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B超诊断游离升结肠肿瘤1例

欧阳贞红;王平瑜

关键词:B超, 诊断, 游离升结肠, 结肠肿瘤
摘要:1病例简介患者,男性,28岁、已婚,以右下腹包块4个月收入我院.患者于4个月前始出现右下腹部阵发性隐痛、恶心,无腹泻、脓血便、呕吐、发热等症状;发病以来体重减轻2kg.查体:未触及肿大浅表淋巴结,心、肺、肝、脾均未发现异常,腹部平坦,腹肌软,右下腹部触及一个8cm×8cm肿块、活动度大、有压痛、无反跳痛、无波动感,血、尿、大便化验未见异常.临床诊断为:大网膜肿瘤.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相关文献
  • 双腔右心室的UCG、MRI和CAG诊断

    双腔右心室(DCRV)是指右室漏斗部以下异常肌肉束将右室分为近侧的高压腔和远侧的低压腔,二者间有狭窄的通道.临床上缺乏典型征象和体征.1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23例,男13例,女10例,年龄5~30岁.术前,23例均经UCG检查;9例行CAG检查:流入道收缩压6.8~17.3kPa,舒张压0~0.6kPa,流出道收缩压2.7~6.4kPa,舒张压0.3~2.0kPa;11例行MRI检查:使用Fonar 0.3T永磁型MR机及心电门控装置,采用SE序列,TR=R-R间期,TE 15ms,扫描层厚5~7mm,层间距2mm.

    作者:陈新;唐莉;侯传举;董曙光;胡连源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骨原发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X线诊断 (附12例分析)

    骨原发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Primary malignant fibrous histocytoma of bone, BMFH)又称骨纤维组织细胞肉瘤(fibrous histocytosarcoma of bone)o临床并不多见.现将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骨原发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2例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2例均系我院1980-02~1999-10收治患者.男9例,女3例,年龄24~67岁,平均41.5岁.其中20岁以下1例,21~39岁为6例,40岁以上5例.以长管状骨为多,股骨远段5例,近段1例,胫骨上段4例,肋骨1例.胸椎1例.全部病例均为单发病灶.

    作者:夏云宝;刘光彦;潘功茂;吴小松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彩超诊断原发性肺动脉高压1例

    1病历简介患者,女性,41岁.自幼年开始出现活动后心慌、气短,有时口唇发紫,以后逐年加重,易感冒,不能从事一般的体力劳动,曾在当地医院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近日来,上述症状明显加重,呼吸困难,不能平卧,以往无反复发热及咳嗽病史.查体胸骨左缘可闻及三级舒张期吹风样杂音,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肝脏肿大,双下肢水肿.实验室检查:WBC9.4×109/L,RBC7.7×1012/L,血浆蛋白偏低:总蛋白59g/L,白蛋白38g/L,球蛋白20g/L.心电图示:电轴显著右偏,有肺型P波,右室肥大.胸片显示心影呈梨形,肺动脉段突出,双肺门血管影增粗.彩超声像图特征:右房右室轻度扩大,右房收缩期长径50mm,横径34mm,右室收缩长径55mm,横径31mm,肺动脉内径明显扩张(35mm)与降主动脉之间无异常通道,心室壁普遍增厚(图1),室间隔厚19~20mm,右室前壁厚15mm,左室后壁厚14mm,室间隔与左室后壁呈同向运动,房室间隔连续性好,右室及左室流出道均无狭窄,各瓣膜弹性好,无增厚,每搏量28ml,射血分值0.84,短轴缩短率51%,可见少量心包积液,心底短轴切面,彩色多普勒示舒张期有一束红五彩血流由肺动脉射向右室流出道,速度为400cm/s(图2),△P=8.5kPa(64mmHg),超声诊断:原发性肺动脉高压,少量心包积液,中度肺动脉瓣关闭不全.治疗2周后复查室壁厚度无变化,右室内径略有缩小.

