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晓燕;胡望平;胡盈莹;郑为强;冯福英;周长邵
TRAP-PCR法是端粒酶检测的经典方法,在此基础上,对细胞裂解液成分、PCR等作了进一步的改进,改进后细胞裂解效率更高,而端粒酶的活性并没有受到影响,同时电泳条带更为清晰.
作者:陈明;付文金;巢时斌;罗建新;彭剑雄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美国DADE公司的Dimension Rx1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应用了现代机械和电子信息新的技术,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易、具有独特的屏幕界面和完善的信息交流系统,可用标准品、因数、定标曲线进行测量,能作质控数据统计,全自动绘画质控图,无二次污染,系统在运行中不断进行检测和控制,若有不正常情况会发出信号,提示操作者正确按键和使用.我院于1999年引进了该仪器,经五年多的使用,在室内室间质控中都取得了好成绩.现将常见的操作报警的原因及处理方法分析总结,望有助于同行使用该仪器.
作者:林霞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骨关节炎(OA)和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滑液对中性粒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通过流式细胞仪及荧光显微镜检查19例RA和11例OA患者对体外培养粒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流式细胞仪及荧光显微镜检测的体外培养粒细胞自发凋亡发生率分别为43.6%和37.4%,加RA滑液组分别为18.3%和13.7%(P<0.01),加OA滑液组则分别为40.3%和31.2%(P>0.05).结论 RA滑液可显著降低粒细胞凋亡发生率,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较荧光显微镜检查更具敏感性.
作者:杨明辉;袁国华;魏锦;郭晓兰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建立一种同时检测解脲支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淋病奈瑟菌(NG)三种病原体DNA的方法并用于临床标本检测.方法建立单管多重PCR体系,其结果与常规PCR法比较.结果可以一次性检测出解脲支原体、沙眼衣原体和淋病奈瑟菌.结论该法特异性好,单管多重PCR体系检测3种STD病原菌DNA的灵敏度低为0.43 fg,与单独的PCR检测的灵敏度相同,将它做成体外基因诊断试剂盒能快速特异性指导单种和多重感染.
作者:唐文志;周玉球;张永良;黄小兰;谭星蓉;黄小燕;李宇雄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体外循环与微创冠状动脉搭桥术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适合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42例,随机分成C(体外循环,CCABG)组和O(微创术,OPCABG)组各21例.分别留取术前24 h(T0)、术中(T1)、术后24 h(T2)、术后48 h(T3)四个时段的尿液及血液标本,记录尿量,通过血、尿标本中的肌酐测定结果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同时检测尿微量白蛋白(ALB)、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浓度,计算尿蛋白或酶排量(蛋白或酶浓度与Cr之比).结果①Ccr:两组病人T1明显高于T0,T2、T3快速回降低于T0(P<0.01).组间比较,T1Ccr水平C组明显高于O组,T2、T3Ccr水平C组明显低于O组(P<0.05);②尿ALB/Cr:两组病人T1ALB/Cr值明显高于T0水平,T2、T3有不同程度的回落,但仍高于T0(P<0.01).T1ALB/Cr,C组明显高于O组(P<0.01);③尿RBP/Cr、NAG/Cr:T0两组病人尿RBP/Cr、NAG/Cr水平均高于正常值,并在T1-T3各时点持续上升高于T0(P<0.01).两组T1、T2、T3各相应时点值比较,C组明显高于O组(P<0.01,P<0.05).结论微创术与非体外循环对肾小球和肾小管功能均有可逆的亚临床影响,对肾小管影响大于肾小球.微创术对肾功能的影响较小于体外循环的影响.
作者:许翔;李莉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经血小板交叉配合试验的配合单采血小板的临床输注效果.方法选择30例反复输注血小板的血液病患者,其中15例应用单克隆抗体固相血小板抗体试验(MASPAT)进行血小板交叉配合试验,另15例患者采用血小板随机输注,比较其临床效果,并于输注前及输注后1 h和24 h检测血小板计数,以血小板校正计数增值(CCI)判定输注效果.结果交叉配合试验组与随机输注组有效率分别为85.7%,28.1%,差异十分显著(P<0.01).交叉配合试验组其CCI显著高于随机输注组(P<0.01).结论经MASPAT进行血小板交叉配合试验,能显著提高血小板临床输注效果.
作者:张献清;穆士杰;陈晨;夏爱军;孙文利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SSCP)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浆循环核酸p53基因突变检测的可行性,研究NSCLC患者血浆p53基因突变对NSCLC发生、发展和预后估计的意义.方法应用PCR扩增p53基因外显子5~8,并用SSCP分析产物突变情况,再与各生物参数进行相关研究.结果 10例健康人血浆循环核酸p53基因突变检测结果均为阴性,60例NSCLC患者血浆中p53基因5~8外显子突变测定的结果显示有28例出现突变,占47%(28/60).p53基因突变率与术后肿瘤残留、对治疗的反应显著相关(P<0.05),与临床分期、年龄、性别、病理分型无关(P>0.05).结论血浆循环核酸p53基因突变对NSCLC的早期诊断、病情监测、预后评估都具有指导意义.PCR-SSCP分析简便、可靠,可作为检测大量标本的突变的可行性方法.
