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深静脉补钾对低钾患者治疗效果及依从性的观察

周蓓;张钰;王晓林

关键词:患者依从性, 微泵, 高浓度氯化钾, 低钾血症
摘要:目的 观察深静脉泵入高浓度氯化钾治疗低钾血症患者疗效,了解低钾血症患者对微泵深静脉注射治疗和传统静脉滴注治疗的依从性差异.方法 对2010年1月-2011年1月入住我院重症医学科的50例低钾血症患者分组给予高浓度氯化钾微泵深静脉补钾和传统静脉滴注补钾,观察补钾6h、12 h、24 h后血清钾水平,比较不同时间段两种补钾方法的血清钾恢复正常例数及百分率、并发症发生例数及发生率、患者依从性差异.结果 各时间段微泵深静脉补钾组血清钾恢复正常的例数和百分率均显著高于传统静脉滴注补钾组,微泵深静脉补钾组无静脉炎和注射局部疼痛发生,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依从性高(P<0.05).结论 高浓度氯化钾微泵深静脉补钾见效快,明显优于静脉滴注补钾,患者依从性高.
成都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炎性衰老的研究

    炎性衰老(inflamm-aging)的概念由C.Franceschi等[1]在2000年首次提出,它是衰老研究大家族的一个新成员.炎性衰老与多种疾病密切相关.炎性衰老的研究越来越重要,已经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十来年取得了一些研究进展.本文对炎性衰老的概念、炎症特征、机制、干预、与疾病的关系和研究策略等进行全面综述.

    作者:夏世金;孙涛;郑松柏;张伟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深静脉补钾对低钾患者治疗效果及依从性的观察

    目的 观察深静脉泵入高浓度氯化钾治疗低钾血症患者疗效,了解低钾血症患者对微泵深静脉注射治疗和传统静脉滴注治疗的依从性差异.方法 对2010年1月-2011年1月入住我院重症医学科的50例低钾血症患者分组给予高浓度氯化钾微泵深静脉补钾和传统静脉滴注补钾,观察补钾6h、12 h、24 h后血清钾水平,比较不同时间段两种补钾方法的血清钾恢复正常例数及百分率、并发症发生例数及发生率、患者依从性差异.结果 各时间段微泵深静脉补钾组血清钾恢复正常的例数和百分率均显著高于传统静脉滴注补钾组,微泵深静脉补钾组无静脉炎和注射局部疼痛发生,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依从性高(P<0.05).结论 高浓度氯化钾微泵深静脉补钾见效快,明显优于静脉滴注补钾,患者依从性高.

    作者:周蓓;张钰;王晓林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胱抑素C的IgG-和IgY-ELISA检测体系的建立与评价

    目的 建立适用于检测人胱抑素C(Cystatin C)的IgG与IgY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体系.方法 以人Cystatin C作为抗原免疫产蛋的罗曼鸡和新西兰兔,纯化抗Cystatin C的鸡抗体IgY和兔抗体IgG,并分别建立三种ELISA夹心检测体系,Ⅰ:捕捉抗体IgG+检测抗体IgY+抗鸡IgY酶标抗体;Ⅱ:捕捉抗体IgG+检测抗体IgY+兔F(ab)2抗鸡酶标抗体;Ⅲ:捕捉抗体IgY+检测抗体IgG+抗兔IgG酶标抗体.通过比较Cystatin C的低检测浓度和阴性对照的OD值评价三种夹心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 体系Ⅰ的Cystatin C低检测浓度为7.5 ng/mL(阴性对照OD值为0.737),体系Ⅱ的Cystatin C低检测浓度为13 ng/mL(阴性对照OD值为0.313),体系Ⅲ的Cystatin C低检测浓度为10 ng/mL(阴性对照OD值为0.31).结论 成功建立了Cystatin C的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体系,体系Ⅰ的灵敏度高但其特异性差,体系Ⅱ和Ⅲ的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均较好,可以用于Cystatin C的检测.