    作者:李玉萍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B型超声诊断白内障晶状体病变

    白内障是眼疾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提高B型超声在白内障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1998-10~1999-12用B超检查80只正常人眼和98只白内障眼,观察声像图表现,进行分析.1资料与方法1.1 病例分组白内障组85例98只眼,均为我院门诊和住院患者,男38例,女47例,年龄14~~92岁,平均61岁.其中老年性白内障72例,糖尿病性白内障7例,外伤性白内障6例(其中外伤性白内障伴晶状体全脱位1例).单眼70例,双眼14例(已有人工晶体除外,算单眼).正常组40例80只正常人眼,经眼底镜、裂隙灯等眼科检查,晶状体内无异常改变,均为正视眼,男20例,女20例,年龄20~55岁,平均44岁.

    作者:张惠萍;刘燕;李影;赵国萍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脊髓栓塞缺血损伤MRI表现与病理对照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索犬脊髓栓塞缺血损伤与MRI表现的关系.材料与方法:利用明胶海绵、碘油对犬胸7~9肋间动脉进行栓塞,以生理盐水作对照,术后12、24小时、3天用1.0T磁共振仪,脊柱表面线圈,SE序列对脊髓损伤部位进行矢状面、横断面扫描,并与病理运动、功能分级进行对照.结果:对照组、明胶海绵组脊髓MRI无改变,MRI能显示灰质白质及周围结构;碘油组单侧、双侧损伤的节段呈长T1长T2改变,与病理改变及功能分级一致.结论:MRI能早期反映脊髓栓塞缺血损害的病理变化,与术后的运动功能密切相关,是判断预后的良好指标.

    作者:董生;肖湘生;张电波;欧阳强;董伟华;叶挺军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肝结核瘤的超声诊断及误诊分析

    肝结核常继发于体内其它脏器的结核病,当发生于肝脏的粟粒性结核融合成单个或多个结节时,即形成肝结核瘤[1].肝结核瘤临床少见,诊断困难,误诊较多.本文总结了我院1982~1998年诊治的5例肝结核瘤患者,均经手术、病理及临床证实.现讨论其声像图表现及误诊原因,以探讨超声检查对肝结核瘤的诊断价值.

    作者:宋军;马小梅;赵恒茂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非上皮性膀胱肿瘤影像表现 (附10例分析)

    目的:探讨非上皮性膀胱肿瘤的诊断.材料和方法:对近8年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非上皮性膀胱肿瘤的影像表现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除横纹肌肉瘤增强明显状如葡萄、平滑肌瘤边缘清晰光滑、副神经节瘤可多发有参考作用外,大多数非上皮性膀胱肿瘤影像无特殊征象.结论:多数非上皮性膀胱肿瘤单就影像表现诊断困难,需结合临床资料;有些病例术前无法诊断,要依靠膀胱镜活检病理确诊.

    作者:郭燕;刘明娟;张翎;黄兆民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B超诊断游离升结肠肿瘤1例

    1病例简介患者,男性,28岁、已婚,以右下腹包块4个月收入我院.患者于4个月前始出现右下腹部阵发性隐痛、恶心,无腹泻、脓血便、呕吐、发热等症状;发病以来体重减轻2kg.查体:未触及肿大浅表淋巴结,心、肺、肝、脾均未发现异常,腹部平坦,腹肌软,右下腹部触及一个8cm×8cm肿块、活动度大、有压痛、无反跳痛、无波动感,血、尿、大便化验未见异常.临床诊断为:大网膜肿瘤.

    作者:欧阳贞红;王平瑜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长巨脑动脉的影像诊断

    目的:探讨长巨脑动脉的影像特征.材料与方法:对13例患者的MRI表现、DSA或MRA显示的异常血管分布和形态进行分析.结果:MRI能够显示位于桥前池、鞍上池等处粗大的血管流空信号、病变压迫的确切部位(颅神经、脑干、颞叶内侧)、脑缺血灶以及伴随的脑动静脉畸形.无以往的出血表现.血管造影显示延长、增宽和扭曲的脑血管,8例发生在椎-基底动脉,2例发生在颈动脉,3例两系统同时受累.有1例伴有一侧颈动脉闭塞,另2例分别伴发脑动静脉畸形和多发脑动脉瘤.结论:MRI和血管造影技术相结合,有助于对该病进行全面评价.

    作者:余新光;姜金利;周定标;许百男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中场强磁共振机弥散加权像诊断超急性脑梗塞

    发病在6h以内的脑梗塞称为超急性脑梗塞.既往超急性脑梗塞的诊断仅限用于高场强磁共振机弥散加权像(DWI),中场强磁共振机DWI诊断超急性脑梗塞目前国内报道甚少.本文总结了中场强磁共振机诊断8例超急性脑梗塞的资料,以期探讨其诊断价值.

