转移6例。
作者:高玫玫;刘崇海;张爱云 刊期: 2000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