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137株非发酵革兰阴性菌耐药情况分析

侯伟伟;肖倩茹;江涟;万海英

关键词:非发酵菌, 耐药情况, 临床特征
摘要:目的 对非发酵菌的临床特征及耐药情况进行分析,为临床医生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鉴定临床菌株,WHONET5.6分析软件对2011年1月~2012年3月分离的1 137株非发酵革兰阴性菌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2011年第一季度和2012年第一季度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2011年1月~2012年3月共检出非发酵菌1 137株,占临床分离率的28%(1 137/4 040).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占54.5%(620株),鲍曼不动杆菌占37.6%(428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占4.0%(45株).非发酵菌临床标本主要来源于痰液,其次为尿液和血液标本.鲍曼不动杆菌对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和磺胺类的耐药率均>50%,鲍曼不动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率分别为亚胺培南59.8%,庆大霉素68.8%,妥布霉素69.8%,左旋氧氟沙星69.5%,头孢吡肟75.3%和头孢他啶69.5%.铜绿假单胞菌对抗生素的耐药率分别为亚胺培南39.1%,庆大霉素18.9%,妥布霉素7.3%,左旋氧氟沙星21.4%,头孢吡肟39.8%和头孢他啶36.6%.2012年第一季度比2011年同季度的耐药情况严重,其中,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情况加重为明显.结论 非发酵菌感染及耐药情况比较严重,所以控制院内感染并指导临床经验用药,监测非发酵菌临床分布特征和耐药情况刻不容缓.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西安地区女童生殖道感染病原学分析

    目的 探讨西安地区女童生殖道感染的病原学,为女童生殖道感染的治疗、防治及诊断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 对2008年7月~2011年12月在西安市儿童医院因生殖道感染就诊的686例女童的阴道分泌物,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淋球菌(NGH)、沙眼衣原体(CT)和解脲支原体(UU).结果 此686名女童淋球菌阳性34例,阳性率5.0%,沙眼衣原体阳性32例,阳性率4.7%,解脲支原体阳性102例,阳性率14.9%,沙眼衣原体与解脲支原体同时阳性7例,阳性率1.0%.解脲支原体阳性率与沙眼衣原体、淋球菌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x2=61.76,P<0.001).结论 西安地区女童生殖道感染以解脲支原体为主;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阴道分泌物中淋球菌(NGH)、沙眼衣原体(CT)和解脲支原体(UU)可为临床的早期诊断、治疗及防治提供科学的依据.

    作者:祝撷英;王立军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不同治疗剂量的免疫抑制剂对大鼠生长发育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不同治疗剂量的免疫抑制剂对大鼠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建立不同治疗剂量的免疫抑制剂SD大鼠模型,按公式将肾移植术后环孢素A (Cyclosporin A,CsA)、他克莫司(Tacrolimus,FK506)和雷帕霉素(Rapamycin,Rapa)的首剂治疗剂量换算成大鼠的治疗剂量,分别用25mg/kg/天,0.8mg/kg/天和2mg/kg/天胃饲作为药物干预组,生理盐水胃饲作为对照组,每组8只,胃饲8周.观察并比较各组大鼠生长发育及体重的变化情况.结果 实验前各组大鼠体重无差异.建模8周后,环孢素A组大鼠明显消瘦、纳差、易激惹、毛发稀疏.对照组、环孢素A (CsA)组、他克莫司组(FK506)和雷帕霉素组(Rapa)大鼠体重分别为339.62±11.97 g,296.50±22.69 g,335.30±17.51 g及342.56±15.29 g;体重增长值分别为158.75±15.68,112.24±20.16,154.78±-11.32 g及160.91±13.51 g.环孢素A(CsA)组大鼠体重增长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他克莫司(FK506)组及雷帕霉素(Rapa)组大鼠体重增长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环孢素A(CsA)对大鼠生长发育的影响较明显;他克莫司(FK506)及雷帕霉素(Rapa)对大鼠的生长发育影响不明显.

