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鱼缸加热棒在X线冲片中的应用

杨长有;张骏诚;毛永惠;解保宏;鲁伟

关键词:恒温器, X线胶片
摘要: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鱼缸加热棒,功率300W、X线洗片桶及显影液.1.2 方法显影液(使用石家庄化工十厂生产产品),按常规配制后沉淀24~48小时后待用.将鱼缸加热棒温度设定调节旋钮调到所需要的温度,放置于显影液洗片桶内,用吸盘将加热棒固定在洗片桶底部,将电源线插头端露于桶外面,然后将预先配制好的X线显影液倒入显影桶内.接通电源,红灯亮,表示在加热中,红灯灭,表示已加热到预先设置的温度,加热电源将自动断开,可以开始冲洗X线胶片.当药液温度底于所设定的温度时,电源会自动打开,红灯亮,表示继续加热,加热到预先设置的温度,红灯灭,表示加热已达到预先设置的温度,如此周而复始.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相关文献
  • 青春期乳腺巨大纤维腺瘤的钼靶X线诊断

    青春期乳腺巨大纤维腺瘤,临床比较少见,但近年国内外陆续有相关报道.作者收集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青春期乳腺巨大纤维腺瘤,结合临床来探讨其钼靶X线诊断.

    作者:张毅力;杜红文;张蕴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鱼缸加热棒在X线冲片中的应用

    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鱼缸加热棒,功率300W、X线洗片桶及显影液.1.2 方法显影液(使用石家庄化工十厂生产产品),按常规配制后沉淀24~48小时后待用.将鱼缸加热棒温度设定调节旋钮调到所需要的温度,放置于显影液洗片桶内,用吸盘将加热棒固定在洗片桶底部,将电源线插头端露于桶外面,然后将预先配制好的X线显影液倒入显影桶内.接通电源,红灯亮,表示在加热中,红灯灭,表示已加热到预先设置的温度,加热电源将自动断开,可以开始冲洗X线胶片.当药液温度底于所设定的温度时,电源会自动打开,红灯亮,表示继续加热,加热到预先设置的温度,红灯灭,表示加热已达到预先设置的温度,如此周而复始.

    作者:杨长有;张骏诚;毛永惠;解保宏;鲁伟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超声诊断左侧颈动脉体瘤1例

    1 病历简介患者,女,46岁.因左颈部肿块2年,颈部不适2个月就诊.查体:左侧颈动脉分叉高度可触及一大小为2.5cm×2.0cm的肿块,边界清,质中等,有压痛,余未见异常.超声检查:左侧颈总动脉分叉处前方见一个2.3cm×1.8cm×1.3cm的偏低密度回声团,边界清,形态规则,内部回声欠均匀,有散在管道样结构(附图).彩色多普勒检查见包块内血流信号丰富,脉冲多普勒测及动脉血流频谱,峰值流速0.31m/s,RI:0.52.超声诊断:左颈总动脉分叉部实性占位病变,考虑颈动脉体瘤.

    作者:雷进;王峰;段扬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超声引导下瘤内注射32P-胶体治疗肝脏血管瘤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瘤内注射核素治疗肝脏血管瘤的方法与疗效.材料和方法:30例肝脏血管瘤(其中7例多病灶),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瘤内注射32P-胶体,29.6~388MBq (0.8~10.5mCi),单点或多点分次治疗.结果:共穿刺53次,病灶累积辐射吸收剂量30.2~183.4Gy;8~20个月后,临床及超声证实痊愈9例,显效16例,有效5例,无无效病例;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瘤内32P-胶体注射是治疗肝脏血管瘤的有效方法.

    作者:曹丽敏;张文书;王春香;孙玉杰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淋巴管瘤的超声诊断及声像图分析

    淋巴管瘤属淋巴管发育畸形,一般认为是来自淋巴管组织的一种良性肿瘤[1].好发于头颈部、躯干、纵隔、肠系膜、腹膜后及四肢等处.胎儿期即可诊断.近年来成人中发现的病例也不少见.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近年来经超声诊断并经手术及病理组织学证实的35例淋巴管瘤资料,以提高对超声诊断淋巴管瘤图像特征的认识.

    作者:康利克;王小燕;农美芬;许春梅;黄向红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B超诊断外伤性胰腺假囊肿2例

    胰腺假囊肿多见于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少数为胰腺外伤所致.现报道本院所见2例外伤性胰腺假囊肿,并探讨其声像图特点.