    作者:蒋洪娇;李敏惠;邹强;王琦;吴永琴;吴啟洪;邓未;刘雯雯;杨艳玲;代爽;杨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高校护理学生信息素养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1研究背景信息素养的定义常被人提及的是1989年美国图书馆学会(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ALA)所界定“个人能察觉到何时需要信息,且有能力找寻、评估与有效利用所需信息”.而信息素养的范围,C.R.McClure(1994)[1]认为,在网络时代包含传统素养(traditional literacy)、媒体素养(media literacy)、计算机素养(computer literacy)及网络素养(network literacy)四方面.整体而言,信息素养是将传统素养、媒体素养、计算机素养和网络素养,借助适当的教育与训练,培育人们具备了解信息的价值,在需要信息时能有效率地查询信息、评估信息、组织信息与利用信息的能力.

    作者:郑砾;丘琦;舒林;王梅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中药鬼箭羽降血糖研究进展

    鬼箭羽(E.alatus(Thunb) Sieb,又名卫矛)味苦、性寒入足厥阴经,是卫矛科植物卫矛的干燥枝条及其翅状附属物,其功效在《本经》的载述主要是破血、通经、杀虫治疗,多偏重于妇科疾病.近十年的研究表明:鬼箭羽可降血糖、调血脂、抗过敏、调免疫且富含钙质,可治疗糖尿病、高脂血症、慢性肾病等多种内科病证,不论单用或组方应用均有很好的疗效.此外,在降血糖活性成分研究及药理机制探讨等方面,许多学者做了大量工作.本研究旨在对其近十年相关研究进行介绍.

    作者:陈志远;王兴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正交设计优化微波消解猪肉测定铅的条件

    目的 优化微波消解猪肉测定铅的实验条件.方法 设计三因素(功率、时间和压力)三水平的正交实验方案,微波消解标准猪肉,用原子吸收仪测定消解液铅含量,计算回收率,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 猪肉微波消解影响因素的顺序依次为功率>时间>压力,佳组合为A3B3C2(功率80%、辐射时间180s、压力1.5Mpa),该条件下猪肉微波消解铅回收率为95.7%.结论 标准猪肉在本正交设计优化条件下消解效果较为理想.

    作者:王浩臣;伍小利;陈亚菲;李长洲;廖彬利;余小平;魏敏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重视衰老与老年相关疾病的研究

    据报道,从现在开始,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将加快,到本世纪中叶达到老龄化的峰值期,60岁及以上老年人数量将超过4亿人,占总人口的30%以上;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超过3亿人,占总人口的20%以上.根据中国科学院2007年《中国可持续发展总纲(国家篇)》提供的资料,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将从2011年的73.5岁上升到2050年的85岁,老年人口高龄化特征将日益凸显.我国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一个重大的带有战略性的问题,因此,实现健康的老龄化已是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保持老年人健康是实现积极健康老龄化和成功老龄化的关键.

    作者:沈自尹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脑脊液Cystatin C及β2-MG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脑脊液中低分子量蛋白质Cystatin C和β2-MG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与其它蛋白指标的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 观察多种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脑脊液中Cystatin C、β2-MG、C.S.F Total Potein(TP)和C.S.F MicroAlbumin(MAlb),根据临床需求部分患者检测了QAlb(血清白蛋白与脑脊液微量白蛋白比值,计算公式为SAlb/MAlb).(1)根据β2-MG实际测定结果四分位分组,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并对比分析组间Cystatin C、TP、MAlb及MAlb/TP值;(2)根据QAlb分组,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并对比分析组间Cystatin C、β2-MG、TP及MAlb;(3)分析Cystatin C与β2-MG、TP、MAlb及QAlb的相关系数显著性检验及β2-MG与TP、MAlb及QAlb的相关系数显著性检验.结果 (1)根据β2-MG四分位分组,组间ANOVA结果显示:各组间Cystatin C、MAlb及TP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而MAlbl/TP比值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00863、<2e-16、<2e-16及0.167);(2)根据QAlb分组,组间ANOVA分析结果显示:组间ββ2-MG、MAlb及TP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2e-16),而组间Cystatin C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3) Cystatin C与β2-MG呈正相关,且相关系数显著性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Cystatin C与TP、MAlb及QAlb均呈负相关,但其相关系数显著性检验无统计学意义(P>0.05);β2-MG与CystatinC、TP、MAlb及QAlb相关系数显著性检验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脑脊液CystatinC和β2-MG均为低分子量蛋白质,其分子量相当接近,但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表达并不一致,提示此两种蛋白质在疾病中的价值及机制有所区别,联合观测Cystatin C及β2-MG并结合脑脊液中其它蛋白指标在神经系统疾病的判断、治疗与预后中可能具有重要价值,尚有待更进一步的临床观察及总结.

