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月芬;王德杭;王小宁;厉申儿;王家鑫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射频治疗肝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材料和方法:采用RF2000射频治疗仪在超声引导下将射频集束电极针放置于肝肿瘤内进行治疗.结果:30例肝癌患者(肿瘤大直径≤5cm,23个病灶;肿瘤直径>5cm,23个病灶)经过治疗,肿瘤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占54.3%(25/46).半年生存率93.3%,1年生存率为75%.除2例出现肿瘤细胞针道种植转移外,未见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射频治疗肝癌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方法.对于肿瘤直径≤5cm的肝癌治疗效果较佳;对于肿瘤直径>5cm者,应提倡配合其他局部介入的综合治疗.
作者:吕国荣;李新丰;李拾林;叶超平;王文清;李伯义;姜立新 刊期: 2002年第06期
血友病性假肿瘤发生率仅占严重血友病人的1%~2%.本症由Starker于1918年首先描述,20世纪70年代末国内首次报道.本文总结了1980~2000年间我院4例患者的有关资料.
作者:丁可;邱维加;刘满荣 刊期: 2002年第06期
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鱼缸加热棒,功率300W、X线洗片桶及显影液.1.2 方法显影液(使用石家庄化工十厂生产产品),按常规配制后沉淀24~48小时后待用.将鱼缸加热棒温度设定调节旋钮调到所需要的温度,放置于显影液洗片桶内,用吸盘将加热棒固定在洗片桶底部,将电源线插头端露于桶外面,然后将预先配制好的X线显影液倒入显影桶内.接通电源,红灯亮,表示在加热中,红灯灭,表示已加热到预先设置的温度,加热电源将自动断开,可以开始冲洗X线胶片.当药液温度底于所设定的温度时,电源会自动打开,红灯亮,表示继续加热,加热到预先设置的温度,红灯灭,表示加热已达到预先设置的温度,如此周而复始.
作者:杨长有;张骏诚;毛永惠;解保宏;鲁伟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评价PET、RT-PCR、IHC三种方法检测肿瘤转移灶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对11例恶性肿瘤患者分别进行FDG-PET全身扫描、骨髓组织标本的RT-PCR、IHC检测.结果:PET、RT-PCR、IHC三种方法的阳性率分别为81.8%、72.7%、54.5% .PET、RT-PCR检测转移灶的灵敏度均高于IHC;PET与RT-PCR之间无差别,但是FDG-PET能显示病灶的位置和范围.结论:FDG-PET是一种对肿瘤转移灶有价值影像学检查.
作者:丁勇;田嘉禾;杨武威;张书文;尹大一;姚树林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本研究对48例缺血性心肌病(CAD-CM)的核素显像与超声心动图表现进行对比分析,以探讨两种影像检查对缺血性心肌病诊断的价值.
作者:周雯;栾兆生;彭勇;苏玉文;谷青;王前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我们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右房囊性肿瘤罕见病例1例,并经手术和病理证实.
作者:侯传举;刘剑力;邓东安;朱鲜阳 刊期: 2002年第06期
青春期乳腺巨大纤维腺瘤,临床比较少见,但近年国内外陆续有相关报道.作者收集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青春期乳腺巨大纤维腺瘤,结合临床来探讨其钼靶X线诊断.
作者:张毅力;杜红文;张蕴 刊期: 2002年第06期
1 病历简介患者,女,37岁.1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肾区胀痛及肉眼血尿,当地医院诊断泌尿系感染,治疗后,血尿停止,而后又反复多次复发.此次,又出现血尿5天,及左肾区不适,故来诊.
作者:孔晓飞;尹小梅;王彦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MR尤其是增强扫描技术对垂体微腺瘤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已明确诊断的25例垂体微腺瘤MR增强前、后扫描资料.结果:增强前11例显示垂体内低信号或略低信号(44%),等信号14(56%).增强扫描后低信号显示率88%.标准剂量增强12例中由增强前显示7例(58%)低信号上升到11例(91%),半剂量法增强8例均显示垂体内低信号(100%),非动态增强5例中,3例显示低信号.结论:MRI对诊断垂体微腺瘤有较高特异性及敏感性,动态增强扫描,尤其是半剂量法增强应作为诊断垂体微腺瘤常规方法.
作者:李文进;杨贵昌;邵明利;高国波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介入放射学是以影像诊断为基础,并在影像设备的导引下,利用经皮穿刺技术和导管技术等对某种疾病进行穿刺并可取得组织学、细胞学甚至生理、生化学等信息的一门新兴学科.高精度、低辐射和微创技术已成为目前介入放射学的重点研究课题.Pinpont立体定位导引系统就是这一新技术的发展结果.现收集我院2001-02~2002-05应用Pinpont 立体定位导引系统经皮穿刺活检的37例患者进行分析,旨在了解此技术在影像学介入穿刺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立安;王东;张明祥;周洪超;胡佳寿;王玉丽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研究CT引导下经皮注射50%醋酸治疗肾上腺醛固酮腺瘤的可行性.材料和方法:对9例肾上腺醛固酮腺瘤患者进行CT引导下经皮注射醋酸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压、血醛固酮、血钾的变化.CT平扫或增强扫描,观察肿瘤大小和坏死情况.结果:1 血醛固酮水平:1月后复查血醛固酮,9例患者均恢复到正常范围内,随访2月~3年,6例患者血醛固酮均在正常范围内,3例未再查血醛固酮.2 血钾水平: 9例患者1月后复查血钾均恢复到正常范围内,随访2月~3年,9例患者血钾均在正常范围内.3 血压变化:术后用降压药维持血压在正常范围内的数量和剂量减少,1月后停服所有降压药,7例患者血压一直在正常范围内;另外2例患者,术后1月血压邻近正常,服小剂量降压药可维持血压在正常范围内,降压药数量和剂量较以前明显减少.4 肾上腺CT扫描:6例患者进行了肾上腺CT扫描复查.CT表现为原肾上腺肿瘤结节消失或残留一些瘢痕组织.结论:CT引导下经皮注射醋酸治疗肾上腺醛固酮腺瘤是一种具有简便、微创、安全、费用低的有效治疗方法.
