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政;周华君;金美彤;戴玉珠;杨琼;陈龙;孙长贵;成军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检验技术和新方法在临床实验室的不断应用,各种高效率、高自动化仪器的不断引入,我国临床检验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检验质量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特别是2006年出台的<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以及ISO15189,2007<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的专用要求>成为我国国家标准GB/T 22576-2008,这对临床实验室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而核心的工作就是临床实验室的质量控制.自20世纪50年代统计质量控制技术被引入医学领域已有将近半个世纪的历史.本文将对临床检验质量控制技术在这60多年内的发展进行综述.
作者:胡丽涛;王治国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危急值通过HIS在线报告效果.方法 对1 429例危急值在线报告效果进行统计分析,包括计算报告有效率、统计医生回报时间、无效报告原因、电话记录核查等.结果 危急值在线报告有效率为74.52%;医生平均回复时间为5.22 min,P80百分位点是9.35 min;74例无效报告是属于检验人员未遵守规则所致,290例是因为临床医生不及时回复;检验部有13.79%(40/290)未见到电话补报记录,门诊护理单元仅3.45%(10/290)未见记录.结论 危急值在线报告,是一种方便快捷的沟通方式,可方便医、技、护的日常工作,但存在的医疗隐患也不容忽视.
作者:刘海菊;范久波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血清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hTERT)mRNA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并初步应用于胃癌检测.方法 以hTERT基因为靶基因设计引物,构建携带hTERT cDNA的质粒pMD-hTERT,建立血清hTERT mRNA实时荧光PCR定量方法,检测经病理确诊的48例胃癌患者,58例健康人血清hTERT mRNA表达水平并分析其差异.结果 建立血清hTERT mRNA表达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以拷贝数的对数表示,胃癌患者hTERT mRNA表达水平为7.20±2.25,显著高于健康人5.11±2.47(t=4.481,P=0.001),与肿瘤大小和分期、分化等级明显相关(P<0.01),与年龄、性别以及肿瘤数量无明显关联(P>0.05).结论 成功建立了血清hTERT mRNA表达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实验表明检测血清hTERT mRNA有助于胃癌诊断和研究.
作者:刘阳;胡梅;喻红波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水平对血脂及脂蛋白的影响.方法 随机检测2012年2月~7月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53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23例,分别检测糖化血红蛋白比率(HbA1c )、C肽(C-P)、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CHO)、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ApoA1)、载脂蛋白B(ApoB)及脂蛋白A(LPa);依据HbA1c,C-P水平将其分为Ⅰ(C肽≥0.6 nmol/L及HbA1c比率<6.0%),Ⅱ(C肽≥0.6 nmol/L及HbA1c比率≥6.0%)及Ⅲ(C肽<0.6 nmol/L及HbA1c比率≥6.0%)三组.结果 多元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三组间TG(F=4.33,P<0.05),CHO(F=6.86,P<0.05),ApoB(F=9.32,P<0.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而LPa(F=0.53,P>0.05),ApoA1(F=1.99,P>0.05),HDL-C(F=5.76,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调整性别、年龄因素,相关分析结果表明:ApoA1与HDL-C(r=0.75,P<0.001),CHO与ApoB(r=0.78,P<0.001)分别呈正相关.结论 Lpa是2型糖尿病病情发展的独立风险因素,TG是重要影响因素.HDL-C/CHO优于HDL-C,ApoA1/CHO优于ApoA1.
作者:谢艳红;匡金石;李艾红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收集海军总医院2008~2011年期间临床和门诊患者样本的1 25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采用BIOMIC仪进行药敏试验,通过WHONET5.4软件分析菌株的耐药性.结果 2008~2011年海军总医院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1 252株,其中MRSA 898株,MRSA在金黄色葡萄球菌中平均发生率为71.7%,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以痰标本为主.4年间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未发现耐药株,对呋喃妥因和复方新诺明敏感性尚好,耐药率小于30%;对四环素、左氧氟沙星、克林霉素、环丙沙星、头孢唑啉、红霉素、阿齐霉素、青霉素耐药率均达50%以上,且表现为多药耐药,其中以五种耐药率高(84.1%),痰标本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抗生素的耐药率除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呋喃妥因、复方新诺明外均高于总标本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率.结论 MRSA耐药性高,应规范临床用药,加强MRSA耐药性监测,有效控制感染.
