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永德;朝浩鹏;唐新宁;郭洁
目的 分析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水平对区分革兰阳性(G+)菌和革兰阴性(G-)菌所致血流感染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0年10月~2012年3月期间具有感染症状的入院病人,经细菌培养,119例静脉血培养阳性的患者(G+菌感染者53例,G-菌感染者66例)纳入实验组,39例静脉血培养阴性但其它部位标本培养阳性的患者设为对照组.通过对患者血清PCT和血浆内毒素(endotoxin,ETX)水平测定,分析G+菌及G-菌感染血流后,患者体内PCT分布水平是否存在差异,并探讨该差异与ETX的相关性.结果 经秩和检验,G-菌组与G+茵组比较,PCT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G-菌38.60±74.82 ng/ml,G+菌4.08±8.65 ng/ml,n=119,u=6.202,P<0.001),根据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当界值(cutoff value)设定为5.56 ng/ml时,血清PCT水平区分G-与G+菌所致血流感染的灵敏度为74.20%,特异度为86.80%;以G-及G+分组细菌后,组内菌种比较,PCT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直线相关分析,血流感染患者血清PCT水平与对应血浆ETX浓度之间有正的直线相关关系(P<0.01).结论 G-菌所致的血流感染患者血清PCT水平高于G+菌所致的血流感染,ETX是引起PCT水平增高的一个重要原因,血清PCT水平测定有助于区分G+菌及G-菌所致的血流感染.
作者:彭俊;顾敏;包正军;蒋最明;金今;刘佳强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西安地区女童生殖道感染的病原学,为女童生殖道感染的治疗、防治及诊断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 对2008年7月~2011年12月在西安市儿童医院因生殖道感染就诊的686例女童的阴道分泌物,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淋球菌(NGH)、沙眼衣原体(CT)和解脲支原体(UU).结果 此686名女童淋球菌阳性34例,阳性率5.0%,沙眼衣原体阳性32例,阳性率4.7%,解脲支原体阳性102例,阳性率14.9%,沙眼衣原体与解脲支原体同时阳性7例,阳性率1.0%.解脲支原体阳性率与沙眼衣原体、淋球菌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x2=61.76,P<0.001).结论 西安地区女童生殖道感染以解脲支原体为主;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阴道分泌物中淋球菌(NGH)、沙眼衣原体(CT)和解脲支原体(UU)可为临床的早期诊断、治疗及防治提供科学的依据.
作者:祝撷英;王立军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对红毛癣菌(trichophyton rubrum,T.r)的体外抑菌作用和作用机制.方法 参照CLSI M38-P方案,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14株红色毛癣菌体外对RES的低抑菌浓度(MIC);观察红色毛癣菌经亚浓度RES作用后电镜下茵体形态超微结构变化,探讨抑菌机制.结果 白藜芦醇对红色毛癣菌的M1C50和MIC90均为0.064 mg/ml;电镜下观察经0.032 mg/ml RES处理的红色毛癣菌:菌丝出现明显的破坏性改变,表层有断裂皱褶,细胞质内多空泡,内含物流失,胞内出现大片空白区,结构凌乱无序;孢子内细胞核核膜不清,核质散乱;细胞器消失或皱缩.结论 白藜芦醇在较低浓度对红色毛癣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作者:王鑫;李永军;张瑞;付杰;李巍伟;薛文颖 刊期: 2012年第04期
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兽共患的传染、变态反应性疾病[1].发病前病人与家畜或畜产品、布鲁氏菌培养物有密切接触史,或生活在疫区,或与菌苗生产、使用和研究有密切关系,容易感染布鲁氏菌病.主要临床症状为发热、多汗、骨关节和肌肉疼痛、乏力、头痛,主要体征急性期为充血性皮疹,多数患者淋巴结、肝、脾和睾丸肿大,少数黄疸,慢性为骨关节系统损害[2].本院在2011年诊断6例布鲁氏菌病,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吴秀娟;卢兰芬 刊期: 2012年第04期
1 病历摘要1.1 患者 男,68岁.主诉:全身肌肉酸痛,间断发热5年,加重3天.以风湿性多肌痛于2011年3月1日14:40收住于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风湿科.1.2 既往史 2006年5月开始发热,体温40℃,双侧肩胛周围肌肉疼痛,颈部、背部、双侧胸肋部疼痛,下肢肌肉酸痛给与糖皮质激素后退热,疼痛减轻.检查:类风湿因子阴性、红细胞沉降率>50 mm/h.3天后受凉,发热,咳嗽,疼痛复发.间断发热,咳白色黏痰、口干苦、纳差、睡眠差.既往身体健康,无慢性病史,无过敏史.
