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撷英;王立军
目的 估计陕西省2011年男男性行为者、吸毒者和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三类高危人群的艾滋病病毒(HIV)新发感染情况.方法 使用酶联免疫试验(ELISA)和蛋白免疫印迹试验(WB)对陕西省2011年4~7月内15个哨点所监测到的800例男男性行为者、2 400例吸毒者和2 800例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进行HIV-1抗体筛查和确证,再应用BED HIV-1捕获酶联免疫测定法(BED HIV-1 capture enzyme immunoassay,BED-CEIA)检测出其中的新发感染样品,从而估算其HIV-1新发感染率.结果 陕西省2011年男男性行为者、吸毒者和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的HIV-1新发感染率分别为4.42%(2.19%~6.66%),0和0.39%(0.05%~0.73%).结论 陕西省男男性行为者HIV-1新发感染率较高,吸毒者和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的HIV-1新发感染率相对比较低.
作者:任强;邢爱华;常文辉;邹扬帆;付钰淋;张梦妍;李华;庄贵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不同治疗剂量的免疫抑制剂对大鼠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建立不同治疗剂量的免疫抑制剂SD大鼠模型,按公式将肾移植术后环孢素A (Cyclosporin A,CsA)、他克莫司(Tacrolimus,FK506)和雷帕霉素(Rapamycin,Rapa)的首剂治疗剂量换算成大鼠的治疗剂量,分别用25mg/kg/天,0.8mg/kg/天和2mg/kg/天胃饲作为药物干预组,生理盐水胃饲作为对照组,每组8只,胃饲8周.观察并比较各组大鼠生长发育及体重的变化情况.结果 实验前各组大鼠体重无差异.建模8周后,环孢素A组大鼠明显消瘦、纳差、易激惹、毛发稀疏.对照组、环孢素A (CsA)组、他克莫司组(FK506)和雷帕霉素组(Rapa)大鼠体重分别为339.62±11.97 g,296.50±22.69 g,335.30±17.51 g及342.56±15.29 g;体重增长值分别为158.75±15.68,112.24±20.16,154.78±-11.32 g及160.91±13.51 g.环孢素A(CsA)组大鼠体重增长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他克莫司(FK506)组及雷帕霉素(Rapa)组大鼠体重增长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环孢素A(CsA)对大鼠生长发育的影响较明显;他克莫司(FK506)及雷帕霉素(Rapa)对大鼠的生长发育影响不明显.
作者:陈林强;何绿茵;徐邦牢;仉智;林华欣;李淼沅;陈业辉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的血清蛋白电泳结果在其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仪器及试剂选用美国海伦娜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的SPIFE3000系列全自动电泳仪及其配套试剂对45例确诊为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病人及37例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病人进行血清蛋白电泳分析,并与53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蛋白电泳作对照.结果 甲状腺功能减退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主要表现在甲状腺功能减退组清蛋白降低,β球蛋白,γ球蛋白明显升高.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主要表现在清蛋白组分的降低和αl球蛋白、α2球蛋白升高.结论 对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及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血清蛋白电泳的分析,对临床病情观察指导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郭飞波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全国各区域不同年龄段及性别血红蛋白正常参考值的差异性,揭示各区域不同性别及年龄间血红蛋白正常参考值通用的可行性.方法 对通过文献检索收集的19篇“血红蛋白正常参考值与中国地理因素关系”的学术研究论文中不同区域血红蛋白正常估值(对全国100多单位及氰化高铁血红蛋白(HiCN)法测定的大样本血红蛋白正常参考值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方法研究,发现血红蛋白正常参考值与中国地理因素之间有很显著的相关关系,并可根据地理因素推断出不同区域血红蛋白正常估值)进行一般描述性分析和非参数秩和检验分析,比较不同区域,各年龄段不同性别血红蛋白正常估算值的差异性.结果 儿童期以前各区域男女间血红蛋白正常参考值无显著差异(P>0.05),儿童期以后男女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个地区血红蛋白正常参考值不能互用.结论 全国各区域不同年龄段男女血红蛋白正常参考值有差异且不可通用.
