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应华;李永明;张雯雁
目的 探讨甘氨鹅脱氧胆酸(glycochenodeoxycholic acid,GCDCA)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增殖以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96孔细胞培养板体外培养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GCDCA分别处理细胞24,48,72 h,进行MTT实验,计算肝癌细胞的生长抑制率;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GCDCA对SMMC7721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不同浓度的GCDCA对肝癌细胞SMMC7721均有一定程度的生长抑制作用,高浓度的GCDCA(300 μmol/L)处理组对SMMC7721细胞有较强的毒性损伤.低浓度的GCDCA(200 μmol/L)处理组能明显诱导细胞凋亡,凋亡率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结论 GCDCA对人肝癌细胞有增殖抑制作用并能诱导SMMC7721细胞凋亡.
作者:陈江;谢明均;逯心敏;代琼;郭渝;李光富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和全血血小板数变化在监测老年冠心病的病情及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238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按临床诊断分为三组:急性心肌梗死(AMI)8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80例、稳定性心绞痛(SAP)78例和对照组80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的水平,并比较各组间的差异.并对冠心病患者的外周全血血小板总数变化及其与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AMI组、UAP组及SAP组的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比对照组高(P<0.05);AMI组、UAP组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和SAP组相比,其值增加明显;AMI组和UAP组结果相似;冠心病患者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与外周全血血小板总数变化呈正相关.结论 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可能是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标志,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病过程,其值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作者:龙显科;唐任光;黄照河;王春芳;韦叶生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慢性疲劳综合征与血清维生素B12和叶酸的关系.方法 分别测定58例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按照中医辨证分型服用汤剂治疗前、后的血清维生素B12和叶酸含量,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患者组于服用汤剂治疗前,血清叶酸含量(8.54±0.74 ng/ml)与健康对照组(9.12±0.83 ng/m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t=1.126,P>0.05);而血清维生素B12含量(307±25.78 pg/ml)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503±29.19 pg/ml),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t=1.874,P<0.05);患者组服用汤剂治疗后,其血清叶酸含量(8.85±0.77 ng/ml)与健康对照组(9.12±0.83 ng/m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87,P>0.05) ;血清维生素B12含量(451±27.99 pg/ml)与健康对照组(503±29.19 pg/ml)相比,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t=1.536,P>0.05) .结论 血清维生素B12缺乏很可能是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原因之一.
作者:阮豪骥;吴昆仑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过敏性儿童白细胞介素4(IL-4)受体Q576R与血清总IgE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垂直电泳方法,检测80例患过敏性疾病的儿童和20例正常对照儿童IL-4R是否存在Q576R突变位点,并用测序进行确认.采用日本HITACHI的CLA-1过敏原分析仪检测80例患过敏性疾病的儿童和20例正常对照组儿童血清总IgE水平,然后进行χ2检验及成组t检验.结果 IL-4受体Q576R突变位点和血清总IgE在过敏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过敏性儿童IL-4受体Q576R与血清总IgE有相关性.
作者:周君纯;吴兆勇;吴建锋;龙亚银;王东生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寻找新型血清CK18的检测方法,并作为一种胃癌肿瘤标志物与CA72-4指标进行比较.方法 分别以CK-3A9和CK-2A6作为固相抗体和标记抗体,制备化学发光试剂盒(CK18-3A9)对正常人及胃癌患者血清CK18进行检测;通过ROC曲线比较CK18-3A9与CA72-4在胃癌诊断中的意义.结果 CK18-3A9化学发光测定试剂盒诊断胃癌灵敏度为44.00%,特异度为98.50%;诊断胃腺癌灵敏度为42.65%,特异度为98.50%;诊断正常人血清假阳性率为0%;诊断炎症血清假阳性率为6.00%.结论 在该研究考察的范围内,与CA72-4相比,CK18-3A9在诊断胃癌时有更好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作者:贾志凌;张宏艳;刘畅;于忠和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基因及致病因子中毒休克综合征毒素-1(TSST-1)基因和杀白细胞毒素 (PVL) 基因的分布特征及致病性.方法 收集临床分离的8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PCR法检测毒素基因TSST-1,PVL和 mecA耐药基因.结果 8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经PCR法,mecA基因检出率为56.3%(45/80),其中2006年为65.8%(25/38),2007年为47.6%(20/42),2007年的mecA基因检出率低于2006年.PVL+菌株的分离率为30.3%,PVL阳性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为13株(13/45,28.9%),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为11株(11/35,3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SST-1基因检出率为6.3%(5/80),MSSA中未检出TSST-1基因.结论 产PVL和TSST-1的MRSA致病力更强,增加了临床治疗的难度,对MRSA引起的感染应加强控制,防止其在医院播散流行.
