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清hTERT mRNA实时荧光PCR定量方法的建立及在胃癌中的初步应用

刘阳;胡梅;喻红波

关键词:人端粒酶逆转录酶, 实时荧光定量PCR, 胃癌
摘要:目的 建立血清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hTERT)mRNA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并初步应用于胃癌检测.方法 以hTERT基因为靶基因设计引物,构建携带hTERT cDNA的质粒pMD-hTERT,建立血清hTERT mRNA实时荧光PCR定量方法,检测经病理确诊的48例胃癌患者,58例健康人血清hTERT mRNA表达水平并分析其差异.结果 建立血清hTERT mRNA表达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以拷贝数的对数表示,胃癌患者hTERT mRNA表达水平为7.20±2.25,显著高于健康人5.11±2.47(t=4.481,P=0.001),与肿瘤大小和分期、分化等级明显相关(P<0.01),与年龄、性别以及肿瘤数量无明显关联(P>0.05).结论 成功建立了血清hTERT mRNA表达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实验表明检测血清hTERT mRNA有助于胃癌诊断和研究.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合理运用患者动脉血钾、钠离子结果

    目的 研究动脉血钾、钠离子浓度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部分临床检测过的动脉血和静脉血钾、钠离子的结果进行比对分析.结果 动脉血和静脉血钾离子之间虽然有显著性差异,但其相关性很高(P=0.021,R=0.951).动脉血和静脉血钠离子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46,R=0.920).通过回归公式计算,将动脉血的血钾离子结果换算为静脉血钾离子结果,可以应用于临床诊疗;血钠的结果可直接应用.结论 各临床单位应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研究,根据研究结果确定是否将动脉血离子的检测结果应用于临床诊疗,不可照搬文献中的结论.

    作者:王忠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人偏肺病毒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人偏肺病毒(hMPV)是荷兰学者于2001年首先发现的一种新型呼吸道感染病毒,可引起上下呼吸道感染,以儿童为甚.该文就国内外学者对hMPV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特征、病原检测及可能的治疗和预防作一简要概述.

    作者:刘爱玲;谭辉赟;陈明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淋巴细胞亚群在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感染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肾移植受者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发生活动性感染时,其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010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确诊CMV抗原阳性的肾移植受者(n=50),根据感染源不同分为CMV感染组(n=13)和并发感染组(n=37),对照组为无感染的肾功能稳定的肾移植受者(n=10).利用免疫荧光技术进行CMV抗原检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上述样本的淋巴细胞亚群.结果 CMV感染组与并发感染组的CD3+T淋巴细胞含量分别为(68.6±8.64)%和(61±21.74)%,与肾移植稳定组(72.9±8.64)%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MV感染组与并发感染组的CD4+T淋巴细胞含量分别为(23.8±0.75)%和(21.85±8.83)%,与肾移植稳定组(50.8±10.35)%相比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8.232 8,8.873 2,P值均<0.05);CMV感染组与并发感染组的CD8+T淋巴细胞含量分别为(39.2±1.53)%和(36.2±15.1)%,与肾移植稳定组(20.6±7.56)%相比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6605,3.235,P值均<0.05);CMV感染组与并发感染组的CD4+/CD8+比值分别为(0.63±0.11)和(0.69±0.18),与肾移植稳定组(2.25±0.58)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988 5,8.396 9,P值均<0.05).CMV感染组与并发感染组的B细胞含量分别为(10.2±3.43)%和(11.8±20.9)%,与肾移植稳定组(8.9±2.07)%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CMV感染组和并发感染组的NK细胞含量分别为(8.01±2.5)%和(7.2±1±0.14)%,与肾移植稳定组(15.4±7.9)%相比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850 4,2.363 8,P值<0.05).结论 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淋巴细胞亚群并动态监测其变化,对于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重症CMV感染以及合理应用免疫抑制剂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高钰;肖漓;石炳毅;冯凯;马锡慧;孔祥瑞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游离脂肪酸与妊娠期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目的 探讨游离脂肪酸(FFA)与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方法 2010年1月~2012年11月,以同期GDM组(67例)、正常孕妇组(40例)及正常非孕组(40例)为研究对象.酶联法检测空腹血清FFA水平,同时检测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正常非孕组、正常孕妇组及GDM组血清FFA水平(0.41±0.15,0.65±0.12和0.97±0.19)mmol/L依次升高,且相差显著(F=21.904,P<0.01),且GDM组显著高于正常孕妇组(t=3.781,P<0.01);三组HOMA-IR值(0.77±0.29,1.04±0.45和2.94±0.96)依次升高,且相差显著(F=55.613,P<0.01),且GDM组显著高于正常孕妇组(t=12.048,P<0.01).GDM患者空腹血清FFA水平与HOMA-IR值呈显著正相关(r=0.709,P<0.01),其相关性良好.结论 GDM患者体内存在着高FFA血症及IR状态,FFA水平与IR相关,此为早期干预GDM的发生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杨文东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干、湿化学方法检测献血者ALT比对分析