作者:郝秀红;赵强元;李艳君;郭建巍;钱扬会;刘力娟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对腮腺液胆固醇检测方法进行探索和条件优化,探讨其与龋病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Slominary方法收集不同龋敏感者的腮腺液,冷冻干燥后用Folch方法提取脂质.采用Alltech ODS作为预富集柱,采用反向HPLC 对腮腺液胆固醇进行定性、定量检测.结果 预富集流动相:乙腈/(甲醇/0.1 g/dl磷酸水溶液=6∶1)=5/95(V/V),流速0.3 ml/min;分析流动相:乙腈/甲醇=1/9 (V/V),流速1.0 ml/min,CS-HPLC优于HPLC,t=5.473,P<0.05;高龋组腮腺液胆固醇含量明显高于无龋组.结论 CS-HPLC可以有效实现唾液痕量物质的预富集和净化,提高检测的灵敏度;腮腺液胆固醇与龋病具有相关性.
作者:赵东方;郭永利;郭青玉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昆明地区健康成人血红蛋白(HGB)及相关指标的生物参考区间.方法 按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 C28-A2文件推荐的间接抽样法,选取了2010年5月~2011年3月的健康体检者共10 970例(男性6 076例,女性4 894例),年龄18~80岁,用Sysmex XS-800i对HGB及相关指标进行检测,用Stata 11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分别按性别和年龄进行分组,计算HGB及相关指标的参考区间.各项指标的参考区间(P2.5~P97.5)如下:HGB男性为146~187 g/L,女性为120~161g/L;红细胞计数(RBC)男性为(4.69~6.35)×1012/L,女性为(4.16~5.58)×1012/L;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男性为318~355 g/L,女性为309~346 g/L;红细胞压积(HCT)男性为43.8%~55.3%,女性为37.7%~49.0%.不同性别组的HGB及相关指标的参考区间经Z检验分析,需分别给出;而不同年龄组的参考区间经Z检验可予以合并.结论 昆明地区HGB及相关指标的参考区间明显高于以往采用的参考区间,因此建立或验证该实验室HGB的生物参考区间非常必要.
作者:尹利民;饶迪;贾蔚;胡大春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血清胃蛋白酶原(PG)I,II在胃癌前疾病及胃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胃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09年12月~2011年2月就诊的79例胃部疾病患者,根据胃镜检查及组织病理学结果分为四组.胃癌组3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组20例,胃溃疡组27例,对照组48例均无消化道、肝脏、肾脏疾病及胃痛病史.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各组血清胃蛋白酶原I,II水平,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癌胚抗原(CEA)和糖类抗原(CA19-9)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胃癌组PGI降低(q=7.727,P<0.01),PGI/PGII降低(q=6.839,P<0.01),CEA升高(q=8.609,P<0.01),CA19-9升高(q=9.127,P<0.01);慢性萎缩性胃炎组PGI降低(q=5.371,P<0.01),PGI/PGII降低(q=5.936,P<0.01),CEA(q=0.764,P>0.05)和CA19-9(q=1.174,P>0.05)均无明显变化;胃溃疡组PGI升高(q=3.029,P<0.05),PGII显著升高(q=5.045,P<0.01),CEA(q=1.577,P>0.05)和CA19-9(q=1.675,P>0.05)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血清胃蛋白酶原及其亚群在胃炎演变到胃癌的过程中,水平呈现不同的变化,相比传统肿瘤标志物仅在胃癌时水平升高,更能有效识别癌前疾病并对胃癌的风险进行评估,从而提高胃癌的早期诊断率.
作者:程清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讨论不同临床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的检出率有何差异.方法 对1 343例疑似结核病患者的呼吸道和体液标本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同时对其中393例进行血清结核抗体检测.结果 1 343例疑似结核病患者不同临床标本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显示,支气管灌洗液检出率高为57.14%,其次为支气管刷检物21.21%,尿液13.33%,痰液11.23%,胸腔积液9.09%,低为腹腔积液3.85%.痰液与支气管灌洗液、支气管刷检物之间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32,5.87,P<0.05);393例不同临床标本同时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血清结核抗体检测,实时荧光定量PCR检出率为24.43%,血清结核抗体检出率为47.58%,两种方法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73,P<0.01).血清结核抗体与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的符合率为61.57%.结论 结核分枝杆菌在支气管灌洗液检出率高,其次为支气管刷检物、尿液、痰液、胸腔积液,低为腹腔积液.
