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胆囊癌的 MSCT 表现分析

刘淑琴;乔英

关键词:胆囊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摘要:目的:探讨M SC T在胆囊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25例胆囊癌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结果:25例胆囊癌患者M SC T表现特征可归纳为3型:肿块型3例,占52.0%;腔内型7例,占28.0%;壁厚型5例,占20.0%。合并肝及胆囊邻近组织受侵犯19例,肝转移4例,肝内外胆管扩张6例,淋巴结转移5例,胆囊结石14例。结论:胆囊癌的MSCT 表现具有特征性,增强扫描对确定肿瘤生长方式、侵犯范围、转移情况,以及临床治疗方案制定、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相关文献
  • 闭合性肺实质损伤的影像学表现

    目的:评价胸部DR及CT在闭合性胸部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2例胸部闭合性损伤患者的DR及C T表现。结果:162例中,89例有肺实质损伤,包括单纯性肺挫伤69例,单纯性肺撕裂伤3例,肺挫伤合并肺撕裂伤16例,肺挫伤合并肺疝1例。肺挫伤86例中,单侧59例,双侧27例;表现为局限性肺纹理增粗、模糊伴点片状影4例,单发片状影12例,多发斑片状影33例,磨玻璃状影9例,广泛云絮状影5例,混合病灶23例。肺疝表现为含气的肺组织经肋间疝出。肺撕裂伤19例中,单发12例,多发7例,共38个病灶;表现为含气囊腔16个,气-液囊腔19个,肺内血肿3个。依据C T表现可将肺撕裂伤可分为胸膜下型、脊椎旁型、中央型、密集型、混合型5型。结论:胸部CT可清晰显示肺实质损伤的程度及类型,是闭合性胸部损伤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作者:于武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MSCT 在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M SC T及M PR技术在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临床疑似气管支气管异物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54例均行MSCT和MPR ,51例行支气管镜检查,仔细观察CT 轴位和MPR图像,将气管支气管异物的显示情况与支气管镜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54例中,C T轴位图像直接发现疑似异物42例,阳性率为78%,结合M PR图像,直接发现疑似异物51例,阳性率为94%;肺部间接征象54例,阳性率100%;3例未见疑似异物直接征象,而通过间接征象推断性诊断。54例中,3例自行咳出异物;51例经支气管镜取出,确诊为异物47例,2例为支气管黏液栓,1例为右主支气管结节状黏液腺瘤,1例为异物并周围肉芽组织形成。CT所见疑似异物位置与支气管镜检查结果相同。结论:MSCT及MPR技术可以清晰观察异物的位置及异物与支气管壁的关系,为临床诊治及支气管镜取出异物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作者:段正凡;罗自金;张浩;邵思辉;廖云伟;王家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2014年第2期继续教育选择题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小儿先天性肺囊腺瘤样畸形的影像学诊断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肺囊腺瘤样畸形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先天性肺囊腺瘤样畸形的X线及CT表现,观察囊腔的位置、数量、大小、形态、边缘、内部结构及与周围器官的关系等情况。根据CT显示的大囊直径分为大囊型(囊径>2 cm )、小囊型(囊径≤2 cm )及实性型。结果:本组7例中,右肺3例,左肺4例;一叶6例(其中上叶2例,下叶4例),两叶1例;均为单侧。X线平片表现为肺气肿样改变2例,多囊状改变4例,肿块样改变1例。CT表现为大囊型6例,实性型1例。M PR可清楚显示病变及范围,CPR及VR可显示病变及与支气管、周围器官的关系,增强扫描有助于鉴别诊断。结论:M SC T可对先天性肺囊腺瘤样畸形作出诊断并进行影像学分型。

    作者:赵菊环;张治礼;崔二峰;陆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高频彩超对浅表皮下囊性肿块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对浅表皮下囊性肿块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48例确诊为浅表皮下囊性肿块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分析声像图特征及对应的病理特征。结果:48例中,19例皮脂腺囊肿,1例合并感染误诊,诊断符合率94.7%;14例表皮样囊肿,2例误诊为实性肿块,诊断符合率85.7%;2例皮样囊肿,诊断符合率100%;6例血管瘤,1例误诊为淋巴管瘤,诊断符合率83.3%;7例淋巴管瘤,诊断符合率100%。总诊断符合率91.7%(44/48)。结论:高频彩超对浅表皮下囊性肿块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可为临床提供较为可靠的依据。

    作者:徐平;吴梅;张飞雪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针刺镇痛机制的磁共振脑功能成像研究现状

