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峰;陈巨坤;龙行安;申国光
目的:提高垂体脓肿的术前CT、MRI诊断水平.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垂体脓肿患者的病历资料,结合文献对其影像学特征,术前误诊及诊断情况进行分析讨论.结果:7例患者术前诊断垂体脓肿只有1例,诊断为垂体炎1例.表现各种垂体功能低下5例.中枢性尿崩5例.垂体脓肿的CT表现与脑脓肿无区别.垂体脓肿MRI表现趋向T2高信号,T1等或低信号,伴有环状增强.部分患者MRI表现为T1高信号T2高信号.结论:垂体脓肿的影像学诊断有赖于综合分析CT、MRI影像特征及脓肿的间接影像表现.垂体功能的减退及中枢性尿崩的出现对垂体脓肿的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作者:贾同乐;幸兵;佟建洲;郭艳萍;李冉;孙小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分析颅内原发恶性淋巴瘤的MRI影像学特征.材料和方法:对25例经手术及组织病理证实的颅内恶性淋巴瘤的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例中单发病灶18例,多发病灶6例,单纯室管膜下及蛛网膜下腔弥漫性浸润1例.平扫检查25例在T1WI呈稍低或低信号,T2WI呈等信号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20例中17例病灶呈明显团块状增强,2例病灶轻度增强,室管膜下及蛛网膜下腔弥漫性浸润3例(单纯室管膜下及蛛网膜下腔弥漫性浸润1例)呈线样及小结节样增强,增强程度较均一.结论:颅内原发恶性淋巴瘤的MR信号强度及增强方式对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刘梅丽;崔世民;刘红军;秦进喜;韩彤;李涛;刘力;雷静;阎晓玲;孔繁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1病历简介患者男,65岁.20天前受凉后出现双下肢麻木、无力,不能行走.查体:自脐以下感觉减退,腹壁反射、提睾反射、肛周反射消失,双下肢肌力Ⅱ级,双下肢病理反射未引出,全身其他部位内科检查未见异常.CR(计算机X线成像):胸椎正侧位片未见异常.
作者:王庆军;王占宇;郭勇 刊期: 2003年第04期
1病历简介患者,女性,28岁,汉族.置宫内节育器4年,腰酸、下腹痛半年,来我院就诊.1998年9月月经后置宫内节育器后,无特殊不适.于2000年2月因怀孕5个月行引产术,同年9月又因早孕6周+行人工流产术,当时并未取出节育器.近半年来无明显诱因出现腰酸、下腹坠痛伴尿频、尿急,小便时疼痛加剧,无不规则阴道流血.妇检:子宫前位,正常大小,活动可,于膀胱区有明显压痛,附件区未触及异常.
作者:宋戈萍;衡伟;朱爱荣;王艳云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研究颈动脉粥样斑块性状和部位与脑梗塞的关系.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脑梗塞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相关数据.结果:本组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为82.6%.双侧颈动脉受累及一条血管多个斑块及各型斑块并存多见,颈总动脉(CCA)分叉处发生率高.高血压合并脑梗塞组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VD)较正常人组明显下降(P<0.05).颈动脉IMT及粥样斑块指数与脑梗塞相关因素呈正相关,软斑及合并溃疡的混合斑是脑梗塞主要的栓子来源之一.结论:颈动脉超声能显示动脉粥样斑块的相关物理特性,对脑梗塞的疗效观察与预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周立峰;吴月英;赵素玲;彭若宇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提高对少见起源部位的变异肝动脉的血管造影表现特点的认识.材料和方法:回顾分析1000例肝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资料,将Michels肝动脉解剖分型中未提及的所有迷走肝动脉统称之为少见类型的变异肝动脉,进一步分析其起源部位、分支、走行及在肝内的分布范围等解剖学特征.结果:共发现25例存在少见类型的变异肝动脉,占2.5%.起源于胃十二指肠动脉、腹腔动脉干、胃右动脉分别为13例(1.3%,13/1000)、10例(1%,10/1000)和2例(0.2%,2/1000).结论:认识少见类型的变异肝动脉,在肝癌的经导管动脉内化疗栓塞术中,对于有效地寻找肿瘤的血供来源、提高疗效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建锦;李家开;张金山;于淼;巩悦勤;静国庆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评价自制111In-DTPA-octreotide在生长抑素受体表达阳性肿瘤显像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36例患者行111In-DTPA-octreotide显像.包括神经内分泌性肿瘤15例,非神经内分泌性肿瘤14例以及7例肺部良性病变.静注111In-DTPA-octreotide 185Mq后于4、24h行局部及全身显像,部分病例行断层显像.结果:13例神经内分泌肿瘤、12例非神经内分泌性肿瘤和3例肺部良性病变显像阳性.2例神经内分泌肿瘤、2例非神经内分泌性肿瘤和4例肺部良性病变显像阴性.肺癌患者显像均为阳性.本研究灵敏度86.2%,特异性57.1%,准确性80.6%.结论:111In-DTPA-octreotide对生长抑素受体表达阳性肿瘤肿瘤显像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肺部良恶性病变的特异性不高.
