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西安地区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率分析

杨维娜;荣保平;梁宝侠;陈金娴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 儿童, 阳性率
摘要:目的 研究西安地区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状况.方法 利用酶联免疫法(ELA)微滴板技术对该院门诊6 672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MP-IgM进行检测.结果 肺炎支原体引起的呼吸道感染达25.3%.在各年龄组中,学龄期儿童阳性率高(43.2%).一年中,冬季发病率高(32.3%),秋季次之(31.9%).结论 学龄期儿童相比其它阶段儿童更易感染肺炎支原体.秋冬季是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高发季节.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CLOUTER流式细胞仪几类常见故障的排除和预防措施

    随着免疫学和细胞化学、单克隆抗体等技术的发展,流式细胞仪在许多大中型医院及科研单位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作者:董荔红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流式细胞术检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小板微粒

    目的 建立CD61与Annexin V双染法检测外周血中循环血小板微粒的方法,探讨血小板微粒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了12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和15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血小板微粒的含量.采用CD61与Annexin V双染法,CD61弱阳性并且Annexin V强阳性者定义为血小板微粒,分析血小板微粒的百分含量.结果 CD61与Annexin V双染法能够清楚地区分出富血小板血浆中血小板微粒.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小板微粒为12.3%士5.4%,健康对照组为1.1%士0.3%,P<0.05,差异显著.结论 CD61与AnnexinV双染法能够准确检出外周血中循环的血小板微粒.血小板微粒检测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何敖林;陈军浩;方莹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DIANA配血仪的故障分析与排除

    随着现代输血事业的发展,输血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院自2000年以来引进西班牙DIANA公司生产的全自动配血仪,该仪器包括全自动操作系统和微柱凝胶技术:自动化操作系统具有完善软件功能,可自动化识别样品条码、试剂条形码、试剂卡条形码,由机械臂完成加样,离心判读全过程,从样品到报告全自动无人介入系统,大限度减轻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效率;微柱凝胶技术是利用微粒过滤来分离红细胞和凝聚的红细胞,从而形成不同的反应图谱,通过对图谱的判读来完成血型鉴定、抗体筛查、交叉配血结果.

    作者:吕小英;庄丽碧;王厚照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冠心病发病的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 采用循环酶法分别测定CHD患者(117例)度对照组(50例)血浆中HCY水平.结果 CHD组血浆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不同临床类型患者,HCY水平AMI>UAP>SAP>对照组,其中sAP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UAP,AMI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SAP与UAP,AMI组比较也存在显著性差异,分别为P<0.05和P<0.01;0,1,2,3支血管病变者血浆HCY浓度呈逐级增高趋势,0支病变组与其它各病变组间比较相差显著(P<0.01),1支与3支病变组或2支与3支病变组问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1支与2支病变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HD患者血浆HCY水平明显增高,冠状动脉病变支数越多,血浆HCY水平越高,提示HCY水平变化与CH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是CHD的一个危险因素.

    作者:王延伟;高明;舒凯;李民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结核分枝杆菌Ag85A在大肠埃希菌中的表达与纯化

    目的 在大肠埃希菌中表达、纯化结核分枝杆菌Ag85A蛋白,探讨Ag85A蛋白作为候选疫苗用于结核免疫预防和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扩增人结核分枝杆菌Ag85A基因序列,将结核分枝杆菌Ag85A的全长cDNA插入到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中,构建成Ag85A重组质粒.将重组质粒转入大肠埃希菌BL21并以IPTG诱导表达,经SDS-PAGE和Western-blot鉴定大肠埃希菌表达的重组蛋白.结果 成功克隆了结核分枝杆菌Ag85A,获得了pGEX4T-Ag85A重组子,Ag85A在大肠埃希菌中实现了稳定表达,表达的蛋白条带大小约32 kD,与预期结果 相符.结论 成功地对结核分枝杆菌免疫保护性抗原Ag85A进行了基因克隆与表达,为进一步研究其在结核病新型疫苗研制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作者:蒋天舒;娄加陶;周晔;陈燕;陈波;谷明莉;仲人前;邓安梅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肝细胞生长因子测定在膀胱癌诊疗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该实验旨在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在膀胱癌患者中的分布水平,为进一步对膀胱癌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用ELISA法测定膀胱癌术前患者血清HGF水平,同时选取正常对照同步测定.结果 高、中、低分化组和对照组血清HGF水平分别为(4.32士0.58)×10-6,(5.67士0.63)×10-6,(6.81士0.42)×10-6,(1.96士0.23)×10-6mol/L.结论 该实验表明,血清HGF水平的测定,可以作为判断膀胱癌分化程度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作者:马增煌;陈丽峰;胡芳;潘卫斌;顾磊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南京地区湿疹和荨麻疹儿童过敏原体外检测简析

    目的 了解南京地区湿疹和荨麻疹儿童过敏原种类与分布特点,以指导临床防治.方法 采用德国Mediwiss免疫印适定量法过敏原体外检测系统,对471名患有湿疹和荨麻疹学龄前儿童进行血清中14种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的检测.结果 阳性率高的过敏原是尘螨,为78.3%,其次为猫狗皮屑和牛羊肉.吸入性过敏原3-6 y组阳性率较高,食入性过敏原6 mo~3 Y组阳性率较高.结论 对南京地区湿疹和荨麻疹患儿,尘螨、猫狗皮屑和牛羊肉是常见的过敏原.与3 y以上患儿比较,3 y以下患儿食物组过敏原阳性率较高,3 y以上者则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率为高.

