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日本血吸虫候选疫苗原肌球蛋白的表达载体构建、原核表达及免疫原性研究

贺宽耀;陈惠;崔书建;韩泽广;刘锋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 原肌球蛋白, 原核表达, 免疫原性
摘要:目的 将日本血吸虫原肌球蛋白基因(tropomyosin)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裁体上,在BL-21(DE3)型大肠埃希菌中表达其产物,并对其进行免疫原性分析.方法 从日本血吸虫的Expressed Sequence Tag(EST)文库中筛选出包含tropomyosin全长基因的EST,然后用高保真酶PCR扩增,构建到pET-280(+)裁体上,终在BL-21(DE3)型大肠埃希菌中用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FTG)诱导表达.表达的his-tropomyosin融合蛋白用镍螯舍树脂蛋白纯化柱(Ni-NTA resin)亲和层析纯化,得到纯度较高的tropomyosin后,通过Western Blotting技术,用感染日本血吸虫的兔血清作为天然抗体来研究tropomyosi的免疫原性.结果 pET-28a(+)-tropomyosin重组质粒在BL-21(DE3)型大肠埃希菌中成功表达,使用SDS-PAGE分析得到实际Mr约为40 000的his-tropomyosin融合蛋白,Ni-NTA resin的纯化效果很明显,获得的相对纯的目的 蛋白经过Western BIotting方法 检潮显示:tropomyosin融合蛋白能够与感染日本血吸虫6 w的兔血清有较强的免疫反应.结论 Tropomyosin能够在BL-21(DE3)型大肠埃希菌中高效表达,且抗原免疫原性强,日本血吸虫感染的兔血清能够识别体外表达的tropomyosin,具有与天然的tropomyosin相同的免疫原性.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高龄肾移植患者术后抗HLA抗体产生的几率研究

    目的 探讨高龄肾移植患者移植术后产生抗HLA抗体(PRA)的几率、抗体类型及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肾移植术后患者血清取自2006年1月~2008年6月,于2009年3月检测PRA.肾移植术后一年以上的大于50岁的肾移植患者226例.PRA检潮采用美国莱姆德公司抗原筛选板和美国GTI公司提供的ELISA筛选HLA-Ⅰ类、Ⅱ类混合抗原板,鉴定抗体类型采用美国One larmbda公司鉴定抗原板(LAT-1240).肾功能指标由血肌酐和尿素氮确定,血肌酐正常值为53~115μmol/L.尿素氮正常值为1.43~7.14 mmol/L.结果 在226例肾移植术后患者中,PRA阳性患者62例,占27.43%.男性患者PRA阳性占31.68%(32/101),女性患者PRA阳性占24.00%(30/125).在抗HLA抗体的类型中,主要以IlLA-Ⅱ抗体为主.抗HLA-Ⅰ+Ⅱ类抗体有9例,抗HLA-Ⅰ类抗体有4例,抗HLA-Ⅱ类抗体有49例.肾移植术后PRA阳性及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大于正常值的患者有21侧,占总阳性率的33.87%(21/62),其中Ⅰ+Ⅱ类抗体阳性有4例,Ⅰ类抗体阳性有3例,Ⅱ类抗体阳性有14例.肾移植术后患者PRA阴性及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大于正常值的患者有6例,占PRA阴性患者的3.66%(6/164).结论 高龄肾移植患者移植术后产生抗HLA抗体主要以HLA-Ⅱ类抗体为主.抗HLA-Ⅱ类抗体与移植术后移植物排斥关系不大,仅在抗HLA-Ⅱ类抗体强阳性时,部分肾移植患者可表现血肌酐升高.

    作者:贾保祥;孙立宁;徐秀红;田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罗氏cobas e411电化学发光仪应用体会及报警分析处理

    罗氏cobas e411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分析仪是罗氏公司于2008年10月推出的全自动免疫分析系统,该系统是罗氏2010型电化学发光仪的升级版,按样本放置方式分盘式系统和架式系统.我科于2009年3月引进该仪器(盘式系统).罗氏cobas e411电化学发光仪具有操作方便、测定快速、结果准确等特点.笔者将在使用过程中得到的体会及常见报警分析处理介绍给同仁,以资借鉴.

