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娥;杨连军;梁华;安月
目的 分析血清胃蛋白酶原(PG)I,II在胃癌前疾病及胃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胃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09年12月~2011年2月就诊的79例胃部疾病患者,根据胃镜检查及组织病理学结果分为四组.胃癌组3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组20例,胃溃疡组27例,对照组48例均无消化道、肝脏、肾脏疾病及胃痛病史.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各组血清胃蛋白酶原I,II水平,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癌胚抗原(CEA)和糖类抗原(CA19-9)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胃癌组PGI降低(q=7.727,P<0.01),PGI/PGII降低(q=6.839,P<0.01),CEA升高(q=8.609,P<0.01),CA19-9升高(q=9.127,P<0.01);慢性萎缩性胃炎组PGI降低(q=5.371,P<0.01),PGI/PGII降低(q=5.936,P<0.01),CEA(q=0.764,P>0.05)和CA19-9(q=1.174,P>0.05)均无明显变化;胃溃疡组PGI升高(q=3.029,P<0.05),PGII显著升高(q=5.045,P<0.01),CEA(q=1.577,P>0.05)和CA19-9(q=1.675,P>0.05)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血清胃蛋白酶原及其亚群在胃炎演变到胃癌的过程中,水平呈现不同的变化,相比传统肿瘤标志物仅在胃癌时水平升高,更能有效识别癌前疾病并对胃癌的风险进行评估,从而提高胃癌的早期诊断率.
作者:程清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讨论不同临床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的检出率有何差异.方法 对1 343例疑似结核病患者的呼吸道和体液标本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同时对其中393例进行血清结核抗体检测.结果 1 343例疑似结核病患者不同临床标本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显示,支气管灌洗液检出率高为57.14%,其次为支气管刷检物21.21%,尿液13.33%,痰液11.23%,胸腔积液9.09%,低为腹腔积液3.85%.痰液与支气管灌洗液、支气管刷检物之间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32,5.87,P<0.05);393例不同临床标本同时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血清结核抗体检测,实时荧光定量PCR检出率为24.43%,血清结核抗体检出率为47.58%,两种方法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73,P<0.01).血清结核抗体与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的符合率为61.57%.结论 结核分枝杆菌在支气管灌洗液检出率高,其次为支气管刷检物、尿液、痰液、胸腔积液,低为腹腔积液.
作者:李光友;苏贵灵;高杰;查争;黄亚银;王亮;冯岚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动脉血钾、钠离子浓度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部分临床检测过的动脉血和静脉血钾、钠离子的结果进行比对分析.结果 动脉血和静脉血钾离子之间虽然有显著性差异,但其相关性很高(P=0.021,R=0.951).动脉血和静脉血钠离子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46,R=0.920).通过回归公式计算,将动脉血的血钾离子结果换算为静脉血钾离子结果,可以应用于临床诊疗;血钠的结果可直接应用.结论 各临床单位应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研究,根据研究结果确定是否将动脉血离子的检测结果应用于临床诊疗,不可照搬文献中的结论.
作者:王忠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临床诊断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时间和周期比较长,早期预警判断感染的并发需要实验室的辅助.方法 收集46例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患者,其中28例治愈,18例治疗失败.比较不同预后腹膜透析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清蛋白(Alb)、前清蛋白(Pre-alb)水平和腹膜炎前透析液/血浆肌酐(D/P)比值等;留取腹膜透析后在应用观察抗生素治疗的第0天~第7天的腹腔透出液,比较不同预后患者腹膜透析后的不同时间点,腹腔透出液白细胞计数(WBC)、微量清蛋白和总蛋白水平.结果 ①治疗失败组72 h内血清CRP显著高于治愈组(171.5 vs 89.1 mg/dl,t=2.409,P=0.023),清蛋白、前清蛋白浓度和腹膜炎前透析液/血浆肌酐(D/P)比值等指标在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失败组腹膜透析后第4~7天腹腔透出液WBC显著升高(P<0.01);③治愈组第5天腹腔透出液微量清蛋白及总蛋白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失败组(P=0.021,P=0.040);ROC曲线确定第5天微量清蛋白的cut-off值为618.5 mg/dl(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0%,56.2%),曲线下面积0.825(95% CI:0.607~1);微量总蛋白的cut-off值为885.5 mg/dl(敏感度85.7%,特异度55.6%),曲线下面积0.746 (95% CI:0.527~0.965).结论 除外腹膜炎的严格诊断指标,选择监测第5天的腹腔透出液WBC、微量蛋白水平、透析3天后的血清CRP水平,能够早期预示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并发症的发生,为及时干预、改善预后提供有效的实验室辅助.
