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松;吴德红;陈海波;李文举;傅秋明
1 病历简介患者,女,40岁.已婚.2005-09体检时B型超声诊断子宫肌瘤,1个月后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腹间断性隐痛,无发热,恶心呕吐等不适,月经周期无改变.
作者:欧阳贞红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SPMVIF方法的种子策略在医学图像处理中的应用.材料和方法:提出一个基于控制分割层数的四叉树种子策略,并且通过对于骨髓细胞图像的处理证实此分割检测法的有效性.结果:SPMVIF方法具有种子定位精确、搜索速度快以及整个算法执行效果对选取参数的依赖性不强等特点.结论:该种子策略适合于SPMVIF方法的种子点选取.
作者:王丽君;陆成刚;李均利;侯艳芹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鉴别诊断肾脏占位性病变的意义.材料和方法:对29例肾脏占位性病变进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并分析良、恶性病变的超声造影表现及灌注特征.结果:肾脏恶性病灶造影剂退出时间多早于肾实质(15/16);其中,肾透明细胞癌在造影晚期多表现为病灶周边环状强回声带(8/11).肾脏良性病灶中,错构瘤6例造影剂退出与肾实质相似,5例晚于肾实质,与肾脏恶性病灶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1例肾嗜酸细胞瘤及1例中胚叶肾瘤造影开始减退时间早于肾实质,造影晚期亦可见病灶周边环状强回声带,难以与肾恶性病灶鉴别.结论:超声造影能够实时观察肾脏占位性病变的血流灌注情况,对肾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知力;唐杰;李俊来;罗渝昆;安力春;程志刚;邵秋杰;董宝玮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泌尿系少见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的螺旋CT表现.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泌尿系少见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的CT表现.结果:乳头状肾细胞癌4例,发生在肾皮层和近肾窦各2例,CT表现均呈囊实性、无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和下腔静脉瘤栓,其中2例伴肾盂积水和结石.多房性透明细胞肾细胞癌4例,其中呈不规则厚壁2例、囊性部分较大实性部分较小1例、薄壁伴壁结节1例.嫌色细胞肾细胞癌2例,CT表现为肾内实性肿块,大径分别为2.0cm和2.5 cm,边缘较光整,密度均匀,肾皮质早期增强较正常皮质低.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2例,CT均表现为肾盂内肿块边界不清,呈囊实性,伴结石及肾实质空洞.膀胱憩室口周围癌变1例,CT表现为膀胱憩室口周围不规则增厚,轻度增强;膀胱外翻癌变1例,CT表现为膀胱向前下翻出盆腔,耻骨联合部分分离,膀胱前壁乳头状结节,轻度增强.膀胱淀粉样变性1例,CT表现为膀胱右后壁不规则增厚,呈多个乳头状突入膀胱腔内,无增强.结论:螺旋CT能够清晰地显示泌尿系少见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的部位、形态和增强特点,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李葆青;陈巨坤;张祥 刊期: 2007年第04期
1 病历介绍患者,女,45岁.B型超声体检时发现膀胱后壁一约1.8cm×1.9cm×1.0cm的低至无回声结节(图1),并凸向膀胱腔内,内部回声均匀,其表面膀胱粘膜回声连续光滑,后方紧邻子宫前壁.
作者:王志兰;余霞英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确定化疗药丝裂霉素、长春新碱和5F-尿嘧啶掺入骨水泥后的释放及活性,评价其掺入骨水泥后经皮介入治疗小鼠移植瘤模型的抗肿瘤效应.材料和方法:采用洗提法和MTT法测量药物的释放及活性.60只昆明种小鼠,每只小鼠皮下注射,S180肉瘤细胞1×106,7天后随机分为4组,每组15只.3组为治疗组,每一组各以上述一种抗癌药骨水泥0.5ml瘤块内注入;另1组为对照组,仅注入单纯骨水泥0.5ml.记录每组10只荷瘤小鼠肿瘤大小变化,余5只作病理检查.结果:三种药物均可从骨水泥中释放并具有杀伤肿瘤细胞效应;3组治疗组中,肿瘤体积在1~10天内逐日缩小或不增大;而对照组中肿瘤体积持续增大.病理检查见治疗组水泥块周边肿瘤组织片状坏死.结论:骨水泥携带常用抗癌药具有抗肿瘤效应.