    作者:刘兰祥;王占秋;方元;任红;高国芹;牛明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少见的胸骨后甲状腺肿1例

    1病历简介患者,女,59岁.20天前因咳嗽、胸闷、气短来院检查.X线胸片发现右上纵隔占位病变人院.查体:左侧销骨上窝可触及边缘光滑包块,约3.0cm×2.0cm.颈软,气管略右偏,左侧甲状腺增大,颈静脉不怒张.双侧胸廓对称.X线食道钡透拍片示中上纵隔内巨大梨形占位,边缘光滑锐利,内部密度均匀,食道受压管腔变窄、粘膜聚集无破坏,食道前壁达胸椎体前缘,气管受压右移.CT平扫:左侧甲状腺增大并延伸到胸骨后,边界清晰,内部见点状钙化影,其向下2.0cm层面见中上纵隔内椭圆形略低密度肿物,位于胸椎前方,经气管及食管之间突向右侧,肿物边缘光滑,内部密度不均匀,CT值为27Hu.肿物与左侧胸骨后甲状腺肿有明确界限(图1).

    作者:刘智明;卑贵光;吴春江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膝关节剥脱性骨软骨炎MRI分期

    目的:探讨膝关节剥脱性骨软骨炎MRI分期方法.资料和方法:依关节镜所见16例中Ⅰ期4例,Ⅱ期5例,Ⅲ期4例,Ⅳ期3例.所有病例均行矢状面、冠状面和横断面T1WI以及矢状面T2WI成像,7例追加关节腔MRI造影,5例MRI增强检查.结果:MRI对剥脱性骨软骨炎分期的符合率为81.3%,病变骨剥离程度和覆盖软骨结构的完整性是分期的主要依据.结论:MRI检查是剥脱性骨软骨炎分期的有效方法.

    作者:许建荣;王皖;王珠华;赵倍荣;何鸿渊;乔瑞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原发于骶骨部黑色素瘤1例

    原发于骶骨部的黑色素瘤极为罕见,笔者现报道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例.1病历简介患者,女,44岁.骶尾部疼痛反复发作9年,加重并大小便困难20天.查体:骶1~骶5均有压痛、叩痛,放射痛不明显.骶尾部及右臀部略有肿胀,右臀部及会阴部皮肤感觉明显减弱,双跟腱反射消失,双侧巴彬氏征、踝阵挛和髌阵挛均为阳性.肛门指检:距肛门8cm右前方可触及一质韧的包块,边缘光滑清楚.X线平片示:盆腔偏右侧有较大软组织肿块,隐约可见骶骨中下部呈膨胀性溶骨性破坏,内部见不规则的粗大骨嵴,边缘骨皮质部分消失(图1).

    作者:高红;焦健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医院放射科X线片的质量管理问题

    我院是一家二级甲等医院.有大型X线机三台.其中西门子800mAX线机一台,北京产300mAX线机和500mAX线机各一台.保持长期稳定的X线片质量,涉及多方面的因素.本文就这方面的问题进行一些探讨.1材料与方法本文材料取自1998~2000年3年的X线片,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每年随机抽取100份,参照卫生部的有关规定,按照X线片的五项评审标准评片;(1)位置正确;(2)对比度清晰、良好;(3)无污染、划损;(4)铅字号码整齐、无错号;(5)造影片对比剂充盈满意、显影清晰、充分显示解剖结构形态,提供满意的诊断依据.以上五项全部符合为甲级片.一项不符合为乙级,二项不符合为丙级片.甲级、乙级、丙级X线片均可作为诊断片.由于技术不良,造成不能作为诊断依据的X线片为废片.其中,二级甲等医院摄片甲级率应大于35%.评片结果见表1.