作者:陈永德;朝浩鹏;唐新宁;郭洁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为研究FQ PCR技术在妇女UU感染疗效监测中的应用,确定合适的治疗后复诊间隔时间.方法 FQPCR方法用于定量检测2002年~2010年间生殖中心647例不育症妇女宫颈分泌物中UU DNA,并对UU DNA阳性患者治疗1~3个疗程转阴率与治疗后复诊间隔时间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 治疗后9~15天复查转阴率(386/421,91.69%)高于治疗后≤8天(26/32,81.25%)(x2=3.94,P=0.047)和治疗后≥16天(164/194,84.54%)(x2=7.18,P=0.007 4)复诊者.转阴率与复诊间隔时间正相关(r=0.347,P=7.9E-0.5).结论 适复诊间隔时间为两个疗程后(9~15天).
作者:欧阳耀灵;皮洁;彭长华;卢亚祖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索自然咳出痰标本半定量培养12级法筛检大肠埃希茵的茵量指标.方法 每份痰标本均同时涂片和接种.涂片观察标本质量,以白细胞吞噬菌或白细胞浓集区域优势茵为拟分离菌;培养采用半定量12级法,选相对数量大于该菌口咽部平均携带数量的涂片对应菌做鉴定及药敏试验(当地健康人群口咽部G-杆菌的携带概率为33%,平均携带茵量小于0.1,故临床标本G-杆菌量以≥0.1为筛检指标).查阅2005年6月1日~2011年5月31日住院病人痰内筛检出大肠埃希菌者病历,统计分析首次培养的细菌数量、标本质量与出院时临床诊断的关系.结果 大肠埃希菌163株,其首次培养的相对数量0.1的临床诊断率为43.33%,≥0.2的临床诊断率为50.38%;首次培养的标本质量为A+B级的临床诊断率为55.56%,C级的临床诊断率为38.18%;前者高于后者17.38%,但x2=4.89,P<0.05.结论 按规定要求采集自然咳出痰标本,若其半定量12级法培养出涂片拟分离菌对应性大肠埃希菌的相对数量≥0.1时,应做药敏试验并报告医师.
作者:李俊如;杨肇立;周文;李键;杨锦云;任萍;陈旭;黄静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血清脑型利钠肽(BNP)水平与急性脑梗死(ACI)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122例病程两周内的ACI患者在入院时进行血清BNP水平测定,根据BNP水平,将患者分为:A组(BNP<300 pg/ml);B组(BNP300~900pg/ml);C组(BNP>900 pg/ml).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袁(N1HSS)及Barthel Index(BI)分别对患者入院时及治疗三个月后进行评分,并将BNP水平与NIHSS及BI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患者血清BNP水平与入院时及治疗三个月后的NIHSS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B1评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发病后两周内的血清BNP水平可以用于对患者的病情及预后评估.
作者:李卫东;师社会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Ⅰ型胶原吡啶交联终肽(ICTP)对评价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临床疗效的作用.方法 80例(男20例,女60例)RA患者为2008年5月~2011年12月门诊及住院病人,年龄18~79岁,平均年龄(55.8±13)岁,病程6个月~3年,平均(15±7)月.RA诊断符合美国风湿病协会(ACR) 1987年制订的类风湿关节炎诊断分类标准,所有患者治疗前一年以上未曾使用过甲氨蝶呤、来氟米特等任何治疗,观察期间给予甲氨蝶呤、来氟米特二种药物联合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留取患者血清.应用ELISA法测定患者血清中ICTP水平,同时测定患者血沉(ESR)和类风湿因子(RF),并记录RA患者的疾病活动指数28(DAS28).结果 治疗前后血清中ICTP,RF差异有统计学非常显著性意义(t值分别为2.97和14.43,P<0.01),ESR,DAS28差异显著(t值分别为2.01和1.99,P<0.05),且发现ICTP水平与RA患者DAS28均呈明显相关(r=0.39,P=0.02),与ESR,RF无相关性.结论 血清ICTP不仅能够准确地反映类风湿关节炎病情而且能较好地评价疗效.