作者:李光友;苏贵灵;高杰;查争;黄亚银;王亮;冯岚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的过氧化氢酶(catalase,KatA)进行重组表达和纯化,并进行免疫学特性研究.方法 采用PCR扩增幽门螺杆菌katA全长基因,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ET-28a-katA,在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表达,通过包涵体洗涤和亲和层析纯化出重组蛋白,并采用Western blot和ELISA等方法对其进行免疫学特性研究.结果 克隆出幽门螺杆菌1 518 bp的全长katA基因,在大肠埃希菌中诱导表达出505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约为58 000的重组KatA蛋白,其表达量约占细菌总蛋白的20%,且以包涵体形式表达.经亲和层析的重组蛋白纯度约为85%,并可与兔抗Hp抗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通过重组蛋白的动物免疫可产生高效价抗血清,并特异性识别多种Hp菌株.结论 成功重组表达与纯化出幽门螺杆菌KatA蛋白,并具备良好的免疫学特性,为Hp致病机制、血清学诊断以及亚单位疫苗研究奠定重要的实验基础.
作者:屈玲;黄萍;苏明权;郑善銮;马越云;郝晓柯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对干、湿化学方法检测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结果进行比对分析,找出更适合献血者血液初筛方法.方法 分别用MissionTMC100干式化学分析仪及配套试纸条和半自动生化仪Photometer 4040及配套试剂每日取8份献血者血液标本以1~8和8~1的顺序分别进行两次ALT检测,取每份标本结果的平均值,连续检测5天,并分别与日立7100全自动生化仪ALT检测结果进行比对,比较两种方法的准确度.并分别检测ALT质控品20次,计算CV%值,比较两种方法检测ALT的重复性.结果 3种方法散点图MissionTM C100干式化学分析仪检测结果趋势线R2=0.092 1,半自动生化仪Photometer 4040 ALT检测结果趋势线R2=0.014 4,日立7100全自动生化仪ALT检测结果趋势线R2=0.024 8,半自动生化仪Photometer 4040 ALT检测结果与日立7100全自动生化仪更符合.两种方法对ALT质控品20次的检测结果的CV%值分别为4.72%和1.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6,P<0.05).结论 湿化学法检测ALT的准确度及重复性优于干化学法.
作者:赵建鹏;杨秀萍;刘晓丽;李天君;赵锋;田庆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不同血样采集管中电解质(K+,Na+,Cl-,Ca2+)浓度与血小板数量的相互关系,为临床判断离子假性升高或是降低提供指导.方法 分别用真空肝素锂抗凝管、真空促凝剂管及普通塑料管对103例患者标本测定血浆、血清中电解质,并用真空血常规管测定相应血小板总数.按血小板数PLT≤100×109/L,100×109/L1000×109/L分成5组进行比较.结果 当PLT≤600×109/L时,血浆、血清中K+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600×109/L1 000×109/L时,血浆中K+浓度(3.42±0.34)mmol/L与血清中K+浓度(5.17±1.90)m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1,P=0.001);且两者K+浓度差值随着血小板总数的升高而增大.Na+,Cl-,Ca2+在上述各组别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当PLT>600×109/L时,血小板能影响血清中K+,提示临床应用促凝剂的真空采血管进行电解质检测时,若出现高血钾的情况,应该考虑血小板导致假性高血钾症的可能.
作者:刘永娥;杨连军;梁华;安月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小儿败血症病原菌的构成及药物敏感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90例小儿败血症的病原学及抗生素敏感试验结果.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细菌培养、分离及鉴定.使用VITEK-32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仪进行药敏测定,手工药敏试验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纸片扩散(K-B)法进行.结果 小儿败血症致病菌中,革兰阳性菌有58株(占64.4%),其中以表皮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共32株(占35.6%),其中以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的耐药率高达100.0%.肺炎链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宁100%敏感,对红霉素和阿奇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84.2%和73.7%.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宁高度敏感(敏感率87.5%~100%),对青霉素G、第一代头孢几乎全部耐药.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部分敏感,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已达88.9%,对广谱头孢菌素头孢吡肟耐药率已达44.4%.结论 小儿败血症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表皮葡萄球菌是重要病原菌.临床医生应主要留取病原学标本,结合抗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减少耐菌株的产生.
