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李红阳
Paget's病为一种原因不明的代谢异常性骨病,临床甚为少见.我们遇到1例,并进行了7年追踪观察,先后行头颅的X线平片、CT平扫、螺旋CT三维重建、及高分辨力内耳精细扫描.获得一组较为完整的Paget's病典型头颅骨影像资料.1 病历简介
作者:张蕾莉;崔世民;刘梅力;靳松;闫世鑫;戴伟英;高满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TS的MR影像特征.材料和方法:本组17例.采用MR T1WI横断面、矢状面及T2WI横断面扫描.结果:室管膜下结节17例,共119个结节,主要分布于侧脑室前角、体部及三角区外侧壁上,T1WI以等信号、高信号为主(91/119),T2WI以混杂高信号多见.皮质结节12例,共120个结节,主要分布于额叶、顶叶(93/120).白质病灶8例,病灶呈放射带状、楔形及非特异性病灶,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3例,均位于室间孔区,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混杂高信号,增强后明显均匀强化.结论:MRI是结节性硬化症好的检查方法之一,其MR影像表现具有特征性.
作者:曹代荣;倪希和;林钊;方哲明;陈金姐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铁含量对肝细胞癌T1WI信号的影响.材料和方法:用0.2%DEN(Sigma产品)灌喂Wistar大鼠80只,诱癌成功后行常规SE序列T1WI、T2WI,对照组20只不灌喂DEN,余同实验组.扫描后处死动物取肝组织与肝癌组织作HE、普鲁士蓝染色,并测定组织内水、铁含量.结果:肝癌组织与癌周肝组织含水量无差异,肝癌组织中铁含量低于癌周肝组织,但在呈低信号的肝癌内含铁血黄素含量明显高于呈其它信号强度类型的肝组织.结论:水含量不是影响肝癌MR表现的主要因素,含铁血黄素是导致肝癌T1WI呈低信号的因素之一.
作者:陈伟;巫北海;丁仕仪;梁智勇;张绍祥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分析白塞病累及胸部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胸部受累白塞病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表现.影像检查包括X线平片15例,CT 9例,MRI 3例,血管造影6例,肺V/Q显像3例,超声心动图或血管Doppler超声7例.3例患者具有影像随访资料.结果:15例中,胸痛、咯血者6例,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4例,余5例无明显胸部症状.影像表现包括:肺动脉血栓栓塞3例,肺动脉瘤2例,上腔静脉系统狭窄或闭塞4例,心脏受累4例以及胸腔积液、肺纹理增多等其它非特异表现.结论:白塞病累及胸部的表现多样,X线平片常可提示诊断,应作为首选检查;CT和MRI是主要确诊手段;而血管造影应仅限于介入治疗.
作者:李晓光;王立;严洪珍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总结分析房或室间隔缺损的房、室瓣(MV、TV)和肺动脉瓣(PV)多普勒血流速度变化的临床意义.材料和方法:83例房或室缺患者,根据不同病理生理状况分为5组,在手术或介入性治疗前后检测其MV、TV、PV瓣下(PV-sub)和瓣上(PVsup)血流速度.结果:房缺TV和PV前向血流速度加快,TV与MV流速比值逆转≥1,PVsub与PVsup流速差值加大.室缺MV和PV前向血流速度加快,PVsub与PVsup流速差值变化不明显.房或室缺大径与MV、TV、PV流速中度相关,出现肺动脉高压(PH)时相关性下降.房或室缺伴PH组的缺损大径明显大于不伴PH组.房缺伴轻度肺动脉瓣狭窄时的PV低流速与单纯房缺的高流速间有一小范围的重叠区域.结论:认真分析房或室缺的MV、TV和PV多普勒血流速度对房或室缺的辅助诊断并对了解有类似左向右分流病变的病理生理机制均有裨益.
作者:李越;王青;柴亮;王晓燕;温朝阳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腹膜后肿瘤累及邻近脏器的影像学表现,为手术治疗提供依据.材料和方法:总结分析46例邻近脏器受累的腹膜后肿瘤患者的术前CT、MRI资料.结果:恶性肿瘤患者32例,良性14例,肿瘤邻近脏器受累与肿瘤的良恶性无关.肾脏是常受侵的脏器.下列征象提示可能需将受累肾脏切除;肿瘤生长穿通Gerota筋膜,与肾脏连接面大于肾周长的1/3以上;肿瘤压迫造成肾和肾蒂移位;肿瘤包裹肾门结构;肿瘤侵及输尿管,导致肾盂严重积水等.肿瘤累及腔静脉多于动脉.常规CT和MRI增强检查,可准确显示脏器受累的征象.结论:肾脏和腔静脉易受到腹膜后肿瘤的侵及;规范CT、MRI检查能够清楚显示脏器受累的征象.