作者:王凤玲;冯秀河;刘静;张竟宇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日立7170A生化分析仪和贝克曼DXC800生化分析仪上的定标方式与检验结果的关系,以实现两台仪器检验报告的一致性.方法 在日立7170A生化分析仪上分别采用Spline和Exponential的定标方式定标,在贝克曼DXC800生化分析仪上采用Math Model 1和Math Model 3的定标方式定标,分别测定各浓度水平的hsCRP标准品3次和50份血清标本.结果 测定hsCRP标准品时,除零点以外,Math Model 1定标方式的测定值与标准品浓度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三种定标方式的测定值与标准品浓度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测定hsCRP血清标本时,采用Math Model 3定标方式与Exponential定标方式的测定结果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31,P<0.01),与Spline定标方式的测定结果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46,P=0.349).结论 测定hsCRP时日立7170A采用Spline定标方式与贝克曼DXC800采用Math Model 3定标方式时的结果具有可比性,且能够满足临床诊断的需要.
作者:杨丽媛;顾晓琼;万根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将方法学相同的Roche试剂与Leadman试剂进行方法学比对,旨在观察二者检测血清或血浆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在临床上的相符程度.方法 以Roche HDL-C与Leadman HDL-C同时检测139例病人血清.然后用EP evaluator软件中的Method Comparison模块对检测结果进行定性方法学比对(QMC)及定量方法学比对(AMC)比较分析.结果 AMC分析表明Leadman HDL-C与Roche HDL-C的相关性良好,其Deming回归方程为:Y=0.977X+0.026,相关系数r=0.975 3(>0.975).QMC分析表明Leadman HDL-C与Roche HDL-C的相符程度较好,符合度为89.9%,Cohen's Kappa=82.8%(>75%),二者测值亦较为接近.结论 Leadman HDL-C与Roche HDL-C试剂检测结果基本相符,相关性良好.二者均可用于血清或血浆HDL-C检验,可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
作者:陈慧娟;赵红梅;周绘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血清胆固醇常规方法对常见胆固醇参考物质的基质效应和常规方法的校准偏差.方法 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血清总胆固醇的方法为对比方法,用胆固醇氧化酶法的6种常规测定系统为待评方法,测定30个新鲜冰冻人血清和37种制备物的总胆固醇.将两法测定新鲜人血清的结果作直线回归,求得Y预测值双侧95%的允许区间,评价制备物的基质效应.通过分析新鲜冰冻人血清样品常规方法和对比方法结果的差异,评价测定系统的校准偏差.结果 胆固醇制备物的基质效应依品种而异,冰冻血清几乎没有基质效应,冻干血清表现为负基质效应,乙醇基质校准液呈正基质效应.所有系统新鲜冰冻血清测定值同对比方法测定结果均呈较好的直线相关.A,B,E系统显负偏差,C,D,F系统显正偏差,但偏差大多处于临床可接受的范围内,可满足临床需求,个别测定系统需进行改进.结论 在我国血清胆固醇测定系统上,制备物的基质效应普遍存在,部分常规系统存在校准偏差.为实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实验室间的可比性,临床标准化工作势在必行.
作者:赵海建;周伟燕;张传宝;马嵘;陈忠余;张天娇;谢洁红;张江涛;胡翠华;王冬环;汪静;闫颖;曾洁;崔瑞芳;陈文祥;申子瑜 刊期: 2009年第03期
促纤维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desmop lasticsmall round cell tumor,DSRCT) 是一种罕见、高度侵袭性、预后差的恶性肿瘤.自1989年Gerald等[1]首次报道1例以来国外报道约200例,国内报道约50例.