作者:朱建民;孙杨;胡亚红;杨江存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对国产金标斑点法定量读数仪奥普U2检测C反应蛋白的性能进行系统的评价.方法 按照NCCLS1999年发布的EP系列文件要求对奥普U2检测C-反应蛋白项目的准确度、批内、批间精密度、功能灵敏度、稳定性、线性范围和干扰进行全面的评价.结果 全血标本奥普U2与Quikread的相关性为r=0.990,血浆标本奥普U2与德灵BNⅡ及Quikread的相关性分别为r=0.978及0.985;全血高、低浓度批内精密度为6.2%和6.3%,批间精密度为5.1%和7.6%,血浆高、低浓度批内精密度为5.50%和10.8%,批间精密度为2.5%和1.1%;功能灵敏度为7 mg/L;仪器使用新生产和有效期末的工作液检测CRP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检测范围在7~133 mg/L时线性回归方程Y=1.010 8X-1.636 4,r=0.998 7;脂血(三酰甘油高达21.5 mmol/L)、胆红素(TBIL高达242.6 μmol/L)、类风湿因子(RF高达2 980 IU/L)的标本对检测结果无明显影响.结论 奥普U2金标斑点法定量检测CRP除功能灵敏度应修正为7 mg/L外,不仅具有良好的准确度、精密度、试剂稳定性、线性范围等性能参数与其说明书中基本一致,而且与同类进口检测系统的性能无显著差异,完全适用于快速检测及床边检验(POCT).
作者:权文强;戴燕;万海英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粪便常规检查由于自动化水平低,加上受到标本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误差大.加速其自动化进程,提高检验人员素质,正确收集好标本,开展全面的质量管理,能有效保证粪便常规检验质量.
作者:朱自力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早期2型糖尿病(T2DM)血清内脂素(Visfatin)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的关系.方法 70例早期T2DM患者,高分辨超声检测颈动脉IMT,分为IMT增厚组(36例)、IMT非增厚组(34例),对照组为同期健康体检人员30例.三组均检测常规临床指标,采用ELISA法测空腹血清Visfatin.各组间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Visfatin与早期T2DM颈动脉IMT的关系.结果 T2DM患者Visfatin明显高于对照组(14.32±0.76 μg/L vs 6.34±0.91 μg/L,11.54±0.83μg/L vs 6.34±0.91μg/L,t1=2.41,t2=1.841;P1=0.009,P2=0.029),IMT增厚组Visfatin高于IMT非增厚组(14.32±0.76μg/L vs 11.54±0.83 μg/L,t3=0.901,P3=0.031);简单相关分析显示Visfatin与BMI,IMT,LDL-C,WHR,ln(FINS),ln(HOMA-IR),ln (FBG)呈正相关(r=0.201~0.331,P=0.007~0.047),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Visfatin仅与HOMA-IR(t=4.123,P=0.0071),IMT(t=3.573,P=0.0084)呈独立相关.结论 血清Visfatin与T2DM发病密切相关,可能参与早期T2DM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作者:时晔;王甜;张艾莉;马庆;苗青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环保脱蜡液替代二甲苯作透明脱蜡剂在肝肾标本病理制片过程中的应用.方法 取解放军第309医院器官移植中心肝、肾穿刺标本,经固定、水洗、脱水、透明、浸蜡、包埋、切片、染色等步骤制成病理切片,其中二甲苯均用环保脱蜡液替代,进行常规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Masson三色染色,观察染色结果,进行病理诊断.结果 用环保脱蜡液替代二甲苯作透明脱蜡剂,切片过程顺利,组织无变脆、变硬现象;染色后,背景清晰、颜色鲜明,易于观察.结论 环保脱蜡液可替代二甲苯在肝肾标本病理制片中发挥作用,值得在病理诊断科室及基础研究科室推广.