    作者:戴晓灵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新生儿ABO溶血病血清学检测方法比较与结果分析

    目的 采用微柱凝胶技术以及经典抗人球试验进行新生儿ABO溶血病血型血清学检测,以提高早期诊断水平.方法 对1 627例新生儿进行血型血清学分析包括:母婴血型、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血清游离抗体试验、红细胞抗体放散及测定试验、ABO血型系统以外的抗体鉴定试验.结果 1 627例病例中确诊为ABO-HDN的有163例,其中母-婴血型为O-A及O-B的多,共占97.55%.确诊为HDN血清学结果 中放散试验和游离抗体试验同时阳性多,占76.07%.诊断为HDN可疑病例血清学结果 中,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率多,占79.55%.在出生后3~7天内确诊ABO-HND的患儿教多,占66.26%.微柱凝胶技术以及经典抗人球试验镜下结果 完全相符.结论 红细胞抗体释放试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和血清游离抗体试验是早期诊断ABO-HDN的有效方法 .ABO-HDN检出率与所采用的实验方法 ,采血时机有很大关系.

    作者:姜志勇;陈卓瑶;欧阳芬;周伟;陆玲埔;陈晓文;陈扬凯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脑脊液Cystatin C在判断脑实质损伤中的价值探讨

    目的 探讨脑脊液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SF-Cystatin C)在判断脑实质损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脑膜炎(n=34)、脑炎(n=29)、脑膜脑炎(n=16)、颅内肿瘤(n=8)、癫痫(n=6)及正常对照组(n=21)脑眷液并分析其Cysmtin C水平,并评价CSF-Cystatin C在判断脑实质损伤中的价值.结果 ①脑炎、脑膜脑炎、颅内肿瘤及癫痫CSF-Cystatin C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较脑膜炙及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脑膜炎与正常对照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脑实质受累组CSF-CystatinC水平较脑实质未受累组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1).③ROC曲线显示曲线下面积(AUC)为0.85,AUC's SE为0.0,4,Cut-off值为4.50 mg/L时其灵敏度(sensitivity)为0.78,特异度(specificity)为0.84.结论 CSF-Cystatin C可以作为脑实质受累检出的生化指标.脑脊液CystatinC低于4.50mg/L时,其对脑实质受累的检出有较好的临床一致性.

    作者:王家驷;舒仁明;王廷杰;周培健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铜绿假单胞菌体外联合药物的抗菌性分析

    目的 了解阿米卡星与夹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联合应用对铜绿饭单胞菌(PAE)的体外抗菌活性,为临床治疗PAE感染提供佳联合药物应用的实验室依据.方法 常规培养分离细菌,应用VITEK-2全自动细菌分析仅鉴定细茸,MIC检测采用琼脂平板倍比稀释法,按CLSI法进行.结果 从临床感染的标本中分离出92株PAE,呼吸道感染标本占88.04%.92株PAE中,48.91%产金属β-内酰胺酶;27.17%产AmpC酶,18.48%美罗培南与亚胺培南MIC比值≥1 mg/L.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PAE的抑菌率分别为71.74%,38.04%,70.65%.阿米卡星与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协同作用分别为58.70%和60.87%.结论 阿米卡星联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来治疗PAE的感染具有很好的协同效果,但同时应密切结合患者病情和经验用药的药物疗效等综合情况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作者:樊新;徐修礼;陈潇;刘家云;孙怡群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RNA干扰技术及其在乳腺癌研究中的应用

    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也称转录后的基因沉默(post-transcriptional-gene silencillg,PTGS),是指将外源性或内源性双链RNA(double stranded RNA,dsRNA)导人细胞后引起与该段RNA同源的mRNA产生特异性降解,其相应的基因受到抑制.它是一种强有效的基因沉默工具.