作者:徐晓萍;徐磊;唐碧霞;方炜;应春妹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游离脂肪酸(FFA)与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方法 2010年1月~2012年11月,以同期GDM组(67例)、正常孕妇组(40例)及正常非孕组(40例)为研究对象.酶联法检测空腹血清FFA水平,同时检测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正常非孕组、正常孕妇组及GDM组血清FFA水平(0.41±0.15,0.65±0.12和0.97±0.19)mmol/L依次升高,且相差显著(F=21.904,P<0.01),且GDM组显著高于正常孕妇组(t=3.781,P<0.01);三组HOMA-IR值(0.77±0.29,1.04±0.45和2.94±0.96)依次升高,且相差显著(F=55.613,P<0.01),且GDM组显著高于正常孕妇组(t=12.048,P<0.01).GDM患者空腹血清FFA水平与HOMA-IR值呈显著正相关(r=0.709,P<0.01),其相关性良好.结论 GDM患者体内存在着高FFA血症及IR状态,FFA水平与IR相关,此为早期干预GDM的发生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杨文东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危急值通过HIS在线报告效果.方法 对1 429例危急值在线报告效果进行统计分析,包括计算报告有效率、统计医生回报时间、无效报告原因、电话记录核查等.结果 危急值在线报告有效率为74.52%;医生平均回复时间为5.22 min,P80百分位点是9.35 min;74例无效报告是属于检验人员未遵守规则所致,290例是因为临床医生不及时回复;检验部有13.79%(40/290)未见到电话补报记录,门诊护理单元仅3.45%(10/290)未见记录.结论 危急值在线报告,是一种方便快捷的沟通方式,可方便医、技、护的日常工作,但存在的医疗隐患也不容忽视.
作者:刘海菊;范久波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对干、湿化学方法检测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结果进行比对分析,找出更适合献血者血液初筛方法.方法 分别用MissionTMC100干式化学分析仪及配套试纸条和半自动生化仪Photometer 4040及配套试剂每日取8份献血者血液标本以1~8和8~1的顺序分别进行两次ALT检测,取每份标本结果的平均值,连续检测5天,并分别与日立7100全自动生化仪ALT检测结果进行比对,比较两种方法的准确度.并分别检测ALT质控品20次,计算CV%值,比较两种方法检测ALT的重复性.结果 3种方法散点图MissionTM C100干式化学分析仪检测结果趋势线R2=0.092 1,半自动生化仪Photometer 4040 ALT检测结果趋势线R2=0.014 4,日立7100全自动生化仪ALT检测结果趋势线R2=0.024 8,半自动生化仪Photometer 4040 ALT检测结果与日立7100全自动生化仪更符合.两种方法对ALT质控品20次的检测结果的CV%值分别为4.72%和1.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6,P<0.05).结论 湿化学法检测ALT的准确度及重复性优于干化学法.
作者:赵建鹏;杨秀萍;刘晓丽;李天君;赵锋;田庆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Roche 9180电解质分析系统检测血清锂离子的分析灵敏度(analytical senstivity,AS)和临床可报告范围(clinical reportable range,CRR).方法 参照美国临床与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EP17-A,配制一系列低浓度样本进行日间重复测定,用参数或非参数检验方法估计分析灵敏度并确定功能灵敏度(functional senstivity,FS);参考EP6-A,配制超过厂家声明的分析测量范围(analytical measurement range,AMR)上限的高值样本与选用尽可能低的值的患者标本按比例混合成等间距的不同浓度样本进行重复测定2次,对所得数据应用SPSS19.0软件进行多项式回归分析建立AMR;配制一份高浓度样本用空白血清做不同倍数稀释,计算稀释回收率确定大允许稀释度并结合FS建立CRR.结果 Roche 9180分析仪检测血清锂的AS为0.129~0.162 mmol/L,AMR为0.185~5.821 mmol/L,FS为0.166 mmol/L,大允许稀释度为1∶25,CRR为0.166~145.525 mmol/L.结论 采用Roche 9180电解质分析系统检测血清锂离子具有良好的分析灵敏度和分析测量范围,完全可以满足临床治疗监测需要.通过本次研究为实验室建立了更具体更合理的报告方式.
