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析影响检验科门诊工作质量的因素及相关对策

陈黔

关键词:门诊检验, 质量控制
摘要:检验科门诊化验室是接触患者较早、人数多的场所,发生质量问题为广泛,也是医疗纠纷的高发场所.本文从影响工作质量的因素(习惯观念、人为因素、仪器误差、数量超标、服务问题)、对策(强化认识、完善制度、规范程序、分工明确、提高素质、加大投入)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西南军医杂志相关文献
  • 药物依赖者严重烧伤1例治疗体会

    本文报道1例药物依赖者在戒毒时遭遇火灾意外导致严重烧伤的救治经验.

    作者:李海晖;吴伯瑜;陈昭宏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氨溴索对内毒素诱导急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表达影响

    目的探讨氨溴索(AMB)对内毒素(LPS)诱导的大鼠急性肺损伤(ALI)的防治作用.方法观察AMB对ALI大鼠动脉氧分压(PaO2)、肺组织湿/干比值(W/D)和肺组织病理改变的影响,并采用免疫组化和RT-PCR检测AMB对ALI大鼠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SP-A)表达影响.结果 AMB可显著提高ALI大鼠PaO2、减小肺组织W/D、减轻ALI大鼠肺组织损伤、促进肺组织SP-A表达.结论 AMB可能通过促进SP-A表达对ALI有一定防治作用.

    作者:李海东;王志成;刘国祥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流行性出血热的早期误诊原因分析

    流行性出血热是临床常见病,又称肾综合症出血热,是一组以发热、出血和肾脏损害三大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性传染病[1].由于本病病变广泛,受累器官较多,临床表现多样,导致流行性出血热在早期极易被误诊[2];所以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成为本病预后良好的关键.本文回顾作者在上海市白茅岭监狱医院工作期间20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为探讨流行性出血热的早期误诊原因,以供同行参考.

    作者:閤光顺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卡介菌多糖核酸联用短程治疗肝功损害肺结核患者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卡介菌多糖核酸(Polysaccharide nucleic acidefraction of BCG,BCG-PSN)作为免疫调节剂与异烟肼、链霉素、利福喷丁和乙胺丁醇联用治疗初治痰涂阳性肝功损害肺结核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61例因利福平治疗1~2周后出现肝功损害痰涂阳性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试验组给予BCG-PSN与异烟肼、链霉素、利福喷丁和乙胺丁醇联用,对照组仅给予相同联合化疗,观察并分析其疗效及肝功能变化.结果试验组6个月痰菌阴转率、病变吸收好转率分别为93.2%和96.8%,对照组分别为83.3%和93.3%.经统计学处理,试验组6个月痰菌阴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变吸收好转率无明显差异(P>0.05);而肝功能改善情况两组结果相近;试验组第6个月血清lgG、CD8(%)测值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相反CD4(%)、CD4/CD8和C3测值比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 BCG-PSN注射液可通过改善患者免疫功能,明显提高短程化疗肝功能损害肺结核患者的初治疗效,且使用方便、安全.

    作者:肖益纯;胡永霞;肖欣荣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螺旋CT在先天性胆管扩张症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螺旋CT在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患者的CT资料,并和US、ERCP和手术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所有病例的轴位、MPR和三维图像很好的显示肝内外胆管的解剖形态,清楚地显示扩张的肝内外胆管.其中Ⅰ型单纯性胆总管扩张3例,Ⅳ肝内外胆管均扩张2例,Ⅴ型肝内胆管扩张(Caroli's病)1例.结论螺旋CT可以很好的显示扩张的肝内外胆管的形态、部位以及周围组织结构,能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信息,为手术提供可靠的依据.