作者:李峰;刘小滨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年龄和性别对健康成人血浆D-二聚体浓度的影响.方法 以西门子医疗诊断公司的INNOVANCE(R) D-Dimer和日本Sysmex公司的CA15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了583例健康体检者血浆D-二聚体,所得数据以SPSS10.0 统计软件包中有关处理方法加以处理分析.结果 血浆D-聚体总体水平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高(r=0.27,F=3.28,P<0.05);年长女性(>40岁)血浆D-二聚体总体水平明显高于同龄男性(t=2.24,P<0.01);年轻组(<40岁)的结果提示无性别差异(t=0.983,P>0.05);10岁年龄分层分析显示,男性50岁以下血浆D-二聚体基本保持稳定,而女性>40岁便随年龄增加而升高,且明显高于同龄男性(t=2.24,P<0.01).结论 健康人血浆D-二聚体随年龄增加而升高;年长女性高于男性.
作者:闻平;俞晓丽;周永兵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检测徐州地区汉族人群血小板特异性抗原(HPA)基因多态性.方法 2010年期间对徐州地区100名无血缘关系的汉族成年人进行HPA1~17基因及新等位基因Caba+分型研究.根据HPA基因分型试剂盒的要求,调整DNA模板浓度;根据人类生长激素基因(HGH)的保守片段设计内参引物进行PCR-SSP,在包含引物混合液的96孔反应板中,按照相同的循环条件扩增PCR产物;用x2检验比较基因分布期望值与观察值,以验证是否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结果 在徐州地区汉族人群的HPA1~17系统中,呈多态性分布的等位基因是HPA1a,HPA2a,HPA3a,HPA4a,HPA5a,HPA6a和HPA15a,其频率分别为0.995 0,0.935 0,0.590 0,0.9950,0.980 0,0.975 0和0.575 0,HPA7~14,16~17及新等位基因Caba+呈单线性分布.结论 徐州地区汉族人群HPA的基因有地区特点,人类血小板抗原HPA的基因具有民族多态性.
作者:胡金萍;毕星秀;孟宪军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延安地区2008~2010年无偿献血者梅毒感染及分布情况,为避免梅毒经血传播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Star全自动加样系统,AW1自动洗板机,th-340酶标仪,对2008~2010年在延安地区无偿献血者50 047例进行梅毒抗体筛查与复检.结果 2008年阳性率1.26%,2009年阳性率1.37%,2010年阳性率1.49%(x2=3.39,P>0.05);男性阳性率1.29%,女性阳性率1.52%(x2=2.43,P>0.05),年龄分布以18岁~20岁年龄段阳性检出率低(0.71%),其他年龄段阳性检出率在1.15%~1.75%之间.结论 2008~2010年延安地区无偿献血者梅毒阳性检出率有逐年上升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男女性别感染无显著差异,年龄分布以18岁~20岁年龄段阳性检出率低.
作者:孙小敏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检测反复自然流产(RSA)患者血清IgA抗β2-GPI水平,探讨IgA抗β2-GPI与反复自然流产的关系.方法 将2011年1月~11月来甘肃省妇幼保健院生殖免疫中心就诊的102例反复自然流产患者,按发生自然流产的时间分为早期流产组(孕周<12w)57例,晚期流产组(孕周≥12w)45例,另将36例已生育健康妇女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IgA抗β2-GPI水平.结果 早期流产组IgA抗β2-GPI阳性21例,阳性率36.8%;晚期流产组IgA抗β2-GPI阳性16例,阳性率35.6%,对照组IgA抗β2-GPI阳性3例,阳性率8.3%.与对照组比较,早期流产组、晚期流产组IgA抗β2-GPI抗体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流产组与晚期流产组IgA抗β2-GPI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gA抗β2-GPI抗体可能与反复自然流产有关,IgA抗β2-GPI抗体可作为RSA免疫因素的辅助诊断指标.
