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磁共振三维增强肺动脉造影及其临床应用初步研究

宋金松;刘玉清;朱杰敏;俞肖一;凌坚;严洪珍;蒋世良

关键词:肺动脉, MRA三维增强, 血管造影术
摘要:目的:探讨核磁共振三维增强肺动脉造影成像技术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4例正常志愿者和12例怀疑肺动脉病变患者行3D DCE MRPA检查,成像序列为三维快速梯度回波(FFE-3D),主要参数为TR/TE:9/3ms,翻转角30°,矩阵128×256,快速注射0.2mmol/kg Gd-DTPA,注射速度2ml/s,延迟时间正常组为5s,病变组依据病情而定,其中病变组经手术,血管造影和其他影像资料证实.评价图像质量判断正常,病变组肺动脉显示能力以及病变价值,并经X2统计学检验.结果:图像质量优良者15例;正常组主肺,左,右肺动脉,段肺动脉显示分别为4,4,4,20,64支;病变组分别为11,11,11,53和173支,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3D DCE MRA较正确显示肺动脉病变部位,范围和程度以及与其他肺疾患鉴别.结论:3D DCE MRPA是一种有效微创MRA技术,能较清晰显示段以上及部分亚段肺动脉,评价肺动脉病变具有很大潜力,能否替代血管造影包括IADSA仍需大量的临床对照研究.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相关文献
  • 慢性前列腺炎红外热像图临床应用(附777例分析)

    红外技术探测皮肤温度始于1800年左右,1956年起,医用热像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我所1997年5月起在临床应用红外热像仪检查777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本文总结了其成像图的资料和结果.1 临床资料与方法

    作者:陈胜天;张秀练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胼胝体区胶质瘤的MRI诊断

    目的:探讨胝胝体区胶质瘤的MRI表现,提高对该类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材料与方法:对34例胼胝体区胶质瘤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胼胝体区胶质瘤呈长T1长T2异常信号,信号强度均匀或不均匀,有明显占位效应,增强扫描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强.部分胼胝体区胶质瘤向两侧脑叶侵犯,出现“蝴蝶征”,此征象有助于定位诊断.结论:胼胝体区胶质瘤是颅内特殊部位的肿瘤,MRI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杨本强;崔兴华;周丽娟;綦向;刘文源;王非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后纵隔神经节细胞瘤和神经节神经母细胞瘤的CT和MRI诊断

    目的:分析后纵隔神经节细胞瘤和神经节神经母细胞瘤的CT和MRI表现及其诊断.材料和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神经节细胞瘤7例,神经节神经母细胞瘤2例的CT和MRI表现.结果:肿瘤常呈半圆形或椭圆形,纵径比横径或前后径长,边缘锐利,1例神经节细胞瘤呈哑铃形.CT示肿瘤实性部分呈等或稍低于胸壁肌密度,囊变部分的密度比脑脊液稍高.T1WI示肿瘤等或稍低于胸壁肌信号,囊变部分稍高于脑脊液的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结论:肿瘤纵径长于其它径是重要征象,CT和MRI能显示肿瘤形态特征,提示诊断.

    作者:陈巨坤;陈冬;王魁英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肝癌肝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

    目的:了解供应肝癌的肝动脉分支与非供应肝癌肝动脉分支的血流动力学差异.材料与方法:用脉冲多普勒超声对49例肝脏某一叶的单发性肝癌及38例慢性肝病患者进行检查,分别测量左、右肝动脉分支多普勒速度频谱角度矫正的峰值血流速度(PS)及搏动指数(PI).结果:在慢性肝病组,左、右肝动脉分支峰值血流速度及搏动指数无显著差异,而3cm以上肝癌,供癌肝动脉分支比非供癌肝动脉分支,峰值血流速度明显升高,搏动指数明显降低,血流动力学变化程度与肝癌大小及门静脉内有无癌栓有关.结论:供应肝癌的肝动脉分支较非供应肝癌的肝动脉分支阻力降低.