    作者:陈林强;何绿茵;徐邦牢;仉智;林华欣;李淼沅;陈业辉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直接测定法与肝素镁沉淀法的比较

    目的 比较直接测定法和肝素镁沉淀法测定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间相关性,初步评价直接测定法的准确度和特异度.方法 选取健康人血清标本20例,分别采用直接测定法和沉淀法测定其sdLDL-C水平,分析两种方法结果的相关性;并对直接测定法进行方法学评价.结果 直接测定法和沉淀法测定血清sdLDL-C的结果高度相关(r=0.889,P<0.0l),且无显著性差异(t=1.567,P>0.05).直接测定法在sdLDL-C浓度为0.25~1.09 mmol/L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Y=0.970 2X-0.028 6,r=0.992);批内CV平均为3.19%,批间CV平均为3.69%;平均回收率为101.7%;115 μmol/L胆红素、5 g/L血红蛋白和14.5 mmol/L三酰甘油对测定结果无影响.结论 直接法测定sdLDL-C测定范围广,精密度、准确度和特异度较好,抗干扰能力强,可应用于临床.

    作者:闵芳;吴嘉;牛冬梅;董伟;汪俊军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胸腔积液中AFU和Tch联合检测在良恶性疾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胸腔积液中α-L-岩藻糖苷酶(AFU)、胆固醇(Tch)在良恶性疾病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用生化比色法检测临床上36例胸腔积液中AFU,Tch活性的变化.结果 恶性胸腔积液AFU及Tch分别为(172.55±90.38) μmol/(L·h)和(1.66±0.91)mmol/L;良性胸腔积液AFU及Tch分别为(102.01±56.52)μmol/(L·h)和(0.71±0.61)mmol/L.恶性胸腔积液组AFU活性明显高于良性胸腔积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3.534);恶性胸腔积液组Tch活性明显高于良性胸腔积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3.199).以AFU 119.5 μmol/(L·h),Tch 1.1 mmol/L为界值测定恶性胸腔积液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67.23%,75.02%和气72.12%,86.19%.两项联合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为78.62%和90.02%.结论 胸腔积液中AFU和Tch的活性测定有助于恶性胸腔积液和非结核良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两者联合检测可提高良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作者:李峰;魏群;陈恳;张莉娜;朱郁飞;许可银;张弘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HBsAg阳性孕妇血清HBV-DNA含量与胎儿宫内感染关系探讨

    目的 探讨孕妇血清HBV-DNA含量与母婴宫内传播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住院分娩的HBsAg阳性孕妇,使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孕妇及其新生儿脐血血清中HBV-DNA含量以及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结果 新生儿脐带血的HBV-DNA阳性率为18.5%(17/92),高于脐带血HBsAg的阳性率5.4% (5/92)(P<0.01);血清HBeAg阳性孕妇其新生儿脐带血HBV-DNA阳性率为41.2% (14/34),高于HBeAg阴性孕妇组的阳性率5.2% (3/58)(P<0.01);且胎儿宫内感染率随母亲血清HBV-DNA含量的增加而升高,HBV-DNA含量与胎儿宫内感染率呈正相关(x2=9.439,R=0.46,P<0.01).结论 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新生儿脐带血HBV-DNA是监测乙型肝炎发生宫内传播的较敏感指标;孕妇血清HBV-DNA高含量是乙型肝炎宫内感染的主要因素之一.

    作者:唐芳玫;宁日平;李颖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HCT-116人结肠癌裸鼠动物模型体内微量蛋白谱分析

    目的 分析HCT-116人结肠癌裸鼠动物模型体内微量蛋白谱,为结肠癌的早期诊断寻找特有的微量蛋白标志物.方法 按随机分配原则,将20只BALB/C-nu,4周龄的裸小鼠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只,建立HCT-116人结肠癌裸鼠动物模型,在不同时间采集裸鼠血标本,用PBSⅡ/C型蛋白质指纹图谱仪检测标本中的微量蛋白谱,通过Ciphergen Proteinehip 3.0和Biomarker Wizard 3.1软件自动采集和分析数据,寻找差异表达蛋白.结果 在实验组和对照组间发现120个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在实验组和对照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具有规律性变化的有5个,其质荷比分别为2357Da,2424Da,2637Da,8183Da和10133Da,其中2637Da,8183Da和10133Da三种微量蛋白在接种后裸鼠体内表达逐渐增强,2357Da和2424Da两种微量蛋白在接种后裸鼠体内表达逐渐减弱,通过蛋白数据库查询,了解到以上蛋白在诱导细胞有丝分裂、增强钙离子活性、参与细胞迁移和转录调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结论 在HCT-116人结肠癌裸鼠动物模型体内具有特异的微量蛋白表达,所发现的5种具有规律性变化的微量差异表达蛋白,有望成为结肠癌早期诊断的微量蛋白标志物.