    目的 通过对干、湿化学方法检测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结果进行比对分析,找出更适合献血者血液初筛方法.方法 分别用MissionTMC100干式化学分析仪及配套试纸条和半自动生化仪Photometer 4040及配套试剂每日取8份献血者血液标本以1~8和8~1的顺序分别进行两次ALT检测,取每份标本结果的平均值,连续检测5天,并分别与日立7100全自动生化仪ALT检测结果进行比对,比较两种方法的准确度.并分别检测ALT质控品20次,计算CV%值,比较两种方法检测ALT的重复性.结果 3种方法散点图MissionTM C100干式化学分析仪检测结果趋势线R2=0.092 1,半自动生化仪Photometer 4040 ALT检测结果趋势线R2=0.014 4,日立7100全自动生化仪ALT检测结果趋势线R2=0.024 8,半自动生化仪Photometer 4040 ALT检测结果与日立7100全自动生化仪更符合.两种方法对ALT质控品20次的检测结果的CV%值分别为4.72%和1.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6,P<0.05).结论 湿化学法检测ALT的准确度及重复性优于干化学法.

    作者:赵建鹏;杨秀萍;刘晓丽;李天君;赵锋;田庆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尿β2-微球蛋白测定影响因素的实验评价及纠正方法

    目的 分析不同pH、贮存温度及放置时间对测定尿β2-微球蛋白(β2-MG)结果的影响并提出纠正方法.方法 210例共420份尿液标本(每例2份)以尿常规pH值分成7组(pH4.5,pH5.0,pH5.5,pH6.0,pH6.5,pH7.0,pH7.5,每组30例,含肾小管损伤的病例组20例,健康对照组10例),在不同pH、贮存温度(25℃,4℃)及放置时间(0,60,120,240 min)采用Axsym免疫分析仪分别测定每份标本的尿β2-MG结果,分析不同影响因素对测定结果的干扰程度并进行校正.结果 相同贮存温度及放置时间各pH组内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尿β2-MG降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56~1.852,P>0.05);25℃时pH5.0以下,4℃时pH4.5的尿β2-MG降解率、测定值与贮存温度、放置时间存在差异且与放置时间呈负相关(t=2.486~21.685,P<0.05或<0.001;相关系数r=-0.863~-0.946,P<0.05),采用校正系数对尿β2-MG测定结果进行校正,平均相对误差在1.99%~8.58%之间.结论 对25℃时pH5.0以下、4℃时pH4.5的尿β2-MG测定结果进行校正是可行的和可靠的.

    作者:王国政;周华君;金美彤;戴玉珠;杨琼;陈龙;孙长贵;成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糖调节受损患者血浆sEPCR,sTM,vWF水平变化的研究

    目的 探讨血浆蛋白C受体(sEPCR)、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在糖调节受损状态下的变化.方法 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60例健康人(对照组)和59例糖调节受损患者的血浆sEPCR,sTM和vWF.结果 空腹血糖受损患者血浆sEPCR,sTM和vWF含量分别为120.92±24.46 μg/L,19.94±5.08 μg/L和99.13±14.78 U/L,高于对照组(117.28±20.27 μg/L,18.09±6.37 μg/L,98.12±10.70 U/L),t为1.98,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糖耐量减退患者血浆sEPCR,sTM和vWF含量分别为126.34±28.52 μg/L,21.61±7.60 μg/L和106.02±22.85 U/L,较对照组显著增高,t为0.952,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经相关分析,血浆sEPCR,sTM和vWF与空腹血糖水平呈正相关(r=0.89,P<0.01;r=0.55,P<0.01;r=0.88,P<0.01).结论 随糖调节受损的发生发展,血浆sEPCR,sTM和vWF水平随之也增高,血浆sEPCR,sTM和vWF变化可能为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预测提供依据.

