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建林;易旦冰;陈晓亮;梁立华;陈耀强
我国冠心病(CAD)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但误诊率和漏诊率仍较高,对冠心病的科学诊断依然是现代医学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
作者:杨继敏;王蓓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研究磁共振成像(MRI)诊断脑结核瘤的临床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病理或抗结核治疗并确诊的脑结核瘤的MRI表现.8例行SE T1WI,FSE T2WI和GD-DTPA增强扫描.结果:未成熟结节呈长T1长T2信号,病灶周围水肿明显,结节性增强.成熟结核结节呈环形增强,病灶周围水肿较轻.T2WI和增强扫描显示更佳.结论:低场MRJ诊断脑结核瘤具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王爱华;李培莹 刊期: 2009年第01期
近年来乳腺癌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现已居妇女恶性肿瘤之首.乳腺X线、超声和MRI是乳腺检查的主要手段.
作者:张静;蔡幼铨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HRCT诊断矽肺大阴影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确诊的58例矽肺大阴影的HRCT表现.结果:HRCT能清楚显示大阴影的形态特征:团块影43例、灶周结节28例、肺气肿37例、纤维索条影41例和淋巴结肿大42例.结论:HRCT能清楚显示矽肺大阴影的结构特征.
作者:韩恺;刘雁丽 刊期: 2009年第01期
1病历简介患者,女,89岁.无临床症状,常规查体拍摄X线胸部平片时发现于心影右侧囊性包块,内见2个气-液平面,左膈下未见胃泡影(图1).诊断:右侧胸腔胃可能.
作者:吴军;段闽江;赵东;胡清铭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多层CT及MRI诊断隐匿性骨折的临床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DR检查阴性而64层CT或MRI诊断骨折的51例外伤患者的多层CT及MRI表现.51例均行64层CT检查,28例同时行MRI检查.结果:64层CT显示骨皮质/骨小梁中断47例(47/51).22例(22/28)MR T1WI见骨皮质下或松质骨内不规则线状、条状低信号带,T2WI对应于T1WI低信号带仍可见形态相似的低信号;28例(28/28)MR T2WI对应于T1WI低信号带或64层CT显示的骨折线周围均见片状高信号水肿;6例(6/28)MR T1WI未见低信号带,64层CT显示骨皮质中断;4例(4/28)MRT1WI见松质骨内低信号带,64层CT检查未明确骨折线.结论:多层CT显示骨皮质细微骨折优于MRI,可作为隐匿性骨折的首选检查方法;MRI对部分多层CT显示不明确的松质骨骨折的诊断有帮助.
作者:丁建林;易旦冰;陈晓亮;梁立华;陈耀强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评估双源CT诊断成人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先天冠状动脉(CCA)畸形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889名行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DSCTCA)的资料,探讨冠状动脉的起源、走行和终止情况,统计成人先天冠状动脉(CCA)畸形的发生率及CT表现.结果:1889例中,检出各类CCA共291例,检出率为15.4%,其中起源异常24例,检出率1.3%;冠状动脉走行异常261例,均为心肌桥(MB),检出率为13.8%;冠状动脉终止异常6例,均为冠状动脉瘘,检出率0.3%.结论:DSCT能够准确地显示冠脉起源、走行和终止异常,在成人冠状动脉畸形的诊断和预后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刘斐;李苏建;张龙江;周长圣;卢光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西门子磁共振成像仪MRI IMPACT的射频单元负责发射射频信号与接受核磁共振信号[1~3],由射频发射和接受电路,天线系统,射频调谐电路和射频放大电路等组成,是磁共振成像仪的重要组成单元.射频发生故障涉及面广,需要仔细分析,本研究总结分析了我院曾发生的一起故障.
作者:孟炯;李毅敏 刊期: 2009年第01期
1病历简介患者,女,69岁.主因阵发性腹痛伴恶心、呕吐1周,收入我院.体检:体温36.8℃,血压13.36/8.2kPa(100/60mmHg),神清,腹平坦、软,中腹部有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Murphy's征(-),叩诊呈鼓音,移动性浊音(±),肠鸣音弱.
作者:荣冰水;陈巨坤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颅内出血的螺旋CT表现.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两个医院2002-07 ~2005-09临床资料比较完整的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颅内出血12例的螺旋CT表现.结果:12例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颅内出血中,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脑实质出血3例、硬膜下出血4例、脑室内出血2例和混合性出血1例.结论:螺旋CT能准确诊断维生素K缺乏症颅内出血,并能检查出极少量出血灶,确定出血的部位、出血量、范围、周围情况以及是否并发有脑梗塞等.
作者:王达;单俊刚;陈小勤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肝包虫病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80例肝包虫病的声像图特征.结果:肝包虫囊肿的声像图分为4种:单发囊肿型7例,多发囊肿型9例,子囊孙囊型12例,囊肿实变型10例.肝泡球蚴病的声像图分为3种:实性肿块型16例,肿块液化型21例,肿块钙化型5例.除2例单发囊肿型声像图缺乏明显的特征(囊底缺少囊砂),术前未能做出明确诊断外,余78例均做出了明确的诊断,诊断符合率97.5%.结论:超声显像对肝包虫病的位置、数目、大小和类型均可做出精确的判断,可作为包虫病的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冯丽萍 刊期: 2009年第01期
1病例简介例1 孕妇,22岁.孕1产0,孕35周.常规产前检查.超声所见:单胎双顶径8.3 cm,股骨长6.2 cm,胎心率150次/min.