    作者:王家刚;潘丽玲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心肌灌注显像放射性稀疏区成因与组织衰减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正常心肌灌注显像放射性稀疏区的成因.材料与方法:对5例猪心行99mTc-MIBI在体和离体心肌灌注显像,并用ROI技术测量左室各部位心肌的放射性水平(计数/像元),由该值在两种状态下的差值计算衰减程度(%).结果:两种状态间壁后部和后壁放射性水平低;在体心肌前壁中段衰减程度(7.9%)高于其前段和后段,该区衰减程度与胸壁厚度呈正相关;后壁衰减程度高(11.9%).结论:胸壁是造成前壁中段稀疏影的原因,膈肌是形成后壁稀疏影的重要原因之一.心肌图像重建时可根据衰减程度作适当补偿.

    作者:范义湘;郑普德;彭武和;陈仰珍;石卫民;周乃基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Budd-Chiari综合征合并下腔静脉巨大血栓的介入性治疗

    介入性治疗Budd-Chiari综合征是近年来介入放射学研究的热点.国内外对于各种不同类型的Budd-Chiari综合征的介人性开通治疗已有不少报道[1-3],而对Budd-Chiari综合征合并下腔静脉巨大血栓的介入性开通治疗仅见数例报道[4,5].本文总结了近几年在介入性治疗Budd-Chiari综合征合并下腔静脉巨大血栓方面所作的工作.

    作者:王仲朴;王茂强;李志强;谢春明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超声图像微机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目的:利用现有的微机系统配合适当的软硬件设备实现投入小,高效灵活的PACS.材料与方法:使用微机、视频采集卡、图像采集处理软件及资料库管理软件完成系统构成.结果:本系统运行良好,快速的图像捕捉、入库保证了图像存贮质量,节省人力和资金,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落后的信息存贮和管理模式,在科研、教学和实际工作中起到重要作用.结论:本系统经济实用,适合中小医院使用.

    作者:于杰;吴宇;杜斌;谢继安;常城;孙光鹤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大动脉炎及其血管造影综合分析

    目的:总结国人大动脉炎血管造影和某些临床特点,提高其认识水平.材料和方法:回顾分析415例大动脉炎(DSA171例,普通血管造影244例)和某些临床资料.与某些亚洲国家资料对比.结果:大动脉炎病变以狭窄-阻塞型为常见(84.8%),扩张-动脉瘤型少见(1.9%);大动脉炎常受累部位为腹主动脉及其分支(56.8%),其中肾动脉病变占29.7%,日本,韩国,印度则分别为34%,76%和92%,主动脉弓和头臂动脉病变占32.8%,日本,韩国,印度则分别为99%,83%和60%;按Lupi-Herrea分型以Ⅱ型多见(38.3%).结论:大动脉炎是亚洲地区常见的血管疾病,但有明显的地域分布和种族差异;本病诊断DSA已取代普通血管造影.

    作者:宋金松;刘玉清;凌坚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MRI扫描T1WI呈高信号脑坏死灶1例

    1 病历简介患者,女,27岁.言语不利、伴右手不能精细运动1个月余.查体:神志清醒,但言语欠清晰.自主体位,双侧瞳孔等圆等大,光反应敏感,右眼睑闭合无力,伸舌偏向右侧.指鼻试验右手差.四肢肌力五级,肌张力正常,右侧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未引出.影像学检查;CT示左颞顶部大片低密度区,均匀一致,边缘模糊,CT值29~32Hu,无明显增强(图1).全脑血管造影未见异常.MRI平扫示左侧颞顶叶有3.2cm×5.2cm×4.3cm异常信号.