作者:于正洪;林勍;林勇;刘畅 刊期: 2006年第02期
随着医学检验的快速发展,生化分析仪在医院检验科的生化项目分析中是不可缺少的必备仪器,而日立系统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以其性能稳定、精密度高、功能齐全、使用方便深受用户喜爱,在我国拥有大量用户.要保持仪器有良好的性能,正确使用和维护仪器十分重要,曾有作者对其作过详细介绍[1,2].但对于仪器维护人员如何尽快排除仪器出现的故障,减少对工作的影响也显得非常重要.为此,本人对日立7060生化分析仪的故障及处理方法介绍给同仁,以便对他们的工作有所帮助.
作者:饶万楷 刊期: 2006年第02期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一种获得性、出血性综合征,是许多病因引起的复杂病理过程的中间环节.早期诊断DIC才能及时控制病情的进展,因此,有学者提出DIC前状态(pre-DIC)的概念[1].目前,对pre-DIC的诊断多集中在分子标记物检测方面.
作者:王珂;李雪梅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评价三种方法四种试剂自动化检测HBV血清标志物结果的差异.方法选择AxSYM、Alisei、SYM-Bio自动免疫分析仪分别采用三种方法四种试剂对636例筛选的血清标本进行HBsAg、Anti-HBs、HBeAg、Anti-HBe、Anti-HBc等五项血清标志物检测,并以AxSYM结果为参照,对项目结果不符及项目结果不一致进行分析.结果对636例筛选的血清标本,Alisei KHB、Alisei Murex、SYM-Bio与AxSYM比较,其总的项目结果不符率和总的项目结果不一致率分别为12.4%和3.5%,11.1%和2.6%,7.5%和8.6%,各项目结果不符率以Alisei KHB、Alisei Murex的Anti-HBe和SYM-Bio的HBeAg/Anti-HBc高,分别为5.0%,5.8%和2.2%;各项目结果不一致率以Alisei KHB、Alisei Murex的Anti-HBs和SYM-Bio的Anti-HBe高,分别为2.3%,1.6%和3.2%.结论仪器、方法、试剂不同可导致血清标志物结果的差异,各项目的报告单位、判断标准有待进一步规范,应建立完善的检测血清标志物量值溯源体系.
作者:成军;孙长贵;谢珏;唐兴洲;王旭明;王国政;孙关忠 刊期: 2006年第02期
医院医学检验科或食品、药品检验机构每天处理大量标本,产生大量数据,这些数据的保存与管理对实验室提出新的要求,手工处理这些数据会消耗大量人力,工作效率低,容易出错,查询不便.现有的一些检验仪器自带数据保存功能,但容量有限,没有数据统计功能,并且这些仪器很难普及所有检验项目和所有实验室.计算机以其强大的贮存功、数据处理功能及低廉的价格已在所在实验室中普及,利用计算机进行数据保管成为可能.Access是Microsfot office自带的数据管理软件,其功能强大,操作简单,易于查询,在进行数据录入的同时产生一个设定格式的报告单,大大节约了人力、物力,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实验室的外部形象.
作者:刘燕;王全哲;崔红伟;安亮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急诊检验医学模式,合理配置临床检验设备资源,有效确保快速检验通道畅通.方法统计2002.7~2003.6和2003.7~2004.6两个时段检验项目的工作量和急诊量,并进行同期对比分析.结果急诊检验项目的总体分布主要为血常规、尿常规、常规生化、心肌酶谱、心肌标志物、凝血象、血气分析、微生物检验等,其中血常规、尿常规、凝血象和常规生化在急诊检验总体分布中的构成比分别为24.2%,18.2%,14.5%和26.7%;心肌酶谱、心肌标志物、血气分析、微生物快速培养的急诊量分别系同期工作量的46.7%,61.5%,80.4%和63.5%.配置相应的快速检验设备后,急诊量同期增加28.8%.结论血常规、尿常规、常规生化、心肌酶谱、心肌标志物、凝血象、血气分析、微生物检验等试验项目系构成我院急诊医学检验的主要模式.合理配置设备资源,不断提高检验质量和速度,有效确保快速检验通道畅通,是检验医学学科建设永恒的主题.
作者:杨晏;王忠诚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定量测定EB病毒抗早期抗原的IgA水平(EA/IgA)在鼻咽癌血清学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用ELISA法定量检测血清EB病毒EA/IgA水平,其中鼻咽癌134例,头颈部其它恶性肿瘤56例,鼻咽部非癌疾病47例,健康对照组50例.结果被检血清中鼻咽癌组EA/IgA检测结果阳性率50%,平均值(-x)=53.27u/ml,特异性100%,健康对照组检测结果平均值(-x)=3.50u/ml.结论 EB病毒EA/IgA抗体定量检测对鼻咽癌具有高度的特异性(100%),是一项较好的临床诊断辅助指标.