作者:杨立;叶慧义;郭晓东;赵红;欧仕洪;朱培新;蔡祖龙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低磁场MRA对下肢静脉闭塞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对30例下肢静脉闭塞性病变患者,行二维时间飞跃法MRA检查,范围包括髂总静脉至静脉,所有图像后处理均采用大信号强度投影(MIP).其中12例MRA与DSA静脉造影对照,8例与手术对照.结果:30下肢静脉闭塞性病变MRA均一次性成功,全部显示了病变的部位、阻塞程度及侧枝循环建立情况,与DSA和手术所见相符.结论:二维时间飞跃法MRA对下肢静脉闭塞性病变有可靠的诊断价值,准确地反映下肢静脉闭塞性病变的范围及程度.
作者:孙卫星;刘胜涛;陈黎明;王淑霞;李新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气管、支气管异物是常见急诊病,及时明确的诊断极为重要.国内有关本病CT诊断的报道不少[1~5],但螺旋CT多平面重建(multiple p1anar reconstruction,MPR)在本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尚未见专题报道.本研究分析总结了24例.1 资料与方法
作者:钟福兴;周建荣;刘少强 刊期: 2001年第06期
1 病历简介患者,男,77岁.双下肢皮下软组织脓肿行切开引流术后1个月,患者持续发热、意识障碍10天.查体:患者不语,危重病容,瘦弱体质,四肢可动.体温38.4℃,呼吸弱且不规律,26次/min,脉搏140次/min.血压15/9kPa(110/65mmHg).双侧瞳孔等大,对光反应存在.听诊双肺呼吸音清.心率140次/min,律齐,心音弱.腹部平坦,未触及肿块.病理征未引出.双下肢切开引流处伤口未愈,且发现新的脓肿灶,局部肿胀.
作者:靳二虎;梁雨婷;马大庆;许建波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肝外梗阻性黄疸对肝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材料和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仪测定23例肝外梗阻性黄疸患者的肝固有动脉和肝左静脉血流,并与23例单纯胆囊结石患者和23例正常人对比.结果:肝外梗阻性黄疸患者肝固有动脉内径、血流速度、血流量显著高于正常人和单纯胆囊结石患者;而正常人和单纯胆囊结石患者之间无差别.肝左静脉血流测值在各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别.结论:梗阻性黄疸时肝固有动脉血流量明显增多;肝左静脉病变较门静脉轻.
作者:王晶明;贾力群;陈旭春;丁蓉 刊期: 2001年第06期
CT增强的扫描技术,是一项标准的CT检查技术[1].在CT增强扫描中,给药装置的完善是获得满意显影效果的先决条件.应用高压注射器配套头皮针,进行螺旋CT增强扫描,由于注射速度快、压力大,易发生针头脱落、药液渗漏的现象,使增强扫描失败,给患者增加了不必要的痛苦.我们采用套管针行静脉穿刺置管的方法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作者:祝红线;郭英;张挽时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由于脊柱的侧弯,按常规脊柱扫描程序,不能充分显示椎体和椎管的情况、满足临床要求.我们尝试一种新的扫描方法,可以达到预想的目的. 1 设备和方法1.1 设备条件与技术参数美国GE公司9000HP全身CT扫描机,管电压120kV;管电流200mA;层厚2~5mm,层间距5~10mm,扫描时间5s,预置层数视脊柱侧弯程度和临床要求而定.
作者:耿振林;张朝利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评价门静脉高压静脉曲张的螺旋CT表现.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经螺旋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诊断为门静脉高压静脉曲张的CT表现,并对其发生部位作了统计.结果:增强扫描门静脉期扭曲扩张的静脉表现为曲线条、团块状或结节状高密度影.其中食管下端粘膜下及食管旁静脉曲张常见(发生率为61.7%),以下依次为胃周静脉曲张(36.2%),脾门附近静脉曲张(23.4%),脐旁静脉曲张(21.3%),肾及肾上腺静脉曲张(12.8%),腹膜后一椎旁静脉曲张(4.3%),门静脉海绵状变性(4.3%).结论:螺旋CT增强扫描门静脉期静脉曲张一目了然,结合其特定的解剖部位,CT能作出定性诊断并判断其程度.