作者:李方;陈黎波;张少华;杜延荣;陈方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CT增强、CTA对肺隔离症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对经手术、主动脉造影证实的23例肺隔离症患者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含气体或液体的囊肿或软组织肿块18例.病变为肺气肿所包裹5例.18例结节或肿块平扫密度均匀,增强扫描8例表现为无增强,5例为薄壁增强,5例为厚壁增强.螺旋CT显示异常主动脉供血血管比率(83%)高于普通CT(59%),4例CTA清楚显示供血动脉.结论:肺隔离症的主要CT表现是囊肿、结节和肿块,增强CT扫描有助于显示结节和肿块内部的囊性成分及主动脉异常供血血管.CTA能立体显示供血动脉的起源、行程.
作者:夏宇;杨迎;刘进康;曾纪珍;周飞;张铁钢;周晓玲 刊期: 2003年第04期
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是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特征,颈动脉因其解剖位置固定、表浅,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可作为反映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窗口[1].本研究采用二维超声检测191例临床怀疑或已确诊的冠心病患者的颈动脉,观察多项冠心病危险因素与IMT的关系,以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与冠心病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杨波;智光;徐勇;杜锦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常见急腹症.超声对其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本研究分析184例急性阑尾炎患者的超声图像及临床、病理资料,探讨急性阑尾炎的超声诊断价值.
作者:李馨;杜文华;周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前,磁共振在口腔科主要用于肿瘤及颞下颌关节疾病的检查,用于检查牙齿国外的报道不多,但无论动物实验[1]还是临床实践[2,3],都证实磁共振应用于牙齿疾病检查极为有利,国内尚未见到这方面的报道.本研究总结31例牙齿磁共振检查经验,供同道们参考.
作者:庄宝昌;赵俊颖;韩志国;雷杰;杜彬;史爽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为了探讨颈动脉硬化与脑梗塞之间的关系以及脑梗塞患者颈动脉血流改变,本研究对70例脑梗塞患者(I组)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测,并与50例年龄相似的正常组(Ⅱ组)的颈动脉测值对比.
作者:魏芳;刘学明;鲍晓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1病历简介患者,男,3.5岁.咳嗽半个月.于当地医院X线胸透诊断为左心房旁占位性病变,来我院就诊.体检:无特殊所见.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均未发现异常.X线胸片示左肺下野近膈肌处可见一类圆形高密度影,约4.5cm×2.5cm,密度均匀,其上缘清晰光滑,下缘显示不清,呈宽基底,自膈肌向胸腔内凸入(图1).
作者:尚华;郭平珍 刊期: 2003年第04期
1病历简介患者,男,35岁.上腹饱胀不适1个月余,伴阵发性疼痛,纳差,乏力.查体:慢性病容,贫血貌,左肋缘下可触及一约7cm×8cm肿块,质韧,固定,有轻压痛.实验室检查:WBC 12.4×109/L,RBC 2.53×1012/L,HGB 61g/L,白蛋白22g/L,大便色黑,潜血(+++),AFP>400μg/L,CEA 7.9μg/L.CT:于结肠左曲见一巨大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大截面9cm×7cm,密度不均,边界尚清,结肠腔狭窄变形,增强扫描肿块轻度增强(图1);肝脏内见多个大小不一球形低密度影;腹腔内并见多个肿大淋巴结.CT诊断:结肠左曲恶性肿瘤(不除外肠外源性),伴肝及腹腔淋巴结转移.DSA示:肠系膜下动脉之左结肠动脉显著增粗,供血于一巨大肿瘤,呈浓染色,静脉早显(图2).