作者:孙诚;徐晓明;齐朝月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DCE MRA)行肾静脉成像及其诊断肾静脉病变的价值.材料和方法:肾静脉病变、解剖变异患者29例,常规腹部MR扫描(包括横断面T1WI、T2WI,冠状面T2WI),三维容积超快速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序列(Propellel LAVA)行冠状面血管成像,采用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建(MPR)及大强度投影(MIP)进行肾静脉重建.结果:肾癌肾静脉瘤栓5例,表现为条状或结节状充盈缺损;门静脉高压肾静脉侧支循环10例:与脾静脉交通7例,与胃底曲张静脉团交通1例,门脉高压脾-肾静脉交通并左侧性腺静脉曲张2例;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2例,其中1例与腰静脉丛交通;性腺静脉曲张14例,右侧2例,左侧13例,其中肝癌下腔静脉阻塞综合征并双侧性腺静脉扩张1例,曲张的性腺静脉与左肾内静脉分支相连2例;解剖变异1例.结论:3D DCE MRA能清楚显示肾静脉及其病变,能为肾静脉相关疾病的诊断及制定手术方案提供依据.
作者:张应和;樊孝廉;李春芳;陆巧葱;徐刚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小儿肠系膜囊肿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肠系膜囊肿的声像图表现.结果:超声检出肠系膜囊肿38例,误诊5例.肠系膜囊肿有典型的声像图表现:直径>5cm,形态不规则,壁薄,透声差,内有分隔,分隔上血流信号不明显.结论:超声对小儿肠系膜囊肿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可作为小儿肠系膜囊肿的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钱晶晶;蒋国平;俞劲;陆亚君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CT对下颈椎椎弓根螺钉置入位置的评价.材料和方法:分析154枚下颈椎椎弓根内螺钉置人术后的CT表现,包括螺钉在椎弓根内的位置、角度和损伤或穿破椎弓根骨皮质,并根据其穿出骨皮质的距离分为2度,即Ⅰ°≤2mm,Ⅱ°>2mm.结果:CT显示34(22.1%)枚螺钉不同程度地损伤椎弓根外侧骨皮质,其中螺纹穿破椎弓根骨皮质距离Ⅰ°30(19.5%)枚,Ⅱ°4(2.6%)枚.结论:CT是评价下颈椎椎弓根内螺钉置入位置的有用方法.CT显示下颈椎椎弓根内螺钉置入术后对椎弓根骨皮质,尤其是外侧骨皮质损伤率较高,但Ⅰ°损伤,仍属螺钉置入成功和安全.
作者:解京明;曹锦;王迎松;张颖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无移位肋骨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对21例有胸部外伤史,胸部x线正位片未发现有肋骨骨折的患者,应用高频超声仪于胸壁疼痛明显处沿肋骨走形方向行纵向及横向扫查,重点观察肋骨骨皮质回声是否连续中断.结果:高频超声能清晰显示骨皮质小于1mm的裂纹.肋骨骨折位于腋下区19例,前胸部2例.13例高频超声显示腋下区肋骨骨折的病例加拍胸部斜位X线片,11例获得确诊.结论:高频超声可作为无移位肋骨骨折的诊断手段.
作者:李传红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HIE的临床与CT表现.结果:轻度HIE18例、中度30例和重度13例,合并颅内出血22例.治疗后CT复查23例,其中治疗3个月后CT复查显示10例轻度、4例中度和3例重度HIE吸收好转;2例中度和4例重度HIE,cT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增宽,其中2例重度仍见弥漫性低密度灶,半年后2例中度和2例重度HIE蛛网膜下腔增宽消失,2例重度HIE遗留脑萎缩及脑软化灶,临床表现为脑性瘫痪、智力低下.结论:CT扫描对HIE可作出准确诊断与分度,能为临床治疗、观察疗效及评价预后提供重要信息.
作者:王文惠;张玉华;布丽布丽巴旦 刊期: 2007年第04期
1 病历简介患者,女,68岁.自诉右上腹疼痛10个月及左上腹疼痛20天.查体:不伴有背部放射痛、高热、黄疸、呕吐等症状,无体重明显减轻,化验检查未发现异常.询问患者,1年前曾有腹泻病史,经口服抗炎药物治疗后自愈.
作者:邵蕾;郑晓慧;宋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评估改进后MSCT的VR技术,即选择性VR(selected volume rendering,SVR),显示活体肝脏门脉系统细小分支的效果.材料和方法:对32例腹部检查者行MSCT三期增强扫描,并选门脉流入期数据做肝脏门脉SVR成像.结果:SVR技术不同于VR切割加调阈值技术.在不增加造影剂总量及注射速度的前提下,选择性VR对肝脏门脉Ⅰ~Ⅳ、Ⅴ~Ⅵ分支显示率分别达100%,93.8%(30/32),Ⅰ~Ⅳ级、Ⅴ~Ⅵ分支显示状况较好(评价2分以上)者达分别达93.8%(30/32)和84.4%(27/32).结论:SVR是肝脏门脉系统成像的理想方法,可较好地立体显示肝的门脉Ⅰ~Ⅵ分支.