作者:马锡慧;石炳毅;韩永;肖漓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呼吸道感染患儿血中锌含量的变化.方法 采用BH5100S型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118例呼吸道感染患儿和128例近期未发生呼吸道感染的儿童血锌含量.结果 呼吸道感染患儿血锌含量为(74.23±5.17) μmol/L,近期未发生过呼吸道感染的儿童血锌含量为(81.12±6.34)μmol/L,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血锌(Zn)含量低于少发生呼吸道感染的儿童,两者进行t检验和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298,x2=16.28,P<0.01).结论 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血锌含量明显低于少发生呼吸道感染的儿童.应定期对患儿进行血锌含量的测定,为预防儿童呼吸道疾病和临床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作者:李斌;张西安;于伟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对非发酵菌的临床特征及耐药情况进行分析,为临床医生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鉴定临床菌株,WHONET5.6分析软件对2011年1月~2012年3月分离的1 137株非发酵革兰阴性菌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2011年第一季度和2012年第一季度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2011年1月~2012年3月共检出非发酵菌1 137株,占临床分离率的28%(1 137/4 040).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占54.5%(620株),鲍曼不动杆菌占37.6%(428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占4.0%(45株).非发酵菌临床标本主要来源于痰液,其次为尿液和血液标本.鲍曼不动杆菌对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和磺胺类的耐药率均>50%,鲍曼不动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率分别为亚胺培南59.8%,庆大霉素68.8%,妥布霉素69.8%,左旋氧氟沙星69.5%,头孢吡肟75.3%和头孢他啶69.5%.铜绿假单胞菌对抗生素的耐药率分别为亚胺培南39.1%,庆大霉素18.9%,妥布霉素7.3%,左旋氧氟沙星21.4%,头孢吡肟39.8%和头孢他啶36.6%.2012年第一季度比2011年同季度的耐药情况严重,其中,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情况加重为明显.结论 非发酵菌感染及耐药情况比较严重,所以控制院内感染并指导临床经验用药,监测非发酵菌临床分布特征和耐药情况刻不容缓.
作者:侯伟伟;肖倩茹;江涟;万海英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对过敏性紫癜患儿T细胞亚群、血清免疫球蛋白、血清补体变化的分析,以进一步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与免疫功能的关系,为临床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2011年1月~10月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过敏性紫癜患儿,过敏性紫癜的诊断均符合1990年美国风湿病协会(ARA)制定的过敏性紫癜诊断标准[1],共计45例,男26例,女19例,年龄2~14岁,平均年龄8.1岁.对照组:健康儿童共计20例,男10例,女10例,年龄3~13岁,平均年龄7.6岁.过敏性紫癜组性别、年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应用多色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亚群,应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血清补体.结果 过敏性紫癜患儿T细胞亚群改变明显,CD3十CD4+ (Th)显著低于对照组,t值为2.91,P<0.01;CD3+CD4+ (Th)/CD3+CD8+ (Ts)比值降低,与对照组相比,t值为2.80,P<0.01;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清中Ig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值为2.76,P<0.01;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清补体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结论 过敏性紫癜患儿存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异常,对过敏性紫癜患儿检测免疫功能有助于判断病情,指导治疗.
作者:程小丽;陈葳;杨玉琮;周萍;胡健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延安地区2008~2010年无偿献血者梅毒感染及分布情况,为避免梅毒经血传播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Star全自动加样系统,AW1自动洗板机,th-340酶标仪,对2008~2010年在延安地区无偿献血者50 047例进行梅毒抗体筛查与复检.结果 2008年阳性率1.26%,2009年阳性率1.37%,2010年阳性率1.49%(x2=3.39,P>0.05);男性阳性率1.29%,女性阳性率1.52%(x2=2.43,P>0.05),年龄分布以18岁~20岁年龄段阳性检出率低(0.71%),其他年龄段阳性检出率在1.15%~1.75%之间.结论 2008~2010年延安地区无偿献血者梅毒阳性检出率有逐年上升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男女性别感染无显著差异,年龄分布以18岁~20岁年龄段阳性检出率低.