作者:钟亮星;段辉;邓粤敏 刊期: 2006年第02期
室内质控是实验室质量保证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为了保证每个患者样本测定结果的可靠性,测定结果的可靠性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精密度高,即测定结果的重复性好,实验室每天测定的结果变化很小,主要是消除或减少随机误差造成的影响,这主要靠健全的室内质控体系来保障;另一方面是准确度,即测定结果正确,接近真值,主要是消除或减少系统误差的影响,这可以通过选用好的测定方法,进行正确校准及参加室间质控活动来保证.以上两点并不是孤立的,精密是准确的基础,没有高精密度的测定结果,就无从谈准确度,因此实验室要想获得可靠的结果,建立一套健全的室内质控系统是一切质量工作的基础.
作者:王象勇;纪冰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检测孕产妇、新生儿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1ike growth factor-Ⅰ,IGF-1),探讨小于胎龄儿及宫内发育迟缓儿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中IGF-1.比较小于胎龄儿与足月胎龄儿,早产孕妇和正常足月孕妇IGF-1含量,了解不同体重、不同胎龄、不同胎盘成熟胎儿及其孕妇母体的IGF-1水平差异.结果 IGF-1随胎龄、胎重的增加而增高.表明IGF-1在胎儿生长发育中的重要调节作用.早期改善母体营养,达到改善胎儿宫内营养状况.结论在孕早、中期及时检测IGF-1含量,预防胎儿宫内发育迟缓,产前提高胎儿整体健康水平.
作者:张一华;张志萍 刊期: 2006年第02期
尿液沉渣分析从传统的手工镜检法发展到今天,无论是检测手段还是检测结果的精确度灵敏度等都有很大的发展变化.尿沉渣分析仪目前大体上有两类:一类是通过尿沉渣直接镜检再进行影像分析得出相应的技术资料与实验结果;另一类就是目前较为先进的流式细胞术分析仪.我科近年购置的UF-100就是采用了流式细胞术的尿沉渣分析仪,它主要采用了流式细胞和电阻抗的原理,通过捕获和检测到光电信号从而区分得出尿液中的有形成分,它具有操作流程简便,工作效率高,精确度高,互染率低等特点,同时还可对尿中的红细胞的形态进行鉴别.因此,目前来说UF-100是比较先进的一种尿沉渣分析仪.笔者经过长时间的工作实践知道,惟有作好UF-100的质量控制,方能发挥出仪器的先进性能和作用,从而为临床提供一份及时、准确、真实的诊疗信息.现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一下如何作好UF-100的质量控制.
作者:余大海;薛冰蓉;徐鹏;周玉莲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锌与胃癌的发病关系.方法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检测锌的含量,同时用免疫组化链霉卵-生物素-辣根过氧化酶复合物法(SP法)观察Cox-2的表达.结果发现胃癌病人血清中锌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有所不同,胃癌组Zn2+、Mn2+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Cox-2阳性组锌的含量明显低于Cox-2阴性组(P<0.05).结论血清锌降低对胃癌发病是个关键的因素.
作者:刘通海;桑圣刚;李永勋;郑长江 刊期: 2006年第02期
如何保证和提高临床实验的质量,一直是检验工作者所关注的核心问题.保证检测仪器能维持在良好的运转状态,是保证准确和可靠的结果的重要环节.OLYMPUSAU56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具有性能稳定,检测快速,重复性好和仪器出现故障能自动给出确切提示等优点.从1996年使用此仪器至今,笔者积累了一些故障的排除方法和经验,特报告供同行探讨参考.
作者:汤国宁;普永冰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调查研究深圳市中国南方汉族人白细胞介素6基因-174G/C多态性的分布与血脂等指标的相关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方法及测序法测定了138例中国南方汉族人白细胞介素-6基因-174G/C多态性,并结合血压、血糖、血脂、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等相关指标进行横断面研究.结果中国南方汉族人白细胞介素-6基因-174G/C多态性以G/G纯合子基因型为主,分布频率为136/138(98.55%),G/C杂合子基因型分布频率为2/138(1.45%),C/C突变基因型未发现,各基因型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压、低密度脂蛋白等关系不明显,与高密度脂蛋白有一定的关联(P=0.035).结论中国南方汉族人白细胞介素-6基因-174G/C多态性不明显,是否为代谢综合征的易感基因之一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罗国辉;杨冀衡;陆泽元;许香广;胡雪松;黄建平;陆学东 刊期: 2006年第02期
临床基础检验学实验教学通过优化实验教学内容,改革实验教学模式,加强实验报告的书写和严格实验考核制度等几方面的实践,培养了学生动脑动手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初步的科研思维能力.
作者:孙宝清;李琴;许子华 刊期: 200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