    作者:廖国玲;杨风琴;杨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并发症的早期预示指标研究

    目的 临床诊断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时间和周期比较长,早期预警判断感染的并发需要实验室的辅助.方法 收集46例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患者,其中28例治愈,18例治疗失败.比较不同预后腹膜透析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清蛋白(Alb)、前清蛋白(Pre-alb)水平和腹膜炎前透析液/血浆肌酐(D/P)比值等;留取腹膜透析后在应用观察抗生素治疗的第0天~第7天的腹腔透出液,比较不同预后患者腹膜透析后的不同时间点,腹腔透出液白细胞计数(WBC)、微量清蛋白和总蛋白水平.结果 ①治疗失败组72 h内血清CRP显著高于治愈组(171.5 vs 89.1 mg/dl,t=2.409,P=0.023),清蛋白、前清蛋白浓度和腹膜炎前透析液/血浆肌酐(D/P)比值等指标在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失败组腹膜透析后第4~7天腹腔透出液WBC显著升高(P<0.01);③治愈组第5天腹腔透出液微量清蛋白及总蛋白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失败组(P=0.021,P=0.040);ROC曲线确定第5天微量清蛋白的cut-off值为618.5 mg/dl(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0%,56.2%),曲线下面积0.825(95% CI:0.607~1);微量总蛋白的cut-off值为885.5 mg/dl(敏感度85.7%,特异度55.6%),曲线下面积0.746 (95% CI:0.527~0.965).结论 除外腹膜炎的严格诊断指标,选择监测第5天的腹腔透出液WBC、微量蛋白水平、透析3天后的血清CRP水平,能够早期预示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并发症的发生,为及时干预、改善预后提供有效的实验室辅助.

    作者:徐晓萍;徐磊;唐碧霞;方炜;应春妹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不同临床标本实时荧光定量 PCR诊断结核分枝杆菌的检出率差异研究

    目的 讨论不同临床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的检出率有何差异.方法 对1 343例疑似结核病患者的呼吸道和体液标本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同时对其中393例进行血清结核抗体检测.结果 1 343例疑似结核病患者不同临床标本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显示,支气管灌洗液检出率高为57.14%,其次为支气管刷检物21.21%,尿液13.33%,痰液11.23%,胸腔积液9.09%,低为腹腔积液3.85%.痰液与支气管灌洗液、支气管刷检物之间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32,5.87,P<0.05);393例不同临床标本同时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血清结核抗体检测,实时荧光定量PCR检出率为24.43%,血清结核抗体检出率为47.58%,两种方法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73,P<0.01).血清结核抗体与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的符合率为61.57%.结论 结核分枝杆菌在支气管灌洗液检出率高,其次为支气管刷检物、尿液、痰液、胸腔积液,低为腹腔积液.

    作者:李光友;苏贵灵;高杰;查争;黄亚银;王亮;冯岚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血小板活化标志物CD62P,CD63与血清胱抑素C 联合检测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小板活化标志物CD62P,CD63表达及血清胱抑素C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探讨两者在DN早期的作用.方法 选择单纯糖尿病(DM)28例,早期糖尿病肾病30例,健康对照组26例.采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各组CD62P,CD63的表达水平,采用胶乳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血清胱抑素C.结果 ①单纯糖尿病组的CD62P(5.56±2.31)%和CD63(7.60±2.18)%的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1.60±0.56)%高(P<0.01),早期糖尿病肾病组CD62P(8.60±2.43)%,CD63(15.67±3.35)%的表达水平较单纯糖尿病组高(P<0.01);早期糖尿病肾病组Cys-C(0.64±0.28mg/L)结果较单纯糖尿病组(0.91±0.12mg/L)高(P<0.01);②早期糖尿病肾病组CD62P,CD63与Cys-C呈正相关(r1=0.394,r2=0.592,P<0.05).结论 血小板活化标志物CD62P,CD63的表达水平与血清胱抑素C浓度在糖尿病早期肾损害中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二者联合检测可作为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指标.