作者:董丽卿;郑祥武;杨运俊;叶彩儿;吴恩福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原发性纤维上皮性输尿管息肉的价值.材料和方法:15例输尿管梗阻患者对于超声检查,记录梗阻部位,观察输尿管病变处回声特点,并与手术、病理作对照.结果:14例能确定梗阻部位,9例在扩张的输尿管腔内检出实质性占位性病变.输尿管息肉的声像图特点是:泪滴状或条索状实质性回声团,以高回声为多见,病变处输尿管壁显示清楚,无管壁断裂、浸润改变,病变周围无肿块发现.结论:原发性纤维上皮性输尿管息肉超声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有助于临床诊断.
作者:项尖尖;陈剑;蒋天安;郑哲岚;赵君康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脑脉络膜裂囊肿的CT、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脑脉络膜裂囊肿的CT和MRI表现.结果:19例病灶均位于脉络膜裂内,右侧12例和左侧7例.CT示病灶呈边界清楚的类圆形囊性,MRI显示病灶圆形或类圆形,长T1、T2信号,在各序列均与脑脊液信号一致;CT和MRI复查均未见病灶形态和信号发生变化.结论:CT和MRI均可检出脑脉络膜裂囊肿,但在明确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MRI优于CT.
作者:王宏伟;林爱军;丁长伟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利用智能跟踪触发扫描技术(SURE START)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时,在主动脉根部的轴位层面上选择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定位对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材料和方法:将180例患者进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时,在主动脉根部的轴位层面上分3组选择ROI:A组:ROI在轴位层面的正中央、B组:ROI在轴位层面的中前部、C组:ROI在轴位层面的中左侧.分别测量ROI的主动脉及左右冠状动脉主干的CT值,利用SPSSll.5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B、C组在主动脉位置上的平均CT值分别为416.8,460.3和394.6 Hu;左冠状动脉主干的平均CT值分别为396.1,458.6和381.1 Hu;右冠状动脉主干的平均CT值平均分别为397.1,436.7和383.1 Hu.统计显示A组和C组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A组和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64排螺旋CT利用跟踪触发扫描技术(SURE START)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时,在主动脉根部的轴位层面上选择ROI的定位直接影响图像质量,其佳位置应选在主动脉根部的轴位层面的中前部.
作者:闫海万;樊文鑫;常玉莲;姚宏芳;李海波;张滨 刊期: 2007年第04期
近年来由于传染病流行,特别是2003年非典型肺炎(SARS)发生以后,许多医院都成立了感染门诊(原发热门诊),专门筛查感染发热患者.
作者:于红;吕锐;付永春 刊期: 2007年第04期
1 病历简介患者,女,78岁,经常性上腹部痛,食欲减退,一般治疗无效.外院CT平扫示胰腺体尾部5.0cm×5.0cm大小囊状肿块,其内水样密度影,周边可见斑点状钙化(图1),诊断为慢性胰腺炎并假性囊肿可能,来我院诊治.
作者:张宗斌;汪维阳;邓小红;赵小华;方剑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肺动脉瓣狭窄(PS)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DA)的超声诊断方法.材料和方法:超声测量16例PS+PDA及16例单纯PS患儿的主动脉瓣口峰值流速(Vp),平均流速(Vm)及流速时间积分(VTI).除常规在胸骨旁短轴切面扫查外,应用二维、彩色及脉冲多普勒于胸骨旁肺动脉分叉切面,胸骨上主动脉弓长轴切面以及剑突下短轴切面探查PDA.结果:16例PS+PDA患儿检出PDA 12例,漏诊4例.PS+PDA的主动脉瓣口Vp略高于单纯PS患者.结论:探查PS患儿胸骨旁肺动脉分叉切面,胸骨上主动脉弓长轴切面以及剑突下短轴切面有助于发现PDA.PS患儿主动脉瓣口Vp增高时提示可能存在PDA.
作者:赵镭;彭学慧;蒋国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术前评价大隐静脉曲张患者下肢静脉瓣功能.材料和方法:60例(观察组)大隐静脉曲张手术患者86条下肢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大隐静脉和深静脉内径值、静脉瓣返流时间,评价下肢静脉瓣功能,并与35例45条正常下肢(对照组)对比.结果:观察组下肢大隐静脉、股静脉、股浅静脉、胭静脉内径值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01).下肢隐-股静脉瓣、股浅静脉瓣、胭静脉瓣返流持续时间明显大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中深静脉瓣功能不全者均合并有隐一股静脉瓣功能不全.结论:大隐静脉曲张患者术前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了解下肢深静脉瓣功能、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大有裨益.
作者:陈光勇;黄维;林洪山;黄娟颖 刊期: 200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