    作者:王家驷;王廷杰;舒仁明;李清明;孙良丽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间歇清洁自家导尿术在慢性尿潴留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慢性尿潴留”患者行清洁自家导尿(CISC)降低下尿路感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方法 40例“慢性尿潴留”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分别行CISC术(观察组)和膀胱造瘘术(对照组),术后1月复查尿常规、尿培养,观察术后下尿路感染情况.结果 1个月后复查尿常规,观察组泌尿系感染率为10%,对照组感染率为75%.1月后查尿培养提示:清洁中断尿菌革兰阴性杆菌落计数>105个/mL,观察组泌尿系感染率为5%,对照组感染率为70%.观察组患者的下尿路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CISC术治疗“慢性尿潴留”疾病,能降低患者下尿路感染、改善其生活质量,且安全性、有效性较好,但费用昂贵.

    作者:左亚丽;刘振湘;徐晓亮;蔡勇;白志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抗衰老医学

    抗衰老医学(anti-aging medicine,AAM)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新兴医学学科.随着人类寿命的不断延长,伴随而来的是老年相关疾病的高发,AAM应时而生,正逐渐成为医学研究的热点.根据长期对人类生理的研究,科学家们发现:人的正常寿命应该是120~160岁,也就是说人平均可以活到140岁.但今天,由于诸多外界和人自身因素的共同影响,人的寿命被大打折扣.决定人类寿命的因素,首先是人与生俱来的遗传因素,其次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而衰老本身是一种由细胞分裂引起的主动的破坏过程,并非一种被动过程,外界因素只能影响其发展速度却不能改变它开始的时间.因此,AAM的目标就是把这种老化的速度拉回到正常的水平上来.

    作者:张伟;郑松柏;夏世金;孙涛;于晓峰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三级联动急救网络在农村急诊救治急性冠脉综合症的应用

    目的 观察三级联动急救网络在农村急诊救治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的实用性及有效性.方法 在目前现有三级医疗基础之上建立三级联动急救流程,选用ACS农村急诊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用2011、2010年度为实验组及2009年度为对照组,比较三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及高危患者抢救成功率.结果 相对于2009年,2010及2011年度患者抢救成功率得到显著改善(P<0.05),住院费用明显降低(P<0.05),但住院天数未见明显变化(P>0.05).结论 该三级急救网络执行极大推进农村ACS急救的进步,该网络实用有效.

    作者:石源;张俊峰;赵海;徐佳宁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成都地区各年龄段女性群体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统计学分析

    目的 了解成都地区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年龄分布情况,以及高危亚型与低危亚型感染和单重感染与多重感染分别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1年3-12月来院做人乳头瘤病毒检查的病人标本500份,运用反向点杂交方法对其进行分型检测,结果通过excel2003和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00例标本中258例人乳头瘤病毒呈阳性,感染率为51.6%,低危阳性与高危阳性分别130例和128例,但不同临床症状低危感染与高危感染分布有很大差异,总的来说随着临床症状严重性增加高危阳性感染率增加,发生多重感染的概率增大.结论 通过统计不同年龄段的感染情况,发现16~30岁是女性感染人乳头瘤病毒的高峰期,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有年轻化趋势,但中老年女性群体中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率依然居高不下.