    作者:陶华林;李亚峰;汪碧琼;于卉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血BNP,hs-CRP和cTnⅠ水平在呼吸困难患者中的临床鉴别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BNP,hs-CRP和cTnⅠ联合检测在呼吸困难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10年02月~2011年06月期间ICU病房呼吸困难患者140例(分为两组:心源性84例,肺源性56例),两组患者均符合ICU入住标准,均采用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进行分级,其中Ⅱ级49例、Ⅲ级60例、Ⅳ级31例.排除气胸、肺源性心肌病、宫壁瘤等.采用免疫荧光法、微粒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分别对血BNP,cTnⅠ和hs-CRP水平进行检测,通过血气分析、心脏B超、X线胸片、心电监护和心功能分级等资料进行治疗前后对比观察,并与健康对照组50例比较分析.结果 血BNP,hs-CRP和cTnⅠ水平在心源性呼吸困难与肺源性呼吸困难中均高于对照组(P<0.01).心源性呼吸困难组三项水平明显高于肺源性呼吸困难组且心功能越差,其浓度越高(P<0.01),且三项联合检测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单项检测.结论 测定血BNP,hs-CRP和cTnⅠ水平用于早期鉴别心源性呼吸困难和肺源性呼吸困难,可以作为诊断或排除呼吸困难中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发病机理和恶化程度,在急性呼吸困难患者中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谈昀;曾宪飞;李军民;王小刚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血清脑型利钠肽与急性脑梗死病情及预后的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血清脑型利钠肽(BNP)水平与急性脑梗死(ACI)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122例病程两周内的ACI患者在入院时进行血清BNP水平测定,根据BNP水平,将患者分为:A组(BNP<300 pg/ml);B组(BNP300~900pg/ml);C组(BNP>900 pg/ml).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袁(N1HSS)及Barthel Index(BI)分别对患者入院时及治疗三个月后进行评分,并将BNP水平与NIHSS及BI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患者血清BNP水平与入院时及治疗三个月后的NIHSS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B1评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发病后两周内的血清BNP水平可以用于对患者的病情及预后评估.

    作者:李卫东;师社会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解脲支原体感染妇女治疗后复诊间隔时间选择

    目的 为研究FQ PCR技术在妇女UU感染疗效监测中的应用,确定合适的治疗后复诊间隔时间.方法 FQPCR方法用于定量检测2002年~2010年间生殖中心647例不育症妇女宫颈分泌物中UU DNA,并对UU DNA阳性患者治疗1~3个疗程转阴率与治疗后复诊间隔时间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 治疗后9~15天复查转阴率(386/421,91.69%)高于治疗后≤8天(26/32,81.25%)(x2=3.94,P=0.047)和治疗后≥16天(164/194,84.54%)(x2=7.18,P=0.007 4)复诊者.转阴率与复诊间隔时间正相关(r=0.347,P=7.9E-0.5).结论 适复诊间隔时间为两个疗程后(9~15天).

    作者:欧阳耀灵;皮洁;彭长华;卢亚祖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过敏性紫癜患儿T细胞亚群及体液免疫功能的分析

    目的 通过对过敏性紫癜患儿T细胞亚群、血清免疫球蛋白、血清补体变化的分析,以进一步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与免疫功能的关系,为临床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2011年1月~10月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过敏性紫癜患儿,过敏性紫癜的诊断均符合1990年美国风湿病协会(ARA)制定的过敏性紫癜诊断标准[1],共计45例,男26例,女19例,年龄2~14岁,平均年龄8.1岁.对照组:健康儿童共计20例,男10例,女10例,年龄3~13岁,平均年龄7.6岁.过敏性紫癜组性别、年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应用多色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亚群,应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血清补体.结果 过敏性紫癜患儿T细胞亚群改变明显,CD3十CD4+ (Th)显著低于对照组,t值为2.91,P<0.01;CD3+CD4+ (Th)/CD3+CD8+ (Ts)比值降低,与对照组相比,t值为2.80,P<0.01;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清中Ig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值为2.76,P<0.01;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清补体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结论 过敏性紫癜患儿存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异常,对过敏性紫癜患儿检测免疫功能有助于判断病情,指导治疗.