作者:孙小敏 刊期: 2012年第04期
1 病历摘要1.1 患者 男,68岁.主诉:全身肌肉酸痛,间断发热5年,加重3天.以风湿性多肌痛于2011年3月1日14:40收住于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风湿科.1.2 既往史 2006年5月开始发热,体温40℃,双侧肩胛周围肌肉疼痛,颈部、背部、双侧胸肋部疼痛,下肢肌肉酸痛给与糖皮质激素后退热,疼痛减轻.检查:类风湿因子阴性、红细胞沉降率>50 mm/h.3天后受凉,发热,咳嗽,疼痛复发.间断发热,咳白色黏痰、口干苦、纳差、睡眠差.既往身体健康,无慢性病史,无过敏史.
作者:陈永德;朝浩鹏;唐新宁;郭洁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白细胞介素8和组织因子在急性白血病患者病情进展、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中的意义.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测定85例急性白血痛患者和28例健康体检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白细胞介素8和组织因子的含量.结果 初发未治组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439.2±196.3)pg/ml、白细胞介素8(73.6±31.7)pg/ml和组织因子(10.8±5.3)pg/ml含量显著高于完全缓解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完全缓解组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23.4±68.1) pg/ml、白细胞介素8(14.5±4.8) pg/ml和组织因子(5.1±3.2)pg/ml含量显著低于未缓解组和复发组(P<0.05).未缓解组、复发组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白细胞介素8和组织因子含量高于初发未治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白细胞介素8和组织因子是判断急性白血病患者病情进展、疗效观察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作者:韩莹 刊期: 2012年第04期
HBsAg和HIV抗体的检测分别在HBV感染和HIV感染的诊疗中具有重要意义.现阶段HBsAg和HIV抗体主要通过血清免疫学方法检测,其中ELISA法检测HBsAg或HIV抗体的假阳性病例时有报道,而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的假阳性病例较为少见.该文即报道了一例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透析患者血清HBsAg假阳性伴HIV抗体可疑的病例,并对可能的原因进行了深入探讨.
作者:吴卫;许少侠;黄媛;郭野;司永珍;杨卓;谢田;王巧凤;崔巍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孵育时间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与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CMIA)三种方法检测血清中丙肝抗体(抗-HCV)的临床运用.方法 分别用两种ELISA和CMIA测定门诊和住院患者抗-HCV样本1 281例.不一致的用PCR法进行丙型肝炎病毒核酸(HCV-RNA)定量检测.结果 1 281例样本ELISA A 18例阳性,阳性率为1.41%;ELISA B 20例阳性,阳性率为1.56%;CMIA 31例阳性,阳性率为2.42%.两种ELISA分别与CMIA阳性率比较x2分别为8.47,6.67;P值分别为0.003 6,0.009 8(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种ELISA法阳性率比较x2为0.50,P=0.479 5(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种ELISA与CMIA结果不一致的标本用PCR测HCV-RNA,结果除1例CMIA为阳性HCV-RNA-PCR为阴性外,其余CMIA与HCV-RNA-PCR定量结果一致.结论 CMIA优于ELISA灵敏、特异度高、结果准确,CMIA更适合于丙型肝炎的临床筛查应用;ELISA B比ELISA A灵敏.