    作者:徐新民;江丽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超声心动图诊断先天性伞状二尖瓣畸形合并室间隔缺损1例

    1 病历简介患儿,男,2岁半.心脏杂音2年入院.2年前发现心脏杂音.无喜蹲踞及发绀史.查体:发育可,无紫绀及杵状指、趾.心界略扩大,心尖搏动增强呈抬举样,未扪及震颤.心率110次/min,律齐.胸骨左缘Ⅲ-Ⅳ肋间及肺动脉瓣区可闻及Ⅳ/6收缩期杂音,P2亢进.超声检查:左房、右室增大,右室壁增厚为6mm,肺动脉主干内径增宽为20mm,分支动脉发育正常.

    作者:王叶斌;唐红;黄德嘉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血友病性假肿瘤(附4例报告)

    血友病性假肿瘤发生率仅占严重血友病人的1%~2%.本症由Starker于1918年首先描述,20世纪70年代末国内首次报道.本文总结了1980~2000年间我院4例患者的有关资料.

    作者:丁可;邱维加;刘满荣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肩袖和肩峰下空间的MRI研究

    目的:分析不同体位时肩袖和肩峰下空间的距离及位置关系.材料和方法:15例正常自愿者,分6个不同体位进行冠状位薄层扫描,观察肩峰外侧点到肱骨头之间的短距离(A-H)、锁骨外侧点到肱骨头之间的短距离(C-H)、肩峰下空间和肩袖的位置关系.结果:A-H值和C-H值在60~150°外展体位时明显小于0~30°外展体位时(P<0.01).肩袖(主要是冈上肌肌腱)在60~120°时,刚好从中穿过,因而受到肩峰和肱骨头的挤压.0~30°外展体位时位于肩峰和肱骨头的外侧.150°外展体位时肩袖位于肩峰和肱骨头后内方.结论:60~120°外展体位时,肩袖和肩峰下空间关系密切.

    作者:邹月芬;王德杭;王小宁;厉申儿;王家鑫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超声诊断左侧重肾、完全性双输尿管并上肾部输尿管末端囊肿及开口异位合并肾盂输尿管积液伴感染1例

    1 病历简介患者,女,37岁.1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肾区胀痛及肉眼血尿,当地医院诊断泌尿系感染,治疗后,血尿停止,而后又反复多次复发.此次,又出现血尿5天,及左肾区不适,故来诊.

    作者:孔晓飞;尹小梅;王彦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计帧法测定冠状动脉血液流速在急性心肌梗死中再灌注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计帧法测定冠状动脉血流速度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材料和方法:4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或溶栓失败后的挽救性PTCA治疗,用计帧法测定梗死相关动脉(IRA)帧数,结合IRA长度测定血流速度,超声心动图测定患者心功能,观察帧数、血流速度和心功能、近期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所有患者IRA帧数为29.78±16.32,血流速度为134.58±47.57mm/s,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IRA帧数呈负相关(r=-0.64),LVEF和IRA血流速度正相关(r=0.74).住院期间有心脏不良事件组和无不良事件组间IRA帧数和血流速度有统计学差异(25.7±7.8和51.9±18.2;167.2±36.7和105.8±30.8),多元回归分析发现IRA帧数及血流速度和心脏不良事件有良好的相关性(OR =-1.73,95%CI=-1.34~-2.23, OR =2.41,95%CI=1.95~2.83).结论:计帧法测定IRA帧数和血流速度是一种简单、客观定量评价冠状动脉血流的方法,其结果和心功能、临床近期预后密切相关.

    作者:王立军;韩玮;杜洛山;盖鲁粤;刘宏斌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SPIO与Gd-DTPA联合增强检测大鼠肝癌病灶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联合使用SPIO和Gd-DTPA对大鼠肝癌模型的增强特点.材料和方法:制作30只大鼠肝癌模型,增强前后行MR扫描,平扫序列包括SE、TSE、GRE的T1、T2WI序列.增强扫描分为4组,其中Gd+SPIO联合增强组10只,先注射Gd-DTPA,行SE、GRE T1WI扫描,随后给予SPIO造影剂,扫描序列同平扫;SPIO+Gd联合增强组10只,先注射SPIO,行SE、GRE T1WI扫描,12min后再给予Gd-DTPA,扫描序列同平扫;Gd、SPIO增强组各为5只,增强扫描序列同平扫.分析各增强扫描组中病灶的增强特点.结果:两种联合增强方法中,肝脏信号强度在所有扫描序列中均较平扫时下降,但与SPIO增强组无差异;病灶的SNR、CNR在SE、GRE T1WI中明显高于平扫和SPIO、Gd-DTPA增强法;在T2WI中病灶的SNR、CNR和单独使用SPIO无显著性差异.两种联合增强方法之间的SNR和CNR在每种扫描序列中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SPIO和Gd-DTPA联合增强方法利用了两种造影剂的优势,增加了肿瘤病变的对比,可提高发现病变的几率.