    作者:张晓锦;李优伟;唐林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肩关节造影和MRI诊断肩袖损伤

    目的:评定肩关节造影、MRI诊断肩袖损伤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将33例临床诊断肩袖损伤患者的术前关节造影和MRI检查结果与术中观察结果的比较.另有13例复发性肩关节不稳、无肩袖损伤症状和体征的年轻患者术前的关节造影和MRI结果以及术中观察结果作为正常肩袖对照.结果:在诊断肩袖完全断裂中,肩关节造影的敏感性为91%,特异性为100%;MRI的敏感性为95%,特异性为88%.结论:关节造影诊断肩袖完全撕裂方法简单、迅速且费用低,易于广泛开展.但不能直接显示病变部位.MRI不但能够准确显示断裂的部位,反映肩袖病变的病理过程,而且能同时显示相邻组织的病理改变,更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作者:朱庆生;信原克哉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曲面断层佳垂直断层域选择应用的研究

    在长期的放射工作中,发现曲面断层影像上部区域总是有些模糊,而下部区域就显得清晰的多.对此我们作了实验与研究,发现这种机器的断层方式独特,在其断层域上,利用X线束的斜射线与直射线各有独道之处.因此造成照射野上部和下部影像清晰度的差别.要充分发挥这种机器的优势,必须对其断层域有清楚的了解和正确的选择.本文将研究结果及临床应用的一些经验作一总结介绍,以便推广应用.

    作者:王照五;石校伟;王佩锞;高育;孙广熙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胸椎包虫病1例

    1 病历简介患者,女,63岁,内蒙古牧民.因双下肢行走无力,胸背部疼痛,进行性加重2个月,近1个月不能行走,腹部及肋弓以下皮肤感觉迟钝,大、小便困难来诊.体检:神志清楚,未触及浅表淋巴结,胸背部有广泛压痛,叩击痛,但以第五胸椎棘突为明显,双下肢肌张力3级,无肌肉萎缩,剑突以下皮肤痛觉、温觉减弱,触觉存在,深感觉正常,膝腱及跟腱反射亢进.双侧巴彬斯基氏阳性.实验室检查:血常规,Hb130g/L,WBC 5.7×109/L,RBC 4.2×1012/L肝功能正常.

    作者:覃峰;陈巨坤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肺炎性肿块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

    目的:探讨肺内炎性肿块的CT表现.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切除、CT导引下穿刺活检及临床追踪证实的肺内炎性肿块38例(47个病灶)的CT表现.结果:病灶位于肺外围、贴近胸膜面伴胸膜肥厚占80.9%;呈不规则形,三角形或锥形,尖端指向肺门或病灶长轴与支气管肺树一致占74.596;块内见气泡/蜂窝状边缘占76.6%.结论:肺炎性肿块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点,可以与肺癌鉴别.

    作者:段成洲;蒋明;吕庆才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CT诊断腰椎小关节综合征的价值

    目的:分析腰椎小关节综合征的CT表现,探讨CT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腰椎小关节综合征的CT表现.结果:腰椎小关节综合征小关节异常主要包括小关节增生肥大、骨赘形成、关节间隙变窄、小关节真空现象,小关节半脱位、关节囊钙化及两侧小关节不对称以及侧隐窝狭窄,椎间盘真空征及轻度腰椎退行性滑脱.结论:CT扫描可对腰椎小关节综合征诊断提供可靠影像学依据,对改进临床诊断和治疗腰腿痛有重要意义.

    作者:丁国成;孟波;宋伟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胸腺瘤的CT诊断

    目的:评估CT诊断良恶性胸腺瘤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分析31例经外科和病理证实的胸腺瘤的CT表现.结果:良性胸腺瘤10例,除1例与左肺动脉局部有粘连外,其余边界均清晰.侵袭性胸腺瘤12例,胸腺癌9例,除1例鳞癌外,CT均为不规则肿块,血管间隙均受侵,前者心包受侵8例,胸膜受侵7例,后者心包受侵5例,胸膜受侵5例,肺转移4例,双肾上腺转移1例,胸骨破坏1例.结论:CT能准确鉴别良性恶性胸腺瘤,显示恶性胸腺瘤的浸润范围,并对侵袭性胸腺瘤和胸腺癌进行鉴别.