作者:廖冰洁;周迎春;谢在春;梁淑慧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建立ELISA技术的智能化信息监控,实现ELISA技术的高效与准确.方法 通过实验室信息系统对检测流程的节点监控,以及实验室信息系统与全自动酶免仪之间的双向通讯,实现ELISA技术的智能化信息监控.结果 ELISA技术的智能化信息监控实现了从样本的前处理、仪器加样、仪器的孵育与洗涤、酶标仪读数、结果的读取、结果的审核、样本的后管理等环节的ELISA技术全流程信息监控.结论 ELISA技术的智能化信息监控既保证了检测的准确、高效、规范,同时减轻了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作者:向波;陈涛;肖洪广;林卫虹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Ⅰ型胶原吡啶交联终肽(ICTP)对评价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临床疗效的作用.方法 80例(男20例,女60例)RA患者为2008年5月~2011年12月门诊及住院病人,年龄18~79岁,平均年龄(55.8±13)岁,病程6个月~3年,平均(15±7)月.RA诊断符合美国风湿病协会(ACR) 1987年制订的类风湿关节炎诊断分类标准,所有患者治疗前一年以上未曾使用过甲氨蝶呤、来氟米特等任何治疗,观察期间给予甲氨蝶呤、来氟米特二种药物联合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留取患者血清.应用ELISA法测定患者血清中ICTP水平,同时测定患者血沉(ESR)和类风湿因子(RF),并记录RA患者的疾病活动指数28(DAS28).结果 治疗前后血清中ICTP,RF差异有统计学非常显著性意义(t值分别为2.97和14.43,P<0.01),ESR,DAS28差异显著(t值分别为2.01和1.99,P<0.05),且发现ICTP水平与RA患者DAS28均呈明显相关(r=0.39,P=0.02),与ESR,RF无相关性.结论 血清ICTP不仅能够准确地反映类风湿关节炎病情而且能较好地评价疗效.
作者:李峰;刘小滨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水平对区分革兰阳性(G+)菌和革兰阴性(G-)菌所致血流感染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0年10月~2012年3月期间具有感染症状的入院病人,经细菌培养,119例静脉血培养阳性的患者(G+菌感染者53例,G-菌感染者66例)纳入实验组,39例静脉血培养阴性但其它部位标本培养阳性的患者设为对照组.通过对患者血清PCT和血浆内毒素(endotoxin,ETX)水平测定,分析G+菌及G-菌感染血流后,患者体内PCT分布水平是否存在差异,并探讨该差异与ETX的相关性.结果 经秩和检验,G-菌组与G+茵组比较,PCT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G-菌38.60±74.82 ng/ml,G+菌4.08±8.65 ng/ml,n=119,u=6.202,P<0.001),根据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当界值(cutoff value)设定为5.56 ng/ml时,血清PCT水平区分G-与G+菌所致血流感染的灵敏度为74.20%,特异度为86.80%;以G-及G+分组细菌后,组内菌种比较,PCT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直线相关分析,血流感染患者血清PCT水平与对应血浆ETX浓度之间有正的直线相关关系(P<0.01).结论 G-菌所致的血流感染患者血清PCT水平高于G+菌所致的血流感染,ETX是引起PCT水平增高的一个重要原因,血清PCT水平测定有助于区分G+菌及G-菌所致的血流感染.
作者:彭俊;顾敏;包正军;蒋最明;金今;刘佳强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在少弱精症患者睾丸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选择2002年1月~2004年1月于甘肃省妇幼保健院男科就诊符合相关诊断标准的23例患者,根据发病原因进行实验分组.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患者睾丸组织中hTERT蛋白水平.结果 各组患者睾丸组织hTERT蛋白阳性分别为:少弱精子症组和精子成熟受限组阳性表达均为5例;阻塞性无精子症组6例;2例唯支持细胞综合症组患者睾丸组织中未检测到hTERT蛋白表达;2例实验对照均检测到hTERT蛋白.结论 睾丸组织的hTERT是反映精子形成的高敏感和高特异标记物.hTERT在睾丸组织中的表达与端粒酶在睾丸组织中的表达结果有很好的一致性,端粒酶活性的缺乏可能是生殖细胞发育停滞的原因乏一.
作者:陕文生;杜晓钟;郑雷;蒲巍林 刊期: 2012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