作者:徐祖龙;张亚明;董苏荣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与分析湖北恩施地区土家族、苗族2型糖尿病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受体γ辅激活因子1(PGC-1)基因SNPs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恩施地区土家族、苗族糖耐量正常人46例,2型糖尿病患者4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检测IVS2+52C>A,SSCP检测出现异常条带样本直接测序,采用PCR扩增后直接检测G1y482Ser,Thr528Thr,Ler577Ser,对其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NGT组PGC-1基因IVS2+52C>A 位点AA基因型频率与T2DM组比较(OR=2.208,95% CI=0.947~5.138,P<0.05);T2DM组A等位基因频率虽略高于NGT组,但χ2=2.682,P=0.101>0.05.两组之间IVS2+52C>A,G1y482Ser(G>A),Thr528Thr(G>A)和Ler577Ser等位基因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结果分别为χ2=4.117,2.338,2.338和0.967,P=0.128,0.311,0.311和0.325.携带CC基因型的FPG和TG含量,两组经比较t=8.424,3.085,P=0.000,0.003.携带CA基因型的FPG,TG,HDL-C和LDL-C含量,两组经比较t=3.229,3.433,2.339和2.781,P=0.002,0.001,0.022和0.007.携带AA基因型的FPG,TG和HDL-C含量,两组经比较t=10.457,3.135和3.242,P=0.000,0.002和0.002.结论 PGC-1基因IVS2+52C>A多态位点的AA型可能是恩施地区发病易感位点,但G1y482Ser和Thr528Thr则与T2DM发病无关.PGC-1基因IVS2+52C>A位点突变可能会影响体内糖、BMI及脂代谢.
作者:李祚品;崔显念;杨继青;李宗清;刘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不同pH、贮存温度及放置时间对测定尿β2-微球蛋白(β2-MG)结果的影响并提出纠正方法.方法 210例共420份尿液标本(每例2份)以尿常规pH值分成7组(pH4.5,pH5.0,pH5.5,pH6.0,pH6.5,pH7.0,pH7.5,每组30例,含肾小管损伤的病例组20例,健康对照组10例),在不同pH、贮存温度(25℃,4℃)及放置时间(0,60,120,240 min)采用Axsym免疫分析仪分别测定每份标本的尿β2-MG结果,分析不同影响因素对测定结果的干扰程度并进行校正.结果 相同贮存温度及放置时间各pH组内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尿β2-MG降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56~1.852,P>0.05);25℃时pH5.0以下,4℃时pH4.5的尿β2-MG降解率、测定值与贮存温度、放置时间存在差异且与放置时间呈负相关(t=2.486~21.685,P<0.05或<0.001;相关系数r=-0.863~-0.946,P<0.05),采用校正系数对尿β2-MG测定结果进行校正,平均相对误差在1.99%~8.58%之间.结论 对25℃时pH5.0以下、4℃时pH4.5的尿β2-MG测定结果进行校正是可行的和可靠的.
作者:王国政;周华君;金美彤;戴玉珠;杨琼;陈龙;孙长贵;成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肾移植受者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发生活动性感染时,其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010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确诊CMV抗原阳性的肾移植受者(n=50),根据感染源不同分为CMV感染组(n=13)和并发感染组(n=37),对照组为无感染的肾功能稳定的肾移植受者(n=10).利用免疫荧光技术进行CMV抗原检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上述样本的淋巴细胞亚群.结果 CMV感染组与并发感染组的CD3+T淋巴细胞含量分别为(68.6±8.64)%和(61±21.74)%,与肾移植稳定组(72.9±8.64)%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MV感染组与并发感染组的CD4+T淋巴细胞含量分别为(23.8±0.75)%和(21.85±8.83)%,与肾移植稳定组(50.8±10.35)%相比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8.232 8,8.873 2,P值均<0.05);CMV感染组与并发感染组的CD8+T淋巴细胞含量分别为(39.2±1.53)%和(36.2±15.1)%,与肾移植稳定组(20.6±7.56)%相比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6605,3.235,P值均<0.05);CMV感染组与并发感染组的CD4+/CD8+比值分别为(0.63±0.11)和(0.69±0.18),与肾移植稳定组(2.25±0.58)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988 5,8.396 9,P值均<0.05).CMV感染组与并发感染组的B细胞含量分别为(10.2±3.43)%和(11.8±20.9)%,与肾移植稳定组(8.9±2.07)%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CMV感染组和并发感染组的NK细胞含量分别为(8.01±2.5)%和(7.2±1±0.14)%,与肾移植稳定组(15.4±7.9)%相比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850 4,2.363 8,P值<0.05).结论 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淋巴细胞亚群并动态监测其变化,对于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重症CMV感染以及合理应用免疫抑制剂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高钰;肖漓;石炳毅;冯凯;马锡慧;孔祥瑞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按照<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建立实验室7S管理工作模式,提升检验质量,提高经济效益,杜绝生物安全事故的发生.方法 首先建立科室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tketsu)、素养(shitsuke)、节约(save)和安全(safety)7S管理模式领导小组,制定管理目标、实施计划、管理制度、奖惩制度,对员工进行7S管理模式培训,并按计划进行实施,每月对各室进行考评,并与绩效挂钩.结果 实施7S管理后,检验科各岗位工作有序、检验质量提高,管理工作有条不乱,工作环境整洁.工作时,寻找工具、物品马上找到,减少了寻找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无浪费现象,消耗减少,运行成本降低;工作通道顺畅,TAT时间缩短;无标本泄漏及生物安全事故;员工之间团结、友爱,处处为别人着想,积极干好本职工作,无不良行为发生.结论 检验科实行7S管理模式能很好地管理科室内务、质量、生物安全,提升了科室的形象、提高了检验质量、减少了科室运行成本、降低了医疗纠纷和生物安全事故发生,值得推广.