    作者:王泽筠;徐成伟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胃肠肿瘤标志物诊断大肠癌之检验医学实践

    目的 将有限的检验信息提炼为高效的诊治信息,从技术层面探索检验医学的临床实残新途径.方法 以CA72-4,CAl9-9和CEA三项血清标志物检验诊断大肠癌为例,依托实验室信息系统(LIS)与医院信息系统(HIS)的数据信息平台,利用人工神经网络(ANN)为数据挖掘工具和SPSS统计软件构建ROC数据集,以验后概率解释每一份胃肠肿瘤标志物检验报告.结果 纳入研究的1 206份胃肠道肿瘤标志物检验标本中大肠癌占12.365%;构建了CA19-9.CA72-4和CEA检验筛查和诊断大肠癌的ROC数据象;大肠癌组三项血清标志物浓度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和其他疾病组(P<0.01);CA19-9,CA72-4,CEA和人工神经网络诊断模型预测值筛查大肠癌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624,0.692,0.721和0.785.而诊断大肠癌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607,0.762,0.687和0.795.赋予验后概率的检验报告客现地提供了检测结果 的参考价值.结论 ANN模型在多项检验项目分析中具有更高的诊断效率,构建ROC数据集并赋予验后概率的检验报告是检验医学临床实践切实可行的新途径.

    作者:郑旅芳;王专;胡琼英;丁银环;王开正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特异性免疫应答指标的测定

    目的 探讨肺炎患儿外用血中免疫球蛋白和T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对50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肺炎患儿及40例正常儿童外周血T细胞亚群进行检测,采用免疫比浊法对免疫球蛋白进行检测.结果 肺炎组与对照组的IgG,IgM,IgA组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RSV肺炎组与对照组外周血T细胞亚群CD8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CD4,CD4/CD8比值RSV肺炎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RSV肺炎志儿存在比较明显的体液免疫功能和细胞免疫功能紊乱,提示这两者在RSV感染所致的肺炎的发病机制上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建议在治疗中可采用免疫干预措施纠正机体存在的免疫失衡,以达到预防RSV肺炎患儿复喘善至发展成为哮喘疾病.

    作者:王飞;周新;宋贵波;丁锋;王春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NGAL在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在不同类型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中的表达,这对深入研究NGAL在急性白血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功能具有重要的科研和实践意义.方法 运用免疫组化技术对13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及健康对照组骨髓中的NGAL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 NGAL在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中仅有极少数细胞可见阳性表达,健康对照组骨髓在中幼粒细胞及以下各阶段细胞均可见阳性表达,在18例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细胞(AML-M1)中未见阳性表达;在26例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AML-M2)中仅有2%粒细胞可见阳性表达;在17例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AML-M3)中仅有4%粒细胞可见阳性表达;在23例急性粒-单细胞性白血病(AML-M4)中仅有2%粒-单细胞可见阳性表达;在19例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细胞(AML-M5)中来见阳性表达,在25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细胞(ALL)中来见阳性表达.绪论急性白血病组NGAL表达量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GAL在急性白血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作者:黄华;陈林兴;陈慎仁;王君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肺炎链球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肺炎链球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E-test法检测分离株对青霉素及头孢由松的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s,MIC).结果 2009年共收集到肺炎链球菌118株,主要分离自呼吸道标本,其次为血液及脑眷液.呼吸道感染和血流感染的青霉素不敏感肺炎链球茼(PNSSP)为30.1%(34/113);4株脑脊液分离菌株均为青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PRSP).肺炎链球菌对克林霉素及红霉素高度耐药,敏感性不足10%,且儿童分离株敏感性明显低于成人(P<0.05);所有茸株对莫西沙星及左氧氟沙星敏感性良好,均在90%以上,未发现耐万古霉素茸株.结论 肺炎链球菌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耐药性相当高,尤其是儿童分离菌株;呼吸道PNSSP也较高,达30%左右,临床应结合药敏试验结果 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作者:朱旭慧;孙自镛;李丽;张蓓;陈中举;田磊;王斌;朱琴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真菌特异性抗原联合检测对侵袭性曲霉感染的早期诊断价值

    目的 评价半乳甘露聚糖抗原(GM)和(1,3)-β-D-萄聚糖(BG)的检测及其联合检测对血液病和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曲霉感染(1A)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192例血液病和恙性肿瘤患者血浆BG和血清GM水平,分析BG检测和GM检测及其联合检测对侵袭性曲霉感染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结果 BG和GM联合检测对IA诊断的敏感度为86.4%,特异度为98.5%,阳性预测值为97.4%,阴性预测值为91.6%.结论 GM和BG联合检测对于血液病和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曲霉感染提高了敏感度和特异度,同时联合检测对LA的早期诊断有较高的临床意义.