    作者:陈红兵;张广毓;刘海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HIV抗体外部对照质控血清的制备及评估

    目的 制备HIV抗体弱阳性外部对照质控血清并进行评估.方法 利用HIV抗体试剂盒中的阳性对照与正常人血清按一定比例混合,制备质控血清.ELISA法进行质控效果和稳定性检验.结果 ①在室内质控方面:自制质控血清与万泰公司质控血清有相似的效果.②稳定性检验:质控血清在4℃保存至少稳定2 mo,室温保存稳定1 mo,-20℃冻存至少稳定1 y.③反复冻融和加入硫柳汞对检测结果没有影响.结论 质控血清制备方法简便,易于保存,从质控效果和稳定性两方面评估符合国家质控物要求,可用于HIV抗体检测的室内质控.

    作者:张桂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乳腺癌组织中HPV16E6和E7的检测

    目的 检测乳腺癌组织中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16 E6和E7基因.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法(PCR)检测40例乳腺癌和2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HPV16E6和E7.结果 40例乳腺癌中HPV16 E6和E7基因的检出率分别为60%(24/40)和55%(22/40),2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HPV16 E6和E7检出率分剐为5 %(1/20)和5%(1/20),两者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乳腺癌中HPV16E6和E7基因的检出率在患者不同年龄、肿块大小、雌孕激素受体水平和淋巴结转移中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E6和E7基因共存于HPV16感染的乳腺癌中,HPV16可能是乳腺癌发病的病因学因素之一.

    作者:何谦;张淑群;楚雍烈;赵丽华;王香玲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TRFIA与ELISA法检测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结果的比较

    目的 探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定法(TRFIA)定量检测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HBV M)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定性检测HBV M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TRFIA和ELISA法分别检测161份血清标本HBV M.结果 对于高浓度的HBV M血清,两种方法检出率有较高的一致性,但是对于稍高于临界值的血清,TRFIA检出率明显高于ELISA.结论 TRFIA检测HBV M比ELISA法敏感.

    作者:黄宪章;石文;庄俊华;丁海明;潘婉仪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微生态检测在细菌性阴道病诊断中的评价

    目的 评价微生态检测对细菌性阴道病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细菌性阴道病联合测定法和Amsel法检测妇科门诊病人阴道分泌物.结果 细菌性阴道病联合测定法与Amsel法诊断细菌性阴道病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利用细菌性阴道病联合测定法检测阴道分泌物,了解阴道微生态,能快速、简单、客观而有效地对细菌性阴道病进行辅助诊断.

    作者:熊海燕;张克霞;王朔;宋卫华;陈相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IRISiQ2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修饰功能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IRISiQ2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修饰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留取门诊和住院病人新鲜尿液标本116例,首先用IQ-200系统进行测定,然后对可疑的成分图象进行人工修饰,以不离心标本镜检定量方法 作为参考标准进行修饰前后对比分析.结果 IQ-200系统检测结果:修饰前尿红细胞与不离心标本镜检定量方法符合率86.2%,白细胞为87.1%,上皮细胞为84%;人工修饰后结果:尿红细胞符合率92.2%,白细胞为92.0%,上皮细胞为96%.结论 人工修饰功能提高了与不离心标本镜检定量方法 的符合率,降低了显微镜复查率,因此IQ-200系统修饰功能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丹玲;张延京;赵亚静;赵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自建生化检测系统的分析性能比对评价

    目的 评价自建生化检测系统的分析性能,证实自建检测系统的试验结果 的可靠性.方法 用自建系统对不同水平质控品及新鲜人血清标本进行精密度和线性可测量范围的测定;用新鲜血清标本比较自建与比对系统的精密度并进行回归与相关分析.结果 自建系统ALT,Urea,Crea,TC,ApoAl,ApoB,HDL-C等项目检测不精密度CV值满足美国CLIA'88能力比对检验的质量分析要求、线性测量范围特别是线性高值满足临床要求,与Roche可溯源参考检测系统试验结果相关系数>0.975,LDL-C存在方法 学的差异,相关系数<0.975.结论 方法学比对试验LDL-C相关系数<0.975,按SE%>1/2CLIA'88标准,UDL-C和HDL-C低值标本结果不被接受(另有文章报道),反应曲线满足Y=bX+a时,可利用回归方程对HDL-C试验结果 的偏倚进行纠偏;其余项目相关系数>0.975,相关性满足统计学要求.