作者:董雪梅;柳肃芬;赵翠生;林晓娟;杜晓钟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不同治疗剂量的免疫抑制剂对大鼠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建立不同治疗剂量的免疫抑制剂SD大鼠模型,按公式将肾移植术后环孢素A (Cyclosporin A,CsA)、他克莫司(Tacrolimus,FK506)和雷帕霉素(Rapamycin,Rapa)的首剂治疗剂量换算成大鼠的治疗剂量,分别用25mg/kg/天,0.8mg/kg/天和2mg/kg/天胃饲作为药物干预组,生理盐水胃饲作为对照组,每组8只,胃饲8周.观察并比较各组大鼠生长发育及体重的变化情况.结果 实验前各组大鼠体重无差异.建模8周后,环孢素A组大鼠明显消瘦、纳差、易激惹、毛发稀疏.对照组、环孢素A (CsA)组、他克莫司组(FK506)和雷帕霉素组(Rapa)大鼠体重分别为339.62±11.97 g,296.50±22.69 g,335.30±17.51 g及342.56±15.29 g;体重增长值分别为158.75±15.68,112.24±20.16,154.78±-11.32 g及160.91±13.51 g.环孢素A(CsA)组大鼠体重增长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他克莫司(FK506)组及雷帕霉素(Rapa)组大鼠体重增长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环孢素A(CsA)对大鼠生长发育的影响较明显;他克莫司(FK506)及雷帕霉素(Rapa)对大鼠的生长发育影响不明显.
作者:陈林强;何绿茵;徐邦牢;仉智;林华欣;李淼沅;陈业辉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中国黑龙江大庆和新疆阿勒泰HBV感染者的乙肝病毒基因型的分布规律.方法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两地HBV感染者的乙肝病毒基因分型:大庆地区296例(男198例,女98例),年龄4~76岁;阿勒泰地区267例,其中汉族145例(男96例,女49例),年龄2~86岁,哈萨克族122例(男76例,女46例),年龄3~78岁.结果 大庆地区汉族乙肝病毒基因型C型比例占87.8%,B型占6.8%,D型占0.7%;阿勒泰地区汉族乙肝病毒基因型C型占53.1%,B型占37.2%,D型占4.1%;哈萨克族乙肝病毒基因型C型占37.7%,B型占21.3%,D型占35.2%;大庆地区乙肝病毒基因型与阿勒泰地区乙肝病毒基因型分布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乙肝病毒基因型分布有明显的地域和民族特征,乙肝病毒基因型分布规律研究,在流行病学上,是不同基因型致病性或毒力强弱情况、与抗病毒疗效关系的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玉梅;徐志峰;刘然;汪峻岭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开展临床化学室内质量控制数据实验室间比对工作,了解湖北省临床化学常规项目检测结果的可比性,促进实验室检测能力的提高,为检验结果的互认提供技术支持.方法 收集2007~2010年湖北省临床化学室内质控数据实验室间比对的数据,从参加实验室的构成比、回报率;比对项目的不合格率、实验室间的离散度进行分析.结果 2007~2010年共组织20次比对活动,参加实验室数分别为40,113,142和170个;平均回报率为78.9%,15个项目的全省数据平均变异系数在5%以内,93%的实验室SDI和CVI值满足要求.结论 室内质控数据实验室间比对评价活动,可以督促实验室规范开展室内质量控制工作,为室间质评提供有益的补充,有利于提高实验室的检测质量水平,能为实验室间结果的互认提供技术平台.