作者:史斌;罗天友;文明;石军 刊期: 2001年第06期
1 病历简介患者,男,74岁.右臀部无明显诱因疼痛2个月余.近1周疼痛加重,并发展至小腿外侧.查体:脊柱L1~5右侧椎节旁有压痛,右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右下肢肌力IV级,无肌萎缩及感觉异常.CT扫描:脊柱L4.5间隙右侧黄韧带增厚.其前内缘见一1.0~0.8cm卵圆形略高密度影.CT值为21~56Hu,边缘锐利,其包膜可见均匀的环形钙化,右侧隐窝受压闭塞,硬膜囊受压变形移位(附图).CT拟诊为黄韧带囊肿钙化致椎管狭窄.
作者:刘爱林;石建平;张嘉默 刊期: 2001年第06期
螺旋CT血管造影(spiral CT angiography,SCTA),常用图像后处理方法为,大信号强度投影法(maximum intensity pri-jection,MIP)和表面遮盖法(shaded surface display,SSD).本组研究分析了我院1999-03~2000-05经手术或DSA证实的12例患者因蛛网膜下腔出血,疑颅内动脉瘤破裂,行脑SCTA检查的结果.
作者:潘功茂;钱晓凌;刘光彦;吴铭 刊期: 2001年第06期
1 病历简历患者,男,57岁.以左季肋部突发性疼痛并进行性加重伴发热6小时入院.既往有冠心病(慢性冠脉供血不足)史8年,无肝炎及其它传染病史.查体:体温39.2℃,左上腹有压痛.WBC:15×109/L.胆红质、血清蛋白、谷丙、谷草转氨酶、硷性磷酸酶、r-谷酰转肽酶及血清酶、血三脂、乙肝五项均未见异常.心电图示:ST段下移,T波低平同既往仍示慢性冠脉供血不足无明显新的改变.腹部超声示:肝、胆未见异常,脾不大,脾实质中极见48mm×38mm指向脾门的楔形异常回声区,边界模糊,内部回声不均匀,可见强光斑及小的液性暗区.振动探头时未见光点游动.结论:脾梗塞(附图).
作者:郭建琴 刊期: 2001年第06期
1 病例简介例1 患者,女,27岁.腹胀、腹痛、消瘦,停经7个月,婚后5年未孕.体检:移动性浊音阳性.肛检:截石位12点钟处触及肠外肿块,质较硬,固定.腹水常规检查:红色血性渗出液,利凡它试验++,白细胞计数2.1×109/L,淋巴细胞0.45.X线诊断:左胸少量积液.CT诊断:子宫占位性病变,拟子宫癌并腹水.B超检查:子宫轮廓模糊,紧挨子宫底及后壁见实性为主混合性包块,12.3cm×8.0cm,形态不规则,与子宫界限不清(图1),并向左中上腹延伸,腹膜大片状不均匀增厚,与大网膜、肠管粘连形成杂乱回声团块(图2),腹腔内见液性暗区6.9cm×10.8cm.超声诊断:(1)紧挨子宫底及后壁混合性包块,提示子宫癌;(2)腹水.
作者:林炳钦;李婵粧;邱展炜 刊期: 2001年第06期
1 故障现象我院所用岛津SCT3000TX型CT,曾反复出现扫描时高压中断,高压控制柜上的KVBAL或mAOK指示灯熄灭,指示有高压不平衡或管电流过大引起mA保护.但此时关掉电源片刻,再打开又可恢复正常,且扫描图像正常.2分析检修
作者:贾宏远;张建 刊期: 2001年第06期
1 病历简介患者,女,21岁,维吾尔族。左上腹部间歇性胀痛1年。自幼生活在牧区,家中饲有犬、羊。体检:一般情况尚好,左上腹肋缘下有压痛,但未触及包块。实验室检查:包虫液皮内过敏试验阳性,间接血凝试验阳性,血清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阳性。胸片示心肺无异常发现。CT检查:胰腺体、尾部有一突出于胰腺表面的圆形囊性肿物,大小为5.7cm×5.5cm×5.0cm,囊壁薄而光整,边界清楚,囊内密度均匀,CT值-2~1.5Hu,该病灶与脾脏分界清楚(附图),余肝胆脾肾未见异常。CT诊断:胰腺体尾部包虫囊肿。
作者:王振祥;塔依尔;王东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输尿管癌的影像表现及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8例原发性输尿管癌的影像表现,对照手术病理结果,分析其诊断价值.8例患者均行IVP和CT检查,其中3例做了输尿管三维重建,3例做了逆行肾盂造影检查,1例做了MRI检查.结果:IVP检查对8例患者未作出明确诊断,逆行造影诊断3例,CT扫描诊断8例,MRI诊断1例.结论:根据患者病情合理应用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诊断输尿管癌,CT扫描并三维重建对肿瘤的明确诊断和分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馨;叶锋;康江河;段少银 刊期: 2001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