    作者:左向华;陈建魁;金欣;于农;尹秀云;宋世平;曾利军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T淋巴细胞亚群结合遗传学检测在初发急性白血病中的相关研究

    目的 通过检测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患者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来了解初发患者的免疫功能,同时结合细胞遗传学的变化进一步探讨白血病发生、发展及转归与细胞免疲的关系.方法 采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分析172例初发急性白血病患者T细胞亚群,以CD4/CD8<1为比例倒置;常规染色体核型结合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分析有元核型异常.结果 所有患者中共有118例(68.6%)出现CD4/CD8比例倒置,CD4/CD8平均表达率在患者组为0.99±0.6,在对照组为1.9±0.5,两者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05);根据遗传学特征将急非淋(ANLL)和急淋(ALL)分成3组:预后良好组、预后中等组、预后较差组,CD4/CD8在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中等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629),预后良好组和预后较差组,以及预后中等组和预后较差组差异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00,P=0.005);CD4/cD8比值在不同年龄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591).结论 CD4/cD8比例倒置直接导致免疫功能的紊乱,影响机体的肿瘤免疫效应.细胞遗传学检查被认为是AL重要的预后相关指标,伴染色体核型高度异质性的患者免疫监视功能更为低下,该类患者肿瘤细胞更易适脱免疫监视而加速肿瘤的发生与发展,如能充分了解患者淋巴细胞亚群和功能,以进一步了解患者免疫状态,对临床个体化治疗有积极地指导作用.

    作者:李辉;吴雨洁;仇海荣;胡荣连;潘世扬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中国北方汉族人醛糖还原酶基因C(-106)T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中国北方地区汉族人醛糖还原酶(AR)基因C(-106)T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了125例对照者、85例2型糖尿病患者(DM组)和78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患者(DM+CHD组)AR C(-106)T多态性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同时检测了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糖(Glu),血脂水平.结果 三组研究对象的C(-106)T多态性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C基因型和CT+TT基因型组间HbAlc,Glu,血脂水平无明显差异,未发现AR C(-106)T与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有相关性.结论 AR C(-106)T多态性与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无明显关联性,不是中国北方地区汉族人糖尿病并发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夏良裕;张麟;金勋;鄢盛恺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大内皮素-1的定量ELISA法测定与临床应用

    目的 建立血浆大内皮素-1(Big ET-1)的定量ELISA法测定,并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 用定量ELISA法测定患者和健康者的血浆Big ET-1.结果 该法检出限为0.023 pmol/L,线性为0.05~10.0 pmol/L,平均回收率为99.1%,批内CV为3.10%,批阀CV为5.23%.39例心绞痛和33例急性心肌梗死及5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浆Big ET-1值分别为2.89±0.80,4.76±0.84和3.80±0.81 pmol/L.结论 该法灵敏、特异和准确,血浆BigET-1定量测定是诊断心血管疾病较好的实验指标.

    作者:汪隆海;夏芳;陈启松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粪肠球菌Ⅱ型拓扑异构酶基因突变与耐氟喹诺酮类药物关系的研究

    目的 检测粪肠球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敏感性,探讨Ⅱ型拓扑异构酶基因突变与耐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关系.方法 用二倍琼脂稀释法检测6种氟喹诺酮类药物对60株粪肠球菌临床分离株的体外抗菌活性,随机筛选出11株对环丙沙星不同程度耐药菌,PCR扩增gyrA,gyrB,parC,parE基因的喹诺酮耐药决定区(QRDR),产物测序后分析.结果 6种药物的相对抗粪肠球菌活性(MIC50,MIC90)从强到弱为:妥舒沙星>加替沙星,司帕沙星>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以妥舒沙星抗菌活性强,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抗菌活性差;序列比较发现,有9株耐药株Ⅱ型拓扑异构酶基因发生突变,突变发生在gyrA基因(6株)和parC基因(9株),其中编码gyrA的Ser83→Ile,Arg和编码parC的Ser80→Ile,Arg的密码子表现出高频突变,gyrB和parE编码的氨基酸序列没有改变;未发现gyrA突变单独存在,同时具gyrA和parC突变的MIC值是仅具parC突变菌株MIC值的4倍以上.结论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新品种妥舒沙星、加替沙星和司帕沙星的抗粪肠球菌活性较老一代药物更强;粪肠球菌对老一代氟喹诺酮类药物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gyrA基因83,87位突变及parC基因80,84位突变都可引起粪肠球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产生耐药,但以parC基因80住突变为主;低耐药株往往是parC基因单位点突变,高耐药株同时合并有gyrA基因双位点突变.