作者:沈迪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索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二维内标校准方法,解决SELDI-TOF-MS的准确度和重复性较差的技术瓶颈.方法 采用人工合成纯化的多肽分子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MW:2 465.75Da)作为内标物质,加入待测样品中进行SELDI-TOF-MS检测,通过内标物质在质谱图中横坐标(质荷比)和纵坐标(丰度)响应值校准,消除因操作条件的波动对分析结果产生的影响,以提高结果的准确度和重复性.结果 加入终浓度为4.055 μmol/L的ACTH对血清蛋白质谱图无明显影响;加入内标物浓度和其质谱峰丰度呈直线关系(R=0.976 3); 分子量检测变异系数平均降低5.36倍(P<0.001);质谱峰丰度检测平均变异系数降低5.19倍(P<0.001).结论 二维内标法显著提高了SELDI-TOF-MS测定蛋白分子量和丰度的准确度和重复性,是该技术进行质量控制和标准化的有效措施.
作者:丁银环;胡琼英;姜伟;郭建红;周明术;梁双花;严莉;王开正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研制用于常规ABO血型反定型的简便试剂红细胞.方法 利用Coulter STKS,CD1700和Bayer2120三种血细胞分析仪的稀释液制备5 ml/dl的试剂红细胞,4±2℃冰箱保存,每三天对红细胞的抗原、红细胞数量和质量、上清液游离血红蛋白以及细菌生长情况等进行观察,观察用三种稀释液制备5 ml/dl的试剂红细胞的有效期限.结果 用coulter STKS稀释液配制的试剂红细胞有效期可达20 d,用CD1700稀释液配制的试剂红细胞有效期可达18 d,用Bayer2120稀释液配制的试剂红细胞有效期可达15 d.在<2 w有效期内,试剂红细胞在ABO反定型试验中敏感度高、抗原特异度强,细菌污染程度低,可保证常规ABO血型反定型的准确度.结论 用血细胞分析仪稀释液可制备简便的ABO反定型试剂红细胞,有效期可达2 w.
作者:周华友;陈少彬;于艳涛;杨贺才;王美兰;陈林 刊期: 2009年第03期
P0CT是目前检验医学中具有革命性的新领域,它的发展和应用越来越受到检验医学界的重视.P0CT的出现和应用为医院的快速检验带来了很多方便之处,满足了医生和患者在时间上的需求.但作为新事物,P0CT在质量管理和信息管理等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该文章重点介绍和分析了P0CT的质量管理和信息管理,供检验同行参考.
作者:柯培锋;王淑媛;欧财文;徐建华;黄宪章;庄俊华;李强;王美兰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癌胚抗原(CEA)、鳞状细胞癌抗原(SCC)、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糖类抗原72-4(CA72-4)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化学发光及电化学发光技术测定经病理确诊的肺癌患者(145例)、肺良性疾病患者(43例)及健康对照者(45例)血清CYFRA21-1,CEA,SCC,NSE,CA72-4水平,并计算阳性率、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采用方差分析及χ2检验的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肺癌组血清五种肿瘤标志物水平显著高于肺良性疾病对照组及健康对照组(P<0.01).CYFRA21-1在肺鳞癌、CEA在肺腺癌、 NSE在小细胞肺癌、SCC在肺鳞癌中水平高,与其它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CA72-4在肺鳞癌、肺腺癌的水平显著高于小细胞肺癌(P<0.05).五项指标联合检测后灵敏度、准确度均显著提高(P<0.01).结论 五种肿瘤标志物对于肺癌的辅助诊断均具有实用价值,且联合检测有助于肺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作者:黄震英;张淑琴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一次成浆与二次成浆法对制备出来的血浆中凝血因子Ⅷ活性含量的影响.方法 对新鲜采集的全血离心分离血浆并在8 h内冻结成块,然后在37℃水浴中复溶后测定两种方法制备的新鲜冰冻血浆中凝血因子Ⅷ的含量.结果 一次成浆法制备的新鲜冰冻血浆中凝血因子Ⅷ的含量为0.70±0.16 IU/ml,二次成浆法制备的新鲜冰冻血浆中凝血因子Ⅷ的含量为0.84±0.16 IU/ml.结论 两种方法制备的新鲜冰冻血浆中凝血因子Ⅷ的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次成浆法比一次成浆法制备出来的新鲜冰冻血浆中凝血因子Ⅷ的活性含量要高,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叶柱江;刘赴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CD11c+,CD123+亚群与疾病活动性、肾脏损伤及血清抗ds-DNA抗体产生的关系.方法 选定SLE疾病组51例、疾病对照组30例(类风湿关节炎、舍格伦综合征患者各15例)和正常对照组30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上述指标.结果 ①SLE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CD11c+,CD123+亚群比例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疾病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疾病活动期SLE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CD123+亚群比例显著高于稳定期患者(P<0.01),而两者CD11c+亚群比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SLE肾病组外周血树突状细胞CD123+亚群比例显著高于非肾病组患者(P<0.01),两者CD11c+亚群比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s-DNA+组SLE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CD11c+,CD123+亚群比例均显著低于ds-DNA-组(P<0.05).结论 树突状细胞CD11c+,CD123+亚群的变化可能是SLE发病机制中的关键环节之一.