    作者:徐元昌;赵吕志;盛金平;熊洪国;关静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加强大专学历以上护理人员管理,促进护理学科发展

    面对现代护理工作的需要,针对大专生以上护理人员的逐渐增多,我院通过建立大专生以上护理人员的指标要求,制定了明确的管理目标,进行分层次训练考核和管理,提高了护理人员业务素质,带动了护理学科的发展.现将我们的做法与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李若惠;杨顺秋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脂肪上植皮的临床应用(附48例报告)

    Ⅲ度烧伤,不能自行愈合.过去,我们采用切痂后筋膜上植皮的方法封闭创面,这种方法大的缺点是大部分有生机及间生态的脂肪组织被清除,术后植皮部位不饱满,容易反复破溃.现在,我们采用早期创面削痂过渡后脂肪上植皮的方法,克服了筋膜上植皮的一些缺点.我院1999年10月~2004年10月采用脂肪上植皮患者48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肖继州;张芹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大面积皮肤撕脱伤46例诊治分析

    目的总结大面积皮肤撕脱伤的诊断和治疗要点.方法分析研究46例大面积皮肤撕脱伤患者的临床特点和疗效,总结治疗方法.结果死亡2例,截肢1例,植皮的43例40例存活,占93%.结论大面积撕脱伤具有创伤大,休克发生率高,死亡和截肢率高的特点.积极纠正休克,救治合并伤及并发症,减少漏诊,选用适当的皮片处理方法,是减少术后功能不良的关键.

    作者:李伟;赵凯敏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食管胃颈部机械吻合治疗食管上段癌疗效分析

    2004年11月至2005年8月采用国产常州WGW26号管型吻合器行食管胃颈部机械吻合治疗食管胸上段癌8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张文林;杨晋平;王义;母存富;张熠;何洪波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急性附睾炎手术治疗体会

    急性附睾炎是泌尿外科常见病,可累及睾丸,影响其血运,导致睾丸萎缩,甚至不育.近几年来我科共治疗急性附睾炎80例,对较重的28例进行手术治疗,现将手术治疗情况及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李玉欣;李相银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巴利昔单抗对肾移植受者血清IL-2与血肌酐的影响

    目的分析巴利昔单抗对肾移植受者白细胞介素2(IL-2)的影响,评价其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72例肾移植受者随机分为巴利昔单抗组(n=37)和对照组(n=35).所有病人均采用环孢素(CsA)+霉酚酸酯(MMF)+泼尼松(Pred)三联免疫抑制维持治疗.巴利昔单抗组:分别于术前2h和术后4d使用巴利昔单抗1.0mg/kg.检测术后2月内IL-2和血清肌酐浓度,观察急性排斥反应(AR)、不良反应、受者和移植肾存活情况.结果巴利昔单抗组IL-2和肌酐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共有12例病人发生AR,巴利昔单抗组3例,对照组9例(P<0.05).结论巴利昔单抗明显降低IL-2和血清肌酐水平和AR发生率,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强效安全的免疫抑制剂.

    作者:朱东风;王跃;郑守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高原地区野外驻训卫生防病的主要做法与体会

    目的探讨提高高原地区野外驻训卫生防病保障能力,保障指战员身心健康.方法卫勤分队随部队实施全方位防病保障.结果针对执行野外驻训卫生防病保障特点,总结了4点做法:(1)周密计划,充分准备;(2)综合治理,完善设施;(3)做好经常性的管理和监督指导工作;(4)加强健康教育和做好心理疏导、咨询工作.由于措施得力,驻训部队昼夜发病率控制在1.5‰以内,无急性高原病发生,无传染病爆发和食物中毒发生,有效地保障了部队驻训任务的完成.结论高原地区长时间驻训卫生防病保障有其特殊要求,根据高原卫勤特点,严密组织,能有效提高卫生防病保障能力.