    作者:高英蒙;刘苏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螺旋CT三维重建在跟骨骨折中的应用

    跟骨骨折多见,跟骨距下关节面(后关节面和载距突)侵及程度是评价的重点.X线平片和CT是其主要检查方法.螺旋CT三维重建跟骨骨折,国内未见报道[1~4].现就我院用螺旋CT三维表面遮盖法(Shaded Surface Display, SSD)重建5例跟骨骨折和1例跟骨模型进行讨论.1材料和方法

    作者:潘功茂;钱晓凌;刘光彦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多普勒超声测定门静脉血流佳位置的选择

    本文采用二维脉冲多普勒超声对正常人肝内、肝门部、肝外门静脉内径和大流速进行测定,旨在评价二维和脉冲多普勒测定门静脉血流的佳位置.1资料与方法19例健康体检者,男11例,女8例,年龄18~31岁,平均25.6岁.使用仪器:Acuson128一xp10型彩色超声仪,探头频率:2.5~3.5MHz.受检者空腹10小时后,取仰卧位、右上腹扫查清晰显示门静脉在不同的三个部位(即肝门部门静脉,门静脉右支距肝门部约2cm处,肝外门静脉是脾静脉与肠系膜上静脉汇合处与肝门部连线的中点),取样点尽可能放置在管腔的中央,多普勒的取样线与血管夹角≤60°,分别测量血管内径,大血流速度,测量时要求受检者吸气屏住,测量三次取其平均值.

    作者:崔永鸿;朱世清;项黎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PHILIPS数字胃肠机故障检修1例

    1故障PHILIPSOPTIMUS65型数字胃肠机开机后自检正常.检查患者前,在控制台上把诊视床从水平位置放到垂直位置过程中,忽然停止,系统发生故障.错误信息显示“Err 080”.2检修因为该机引进不到半年,时间短,曾发生过因操作不当而出现故障,复位后故障即排除.于是先进行复位,将球管升降(SID)控制杆向下连续扳动两次.显示面板闪了一下,仍显示出错,故障信息为“Err 080”.关机后重新开机检测,错误信息仍为“Err 080”.查阅维修保养说明书'Err 080”为位置电机电源因保护电路动作而使供电电源中断.提示先关闭保护电路,将机器恢复初始状态.翻看随机的检修图纸,找到开关S1为保护电路开关.关闭保护电路,重新开机,自检后显示正常.将床位置复原,合上保护开关S1,故障重新显示仍为“Err 080”.

    作者:刘国力;张纪;梁国民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肝脏局限性结节性增生的超声和MRI诊断

    肝脏局限性结节性增生(FNH)是一种少见的肝脏良性肿瘤,由大致正常的肝细胞及富含动脉血管和增生胆管的瘢痕组成,影像学有相应的表现.本文总结了12例病理确诊的FNH的超声和MRI结果,以评价其诊断价值.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 1990年以来在我院超声检查并病理证实为FNH的患者12例,男9例,女3例,年龄12~58岁.2例患者HBs Ag阳性,3例转氨酶轻度增高,其中4例感右上腹不适,其余均为查体偶然发现.

    作者:罗渝昆;董宝玮;唐杰;叶慧义;陈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经导管封堵动脉导管未闭术后溶血 (附6例分析)

    目的:探讨经导管封堵PDA后残余分流对溶血的影响.材料及方法:分析6例PDA封堵术后机械性溶血者(溶血组)即时残余分流、肺动脉显影程度及浓度、堵塞器位置.随机抽取10例封堵术后无溶血者对照分析(对照组).结果:溶血组术后主动脉造影示主肺动脉全程及肺动脉窦显影,中、远1/3段显影浓度与降主动脉相当.对照组肺动脉窦均无显影,3例主肺动脉无显影;4例远1/3段浅淡显影;3例远1/3段显影浓、近、中1/3段显影淡.结论:残余分流量大是术后机械性溶血的重要原因,正确选择堵塞器大小及准确置入是佳预防方法.

    作者:杨向太;李国业;陆骊工;张智伟;李渝芬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胆总管下端结石的CT诊断

    目的:分析胆总管下端不同类型结石的CT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经手术或临床治疗证实的胆总管下端结石的CT资料.结果:CT能较准确地显示胆总管下端结石的密度、形态、位置等,诊断正确率为87.2%,并依结石形态、密度的不同分为高密度结石、泥沙样结石、软组织密度结石、混合密度结石.结论:螺旋CT是目前诊断胆总管下端结石非损伤性检查中好的方法之一.

    作者:王学淳;胡义利;张通;安丰新;吴新彦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