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丽卿;郑祥武;杨运俊;叶彩儿;吴恩福
目的:探讨泛影葡胺行子宫输卵管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93例不孕症患者行子宫输卵管碘水造影检查的术前准备、术中用药、摄片时间以及x线表现.结果:193例中,原发不孕67例,继发不孕126例造影显示正常12例;输卵管梗阻、积水121例;盆腔粘连36例;宫腔粘连11例;宫腔、盆腔粘连9例;宫颈机能不全2例;输卵管结核2例.结论:泛影葡胺应用于子宫输卵管造影,易于吸收,副反应少,影像显示清晰,检查时间短,辅助用药效果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杨松;吴德红;陈海波;李文举;傅秋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卵黄囊瘤是一种高度恶性的生殖细胞来源的少见卵巢恶性肿瘤,而双侧者更为罕见,由于发病率低,易被误诊.
作者:史文生;任晓苏;毛泽庆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原发性纤维上皮性输尿管息肉的价值.材料和方法:15例输尿管梗阻患者对于超声检查,记录梗阻部位,观察输尿管病变处回声特点,并与手术、病理作对照.结果:14例能确定梗阻部位,9例在扩张的输尿管腔内检出实质性占位性病变.输尿管息肉的声像图特点是:泪滴状或条索状实质性回声团,以高回声为多见,病变处输尿管壁显示清楚,无管壁断裂、浸润改变,病变周围无肿块发现.结论:原发性纤维上皮性输尿管息肉超声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有助于临床诊断.
作者:项尖尖;陈剑;蒋天安;郑哲岚;赵君康 刊期: 2007年第04期
1 病历简介患者,女,78岁,经常性上腹部痛,食欲减退,一般治疗无效.外院CT平扫示胰腺体尾部5.0cm×5.0cm大小囊状肿块,其内水样密度影,周边可见斑点状钙化(图1),诊断为慢性胰腺炎并假性囊肿可能,来我院诊治.
作者:张宗斌;汪维阳;邓小红;赵小华;方剑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确定化疗药丝裂霉素、长春新碱和5F-尿嘧啶掺入骨水泥后的释放及活性,评价其掺入骨水泥后经皮介入治疗小鼠移植瘤模型的抗肿瘤效应.材料和方法:采用洗提法和MTT法测量药物的释放及活性.60只昆明种小鼠,每只小鼠皮下注射,S180肉瘤细胞1×106,7天后随机分为4组,每组15只.3组为治疗组,每一组各以上述一种抗癌药骨水泥0.5ml瘤块内注入;另1组为对照组,仅注入单纯骨水泥0.5ml.记录每组10只荷瘤小鼠肿瘤大小变化,余5只作病理检查.结果:三种药物均可从骨水泥中释放并具有杀伤肿瘤细胞效应;3组治疗组中,肿瘤体积在1~10天内逐日缩小或不增大;而对照组中肿瘤体积持续增大.病理检查见治疗组水泥块周边肿瘤组织片状坏死.结论:骨水泥携带常用抗癌药具有抗肿瘤效应.
作者:孙诚;徐晓明;齐朝月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小儿肠系膜囊肿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肠系膜囊肿的声像图表现.结果:超声检出肠系膜囊肿38例,误诊5例.肠系膜囊肿有典型的声像图表现:直径>5cm,形态不规则,壁薄,透声差,内有分隔,分隔上血流信号不明显.结论:超声对小儿肠系膜囊肿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可作为小儿肠系膜囊肿的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钱晶晶;蒋国平;俞劲;陆亚君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评价高频超声心动图在异丙肾上腺素(ISO)诱发大鼠心功能改变实验研究中的作用.材料和方法:2 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ISO组.通过大剂量注射ISO制成心肌肥厚一心力衰竭动物模型,对两组大鼠于用药前及用药后第2.6、12周行经胸超声心动图监测并测定心肌和血浆Ang Ⅱ水平.结果:ISO组左室壁肥厚、心腔扩大、心功能降低,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ISO组比正常组心肌和血浆Ang Ⅱ明显增高,心肌和血浆Ang Ⅱ含量与左室质量呈正相关(r=0.782,r=0.824)与心功能呈负相关(r=-0.512,r=-0.64).结论:高频超声心动图可以准确评价造模大鼠的心脏结构及心功能变化;造模大鼠的心室肥厚、心力衰竭与心肌局部和循环系统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过度激活有关.