    针灸作为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应用于临床治疗各种疼痛性疾病。针刺镇痛机制的研究是临床上研究的热点之一。fM RI是目前无创伤性的研究方法,可以直观地观察针刺镇痛引起的相关脑区活动变化。本文简要回顾疼痛及镇痛的解剖生理机制,对针刺镇痛所引起相关脑功能区的整合及调控机制进行总结,并就得气等对镇痛效果的影响做一综述。

    作者:刘军平(综述);徐春生(综述);张威(综述);李传富(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子宫内膜息肉的经阴道超声误诊分析

    子宫内膜息肉是妇科常见的子宫内膜局灶性病变,是局部内膜过度增生形成的有蒂或无蒂的赘生物,临床多表现为异常子宫出血、经期延长、不孕等,发病率为7.8%~25.0%[1-2]。经阴道超声检查是无创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常规手段,准确性高,但由于内膜息肉声像图存在非特异性,易受多种因素干扰,月经不同时期的生理变化直接影响超声对内膜息肉诊断的准确性。现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145例经阴道超声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其中误诊28例分析误诊原因,以期提高内膜息肉的诊断准确性。

    作者:杨敏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医学影像教学中应提高学生对放射防护的认识

    随着影像学检查的广泛应用,受检群体有效剂量及人均剂量也随之增加,存在着滥用X线的现象。在影像教学过程中,加强医学生对医源性辐射剂量的控制和防护意识,对控制医源性电离辐射意义深远。1放射线类设备在诊疗过程中的潜在风险目前临床常用的射线类设备有放射诊断用普通X射线机、牙科X射线机、乳腺X射线机、CT、DSA等。电离辐射对人体的健康影响是多方面的:短期影响主要有脱发、白内障、头晕恶心、皮肤剥脱、腹泻、食欲减退;长期影响主要是破坏细胞核中的DNA ,生殖细胞的DNA破坏后会引起婴儿先天缺陷,体细胞破坏后会非正常生长成为肿瘤,血细胞破坏引起白血病。其中致癌、致畸和突变3种负效应成为人们关心的问题。电离辐射是癌变的诱导因子和激发剂,世界卫生组织已将X射线归为第1组的致癌因素[1]。C T 单次扫描的皮肤剂量范围为10~50 mGy ,有效剂量约2~15 mSv。尽管低剂量的辐射作用有争议,但来自多排CT 检查的吸收剂量能达到诱发较低概率癌变的水平。致癌和患遗传性疾病的危险度为:7.5%×有效当量剂量/1000,如一次胸部CT扫描检查典型有效当量剂量为8 mSv左右[2],则因一次C T检查致癌和患遗传性疾病为概率为6/10000;一次胸部X线正位拍片,典型有效当量剂量为0.02 mSv ,受检者致癌和患遗传性疾病的危险度为千万分之十五,比CT 检查要安全。我国的普通X射线摄影设备总数为世界第二(仅次于日本);CT设备总数为世界第三(仅次于日本和美国);每年接受X射线检查总次数为2.5亿次,占人口的20%(总人口按12.5亿计)[3]。近10年,各地区X线设备的装机量不同程度增加,行各种X线检查人群增大,对人群潜在性的辐射威胁不容忽视。

    作者:张立苹;宋连英;张红;宫媛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深部软组织平滑肌瘤1例

    深部软组织平滑肌瘤临床少见,文献报道很少。我院近诊治1例,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女,16岁,发现左大腿包块3 d来院就诊。查体发现左大腿上方内侧软组织内突出包块,位置较深,质硬固定,无压痛,其他无异常。X线平片(图1)、CT扫描(图2,3)见左股骨内、上方肌间隙内大小约4.7 cm×5.4 cm×9.2 cm类圆形混杂密度占位性病变,边界清晰,其内及边缘示明显片絮状钙化,与周围肌肉界限清晰,邻近骨质结构正常。行手术切除,术中沿肿物中心纵向切开,切口长约8 cm ,依次切开皮肤、皮下及深筋膜,见肿物质硬,周围有骨化,约9cm×6cm×5cm大小,固定,无明显包膜,表面血运丰富。常规完整切除肿物,彻底止血。病理切片(图4):平滑肌瘤伴钙化。免疫组化染色:SM A (+),CD34(-),S-100(-), Ki67(<1%)。