作者:廖正银;张金山;范志伟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高分辨力CT(HRCT)诊断眼眶底壁骨折的临床价值.材料和方法:对105例眼钝力伤患者进行横断+冠状高分辨力CT扫描,进行图像对比分析.结论:105例患者中41例有眼眶底壁骨折,其中眶内下壁骨折15例,眶下沟骨折16例,眶底前缘骨折10例.合并眶内容物疝出25例,窦口-鼻道复合体狭窄4例,眶下神经管或眶下孔骨折5例,鼻泪管骨折2例.结论:HRCT冠状扫描显示眼眶底壁骨折优于横断扫描.眼眶底壁骨折HRCT诊断除应仔细观察骨折类型以外,还应充分估计眶下神经、窦口-鼻道复合体及鼻泪管的损伤情况,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及预后提供有利依据.
作者:黄立新;丁世斌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评价CT仿真内窥镜(CTVE)诊断胆囊息肉的临床价值.材料和方法:35例经彩色超声及病理证实的胆囊息肉患者进行了螺旋CT扫描,应用工作站中导航软件进行CTVE重建.结果:彩超检出率97.6%(80/82),CTVE检出率为92.7%(76/82).CTVE能够准确地显示息肉的三维形态,可任意角度观察,对息肉的大小、形态、部位等显示较好.结论:CTVE作为无创性内镜样检查方法,对胆囊息肉的诊断有着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宁路江;齐颖;田跃忠;秦永福;于丽波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淋巴管瘤属淋巴管发育畸形,一般认为是来自淋巴管组织的一种良性肿瘤[1].好发于头颈部、躯干、纵隔、肠系膜、腹膜后及四肢等处.胎儿期即可诊断.近年来成人中发现的病例也不少见.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近年来经超声诊断并经手术及病理组织学证实的35例淋巴管瘤资料,以提高对超声诊断淋巴管瘤图像特征的认识.
作者:康利克;王小燕;农美芬;许春梅;黄向红 刊期: 2002年第06期
阴道超声和宫腔镜作为检测子宫异常出血的常规检查手段,在诊断子宫内膜病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收集1999年6月~12月期间行两种检查的患者对其在诊断子宫内膜病变中的价值作比较.
作者:谢晴;雷小莹;方镇冰;郑瑜;张立新 刊期: 2002年第06期
1 病历简介孕妇,23岁,第一胎,孕2、4、6、8个月时分别在卫生院超声检查提示宫内双活胎.孕38周时因胎膜早破来本院住院,超声检查示:胎位LOA,胎心、胎动可及,双顶经8.3cm,股骨长6.5cm,胎盘附着子宫前壁Gr-II级,羊水平均深度约3cm.提示宫内单活胎.
作者:徐加英;韩绯;殷妮娜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诊断视网膜母细胞瘤及其合并症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应用法国BVI眼科专用二维超声仪检查的22例患者均经手术证实为视网膜母细胞瘤.结果:视网膜母细胞瘤二维超声表现为玻璃体内实性肿物19例,全部伴有钙化,其中砂粒样钙化3例、钙化斑7例、钙化团9例;眼球壁局限性增厚2例;视神经肿物1例.超声发现视网膜母细胞瘤合并继发性青光眼3例、视网膜脱离2例、玻璃体混浊2例.结论:二维超声可以较明确诊断视网膜母细胞瘤及其合并症.
作者:贾亚丁;杜联芳 刊期: 2002年第06期
先天性小肠异位性囊肿即肠源性囊肿,较少见.文献中常有中枢神经系统肠源性囊肿报道,但腹腔先天性肠源性囊肿报道较少,本文介绍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腔先天性小肠异位性囊肿1例.
作者:刘素清;廖军;张运福 刊期: 2002年第06期
1 病历简介患儿,男,2岁半.心脏杂音2年入院.2年前发现心脏杂音.无喜蹲踞及发绀史.查体:发育可,无紫绀及杵状指、趾.心界略扩大,心尖搏动增强呈抬举样,未扪及震颤.心率110次/min,律齐.胸骨左缘Ⅲ-Ⅳ肋间及肺动脉瓣区可闻及Ⅳ/6收缩期杂音,P2亢进.超声检查:左房、右室增大,右室壁增厚为6mm,肺动脉主干内径增宽为20mm,分支动脉发育正常.
作者:王叶斌;唐红;黄德嘉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胸部创伤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胸部创伤患者CT检查资料及临床资料.结果:CT表现为肺挫裂伤61例,肺血肿10例,创伤性湿肺5例,肺囊肿2例.结论:CT能明确创伤病变的部位、性质、程度,为临床诊断和处理提供可靠的依据,是胸部创伤重要的检查方法之一.
作者:黄志勤;李昕生;时维东 刊期: 2002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