作者:王小平;宁晓然;王进华;高利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1 病历简介患者,男,43岁.既往体健,偶感上腹不适来院做常规肝胆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声像图示:肝脏形态大小正常,回声均匀,门静脉主干内径约10mm,其右支起始部探见管腔呈囊状扩张,大横径约17mm(图1),远端门静脉分支内径正常.
作者:彭晓慧;林仙方;刘云双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HIE的临床与CT表现.结果:轻度HIE18例、中度30例和重度13例,合并颅内出血22例.治疗后CT复查23例,其中治疗3个月后CT复查显示10例轻度、4例中度和3例重度HIE吸收好转;2例中度和4例重度HIE,cT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增宽,其中2例重度仍见弥漫性低密度灶,半年后2例中度和2例重度HIE蛛网膜下腔增宽消失,2例重度HIE遗留脑萎缩及脑软化灶,临床表现为脑性瘫痪、智力低下.结论:CT扫描对HIE可作出准确诊断与分度,能为临床治疗、观察疗效及评价预后提供重要信息.
作者:王文惠;张玉华;布丽布丽巴旦 刊期: 2007年第04期
近年来由于传染病流行,特别是2003年非典型肺炎(SARS)发生以后,许多医院都成立了感染门诊(原发热门诊),专门筛查感染发热患者.
作者:于红;吕锐;付永春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SPMVIF方法的种子策略在医学图像处理中的应用.材料和方法:提出一个基于控制分割层数的四叉树种子策略,并且通过对于骨髓细胞图像的处理证实此分割检测法的有效性.结果:SPMVIF方法具有种子定位精确、搜索速度快以及整个算法执行效果对选取参数的依赖性不强等特点.结论:该种子策略适合于SPMVIF方法的种子点选取.
作者:王丽君;陆成刚;李均利;侯艳芹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鉴别诊断肾脏占位性病变的意义.材料和方法:对29例肾脏占位性病变进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并分析良、恶性病变的超声造影表现及灌注特征.结果:肾脏恶性病灶造影剂退出时间多早于肾实质(15/16);其中,肾透明细胞癌在造影晚期多表现为病灶周边环状强回声带(8/11).肾脏良性病灶中,错构瘤6例造影剂退出与肾实质相似,5例晚于肾实质,与肾脏恶性病灶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1例肾嗜酸细胞瘤及1例中胚叶肾瘤造影开始减退时间早于肾实质,造影晚期亦可见病灶周边环状强回声带,难以与肾恶性病灶鉴别.结论:超声造影能够实时观察肾脏占位性病变的血流灌注情况,对肾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知力;唐杰;李俊来;罗渝昆;安力春;程志刚;邵秋杰;董宝玮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诊断肝孤立性坏死结节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分析了12例肝孤立性坏死结节的超声造影表现.结果:12例病灶造影动脉期、门脉期、实质期均无增强,呈边界清晰的造影剂充盈缺损区.结论:超声造影对诊断肝孤立性坏死结节具有较高的价值.
作者:王旸;李华;鲁通 刊期: 2007年第04期
1 病历简介患者,男,30岁.主诉出生时即发现项背部小包块,无疼痛,无发热,随生长发育包块渐渐增大,但未影响正常生活,未予重视及处理.因近半年颈部旋转不适而就诊入院要求手术.
作者:杨海华;牛晓键;钟盛全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CT对下颈椎椎弓根螺钉置入位置的评价.材料和方法:分析154枚下颈椎椎弓根内螺钉置人术后的CT表现,包括螺钉在椎弓根内的位置、角度和损伤或穿破椎弓根骨皮质,并根据其穿出骨皮质的距离分为2度,即Ⅰ°≤2mm,Ⅱ°>2mm.结果:CT显示34(22.1%)枚螺钉不同程度地损伤椎弓根外侧骨皮质,其中螺纹穿破椎弓根骨皮质距离Ⅰ°30(19.5%)枚,Ⅱ°4(2.6%)枚.结论:CT是评价下颈椎椎弓根内螺钉置入位置的有用方法.CT显示下颈椎椎弓根内螺钉置入术后对椎弓根骨皮质,尤其是外侧骨皮质损伤率较高,但Ⅰ°损伤,仍属螺钉置入成功和安全.