作者:袁平宗;李传达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张家口地区无偿献血者梅毒阳性分布情况.方法 对张家口地区2007~2011年95 713位献血者的梅毒酶联免疫检测结果做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2007~2011年95 713位献血者梅毒检测结果阳性率为0.36%(344/95 713).其中男性梅毒阳性率为0.29%(185/63 171),女性梅毒阳性率为0.49%(158/32 542),两者比较,χ2值为22.33,P<0.05;按学历由高到低梅毒阳性率依次为0.21%,0.28%,0.30%和0.51%;不同职业梅毒阳性率也有一定差异.结论 献血人群梅毒阳性率2007~2011年逐年升高;军人、学生、工人是低危人群,而农民、商业服务人员、教师是高危易感人群;在不同年龄组中,46岁~55岁人群是梅毒感染低危人群,其他年龄组是易感人群;女性梅毒阳性率为0.49%,高于男性的0.29%;本科组、专科组、中专组及初中组梅毒阳性率逐渐升高,为0.21%<0.28%<0.30%<0.51%,显示学历越高梅毒阳性率越低.
作者:田庆华;李天君;李延伟;赵锋;徐云鹏;于文静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临床诊断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时间和周期比较长,早期预警判断感染的并发需要实验室的辅助.方法 收集46例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患者,其中28例治愈,18例治疗失败.比较不同预后腹膜透析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清蛋白(Alb)、前清蛋白(Pre-alb)水平和腹膜炎前透析液/血浆肌酐(D/P)比值等;留取腹膜透析后在应用观察抗生素治疗的第0天~第7天的腹腔透出液,比较不同预后患者腹膜透析后的不同时间点,腹腔透出液白细胞计数(WBC)、微量清蛋白和总蛋白水平.结果 ①治疗失败组72 h内血清CRP显著高于治愈组(171.5 vs 89.1 mg/dl,t=2.409,P=0.023),清蛋白、前清蛋白浓度和腹膜炎前透析液/血浆肌酐(D/P)比值等指标在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失败组腹膜透析后第4~7天腹腔透出液WBC显著升高(P<0.01);③治愈组第5天腹腔透出液微量清蛋白及总蛋白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失败组(P=0.021,P=0.040);ROC曲线确定第5天微量清蛋白的cut-off值为618.5 mg/dl(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0%,56.2%),曲线下面积0.825(95% CI:0.607~1);微量总蛋白的cut-off值为885.5 mg/dl(敏感度85.7%,特异度55.6%),曲线下面积0.746 (95% CI:0.527~0.965).结论 除外腹膜炎的严格诊断指标,选择监测第5天的腹腔透出液WBC、微量蛋白水平、透析3天后的血清CRP水平,能够早期预示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并发症的发生,为及时干预、改善预后提供有效的实验室辅助.
作者:徐晓萍;徐磊;唐碧霞;方炜;应春妹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提高临床对免疫系统低下患者血流感染少见深部真菌的认识,加强实验室对其培养、鉴定的能力,了解其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案.方法 报道实验室发现的一例确诊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异体移植术后血流感染茄病镰刀菌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病原体的培养鉴定,并进行相关文献的复习.结果 患者分泌物普通细菌培养为镰刀菌和大肠埃希菌,血培养为镰刀菌,分别对这两株镰刀菌进行乳酸酚棉兰染色、分子生物学基因测序,鉴定结果为茄病镰刀菌.结论 茄病镰刀菌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的感染在国内尚比较少见,但国外报道感染率明显高于国内,且治疗困难,应引起临床和实验室的共同重视.而分子生物学的鉴定方法对其快速准确诊断提供了依据.
作者:闫少珍;陈中举;刘彩林;李丽;田磊;张蓓;孙自镛 刊期: 201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