    作者:刘岘;许乙凯;黄其鎏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脊前动脉闭塞综合征1例

    1 病历简介患者,女,55岁.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双下肢无力,随后胸部以下感麻木,不能行走.体查:体温36℃,脉搏82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6/12kPa.自胸部肋缘下平面始皮肤痛觉较差,触觉尚可.四肢未见异常不自主运动,肌肉无萎缩,肌张力及共济运动未见异常.左侧下肢肌力2级,右下肢肌力3级.腰穿压力21kPa.脊液检查未发现异常.

    作者:潘功茂;夏云宝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Mirizzi综合征的影像诊断

    Mirizzi综合征,又叫肝管梗阻综合征,是一种缺乏典型表现的、以胆囊颈或胆囊管结石嵌顿引起肝总管狭窄或阻塞,并发胆管炎,梗阻性黄疸和肝功能损害为特征的综合征.

    作者:袁芳;吴新淮;尹致庆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Pinpont立体定位导引系统在介入穿刺中的应用

    介入放射学是以影像诊断为基础,并在影像设备的导引下,利用经皮穿刺技术和导管技术等对某种疾病进行穿刺并可取得组织学、细胞学甚至生理、生化学等信息的一门新兴学科.高精度、低辐射和微创技术已成为目前介入放射学的重点研究课题.Pinpont立体定位导引系统就是这一新技术的发展结果.现收集我院2001-02~2002-05应用Pinpont 立体定位导引系统经皮穿刺活检的37例患者进行分析,旨在了解此技术在影像学介入穿刺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立安;王东;张明祥;周洪超;胡佳寿;王玉丽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CT仿真内窥镜诊断胆囊息肉的研究

    目的:评价CT仿真内窥镜(CTVE)诊断胆囊息肉的临床价值.材料和方法:35例经彩色超声及病理证实的胆囊息肉患者进行了螺旋CT扫描,应用工作站中导航软件进行CTVE重建.结果:彩超检出率97.6%(80/82),CTVE检出率为92.7%(76/82).CTVE能够准确地显示息肉的三维形态,可任意角度观察,对息肉的大小、形态、部位等显示较好.结论:CTVE作为无创性内镜样检查方法,对胆囊息肉的诊断有着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宁路江;齐颖;田跃忠;秦永福;于丽波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CT导引下经皮活检术在诊断胸腹部病变中的应用

    CT导引下经皮活检和介入治疗是介入放射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有些胸腹部病变仅仅依靠影像学资料很难做出明确诊断.本研究总结分析了42例胸腹部病变患者行CT导引下经皮穿刺活检术并做出相应组织学或细胞学诊断的有关资料,以探讨CT导引下经皮活检术在诊断胸腹部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占吉;景会玲;张永红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经直肠超声诊断输尿管中下段结石

    目的:评价经直肠超声在诊断输尿管中下段结石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运用经直肠超声对22例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的患者进行了研究,并与体表超声进行比较.结果:经直肠超声输尿管中下段结石显示率明显高于体表超声.结论:运用经直肠超声进行扫查,有利于提高病灶显示率,是诊断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的方法之一,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周平;李瑞珍;朱文晖;罗卓琼;刘力;肖丽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结肠CT仿真内窥镜的现状及研究进展

    CT仿真内窥镜技术(computed tomography virtual endoscopy, CTVE)自1994年首次报道以来,在成像技术和临床应用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展,可用于胃肠道、血管、呼吸道、鼻腔、鼻窦、胆道系统、膀胱等空腔器官.近年来,随着CT技术的发展,多排螺旋CT的应用,使容积数据的采集速度更快、层厚更薄、范围更大,图像质量提高,Z轴分辨力提高,达到各向同性的分辨力,拓宽了CT的临床应用[1].目前,国内外对于结肠CT仿真内镜的研究较多,技术相对较成熟并日益普及.

    作者:温兆赢;张挽时;王东;徐家兴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6例分析

    目的:分析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的临床表现及其胃肠双重造影、超声及内镜检查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6例患者中,男2例,女4例,年龄33~66岁,平均47岁.临床表现腹痛5例,腹泻3例,恶心4例,呕吐3例.6例全部进行了胃镜和小肠造影检查,4例进行结肠镜检查,2例进行胃超声检查.结果:本组病理证实病变累及食道1例,胃部5例,十二指肠4例,小肠3例,结肠2例.结论:胃肠道双重造影和内镜检查时,胃肠道粘膜活检病理检查是诊断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的关键.

    作者:王爱英;林三仁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