作者:刘定华;李永哲;胡朝军;佟大伟;张蜀澜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检测Siglec-1(sialic acid-binding immunoglobulin-like lectins,唾液酸结合的免疫球蛋白样凝集素,CD169)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上的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并探讨其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流式细胞术检测45例PBC患者及36例健康对照者、40例肝炎后肝硬化对照者外周血CD14,CD169双阳性细胞的表达率;实时荧光相对定量RT-PCR方法检测入选对象单核细胞中Siglec-1mRNA的含量;生化常规测定所有入选者血清生化指标水平.结果 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PBC组单核细胞CD14,CD169双阳性率为13.0%±2.5%,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1.0%±0.2%,P<0.01)及肝炎后肝硬化对照组(4.1%±0.5%,P<0.01).PBC组Siglec-1mRNA的相对表达量为健康对照组的3.42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BC患者单核细胞表面siglec-1蛋白表达显著增高,mRNA含量显著增加,说明PBC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已经发生巨噬细胞化,单核巨噬细胞介导的免疫炎症反应在PBC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周晔;奚伟强;蒋廷旺;陈燕;姚定康;邓安梅;仲人前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不同种类保存袋对手工浓缩血小板的保存过程中血小板活性及凋亡情况的变化.方法 手工浓缩血小板无菌加入到3种保存袋中22℃保存,于保存0,1,3,5,7 d分别取血样检测血小板pH值、CD62P(血小板α颗粒膜糖蛋白)阳性表达率、Annexin (PS阳性表达率).结果 血小板计数三种血袋5 d保存,pH值测定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D62P阳性表达率荷兰保存袋结果好;Annexin (PS阳性表达率)上海血小板专用袋结果好.结论 同为聚氯乙稀材质的保存袋因为原料及添加剂不同对血小板活性及凋亡情况影响也不同.
作者:高波;张磊;韩颖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 C)、肌酐(Scr)和改良后的肾病预后膳食改良试验(modifica tion of diet in drsease,MDRD)方程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对糖尿病肾功能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 Cystatin C采用颗粒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Scr采用碱性苦味酸动力学法.结果 247例糖尿病患者,各期Cystatin C,Scr随eGFR的下降逐渐升高,各期水平差异显著.Cystatin C,Scr与eGFR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539,-0.7409,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1).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62,0.98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Cystatin C佳诊断点为1.39 mg/L.结论 Cystatin C是反映糖尿病肾病肾功能损害的良好指标,敏感度高于Scr,如与eGFR结合,可作为早期诊断的依据.MDRD方程适用于Scr正常及增高患者eGFR的估算.
作者:赵金玲;周宏博;刘立峰;郑慧丽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CAP-IRC,EP6-A和改良的Doumas等三种线性评价方法的区别和适用性及在生化检验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CAP-IRC,EP6-A,改良的Doumas等三种方法对33个临床化学检验项目进行线性评价,比较评价结果的异同.结果 在33个临床化学检验项目中,EP6-A方法有22个可直接判断为线性,7个为临床可接受线性,4个为非线性;CAP-IRC方法有14个为直接线性,18个为可接受线性,1个为非线性;改良的Doumas方法有18个为线性,15个为非线性.结论 EP6-A方法客观,更适用于临床,是目前较理想的线性评价方法.
作者:吴新忠;庄俊华;林莉;潘婉仪;黄宪章 刊期: 2009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