    作者:程小丽;陈葳;杨玉琮;周萍;胡健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下呼吸道大肠埃希菌感染诊断与痰液半定量培养细菌数量的相关研究

    目的 探索自然咳出痰标本半定量培养12级法筛检大肠埃希茵的茵量指标.方法 每份痰标本均同时涂片和接种.涂片观察标本质量,以白细胞吞噬菌或白细胞浓集区域优势茵为拟分离菌;培养采用半定量12级法,选相对数量大于该菌口咽部平均携带数量的涂片对应菌做鉴定及药敏试验(当地健康人群口咽部G-杆菌的携带概率为33%,平均携带茵量小于0.1,故临床标本G-杆菌量以≥0.1为筛检指标).查阅2005年6月1日~2011年5月31日住院病人痰内筛检出大肠埃希菌者病历,统计分析首次培养的细菌数量、标本质量与出院时临床诊断的关系.结果 大肠埃希菌163株,其首次培养的相对数量0.1的临床诊断率为43.33%,≥0.2的临床诊断率为50.38%;首次培养的标本质量为A+B级的临床诊断率为55.56%,C级的临床诊断率为38.18%;前者高于后者17.38%,但x2=4.89,P<0.05.结论 按规定要求采集自然咳出痰标本,若其半定量12级法培养出涂片拟分离菌对应性大肠埃希菌的相对数量≥0.1时,应做药敏试验并报告医师.

    作者:李俊如;杨肇立;周文;李键;杨锦云;任萍;陈旭;黄静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临床特征及实验室相关指标分析

    目的 分析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临床特征和实验室相关指标,为准确诊断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86例MDS患者作为MDS组;同时,选择同时段内做过相同检查的50例骨髓象正常者作为对照组,对其临床特征及实验室相关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除骨髓增生明显活跃以上和骨髓增生减低这两项指标外,其余指标MDS组的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形态学诊断仍然是MDS诊断的基础;在形态学检查中,病态造血是MDS诊断的关键.在诊断MDS众多的指标中,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增大和外周血出现病态造血为有效;结合临床表现,这两项指标可作为基层医院MDS诊断的初筛指标.

    作者:杨斌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6例布鲁氏菌病分析

    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兽共患的传染、变态反应性疾病[1].发病前病人与家畜或畜产品、布鲁氏菌培养物有密切接触史,或生活在疫区,或与菌苗生产、使用和研究有密切关系,容易感染布鲁氏菌病.主要临床症状为发热、多汗、骨关节和肌肉疼痛、乏力、头痛,主要体征急性期为充血性皮疹,多数患者淋巴结、肝、脾和睾丸肿大,少数黄疸,慢性为骨关节系统损害[2].本院在2011年诊断6例布鲁氏菌病,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吴秀娟;卢兰芬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超敏C反应蛋白增高在脑出血昏迷病人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脑出血昏迷病人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sponse protein,hs-CRP)增高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2年2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脑出血昏迷病人60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脑出血清醒病人62例为对照组,共122例.病例选择须在入院时无感染发生,发病24 h内入院,住院时间在3周以上者.122例病人分别在入院当天、3~5天、7~9天、21天后行hs-CRP、体温、血常规、胸部CT、痰细菌培养等检查.检查结果处理,组间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结果 昏迷组60例7~9天hs-CRP浓度全部增高,且发生肺部感染;清醒组62例7~9天中4例hs-CRP增高,且发生肺部感染.昏迷组在7~9天hs-CRP浓度明显高于清醒组(38.02±12.6 mg/Lvs 0.75±0.58 mg/L),经统计学t检验,二者有非常显著差异(P<0.001).昏迷组在7~9天肺部感染例数明显高于清醒组,经x2检验二者有非常显著差异(P<0.001).两组发生肺部感染的64例病人hs-CRP全部增高.结论 脑出血昏迷病人肺部感染率远高于清醒病人,昏迷病人hs-CRP增高与肺部感染有关.hs-CRP是诊断脑出血昏迷病人肺部感染的主要指标之一.

    作者:白利芬;赵开胜;刘赟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双水杨醛缩邻苯二胺法测定饮用水中的Cr6+研究

    目的 研究生活饮用水中双水杨醛缩邻苯二胺铬配合物紫外定量技术.方法 水杨醛和邻苯二胺溶于甲醇,在冷水浴中搅拌加入无水乙醇得橙红色晶体-双水杨醛缩邻苯二胺.通过测量强酸(5.0 mol/L H2S04)环境下双水杨醛缩邻苯二胺与六价金属铬(Cr6+)形成的配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对样品中的铬离子进行定量研究.结果 双水杨醛缩邻苯二胺铬配合物溶液在波长478 nm有大吸收,且浓度与吸收值呈线性关系,化合物稳定,同时该方法其他元素对实验结果基本没有影响.结论 该方法可以用于饮用水中Cr6+的测定.