作者:潘锡龙;陈扎生;何淑玲;平军娇;张嘉萱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为了探讨手足口病(HFMD)患儿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广西民族医院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共计80例,其中男52例,女28例,年龄在10月~9岁之间.同时收集健康儿童共计65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39例,女26例,年龄在10个月~10岁之间.手足口病组和对照组在性别、年龄上无明显差异.对所有患儿分别在入院时及痊愈后抽取静脉血2 ml,以乙二胺四乙酸(EDTA)抗凝.所有血样标本经B-D FACSCalibur流式细胞术对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检测和Simulset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并与65例健康对照组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 手足口病患儿治疗前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中CD3+,CD4+及CD4+/CD8+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后和正常对照组,t值分别为8.47,5.38,6.58(P<0.05);而CD8+则高于治疗后和对照组,t值为7.55(P<0.05).治疗后CD3+,CD4+及CD4+/CD8+水平均有所提高或恢复正常,CD8+也降至正常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的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t值分别为1.27,0.75,0.51,0.44(P>0.05).结论 手足口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出现异常.因此,检测手足口病患儿治疗前和治疗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变化对了解患儿的病情、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判断可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农少云;梁娟英;杨晓泉;叶晓明;农智新;陆作洁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各个阶段乙肝病毒表面大蛋白(LHBs)含量与肝纤维化指标的关系.方法 选取HBeAg(-)患者42例(其中肝炎患者20例,肝硬化患者22例),HBeAg(+)患者38例(其中肝炎患者20例,肝硬化患者18例),检测其LHBs水平及肝纤维化指标水平(HA,LN,PC-III和IV-C),并与20例健康成人进行比较,分析各指标的变化特点及相关性.结果 ①肝炎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t=8.825,P=0.000),肝硬化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t=13.003,P=0.000),肝炎组与肝硬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0.648,P=0.521)②其中HBeAg(-)肝炎组明显低于肝硬化组(t=40.61,P=0.000),而HBeAg(+)肝炎组与肝硬化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43,P=0.524);四项纤维化指标HBeAg(-)和HBeAg(+)肝硬化组均明显高于肝炎组(P<0.05).③HBeAg(-)组LHBs和HA,PC-III之间存在线性相关(P<0.05);HBeAg(+)组LHBs和肝纤维化指标之间不存在线性相关(P>0.05).结论 LHBs可以预测HBeAg(-)患者的肝纤维化的发生,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HBeAg(-)患者的肝纤维化程度,但是在HBeAg(+)患者LHBs不能反映肝脏纤维化的程度.
作者:关雪;关秀茹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血清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hTERT)mRNA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并初步应用于胃癌检测.方法 以hTERT基因为靶基因设计引物,构建携带hTERT cDNA的质粒pMD-hTERT,建立血清hTERT mRNA实时荧光PCR定量方法,检测经病理确诊的48例胃癌患者,58例健康人血清hTERT mRNA表达水平并分析其差异.结果 建立血清hTERT mRNA表达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以拷贝数的对数表示,胃癌患者hTERT mRNA表达水平为7.20±2.25,显著高于健康人5.11±2.47(t=4.481,P=0.001),与肿瘤大小和分期、分化等级明显相关(P<0.01),与年龄、性别以及肿瘤数量无明显关联(P>0.05).结论 成功建立了血清hTERT mRNA表达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实验表明检测血清hTERT mRNA有助于胃癌诊断和研究.
作者:刘阳;胡梅;喻红波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张家口地区无偿献血者梅毒阳性分布情况.方法 对张家口地区2007~2011年95 713位献血者的梅毒酶联免疫检测结果做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2007~2011年95 713位献血者梅毒检测结果阳性率为0.36%(344/95 713).其中男性梅毒阳性率为0.29%(185/63 171),女性梅毒阳性率为0.49%(158/32 542),两者比较,χ2值为22.33,P<0.05;按学历由高到低梅毒阳性率依次为0.21%,0.28%,0.30%和0.51%;不同职业梅毒阳性率也有一定差异.结论 献血人群梅毒阳性率2007~2011年逐年升高;军人、学生、工人是低危人群,而农民、商业服务人员、教师是高危易感人群;在不同年龄组中,46岁~55岁人群是梅毒感染低危人群,其他年龄组是易感人群;女性梅毒阳性率为0.49%,高于男性的0.29%;本科组、专科组、中专组及初中组梅毒阳性率逐渐升高,为0.21%<0.28%<0.30%<0.51%,显示学历越高梅毒阳性率越低.