    作者:张天彪;董恩东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原发性输尿管癌1例

    原发性输尿管癌是泌尿系肿瘤中少见的类型。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检出并经手术证实输尿管肿瘤1例,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女,78岁,因“头晕、心悸伴胃脘部疼痛1 h”收入院,既往冠心病史2年余;体格检查:神志清、精神差,体型略胖,自主体位,查体合作。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及出血点。胸廓对称无畸形,听诊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前区无明显隆起,心率60次/min ,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平坦,腹肌柔软,上腹部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墨菲氏征(-),麦氏征(-),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双下肢无水肿。胃脘部阵发性疼痛、恶心、反酸,无腹肌紧张,纳眠差。

    作者:丁亮;丁承宗;王玉;田洪胜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经阴道四维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在不孕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经阴道子宫输卵管四维超声造影(TVS 4D-HyCoSy)在不孕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对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前来就诊的女性不孕症患者采用新型微泡对比剂行T VS 4D-HyCoSy经阴道四维造影技术评判输卵管的通.性,实时动态观察对比剂在宫腔、输卵管内流动的过程及显影效果,并与X线子宫输卵管造影(X-HSG)进行对比。结果:33例不孕症患者 T VS 4D-HyCoSy 共检查66条输卵管。以X-HSG为标准,超声造影评价输卵管通.的符合率为96.43%(27/28),通而不.的符合率为100%(25/25),阻塞的符合率为89.23%(14/13),总体符合率为92.83%。2种方法判断输卵管通.性的能力相当(P<0.05,K>0.75),且均未出现与对比剂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应用SonoVue行 TVS 4D-HyCoSy能安全、有效地显示子宫输卵管的形态,并准确判断其通.性,是检查输卵管通.性的有效方法。

    作者:田利玲;黄秀虹;黄涛;钟子辉;黄淑清;刘婷婷;达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DWI表现及ADC值与血清NSE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观察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 ,HIE)病变脑区的DWI表现,并检测其ADC值及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探讨ADC值与NSE水平的相关性,为 HIE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足月新生儿HIE 27例,随机选取30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均在出生后24~48 h检测血清NSE ,1周内行MRI检查,均测量脑区的ADC值,对比 HIE患儿与对照组的ADC值,并进行病变脑区ADC值与血清NSE的相关性分析。结果:①HIE患儿病变脑区的ADC值明显低于正常新生儿脑组织的ADC值(P<0.05),轻、中度 HIE患儿病变组织的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患儿病变组织的ADC值低于轻度和中度患儿(P<0.05)。②重度 HIE患儿的血清NSE值大于轻度和中度患儿,中度HIE患儿的血清NSE值大于轻度患儿(P<0.05)。③重度 HIE患儿DWI上高信号的病灶数多于轻度和中度患儿,中度HIE患儿DWI上高信号的病灶数多于轻度(P<0.05)。结论:HIE患儿病变脑区的ADC值低于与正常对照组,且与血清NSE水平呈负相关,二者联合可为足月新生儿HIE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管玥;闫安辉;董鹏;葛艳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肺癌支气管动脉介入治疗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肺癌支气管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确诊的无法手术的中晚期肺癌患者,采用Seldinger’s技术穿刺股动脉,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造影,然后注入化疗药物,部分患者行栓塞治疗。临床观察患者改善情况,1~3个月后复查C T观察肿块变化。结果:12例手术均成功,肿瘤缩小,咳嗽、咯血、胸痛、胸水等症状缓解,患者生存时间8~25个月。结论:支气管动脉介入治疗肺癌具有创伤小、疗效确切等优点,是临床治疗肺癌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徐洪俊;高兴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MSCT 多期增强扫描对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MSCT多期增强扫描对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 ,FNH)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9例FN H患者10个病灶的M SC T 多期增强扫描表现。结果:9例中8例为单发病灶,1例多发。平扫9个呈低或稍低密度,1个等密度。平扫3个病灶见中央瘢痕;多期增强扫描7个病灶见中央瘢痕,动脉期及门脉期瘢痕均未见强化,延迟期5个见中央瘢痕强化。增强扫描动脉期除中央瘢痕外,8个FN H病灶明显均匀强化,2个中等均匀强化;门脉期病灶密度下降,但均略高于或等于正常肝实质;延迟期病灶密度等于或略低于肝实质。动脉期4个病灶中心或周边见增粗的供血动脉,其中1个为肝动脉分支直接进入病灶中心,1个的供血动脉自病灶中心沿纤维间隔向周边呈放射状分布,另2个周边见供血动脉。结论:MSCT多期扫描可反映病灶的血供特点和病理学特征,对FNH具有重要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胡久民;邹文远;徐官珍;李胜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脑功能偏侧性及其影响因素的fMRI研究进展