    作者:赵茹;郭方飞;王长晔;杜磊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透析患者血清HBsAg假阳性伴HIV可疑一例分析

    HBsAg和HIV抗体的检测分别在HBV感染和HIV感染的诊疗中具有重要意义.现阶段HBsAg和HIV抗体主要通过血清免疫学方法检测,其中ELISA法检测HBsAg或HIV抗体的假阳性病例时有报道,而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的假阳性病例较为少见.该文即报道了一例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透析患者血清HBsAg假阳性伴HIV抗体可疑的病例,并对可能的原因进行了深入探讨.

    作者:吴卫;许少侠;黄媛;郭野;司永珍;杨卓;谢田;王巧凤;崔巍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湖北省临床化学室内质控数据实验室间比对情况分析

    目的 通过开展临床化学室内质量控制数据实验室间比对工作,了解湖北省临床化学常规项目检测结果的可比性,促进实验室检测能力的提高,为检验结果的互认提供技术支持.方法 收集2007~2010年湖北省临床化学室内质控数据实验室间比对的数据,从参加实验室的构成比、回报率;比对项目的不合格率、实验室间的离散度进行分析.结果 2007~2010年共组织20次比对活动,参加实验室数分别为40,113,142和170个;平均回报率为78.9%,15个项目的全省数据平均变异系数在5%以内,93%的实验室SDI和CVI值满足要求.结论 室内质控数据实验室间比对评价活动,可以督促实验室规范开展室内质量控制工作,为室间质评提供有益的补充,有利于提高实验室的检测质量水平,能为实验室间结果的互认提供技术平台.

    作者:潘莉兰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厦门地区健康成年女性CA125参考范围调查

    目的 初步建立厦门地区健康成年女性血清CA125的参考值范围.方法 用罗氏Elecsys2010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及CA125测定原装配套试剂盒(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对1 191例成年健康女性的新鲜血清进行测定,测定结果按CLSI C28-A3(临床实验室参考范围的定义和确认,第3版)进行统计处理,确定健康女性CA125正常参考值范围.结果 研究显示,CA125检验数据呈偏态分布.该研究确定厦门地区健康女性CA125总体参考范围为<26.52 U/ml,与推荐参考值范围(35±0.7 U/ml)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 厦门地区成人健康女性CA125的95%参考范围低于推荐参考范围,调查确定的参考范围与推荐参考范围有差异.

    作者:陈朝霞;邱晓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PDCA循环管理在基层医院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检测中的应用

    该文介绍应用PDCA循环的管理办法,把提高基层医院痰培养的质量作为PDCA循环的目标,从影响痰培养质量的因素出发,制定对策,重点抓操作前质量控制、重视直接涂片、操作中质量控制、药敏试验的标准化以及报告的规范化,经过认真实施,使微生物工作有效地开展起来,痰培养的数量和阳性率提高了.PDCA循环是一种程序化、标准化、科学化的应用广泛的全面质量管理方法.

    作者:肖新利;何弦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血清前清蛋白在肺结核治疗过程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通过肺结核治疗过程中的肝功能多项指标的检测来探讨肺结核患者使用抗结核药物后早期肝功能损害的敏感性诊断指标.方法 选择2010年10月~2011年2月于延安大学附属医院进行治疗的肺结核患者120例,分为治疗前组和治疗后组,在用药前和用药后两周采集患者静脉血液.测定两组患者的前清蛋白(PA)、清蛋白(Al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胆碱酯酶(CHE),并对其浓度值进行了比较.结果 肺结核患者治疗两周后血清中PA的浓度已开始明显降低,AST和ALT的浓度有所升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其它各项指标治疗两周后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两周后血清PA异常率显著高于ALT和AST的异常率,其异常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清蛋白可作为结核病患者治疗后,早期肝损害的敏感性诊断指标,可作为抗结核治疗后肝功能检测的常规指标.

    作者:李静;王兴宁;郭刚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卫生厅

主办:陕西省临床检验中心,陕西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