作者:解京明;曹锦;王迎松;张颖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DCE MRA)行肾静脉成像及其诊断肾静脉病变的价值.材料和方法:肾静脉病变、解剖变异患者29例,常规腹部MR扫描(包括横断面T1WI、T2WI,冠状面T2WI),三维容积超快速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序列(Propellel LAVA)行冠状面血管成像,采用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建(MPR)及大强度投影(MIP)进行肾静脉重建.结果:肾癌肾静脉瘤栓5例,表现为条状或结节状充盈缺损;门静脉高压肾静脉侧支循环10例:与脾静脉交通7例,与胃底曲张静脉团交通1例,门脉高压脾-肾静脉交通并左侧性腺静脉曲张2例;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2例,其中1例与腰静脉丛交通;性腺静脉曲张14例,右侧2例,左侧13例,其中肝癌下腔静脉阻塞综合征并双侧性腺静脉扩张1例,曲张的性腺静脉与左肾内静脉分支相连2例;解剖变异1例.结论:3D DCE MRA能清楚显示肾静脉及其病变,能为肾静脉相关疾病的诊断及制定手术方案提供依据.
作者:张应和;樊孝廉;李春芳;陆巧葱;徐刚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磁共振尿路成像(MRU)诊断肾移植输尿管坏死的价值.材料和方法:12例肾移植术后怀疑输尿管坏死患者,临床表现为移植肾区肿痛、少尿或无尿,B超提示移植肾盂积水,输尿管扩张,移植肾周积液,用重T2 WI快速自旋回波序列和脂肪抑制技术行MRU检查.结果:MRU均显示移植肾盂及肾盏扩张,输尿管上段扩张,重T2 WI表现为高信号.输尿管连续性消失,其下方为局限性包裹液性区.在渗出的包裹性尿液邻近或下方可见高信号的膀胱影.12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探查,术中均发现输尿管有坏死,坏死部位与MRU显示输尿管连续性消失部位一致,输尿管坏死下方可见渗出的尿液,与MRU所见局限性包裹液性区相吻合.结论:MRU诊断肾移植后输尿管坏死具有极高诊断价值.
作者:董隽;敖建华;彭洪涛;杨素霞;卢锦山;肖序仁;洪宝发;高江平;马林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术前评价大隐静脉曲张患者下肢静脉瓣功能.材料和方法:60例(观察组)大隐静脉曲张手术患者86条下肢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大隐静脉和深静脉内径值、静脉瓣返流时间,评价下肢静脉瓣功能,并与35例45条正常下肢(对照组)对比.结果:观察组下肢大隐静脉、股静脉、股浅静脉、胭静脉内径值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01).下肢隐-股静脉瓣、股浅静脉瓣、胭静脉瓣返流持续时间明显大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中深静脉瓣功能不全者均合并有隐一股静脉瓣功能不全.结论:大隐静脉曲张患者术前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了解下肢深静脉瓣功能、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大有裨益.
作者:陈光勇;黄维;林洪山;黄娟颖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CT表现与CD4T淋巴细胞的关系.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确诊的23例艾滋病合并肺结核CT扫描资料,并定期CT复查以及CD4T淋巴细胞的检测,观察其HARRT及抗结核治疗后肺部病灶的动态变化.结果:病灶分布两个肺叶以上10例、中叶(舌叶)及下叶17例.大片状融合实变影9例、斑片状影6例、双肺弥漫性结节影5例和空洞影2例.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肿大15例,主要分布2R、4R区.病灶恶化进展患12例,CD4T淋巴细胞持续降低或衰竭;病灶吸收或缩小11例,早期CD4不同程度降低,3个月后CD4均有不同程度升高.结论:CT扫描能有效显示病变的各种征象,有利于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诊断.CD4T淋巴细胞的量值是影响肺结核病变的动态变化及预后的重要因素.
作者:朱文科;陆普选;余卫业;刘艳;刘水腾;刘锦清;苏坚;乐晓华;周伯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评估改进后MSCT的VR技术,即选择性VR(selected volume rendering,SVR),显示活体肝脏门脉系统细小分支的效果.材料和方法:对32例腹部检查者行MSCT三期增强扫描,并选门脉流入期数据做肝脏门脉SVR成像.结果:SVR技术不同于VR切割加调阈值技术.在不增加造影剂总量及注射速度的前提下,选择性VR对肝脏门脉Ⅰ~Ⅳ、Ⅴ~Ⅵ分支显示率分别达100%,93.8%(30/32),Ⅰ~Ⅳ级、Ⅴ~Ⅵ分支显示状况较好(评价2分以上)者达分别达93.8%(30/32)和84.4%(27/32).结论:SVR是肝脏门脉系统成像的理想方法,可较好地立体显示肝的门脉Ⅰ~Ⅵ分支.
作者:董丽卿;郑祥武;杨运俊;叶彩儿;吴恩福 刊期: 200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