    作者:王安财;余锦萍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妇产科术后硬膜外与静脉PCA的效果与副作用分析

    目的观察比较硬膜外与静脉两种PCA方式对于妇产科手术后患者的镇痛效果及副作用,为妇产科手术术后镇痛方式的合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妇产科手术病人5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PCEA及PCIA术后镇痛.PCEA:0.125%布比卡因200ml+0.1mg芬太尼+2.5mg氟哌啶;PCIA:0.6mg芬太尼+2.5mg氟哌啶+0.9%生理盐水配至200ml.镇痛泵采用博创公司生产的电子泵+一次性专用药袋,设定连续背景输注量为2ml/h,单次给药量1.5ml/次,锁定时间为15min,使用48h后停用,分别于术后6、12、24、36和48h进行随访记录.并将各指标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两组各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本试验考察的两种配方的效果和副作用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

    作者:牛洁;李军;刘合年;周乐顺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复杂性电接触烧伤1例

    患者男,42岁.因接触10kV高压电线致伤,伤后2小时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右腰部18cm×28cm皮肤、肌肉缺损,右侧髂嵴部分炭化,右侧近脊柱处有6cm×8cm后腹膜缺损,部分升结肠疝出.左侧腹股沟区有10cm×12cm大小的创面,该处皮肤及缝匠肌、股四头肌近端大部分缺损,股动脉、股静脉、股神经外露.诊断:高压电接触烧伤,总面积14%TBSA,Ⅲ度.

    作者:蔡双勇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异位妊娠108例B超诊断分析

    异位妊娠是妇产科常见急腹症,近年来有上升趋势.B超检查简单易行,为临床提供了可靠依据,对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很有意义.我院1999年1月~2004年12月5年中,超声诊断并经手术和病理证实108例,报告如下.

    作者:刘中国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食管胃机械吻合加大网膜覆盖包裹预防食管贲门癌吻合口瘘213例

    目的总结食管胃机械吻合加大网膜覆盖包裹预防食管贲门癌吻合口瘘临床经验.方法应用上海GF-Ⅰ型及常州WGW-Ⅱ型管状吻合器行食管胃端侧机械吻合,并胃套食管包埋吻合口,外加大网膜覆盖包裹一周治疗食管、贲门癌213例,其中胸顶吻合132例,弓上吻合29例,弓下吻合52例.结果本组无吻合口瘘发生,无住院死亡.术后并发吻合口狭窄4例(1.9%),3例行球囊扩张,1例行介入内支架治疗.结论食管胃机械吻合降低了吻合口瘘的发生率,而采取食管胃机械吻合,并胃套食管包埋吻合口,外加带蒂大网膜覆盖包裹,能有效地防止吻合口瘘的发生,降低手术死亡率.

    作者:张文林;杨晋平;母存富;张煜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腋下小切口同期切除双侧肺大泡

    目的探讨腋下小切口在反复发作的双侧自发性气胸同期手术治疗中的疗效和价值.方法对5例因肺大泡破裂致双侧自发性气胸反复发作,经腋下小切口同期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回顾分析.结果 5例患者均于术后10天内痊愈出院,术后半至一个月恢复学习或工作,随访0.5~2.5年均未见复发.结论腋下小切口同期切除双侧肺大泡治疗反复发作的双侧自发性气胸效果可靠,创伤小,恢复快,费用少,切口隐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丁盛;俞永康;刘宝玉;周凯;姜建青;郑轶峰;郑秀山;吴凡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中的护理特点及对策

    未来战争是一种高新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战争是多层次、全方位而无前后方界线,其突发性、隐蔽性增加,破坏性、残酷性增大.为更好地适应未来战争的需要,本文对战时护理救护进行有关探讨.

    作者:张青莲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浅谈气囊在上颌窦病损中的应用

    上颌窦位于面中部上颌骨鼻腔两侧,易发生外伤、感染及肿瘤等病损,是颌面部疾病及损伤多发部位之一,气囊作为一种新兴的医疗材料应用于上颌窦病损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国内可见少量报导[1~7],我们结合文献报导和临床经验对气囊在上颌窦病损中的应用情况介绍如下.

    作者:马斌;刘玉柱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电子病历发展展望

    本文对日趋普遍使用的电子病历在其定义的延伸,完善的功能特点和配合功能实现所需的网络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对电子病历在国内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作者:侯凯文;赵升阳;李明利;张桂祯;张丽霞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西南军医杂志

西南军医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