    作者:唐曼娟;杨祚升;蔡恒玲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JCI临床实验室评审标准在检验科危急值管理中的应用

    探讨应用JCI临床实验室评审标准建立检验科危急值及危急值报告制度的管理.不同的实验室应建立各自的危急值,危急值应满足临床需求,并应涵盖各专业与生命体征密切相关的项目和数值.检验科应高度重视危急值的应用及管理.

    作者:钱净;施茜;胡大春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日本血吸虫候选疫苗原肌球蛋白的表达载体构建、原核表达及免疫原性研究

    目的 将日本血吸虫原肌球蛋白基因(tropomyosin)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裁体上,在BL-21(DE3)型大肠埃希菌中表达其产物,并对其进行免疫原性分析.方法 从日本血吸虫的Expressed Sequence Tag(EST)文库中筛选出包含tropomyosin全长基因的EST,然后用高保真酶PCR扩增,构建到pET-280(+)裁体上,终在BL-21(DE3)型大肠埃希菌中用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FTG)诱导表达.表达的his-tropomyosin融合蛋白用镍螯舍树脂蛋白纯化柱(Ni-NTA resin)亲和层析纯化,得到纯度较高的tropomyosin后,通过Western Blotting技术,用感染日本血吸虫的兔血清作为天然抗体来研究tropomyosi的免疫原性.结果 pET-28a(+)-tropomyosin重组质粒在BL-21(DE3)型大肠埃希菌中成功表达,使用SDS-PAGE分析得到实际Mr约为40 000的his-tropomyosin融合蛋白,Ni-NTA resin的纯化效果很明显,获得的相对纯的目的 蛋白经过Western BIotting方法 检潮显示:tropomyosin融合蛋白能够与感染日本血吸虫6 w的兔血清有较强的免疫反应.结论 Tropomyosin能够在BL-21(DE3)型大肠埃希菌中高效表达,且抗原免疫原性强,日本血吸虫感染的兔血清能够识别体外表达的tropomyosin,具有与天然的tropomyosin相同的免疫原性.

    作者:贺宽耀;陈惠;崔书建;韩泽广;刘锋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呼吸道新发现病毒的研究进展

    儿童呼吸道感染是当前儿科发病率和住院率高的一种疾病,病毒是儿童呼吸道感染重要的致病原.近来新发现的人偏肺病毒,人冠状病毒NL63.HKU1和SARS-相关冠状病毒、人博卡病毒、人多瘤病毒WUPyV,KIPyV都与小儿呼吸道感染有关.该文就这些新发现的呼吸道病毒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及实验室诊断等方面作一综述.

    作者:刘爱玲;陆学东;陈群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尿红细胞形态分析误差控制二种方法探讨

    普通光镜观察尿红细胞形态对于区别肾小球疾病和非肾小球疾病具有重要价值,已有较多报道[1~4],其方法简便易行、不需特殊设备,但需要有经验的技师,仍有一定的误差.

    作者:李刚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银离子凝胶抑菌剂的抑菌效果与稳定性试验观察

    目的 了解一种银离子凝胶抑菌剂的抑菌效果及其主要抑菌成分银离子的含量稳定性.方法 采用裁体法抑菌试验和加速稳定性试验现察.结果 银离子凝胶抑菌剂作用5min,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白色念珠菌的平均抑菌率均可达到90%以上.该银离子凝肢经37℃恒温箱密封避光保存3个月,银离子的含量由572 μg/g下降为540μg/g,下降5.59%.结论 银离子凝胶抑菌剂对细菌繁殖体和真菌有较强抑菌作用,银离子稳定性好.

    作者:董小峰;石德美;张志成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卫生厅

主办:陕西省临床检验中心,陕西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