    作者:陈刚毅;丁显平;权强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老年宫颈癌E2-EPF表达与肿瘤深肌层浸润及盆腔淋巴结转移关系的研究

    目的 了解老年宫颈癌E2-EPF表达水平与肿瘤深肌层浸润及盆腔淋巴结转移发生的关系,为老年宫颈癌转移的早期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住院老年宫颈癌患者36例,手术切除获取癌组织标本,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癌组织中E2-EPF mRNA的表达水平,探讨E2-EPF表达水平与肿瘤深肌层浸润及盆腔淋巴结转移发生的关系.结果 36例病例中发现肿瘤深肌层浸润19例,占52.8%,盆腔淋巴结转移10例,占27.8%.深肌层浸润组E2-EPF mRNA平均表达水平为无深肌层浸润组的2.14倍,盆腔淋巴结转移组E2-EPF mRNA平均表达水平为无盆腔淋巴结转移组的1.72倍,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E2-EPF在发生转移的老年宫颈癌组织中高表达,E2-EPF信号通路可望成为宫颈癌防治的新靶点.

    作者:胡鸿飞;汪峰;夏世金;骞军平;郑绮明;胡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皮肤温觉转导与传入机制

    机体通过温度感受器感知内外环境温度的变化.人和哺乳类皮肤热感受器和冷感受器分别感受热刺激和冷刺激,通常能辨别的温度范围大约是-10~60℃[1,2].皮肤温度感觉不仅为维持体温在佳恒定状态提供调节性输入信号,而且还可以感知潜在的损伤性温度刺激对机体的损伤,其传入信号参与触觉进行分辨不同物体和材料的温度,如金属与木头的性质和温度的分辨.近年来已确定温度感觉的分子基础是由温度激活离子通道,几乎所有的离子通道都属于瞬时感受器电位(TRP)通道[1-4].这类通道分为7个亚家族,其亚家族的蛋白结构均含有6个跨膜结构域,并且在第5和第6跨膜片段间形成一个孔道环.转导热感觉的TRPV1、TRPV2、TRPV3、TRPV4和转导冷感觉的TRPM8与TRPA1广泛表达于Aδ纤维和C类纤维,以及角质细胞、肥大细胞、脂肪细胞、朗格罕细胞和平滑肌细胞[1-4].本文就近年来皮肤损伤性和非损伤性冷觉与热觉转导和传入机制,以及皮肤角质细胞参与温觉转导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杨永录;汪诚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基于盖洛普CE11测量医疗投诉患者的客户忠诚度

    目的 评价曾产生医疗质量投诉的患者对所就诊医院客户忠诚度的影响.方法 采用可比、回顾性队列的研究方法,以美国盖洛普咨询公司“盖洛普CE11(客户忠诚度)量表”为工具,以我院体检中心近5年来曾产生医疗质量投诉的全部案例为研究对象,按其医疗投诉是否得到满意解决将其分为满意解决组(n=32)及未得到满意解决组(n=125),并利用统计软件按病人的门诊号随机抽取无医疗质量投诉的客户(n=160)作为对照,分析3组盖洛普CE11(客户忠诚度)量表的积分,以评估医疗投诉处理的不同效果对健康体检中心客户忠诚度的影响.结果 投诉得到满意解决者,在总体满意度、再次购买的可能性、向别人推荐购买的可能性3个维度上明显优于未得到满意解决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盖洛普GE11情感依附的8个维度方面,医疗投诉得到满意解决的患者,在“信心”“诚信”“激情”3个层次明显优于未得到满意解决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自豪”这一层次上,两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相比从未有过医疗投诉的患者,医疗投诉得以满意解决者,无论是在L3(忠实的3个维度),还是在A8(情感依附的8个维度)上,得分明显优于未得到满意解决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健康体检中心,医疗投诉未得到满意解决的患者客户忠诚度差,从未发生医疗投诉的患者次之,医疗投诉得以满意解决的患者客户忠诚度好.

    作者:陈蓓蓓;曾莉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预见性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的意义探讨

    目的 探讨预见性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术用于治疗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07年1月~2012年1月间于我院治疗的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160例,其中行预见性一次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的患者88例为实验组,行分两次进行双侧去骨瓣减压术治疗72例为对照组,通过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治疗的死亡率、术后恢复情况,判断预见性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术用于治疗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预见性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术用于治疗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可以明显降低手术的死亡率,对于术后的恢复情况,同样有优势.