作者:潘莉兰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对非发酵菌的临床特征及耐药情况进行分析,为临床医生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鉴定临床菌株,WHONET5.6分析软件对2011年1月~2012年3月分离的1 137株非发酵革兰阴性菌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2011年第一季度和2012年第一季度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2011年1月~2012年3月共检出非发酵菌1 137株,占临床分离率的28%(1 137/4 040).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占54.5%(620株),鲍曼不动杆菌占37.6%(428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占4.0%(45株).非发酵菌临床标本主要来源于痰液,其次为尿液和血液标本.鲍曼不动杆菌对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和磺胺类的耐药率均>50%,鲍曼不动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率分别为亚胺培南59.8%,庆大霉素68.8%,妥布霉素69.8%,左旋氧氟沙星69.5%,头孢吡肟75.3%和头孢他啶69.5%.铜绿假单胞菌对抗生素的耐药率分别为亚胺培南39.1%,庆大霉素18.9%,妥布霉素7.3%,左旋氧氟沙星21.4%,头孢吡肟39.8%和头孢他啶36.6%.2012年第一季度比2011年同季度的耐药情况严重,其中,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情况加重为明显.结论 非发酵菌感染及耐药情况比较严重,所以控制院内感染并指导临床经验用药,监测非发酵菌临床分布特征和耐药情况刻不容缓.
作者:侯伟伟;肖倩茹;江涟;万海英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建立ELISA技术的智能化信息监控,实现ELISA技术的高效与准确.方法 通过实验室信息系统对检测流程的节点监控,以及实验室信息系统与全自动酶免仪之间的双向通讯,实现ELISA技术的智能化信息监控.结果 ELISA技术的智能化信息监控实现了从样本的前处理、仪器加样、仪器的孵育与洗涤、酶标仪读数、结果的读取、结果的审核、样本的后管理等环节的ELISA技术全流程信息监控.结论 ELISA技术的智能化信息监控既保证了检测的准确、高效、规范,同时减轻了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作者:向波;陈涛;肖洪广;林卫虹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黄芩水提物中黄酮类化合物对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抑菌效果.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检测黄芩水提物中主要黄酮类化合物含量;体外配置与水提物含量相同的各主要黄酮类物质和其混合物;采用微量半固体琼脂稀释法检测各成分对30株MRSA的MIC值;联合抑菌试验采用棋盘稀释法检测各组分间的FIC值,分析其相互作用关系.结果 ①微量半固体琼脂稀释法检测黄芩苷对30株MRSA的MIC值为1.39 mg/ml~5.56 mg/ml,黄芩素对MRSA的MIC值为0.145 mg/ml;黄芩素作用强于黄芩苷,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汉黄芩苷和汉黄芩素均无抑菌作用.②体外配置四种黄酮类化合物的混合物,混合物对MRSA的MIC稀释比例为1/8~ 1/16,水提物对MRSA的MIC稀释比例为1/16~1/32,水提物作用强于混合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黄芩苷与黄芩素对MRSA的FIC值为3~4,具有相互拮抗作用.结论 黄芩水提物中黄芩苷和黄芩素对MRSA有抑菌作用,且黄芩素作用强于黄芩苷;黄芩苷和黄芩素间为相互拮抗作用;汉黄芩苷和汉黄芩素无抑菌作用.
作者:归巧娣;任健康;李巧茹;苍金荣;刘文康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早期2型糖尿病(T2DM)血清内脂素(Visfatin)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的关系.方法 70例早期T2DM患者,高分辨超声检测颈动脉IMT,分为IMT增厚组(36例)、IMT非增厚组(34例),对照组为同期健康体检人员30例.三组均检测常规临床指标,采用ELISA法测空腹血清Visfatin.各组间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Visfatin与早期T2DM颈动脉IMT的关系.结果 T2DM患者Visfatin明显高于对照组(14.32±0.76 μg/L vs 6.34±0.91 μg/L,11.54±0.83μg/L vs 6.34±0.91μg/L,t1=2.41,t2=1.841;P1=0.009,P2=0.029),IMT增厚组Visfatin高于IMT非增厚组(14.32±0.76μg/L vs 11.54±0.83 μg/L,t3=0.901,P3=0.031);简单相关分析显示Visfatin与BMI,IMT,LDL-C,WHR,ln(FINS),ln(HOMA-IR),ln (FBG)呈正相关(r=0.201~0.331,P=0.007~0.047),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Visfatin仅与HOMA-IR(t=4.123,P=0.0071),IMT(t=3.573,P=0.0084)呈独立相关.结论 血清Visfatin与T2DM发病密切相关,可能参与早期T2DM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作者:时晔;王甜;张艾莉;马庆;苗青 刊期: 2012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