    作者:李涛;陈巨坤;周卫华;李欣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颈动脉体瘤的术前造影和栓塞

    目的:了解颈动脉体瘤的血供情况及术前栓塞对术中出血、手术全切率和术后疗效的影响.材料与方法:18例颈动脉体瘤患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并经5F造影导管用直径250 1000μm Ivalon对肿瘤供血动脉进行栓塞处理.结果:颈动脉体瘤主要由同侧的颈外动脉分支供血,同侧颈内动脉参与供血的占1/18,椎动脉参与供血的占2/18.供血动脉栓塞后肿瘤染色大部分消失,术中出血明显减少.结论:颈动脉体瘤的术前栓塞有助于减少术中出血,增加手术安全性,提高手术全切率和术后疗效.

    作者:姜金利;刘熙鹏;柳登高;李宝民;周定标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肺癌类型及分化程度与癌性空洞表现的关系

    目的:分析肺癌空洞的X线平片、CT与MRI表现,探讨空洞与肿瘤类型及分化程度关系.材料与方法:对40例以各种方法证实为肺癌,均摄X线平片,其中30例做CT、10例做MRI检查.40例中30例手术病理检查,病理结果与影像表现对照.结果:空洞内缘不规则似癌梁样改变,空洞壁厚度与空洞在肿瘤中位置特别是肿瘤越小,形成的空洞越小;肿瘤越大,空洞偏大,且肿瘤又呈分叶样改变等与肿瘤类型与分化程度有明显关系.CT对空洞内缘与肿瘤边缘显示优于X线平片.MRI对肿瘤组织信号强度变化,如肿瘤液化坏死,甚至对肿瘤性质有潜在定性能力.结论:肺癌空洞X线、CT与MRI表现与肿瘤类型及分化程度有明显联系.

    作者:蒋瑾;周瀚;付凯;徐刚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运用心理疗法使患儿积极配合磁共振检查

    磁共振成像检查患儿必须保持镇静,稍有躁动便引起伪影,影响成像质量.目前对患儿心理学方面的研究尚未引起重视,患儿由于躯体疾病、环境改变和对医疗器械的恐惧心理,常出现胆怯、害怕、执拗甚至拒绝反应和硬性反抗等心理反应,以往常需佐以镇静、催眠药物.1997年10月以来,我们对125例行磁共振检查的患儿应用心理疗法,克服患儿的心理障碍,减轻和消除其对检查的恐惧和紧张,使患儿积极配合检查,取得了满意效果,减少了镇静剂的使用.

    作者:何静;黄石玲;吴晓鸣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诊断上腔静脉综合征的价值

    上腔静脉综合征(Superior Vena Cava Syndrome,SCVS)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上腔静脉完全性或不完全性阻塞,致使血液回流受阻的临床征候群,以往多应用静脉造影方法明确诊断.近年来,多平面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的临床应用,为该病的无创性诊断开辟了新途径[1].本文总结了应用这一方法诊断5例SVCS的探查技术和诊断价值.

    作者:黎莉;张薇;张运;朱式娟;钟明;白晨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髋骨良性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CT分析(附10例分析)

    目的:探讨髋骨良性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CT表现.材料和方法:经手术病理和临床活检证实共10例,其中成软骨细胞瘤和骨巨细胞瘤各3例,骨纤维异常增殖症2例,非骨化性纤维瘤和嗜酸性肉芽肿各1例.结果:CT显示肿瘤钙化机率高于X线平片,但对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价值有限;对肿瘤的内部结构和病变周围软组织的显示CT优于X线平片.结论:充分利用CT密度分辨力、横断多层面的解剖结构的优越性,可显示X线平片见不到的征象.

    作者:马千红;刘海;徐刚;高山 刊期: 2000年第02期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