作者:田庆华;李天君;李延伟;赵锋;徐云鹏;于文静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37℃乳酸脱氢酶(LDH)的参考方法,并对酶校准品定值,探讨血清LDH测定结果的准确性与可比性.方法 依据国际临床化学与检验医学联合会(IFCC)推荐的参考测量程序建立LDH酶催化活性参考方法,用参考方法测定LDH(ERM AD453/IFCC)参考品,验证参考方法的准确度,并对其精密度进行方法学评价,同时用参考方法对制备的酶校准品进行准确定值,按照NCCLS EP9-A方案分别比较40份人血清用酶校准品校正的非配套常规方法、配套常规方法、理论K值常规方法和参考方法LDH结果,计算常规方法与参考方法的相关系数及相对偏倚.结果 用参考方法测定ERM-AD453LDH参考品结果497.3 U/L,在其给定的502±7 U/L范围内.初步建立的37℃ LDH参考方法总CV<1%.用酶校准品校正的非配套常规方法、配套常规方法、理论K值常规方法和参考方法比较,相关性均良好,r2分别为0.997,0.995和0.994,与配套常规方法、理论K值常规方法相比较,酶校准品校正的非配套常规方法与参考方法的相对偏倚明显降低,在10%以下.结论 LDH参考方法基本建立,采用参考方法为酶校准品定值,可以提高血清LDH测定结果的准确度和可比性.
作者:周铁成;张莹;童开;岳乔红;郝晓柯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收集海军总医院2008~2011年期间临床和门诊患者样本的1 25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采用BIOMIC仪进行药敏试验,通过WHONET5.4软件分析菌株的耐药性.结果 2008~2011年海军总医院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1 252株,其中MRSA 898株,MRSA在金黄色葡萄球菌中平均发生率为71.7%,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以痰标本为主.4年间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未发现耐药株,对呋喃妥因和复方新诺明敏感性尚好,耐药率小于30%;对四环素、左氧氟沙星、克林霉素、环丙沙星、头孢唑啉、红霉素、阿齐霉素、青霉素耐药率均达50%以上,且表现为多药耐药,其中以五种耐药率高(84.1%),痰标本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抗生素的耐药率除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呋喃妥因、复方新诺明外均高于总标本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率.结论 MRSA耐药性高,应规范临床用药,加强MRSA耐药性监测,有效控制感染.
作者:郝秀红;赵强元;李艳君;郭建巍;钱扬会;刘力娟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的过氧化氢酶(catalase,KatA)进行重组表达和纯化,并进行免疫学特性研究.方法 采用PCR扩增幽门螺杆菌katA全长基因,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ET-28a-katA,在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表达,通过包涵体洗涤和亲和层析纯化出重组蛋白,并采用Western blot和ELISA等方法对其进行免疫学特性研究.结果 克隆出幽门螺杆菌1 518 bp的全长katA基因,在大肠埃希菌中诱导表达出505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约为58 000的重组KatA蛋白,其表达量约占细菌总蛋白的20%,且以包涵体形式表达.经亲和层析的重组蛋白纯度约为85%,并可与兔抗Hp抗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通过重组蛋白的动物免疫可产生高效价抗血清,并特异性识别多种Hp菌株.结论 成功重组表达与纯化出幽门螺杆菌KatA蛋白,并具备良好的免疫学特性,为Hp致病机制、血清学诊断以及亚单位疫苗研究奠定重要的实验基础.
作者:屈玲;黄萍;苏明权;郑善銮;马越云;郝晓柯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利用CLSI EP10-A2指南初步评价上海景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α1-酸性糖蛋白(AGP)试剂盒的临床应用性能.方法 厂家提供高、低值质控品,自配中值质控品,使用日立7180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连续5天,每天按中、高、低、中、中、低、低、高、高、中的顺序连续测定各浓度样本一批.第一个中值仅作为测定起始用,不纳入统计.后面9个数据中的任何一个不及格,则全部数据都必须弃掉,重新测定.得到所有数据后通过统计软件计算出偏差、不精密度等统计参数.结果 低、中、高三种浓度的AGP质控检测偏差分别为0.093,0.061和0.269 mg/L,均低于标定偏差.三个浓度总不精密度分别为3.87%,1.27%和3.19%,均低于大允许总不精密度.线性回归方程为Y=0.071 6X2+0.563 7X+0.586 7,相关系数R2=0.992 7,P<0.95,说明评价的线性范围符合要求.斜率:1.958(P>0.01),携带污染:0.007(P>0.01),线性:-0.131(P>0.01),漂移:0.002(P<0.01).结论 上海景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α1-酸性糖蛋白(AGP)试剂盒及其配套质控品和定标物经用CLSI EP10-A2文件所提供的方法评价,其线性、偏差、总不精密度及抗交叉污染能力均达到标准,在一定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携带污染率较低,稳定性较好,能满足临床常规检测和科研需求.