    作者:李云婷;赵建宏;付洁;杨敬慈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建立HPLC-CS检测腮腺液胆固醇的方法及应用

    目的 对腮腺液胆固醇检测方法进行探索和条件优化,探讨其与龋病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Slominary方法收集不同龋敏感者的腮腺液,冷冻干燥后用Folch方法提取脂质.采用Alltech ODS作为预富集柱,采用反向HPLC 对腮腺液胆固醇进行定性、定量检测.结果 预富集流动相:乙腈/(甲醇/0.1 g/dl磷酸水溶液=6∶1)=5/95(V/V),流速0.3 ml/min;分析流动相:乙腈/甲醇=1/9 (V/V),流速1.0 ml/min,CS-HPLC优于HPLC,t=5.473,P<0.05;高龋组腮腺液胆固醇含量明显高于无龋组.结论 CS-HPLC可以有效实现唾液痕量物质的预富集和净化,提高检测的灵敏度;腮腺液胆固醇与龋病具有相关性.

    作者:赵东方;郭永利;郭青玉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长沙地区5561例儿童静脉全血5种元素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目前长沙地区儿童静脉全血微量元素(Cu,Zn,Fe)和常量元素(Ca,Mg)等5种元素含量情况,为儿童科学合理补充微量元素和常量元素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对2011年1月~11月期间于湖南旺旺医院体检的0~18岁儿童5 561例静脉全血的Cu,Zn,Ca,Mg和Fe 5种元素进行检测.按年龄分为0~1岁,1~2岁,2~3岁,3~4岁,4~5岁,5~11岁和11~18岁7个年龄组,每组按性别又分为男、女2组,对不同年龄段间元素含量差异分析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检验,对不同性别间元素含量差异采用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 不同年龄组之间Cu,Zn,Ca,Mg和Fe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50.202,920.508,203.255,5.02,121.304,P均<0.01).对各年龄组之间5种元素含量两两比较显示Zn在不同年龄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2.41~62.32,P均<0.05),Cu,Ca,Mg和Fe在部分年龄段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2.08~28.45,P<0.05).从含量分布看,Cu和Ca含量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Zn和Fe含量呈上升趋势,Mg含量较稳定.在性别上,Cu在1~2岁组,3~4岁组和5~11岁组不同性别儿童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12,2.43,2.31,P均<0.05).Mg在3~4岁组和11~18岁组不同性别儿童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34,4.44,P均<0.01).11~18岁组不同性别儿童间Ca和Fe含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14,5.58,P均<0.05).Zn含量在相同年龄段不同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长沙地区儿童Cu,Zn,Ca,Mg和Fe 5种元素总缺乏率分别为1.31%,51.65%,19.89%,0.07%,12.86%.不同年龄组儿童Zn,Fe缺乏率随年龄增长而降低,Ca缺乏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结论 不同年龄组儿童5种元素含量不同,含量缺乏随年龄增长有不同变化,提示应对不同年龄段儿童给予有针对性的营养指导.

    作者:陈明;沈群;梁日初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孕妇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的临床血液学筛查指标分析

    目的 探讨孕妇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俗称地中海贫血)的血液学指标包括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脆性(EF),血红蛋白A2(HbA2)对孕妇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简称地贫)筛查的应用价值,减少孕妇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的漏诊.方法 对基因确诊的156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杂合子孕妇,168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杂合子非孕妇,103例正常孕妇及101例正常非孕妇进行血常规,EF,血红蛋白电泳检查,分析MCV,EF和HbA2血液学指标,评价其筛查孕妇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的诊断价值.结果 ①健康孕妇和健康非孕妇的MCV,EF及HbA2分别为(88.37±7.51 vs 79.94±12.73)fl,(77.01±8.45 vs 73.27±13.57)%,(2.71±0.50 vs 2.47±0.53)%,健康孕妇的MCV及HbA2比健康非孕妇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t=-3.025,-5.44,P<0.05).②α,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孕妇及健康孕妇的MCV,EF及HbA2分别为(72.36±7.99,65.65±11.70 vs 88.37±7.51)fl,(56.21±13.76,50.56±12.17 vs 73.27±13.57)%和(2.77±1.15,4.96±1.14 vs 2.47±0.53)%,α及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孕妇的MCV,EF均明显低于健康孕妇(t=10.62~14.26,P<0.05);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孕妇HbA2明显高于健康孕妇(t=11.52,P<0.05).③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孕妇及非孕妇的MCV,EF及HbA2分别为(72.36±7.99 vs 68.86±9.29)fl,(56.21±13.76 vs 52.75±18.67)%和(2.77±1.15 vs 2.18±0.61)%;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孕妇及非孕妇的MCV,EF及HbA2分别为(65.65±11.70 vs 63.51±5.13)fl,(50.56±12.17 vs 50.34±11.35)%和(4.96±1.14 vs 5.39±0.70)%,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孕妇的MCV,HbA2均明显高于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非孕妇(t=-3.07,-3.763,P<0.05);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孕妇的HbA2明显低于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非孕妇(t=2.215,P<0.05).结论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孕妇的MCV,HbA2与非孕妇存在显著差异,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孕妇的红细胞大小(MCV)比健康孕妇者小,但比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非孕妇者要大,结果提示采用血常规筛查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孕妇更容易漏检.掌握孕妇MCV,HbA2及EF血液学指标的特点有助于更准确地筛查妊娠并发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减少漏诊.