作者:李强;张海霞;赵洪燕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神经根周围阻滞对胶原酶溶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近期疼痛加重的预防效果.材料和方法:对2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采取CT引导下胶原酶溶核治疗的同时加神经根周围阻滞术,观察患者1个月内腰腿痛的变化情况.结果:疼痛减轻率76.2%(16/21),14.3%(3/21)无明显变化,9.5%(2/21)出现疼痛加重,加重者经口服止痛药均能忍受疼痛.结论:CT引导下神经根周围阻滞能有效预防由胶原酶溶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的近期疼痛加重,操作简便、安全.
作者:廖正银;王建锦;赵红;张金山;肖越勇;范志伟 刊期: 2003年第04期
1病历简介患者,男,45岁.因农用机动三轮车翻车致胸部受伤,胸痛、胸闷、呼吸困难2h于2002-10-02入当地医院.查体:体温36.3℃,脉搏112/min,血压13.3/9.3kPa(100/70mmHg),呼吸28/min.左侧胸廓低平,呼吸动度减低,该外侧可触及骨擦音,第3肋以下叩浊,呼吸音消失.X线胸片示1~6肋骨外侧骨皮质断裂、重叠、成角畸形;左下肺野见一13cm×12cm圆弧形致密影,呈抛物线状,其上缘清楚,与侧胸壁呈锐角;纵隔气管及心影向右移位(图1).
作者:孙江泰;楚世魁;戴文成;杜铭祥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评估CT对纵隔良性畸胎瘤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29例纵隔良性畸胎瘤的CT表现.结果:29例纵隔良性畸胎瘤中,位于前、中、上纵隔27例和前、中、下纵隔2例,囊性20例,囊实性7例和实性2例.肿瘤内含脂肪15例,钙化12例,侵犯邻近肺组织7例和胸腔积液4例.结论:CT对纵隔良性畸胎瘤能准确定位和定性诊断.
作者:覃峰;陈巨坤;龙行安;申国光 刊期: 2003年第04期
1病历简介患者,24岁.停经48天在外院曾做人流,术后2天,下腹剧痛1小时来院就诊.体检:急性面容,下腹肌紧张,压痛明显,生命体征正常.临床医生诊断:腹痛待查要求超声检查.使用仪器:ACUSON 128XP,阴道探头频率7MHz.B超检查示:右宫角右侧可见1.9 cm×1.8 cm×1.6cm不均质稍强回声间散在细小暗区,边界尚清(图1),CDFI见少量血流信号.纵切时宫腔近右宫角处离浆膜层非常接近,只隔一浆膜层,横切时浆膜层完整.子宫右前方见6.3 cm×3.8 cm×4.8cm不均质稍强回声区(图2).子宫正常大,宫区回声均匀,宫腔分离0.9cm,内呈液性暗区,内膜面菲薄.盆腹腔均未见液性暗区.超声诊断:(1)右附件包块(性质待查);(2)子宫右前方强回声区(凝血块可能);(3)宫腔积血少量.
作者:韩绯;陈云彩;陈兴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MRI对非出血性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非出血性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MRI资料.结果:全部病例行CT和MRI检查.36例非出血性挫伤灶中,位于胼胝体16例,脑干8例,小脑蚓部2例,放射冠8例,内囊4例,额、颞叶20例.CT扫描仅2例(5.6%)显示出低密度灶.MRIT1WI均呈等或略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结论:MRI是诊断非出血性脑弥漫性轴索损伤佳的影像学手段,对临床正确诊断本病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杨贵昌;李文进;周平;陈清福 刊期: 2003年第04期
1材料和方法1.1设备和材料:(1)高压注射器:美国MADRAM公司生产的MARK V型.(2)造影剂:非离子型造影剂优维显UltyavistR 370(370mg I/ml).(3)导管:5F猪尾巴导管,长度100cm内径0.97mm,大承受压力1200psi(4)温度计.
作者:苗田 刊期: 200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