作者:李莉蕊;陈榴斌;陈振喜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应用功能磁共振技术研究人类反应抑制的神经中枢.材料和方法:对16名受试者分别进行两种事件相关设计的反应抑制任务,同时通过MR采集其脑部数据.用SPM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别获得两个任务的反应抑制的激活图像并寻找共同激活区.在共同激活区中,进行信号强度与行为学数据的相关性分析以寻找与反应抑制活动相关的部位.结果:成功的反应抑制在两个任务中分别激活了一系列以右侧大脑半球皮质为主的功能区,共同激活区包括右侧额中、下回皮质,右侧颞叶、枕叶皮质.其中位于右侧额中、下回皮质的激活区(BA9/46)的信号强度和两个任务的行为学数据都呈显著相关.结论:位于右侧额中、下回皮质的功能区(BA9/46)可能是反应抑制的神经中枢.
作者:郑东明;董晓宇;陈照宏;佡剑非;宋利春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18F-FDG和18F-FLT PET/CT诊断肺结节的影响因素,以提高PET/CT对肺结节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选择肺结节患者55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3例,女性22例,年龄17~82岁,28例为肺内孤立结节,其余为2~3个结节,结节大小0.6~11.0cm,所有患者均行肺部18F-FDG和18F-FLT PET/CT检查,分析18F-FDG和18F-FLT标准摄取值(SUV)与肺结节患者的性别、年龄、结节大小及病理类型等相互关系和意义.结果:55例肺结节患者,18F-FDG和18F-FLT标准摄取值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结节大小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18F-FDG标准摄取值与患者的病理类型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18F-FLT标准摄取值与患者的病理类型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肺结节患者结节的病理类型是影响18F-FLT标准摄取值的重要因素.18F-FLT PET/CT鉴别诊断肺结节良恶性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作者:马黎明;田嘉禾;杨小丰;于丽娟;陈萍;辛军;冯蕙茹;吴文凯;赵周社;李宏利;王爽 刊期: 2009年第01期
1病历简介患者,男,67岁.体检发现右下腹肿物.查体:体温36.6℃,脉搏76次/min,呼吸频率20次:/min,血压17.3/10.7kPa(130/80mmHg).腹软,右下腹无压痛,无反跳痛,无肌紧张,可扪及一大小约6.4cm×2.7cm×2.2cm包块,轮廓清,质韧.
作者:金玉莲;李葆青;籍晓桃;陈巨坤 刊期: 2009年第01期
螺旋断层放射治疗(Tomotherapy)是一种使用兆伏级CT(Megavoltage Computed Tomography,MVCT)图像实时引导的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1],是本世纪放疗领域的里程碑.
作者:尹雷明;徐寿平;周桂霞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评价40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状动脉明显狭窄的准确性和可行性.材料和方法:78例疑似冠心病患者在3周内进行40层CT冠状动脉造影及经皮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对照40层CT诊断冠状动脉主干及主要分支狭窄的准确性.结果:40层螺旋CT所显示的786支冠状动脉中狭窄61处,确诊52处、漏诊3处和误诊9处;敏感性94.5%,特异性98.7%;阳性预测值85.2%和阴性预测值99.5%.结论:40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狭窄诊断有较高的准确性,可作为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一种筛选手段.
作者:顾庆春;范亦辉;张振岳;吕传国;毛健;黄永东;薛春华;郁冬梅;顾仲依 刊期: 2009年第01期
1病历简介患者,女,27岁.正常体检.超声发现肝右叶一实质性不均质回声团,大小约7.03cm×5.66cm,形态不规则,边界清晰,内部回声以高回声为主,似有多个高回声团相互融合而成,CDFI:其周边及内部血流信号不明显(图1).超声初步诊断为肝实质性占位病变,性质待定.之后在超声引导下行穿刺活检术,病理诊断为肝错构瘤.
作者:沈维红;赵凤英;郭红;王蓉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气道三维重建评价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材料和方法:对33例OSAS患者及66例正常人行多层螺旋CT气道三维重建,测量上气道的矢状径、冠状径及截面积.对比OSAS患者与正常人各径线的差异.结果:OSAS患者上气道狭窄处多见于软腭后区,矢状径、冠状径和截面积分别为8.96mm、16.64mm和164.62mm2;其次是悬雍垂区.与对照组相比,软颚后区及悬壅垂区的矢状径、冠状径及截面积明显较对照组小,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多层螺旋CT气道三维重建能够对气道进行精确测量,并对狭窄部位和范围进行定位,为选择治疗方案包括外科手术方式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赵文前;张晶 刊期: 2009年第01期
1病历简介患者,女,46岁.饮水呛咳近1年,头痛、头晕、恶心、行走不稳1月,加重2天.查体:两侧咽反射均减弱,左侧明显.
作者:傅明花;刘建军;王鑫;耿西亮;臧建华;王新疆 刊期: 200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