    作者:喻晶;张恋;刘晓翌;张银汉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用ROC曲线分析胸腔积液和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肺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 通过对胸腔积液和血清中5种肿瘤标志物的检测,探讨各指标在肺癌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并分析31例肺癌和27例肺良性疾病患者的胸腔积液和血清中的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5-3(CA15-3)、糖类抗原125(CA125)、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并根据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 分析每个指标及其在胸腔积液与血清中的比值(P/S)的诊断性能,以供肺癌诊断时参考.结果 肺癌组胸腔积液和血清中的CEA,CYFRA21-l和NSE含量显著高于肺良性疾病组(P<0.05).胸腔积液CYFRA21-1,血清CYFRA21-1及CEA的P/S值在各组中的ROC曲线下面积大.结论 胸腔积液和血清CYFRA21-1及CEA的P/S值在鉴别良、恶性胸腔积液中有较大的辅助诊断价值,胸腔积液CYFRA21-1的诊断价值大.

    作者:冯纾琪;黄钰君;廖春淼;周珍文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REST/NRSF和NMDAR1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抑制元素-1沉默转录因子(repressor ehmem silencing transcription factor,REST)/神经元限制性沉默因子(neuron-restrictive silencer factor,NRSF)和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1(NMDAR1)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4例人脑胶质瘤组织标本中REST/NRSF和NMDAR1的表达.结果 54例人脑胶质瘤标本中可以观察到REST/NRSF和NMDARl的阳性表达,而且随着胶质瘤病理级别的提高阳性表达逐渐增强.在Ⅰ,Ⅱ,Ⅲ和Ⅳ级胶质瘤中NRSF/REST阳性表达百分数分别为 2.9%,6.1%,16.2%和20.6%,NMDAR1阳性表达百分数分别为 6.2%,11.3%,19.1%和22.7%.方差分析显示,两者组间差异均具有显著性(REST/NRSF F=1 278.93,NMDAR1 F=516.69,两者均P<0.05).两者的表达相关性分析呈正相关(r=0.961,P<0.05).结论 REST/NRSF和NMDAR1可能在人脑胶质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比较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判断胶质瘤的恶性程度和预后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作者:文志华;杨旋;张捷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Beckman-coulter AC·T5diff血液分析仪检测新生儿嗜碱性粒细胞计数性能评价

    目的 探讨Beckman-coulter AC·T 5diff血液分析仪检测新生儿嗜碱性粒细胞计数结果的准确性.方法 收集该院2010年~2011年新生儿患者(年龄<28天)末梢血标本1 500例(男、女各750例),分别利用Beckman-coulter AC·T 5diff血液分析仪和手工制片法检测标本中嗜碱性粒细胞,并运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仪器和手工两种方法的结果.结果 实验结果显示,仪器法计数的嗜碱性粒细胞结果为(14.9±5.6)%,手工法为(3.2±1.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467,P<0.05).结论 仪器法分类计数新生儿嗜碱性粒细胞结果偏高,应采用手工分类加以纠正.