作者:孙艳虹;高玲;曾智杰;姚真荣;龙伟清;姜傥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血浆蛋白C受体(sEPCR)、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在糖调节受损状态下的变化.方法 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60例健康人(对照组)和59例糖调节受损患者的血浆sEPCR,sTM和vWF.结果 空腹血糖受损患者血浆sEPCR,sTM和vWF含量分别为120.92±24.46 μg/L,19.94±5.08 μg/L和99.13±14.78 U/L,高于对照组(117.28±20.27 μg/L,18.09±6.37 μg/L,98.12±10.70 U/L),t为1.98,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糖耐量减退患者血浆sEPCR,sTM和vWF含量分别为126.34±28.52 μg/L,21.61±7.60 μg/L和106.02±22.85 U/L,较对照组显著增高,t为0.952,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经相关分析,血浆sEPCR,sTM和vWF与空腹血糖水平呈正相关(r=0.89,P<0.01;r=0.55,P<0.01;r=0.88,P<0.01).结论 随糖调节受损的发生发展,血浆sEPCR,sTM和vWF水平随之也增高,血浆sEPCR,sTM和vWF变化可能为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预测提供依据.
作者:廖国玲;杨风琴;杨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不同血样采集管中电解质(K+,Na+,Cl-,Ca2+)浓度与血小板数量的相互关系,为临床判断离子假性升高或是降低提供指导.方法 分别用真空肝素锂抗凝管、真空促凝剂管及普通塑料管对103例患者标本测定血浆、血清中电解质,并用真空血常规管测定相应血小板总数.按血小板数PLT≤100×109/L,100×109/L1000×109/L分成5组进行比较.结果 当PLT≤600×109/L时,血浆、血清中K+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600×109/L1 000×109/L时,血浆中K+浓度(3.42±0.34)mmol/L与血清中K+浓度(5.17±1.90)m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1,P=0.001);且两者K+浓度差值随着血小板总数的升高而增大.Na+,Cl-,Ca2+在上述各组别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当PLT>600×109/L时,血小板能影响血清中K+,提示临床应用促凝剂的真空采血管进行电解质检测时,若出现高血钾的情况,应该考虑血小板导致假性高血钾症的可能.
作者:刘永娥;杨连军;梁华;安月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采用多种血型血清学方法检测O型洗涤红细胞中残留ABO血型抗体(IgM抗-A,抗-B;IgG抗-A和抗-B)的含量,观察非O型患儿输注O型洗涤红细胞的安全性.方法 取O型洗涤红细胞上清,首先采用盐水试管法检测其中IgM抗-A、抗-B含量.再用凝聚胺法、微柱凝胶法、手工抗人球蛋白法检测其中IgG抗-A、抗-B含量.选取非O型患儿输注O型洗涤红细胞者(异型组)与年龄体重相当的输等量同型洗涤红细胞的患儿(同型组),分别比较2组患儿输血前后血红蛋白上升幅度、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水平、直接coombs试验结果.结果 共检测O型洗涤红细胞上清液597份,盐水试管法在室温及4℃ 条件下均未观察到凝集现象,显微镜下也未观察到凝集现象.凝聚胺法、微柱凝胶法、手工抗人球蛋白法检测IgG抗-A和抗-B均为阴性.2组患儿输血前后血红蛋白上升幅度、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t值分别为0.19,0.22和0.13,P> 0.05),直接coombs试验均为阴性.结论 血型血清学方法无法检出O型洗涤红细胞中残留ABO血型抗体.非O型患儿输注O型洗涤红细胞是安全的.
作者:马曙轩;宋文琪;赵宇东;靳剑芸;邵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抑制元素-1沉默转录因子(repressor ehmem silencing transcription factor,REST)/神经元限制性沉默因子(neuron-restrictive silencer factor,NRSF)和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1(NMDAR1)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4例人脑胶质瘤组织标本中REST/NRSF和NMDAR1的表达.结果 54例人脑胶质瘤标本中可以观察到REST/NRSF和NMDARl的阳性表达,而且随着胶质瘤病理级别的提高阳性表达逐渐增强.在Ⅰ,Ⅱ,Ⅲ和Ⅳ级胶质瘤中NRSF/REST阳性表达百分数分别为 2.9%,6.1%,16.2%和20.6%,NMDAR1阳性表达百分数分别为 6.2%,11.3%,19.1%和22.7%.方差分析显示,两者组间差异均具有显著性(REST/NRSF F=1 278.93,NMDAR1 F=516.69,两者均P<0.05).两者的表达相关性分析呈正相关(r=0.961,P<0.05).结论 REST/NRSF和NMDAR1可能在人脑胶质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比较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判断胶质瘤的恶性程度和预后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作者:文志华;杨旋;张捷 刊期: 201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