    作者:王丽;牛璐璐;权翠侠;潘胜男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免疫印迹法检测过敏原特异性IgE

    目的 研制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试纸条,对该试纸条的检测效能进行评估.方法 将不同浓度的过敏原溶液点样到固相载体-硝酸纤维素膜上,经过固定,封闭,洗涤步骤,加入待检血清,血清中的抗体与膜上的抗原反应,经酶-底物反应显色,根据颜色判读结果,并与Allergy Screen过敏原检测系统进行对比.结果 该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较好,与Allergy Screen检测系统符合率较高.食物过敏原检测阳性率高于Allergy Screen法.结论 用硝酸纤维素膜检潮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具有样本血清量少,操作简便,价格低廉等优点,具有较强的临床检测应用价值,为体外过敏原检测提供了新的思路.

    作者:赵俊芳;王学谦;丁红梅;孙晓慧;潘春莹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血清促血小板生成素水平的检测

    目的 探讨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血清血小板生成素(thrombopoietin,TPO)水平与外周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s,PLT)、骨髓巨核细胞计数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ELISA法测定50例不同病因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血清TPO水平,同时用自动血细胞仅测定其PLT,人工计数骨髓涂片上巨核细胞总数,以20例健康人为正常对照.结果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较正常对照组血清TPO略低,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血清TPO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相关分析表明ITP和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PLT与血清TPO浓度均呈负相关(r=-0.65,P<0.05;r=-0.68,P<0.05);巨核细胞计数与血清TPO浓度也均呈负相关(r=-0.55,P<0.05;r=-0.58,P<0.05).结论 检测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血清TPO水平有助于区分不同原因所致的血小板减少症.血清TPO水平同时受PLT、巨核细胞数双重调控.

    作者:黄文霞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试剂针携带干扰的全面探索及解决办法

    目的 探索试剂针携带干扰,提高结果准确性.方法 ①将稀释试剂加入质控品中筛查出疑似干扰试剂和疑似被干扰项目.②在干扰与非干扰条件下测定病人血清,用配对资料t检验验证其间的差异性,从中找出干扰试剂和被干扰项目.结果 在26种疑似干扰试剂中,有12种被确定为干扰试剂,共对7个项目产生干扰.结论 不少试剂间存在不同程度的试剂针携带干扰,可将被干扰项目设置于干扰项目之前,或在干扰与被干扰项目间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无干扰的项目消除之.

    作者:冉崇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德灵特定蛋白分析仪比色皿清洗剂的研制与应用

    目的 研制适用于德灵特定蛋白分析仪比色皿的清洗荆.方法 筛选临床检验界比较常用酸、加酶清洗剂、加具有较好渗透、乳化、分散和洗涤性能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碱性清洗剂,将用过的比色皿浸泡于所研制的清洗剂中,上机检测.结果 加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碱性清洗剂效果好,与酸、加酶清洗剂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加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碱性清洗剂达到试验要求,可用于比色皿的清洗.

    作者:岳玉林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心肌酶谱监测及临床意义研究

    目的 探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心肌酶谱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05年1月-2007年1月期间住院就诊的8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为病例组,同期健康体检人群80例为对照组.病例组于入院1,7,14 d,对照组于体检当日抽血检测各项心肌酶.结果 ①脑出血组与脑梗死组各指标均高于对照组,但脑出血与脑梗死组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意识障碍组各指标均高于无意识障碍组(P<0.05);②好转组各指标均低于恶化组(P<0.05);③好转组第1,7,14 d各指标的水平呈逐渐下降趋势(P<0.05).结论 急性脑血管病存在心肌酶谱水平的升高,并且心肌酶谱的监测对于病情、预后、治疗情况判断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朱蕾;董梅;吴纯;王琰;丁修东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免疫固定电泳快速检测法在浆细胞疾病诊断与分型中的应用

    目的 了解免疫固定电泳(IFE)技术快速检测法在荥细胞疾病患者血清和尿液中免疫率蛋白检测与分型中的应用以及策细胞疾病的血清免疫学特征.方法 对49例浆细胞疾病患者血清以快速法进行免疫固定电泳分型,同时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以及免疫球蛋白的定量检测加以分析,并对其中35例浆细胞病患者的浓缩尿液进行轻链检测并分型.结果 46例浆细胞疾病患者血清蛋白电泳中出现M带,占总例教的93.8%,其中81.6%的M蛋白出现在7区间;在免疫固定图谱上各型别即IgG,IgA,IgM和单纯轻链型所占比例分别为59.2%,20.4%,12.2%,2.0%,轻链分型中K :λ为1.9:1;免疫定量检测显示所属型别的免疫球蛋白显著增高,其它免疫球蛋白则相对下降.结论 免疫固定电泳技术快速检测法联合血清蛋白电泳和免疫球蛋白的定量检测可为临床对浆细胞疾病的诊断与分型提供有力的诊断依据.

    作者:卢振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出现胰岛素下降现象的分析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是一种女性多发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常伴有其它自身免疫病的发生.作者在工作中发现,PBC患者中有胰岛素下降的现象发生,机制尚不清楚.发现该现象可以在治疗PBC患者的同时,密切注意其胰岛素水平的变化情况,以避免忽视由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IDDM)的发生而产生的损害及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应积极探讨该现象的发生机制.

    作者:李畅;杨再兴;梁燕;仲人前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卫生厅

主办:陕西省临床检验中心,陕西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