    作者:王永锋;李建华;杨超;刘玉军;史媛;康炜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幽门螺杆菌过氧化氢酶的重组表达、纯化及免疫特性研究

    目的 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的过氧化氢酶(catalase,KatA)进行重组表达和纯化,并进行免疫学特性研究.方法 采用PCR扩增幽门螺杆菌katA全长基因,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ET-28a-katA,在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表达,通过包涵体洗涤和亲和层析纯化出重组蛋白,并采用Western blot和ELISA等方法对其进行免疫学特性研究.结果 克隆出幽门螺杆菌1 518 bp的全长katA基因,在大肠埃希菌中诱导表达出505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约为58 000的重组KatA蛋白,其表达量约占细菌总蛋白的20%,且以包涵体形式表达.经亲和层析的重组蛋白纯度约为85%,并可与兔抗Hp抗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通过重组蛋白的动物免疫可产生高效价抗血清,并特异性识别多种Hp菌株.结论 成功重组表达与纯化出幽门螺杆菌KatA蛋白,并具备良好的免疫学特性,为Hp致病机制、血清学诊断以及亚单位疫苗研究奠定重要的实验基础.

    作者:屈玲;黄萍;苏明权;郑善銮;马越云;郝晓柯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三种清洗液清洗血型微板效果的研究与观察

    目的 探讨3种清洗液清洗微板后对检测血型的影响,选择佳洗液,保证血型检测无误.方法 分别将各含A型,B型,O型的血细胞标本的血型微板,使用3种不同的常用洗液(万泰洗液、科华洗液和摩尔洗液)清洗微板,比较不同洗液清洗的效果,并对清洗效果进行统计学评价.结果 2011年10月~2012年3月近6个月无溶血完全抗凝新鲜标本90 078例,使用科华和万泰洗液清洗的微板再次检测血型时正反血型不符率为0.84%和0.82%(χ2=0.45,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使用配置好的摩尔洗液清洗的微板,再次检测血型时血型正反不符率为0.14%(χ2=285.7,P<0.01),前两者合并后与第一种相比有差异.结论 3种洗液中摩尔洗液对含血细胞的微板清洗效果较佳,并对微板清洗4遍后,对含抗-A、抗-B血清的微板清洗彻底,对下次检测血型没有影响,为临床用血提供安全.

    作者:李荣雪;秦洁;甄志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尿总蛋白肌酐比(TPCR)与胱抑素C-在糖尿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尿总蛋白肌酐比(TPCR)与胱抑素C(CysC)等的关系及对糖尿病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67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CysC,用苦味酸法测定血清、尿肌酐(cr),邻苯三酚红比色测定法测定尿总蛋白,同时计算出尿总蛋白肌酐比(TPCR).结果 糖尿病患者按照尿总蛋白(TPCR)分两组:TPCR≥200 mg/gCr组和TPCR<200 mg/gCr组,两组血清CysC,TPCR分别是1.24±0.64 mg/L,1 869.67±2 207.58 mg/L和0.957 5±0.51 mg/L,64.68±46.55 mg/L.CysC与TPCR呈显著正相关(r=0.9128,P<0.05),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结论 以TPCR 200 mg/gCr分组或为划界值是判别糖尿病病人早期肾损害程度良好的指标.

    作者:陈晓燕;胡望平;叶桂云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肺结核患者血中CD95与PD-1,PD-L1的检测与分析

    目的 研究肺结核病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上CD95与程序性死亡因子-1(PD-1)及其配体PD-L1的表达情况,初步探讨其在肺结核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63例初治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上CD95与PD-1,PD-L1的表达水平,并与正常人对照,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初治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上CD95的表达率为(62.07±14.87)%,与正常对照组(35.74±10.14)%比较显著升高(t=8.515,P<0.05);PD-L1的表达率为(26.55±12.8)%,与正常对照组(18.56±6.46)%比较显著升高(t=3.127,P<0.05);而PD-1的表达率(13.64±9.10)%与正常对照组(28.71±7.06)%比较显著降低(t=-7.766,P<0.05);经相关性分析,初治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上CD95与PD-1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0.279,P<0.05),CD95与PD-L1表达水平无确定相关性(r=-0.025,P>0.05).结论 CD95和PD-L1在肺结核病患者T淋巴细胞上的表达明显升高,这可能在肺结核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张健;王昕升;王宝英;宋爱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卫生厅

主办:陕西省临床检验中心,陕西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