    大脑的功能偏侧性在近一个半世纪中,经历了从被人们发现到认识逐渐深入的过程。近年f M RI技术越来越多地运用到脑功能偏侧性的研究中,更多的脑功能被发现存在偏侧性,主要存在偏侧性的脑功能包括运动功能、感觉功能、认知及语言功能。脑功能偏侧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大脑功能偏侧性及其影响因素的f M RI研究,提出应深入研究利手因素与疾病的相关性,为脑功能偏侧性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作者:汪林英(综述);徐春生(综述);李传富(审校);杨骏(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本刊继续教育学分授予办法

    “继续教育园地”是我刊于2009年开始着力打造的特色栏目,每期我们邀请医学影像学和中医学领域的知名专家撰写继续教育专题讲座,内容涉及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的各个方面,实用性较强。每篇讲座均附有继续教育选择题,供读者作答,成绩合格可获得国家级继续教育学分。继续教育园地栏目为热爱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的医务人员提供了学习、交流的平台,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和欢迎。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彩超诊断主动脉夹层致急性下肢动脉血栓的价值

    主动脉夹层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症状典型的诊断并不难,但由于撕裂位置的不同,临床表现常多种多样,除了一些不典型的腹胀、腹痛、腰部不适的表现外,还有部分患者以肢体疼痛为主诉,严重干扰了临床医师对于疾病的判断。现回顾性分析6例主动脉夹层致急性下肢动脉血栓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资料,探讨超声对此类疾病的诊断价值。

    作者:陈洁;曾燕荣;孙文清;张杰;信瑞强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碘对比剂不同流速注射法在CT增强扫描中的应用体会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及高档影像检查设备的普及,尤其是螺旋CT 的飞速发展,影像学检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CT增强扫描通过外围静脉引入碘对比剂,从而增加病变与周围组织的对比,以利于病变的检出、定位、定性及鉴别诊断。不良反应一直是碘对比剂使用的一大顾忌。非离子型碘对比剂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应用于临床,它以不良反应少等优点有逐渐取代离子型碘对比剂的趋势[1],但即使采用非离子型对比剂,仍有3.13%的不良反应率[2]。CT增强扫描碘对比剂的注射方法有多种,可以根据检查的目的选择不同的注射速率。不同流速下不良反应率是否相同目前报道文献较少,现总结笔者近年工作中的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寇珍平;王昕;石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艾滋病继发孢子菌肺炎的 HRCT 表现

    目的:探讨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AIDS)合并孢子菌肺炎的 HR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及病理确诊的40例AIDS合并孢子菌肺炎的CT资料。结果:孢子菌肺炎的典型影像学表现是两肺磨玻璃样影,呈“地图状”分布26例,肺间质性改变11例,肺气囊6例,少见的合并表现有纵隔淋巴结肿大、气胸,双肺斑片状模糊影及小结节影。结论:AIDS合并孢子菌肺炎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HRCT扫描有助于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作者:莫增媚;谢筱晞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多方法检测肱-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的比较研究

    目的:比较分析同一组受试者运用多种方法检测获得的肱-踝动脉段脉搏波传导速度(brachial ankle pulse w ave velocity ,baPWV ),探讨将超声技术引入脉搏波传导速度检测的可行性及准确性。方法:纳入30例正常人,分别行日本Colin动脉硬化仪检测、联合多普勒超声及脉搏波传感器同步检测、仅多普勒超声检测baPWV ,并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动脉硬化仪检测得到的baPWV为(1118.20±176.42)cm/s ;将脉搏波传感器放置于肱动脉、多普勒探头放置于胫后动脉同步检测的baPWV为(1135.74±246.26)cm/s ;仅用多普勒超声分2次分别将探头放置于肱动脉及胫后动脉时测得的baPWV为(1048.96±117.24)cm/s。多普勒超声及脉搏波传感器联合应用与动脉硬化仪检测得到的baPWV呈显著正相关(r=0.549, P<0.01)。多普勒超声与动脉硬化仪检测得到的baPWV无相关性(r=0.277,P>0.05)。结论:联合运用超声多普勒与脉搏波传感器为PWV的检测提供了新途径,测量数据准确度较高;仅运用多普勒超声分2次检测PWV的方法误差较大。

    作者:任亚娟;肖沪生;徐芳;银浩强;高东雯;王奇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