    作者:徐辉;游朝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病征的糖尿病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 探讨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病征的糖尿病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择2010年2月份到2011年9月份于我院治疗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108例,根据发病前患者是否确诊糖尿病分为两组,一组为观察组(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共37例;一组为对照组(发病前已确诊糖尿病)共51例.总结两组患者的糖尿病酸中毒时的发病诱因、2型糖尿病患者所占比例及急诊误诊率,并组间比较.结果 观察组发病的主要诱因为酒食,急诊的误诊率为32.4%,2型糖尿病比例为75.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均小于0.05.结论 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病征的老年糖尿病患者酒食是发病的主要诱因,发病后,误诊率较高,此类患者医师在临床诊疗时应该加以重视.

    作者:李晓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2011年成都某综合医院呼吸内科门诊疾病谱调查

    目的 通过调查我院呼吸内科门诊疾病构成,初步预测成都市综合医院呼吸内科门诊疾病谱.方法 随机收集四川省人民医院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呼吸内科门诊电子病历,根据人民卫生出版社《内科学》第七版并结合初诊医生的初步诊断,获得各种疾病的构成.结果 共收集呼吸内科门诊患者14900例,平均年龄(46.3±17.2)岁,男女性患者比例基本相当,23~48岁及53~68岁为呼吸内科门诊就诊的高峰年龄段.呼吸内科门诊常见的十大病因依次为:急性气管-支气管炎、胸痛、慢支炎、COPD、亚急性咳嗽、慢性咳嗽、上呼吸道感染、肺炎、各种胸闷气紧、支气管哮喘及咯血.部分疾病存在季节性波动.结论 本研究首次预测成都市综合医院呼吸内科门诊疾病谱,具有一定代表性,亦提示我们应当警惕和重视的疾病和人群,这也为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龙怀聪;解郑良;陈庆;杨阳;周仲伟;周雨田;陈红;李晓惠;刘跃建;唐荣珍;周晓芳;肖邦榕;赵光斌;冯玉麟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白藜芦醇抗衰老研究新进展

    衰老是自然界一切生命由遗传因素和内外环境互相作用下的生物学过程,这个过程从出生、发育、成长直到死亡,是机体功能退行性下降及紊乱的综合变化,具有累积性、普遍性、渐进性、内生性、危害性5个生理特征[1].白藜芦醇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一种植物抗毒素,作为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强的激活剂,白藜芦醇可以模拟热量限制(CR)的抗衰老效应,参与有机生物平均生命期的调控[2,3].已有报道[4]指出白藜芦醇能增加酵母、后生动物和其他动物的寿命,其抗衰老作用的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机制也因此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一个新热点.本文综述了白藜芦醇的一般性质、代谢途径以及近年来白藜芦醇抗衰老机制的研究进展,展望了白藜芦醇在临床应用中的良好前景及所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开展白藜芦醇生理药理活性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楼旭丹;汪海东;夏世金;孙涛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三步序贯法治疗急性脑出血临床研究

    目的 评估中医三步序贯法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2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46例,采用中医三步序贯治疗,分3个阶段,有主次采用中药汤剂进行清肝息风,通腑化痰,活血化瘀治疗;对照组46例,采用西药常规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90 d后的血肿变化,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及日常生活能力(ADL).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颅内血肿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趋势明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90 d内患者死亡2例,对照组7例,观察组死亡率远低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肺部感染例数与多脏器功能衰竭例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90 d后,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恢复至Ⅰ级与Ⅱ级的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处于Ⅴ级植物昏迷状态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因此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医三步序贯法治疗急性脑出血能有助于患者血肿消退,促进意识清醒,避免脑病理性损伤,加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是治疗急性脑出血的有效手段.

    作者:龙大同 刊期: 2012年第03期

成都医学院学报杂志

成都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四川省教育厅

主办:成都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