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用于慢病毒包装的高纯度质粒DNA的大量制备和应用

方红;杨文理;何涛

关键词:质粒DNA, 制备, 酶切, 转染, 慢病毒包装
摘要:目的:建立简便易行、成本低廉和安全可靠的高纯度质粒大量制备方法,探讨其在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方法:培养含目的质粒的菌株,运用改良后的碱裂解法大量提取质粒DNA并进行纯化,微量核酸仪测定质粒DNA的产量及纯度;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酶切、转染哺乳动物细胞和慢病毒包装,鉴定质粒DNA的质量及转染效率.结果:本质粒提取方法获得质粒DNA产量为2.5 mg/L菌液,OD260/OD280=1.91;以超螺旋质粒DNA为主;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可完全酶切;哺乳动物细胞转染效率在85%以上;可用于慢病毒包装.结论:本方法抽提质粒DNA操作简单、经济实用,可替代质粒大量提取试剂盒获得高产优质的质粒DNA,充分满足了分子生物学实验的要求.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石灰水致原发刺激性接触性皮炎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女,38岁.面部红斑、丘疹、渗液、脓痂伴瘙痒9d.9d前因家中粉刷油漆后于颜面部出现大小不等的红斑、丘疹、肿胀,感明显瘙痒,未予以重视.听说“石灰水”能中和油漆,遂自行外用“石灰水”外敷,皮损立即加重,出现明显渗液,之后自行服用“阿莫西林胶囊”治疗6d后,未见好转,且逐渐加重累及整个面部及耳后,表现为黄色脓性痂壳.病程中不伴畏寒、发热、咳嗽、腹痛、心慌等不适.为进一步诊治来诊,门诊以“接触性皮炎伴感染”收入院.自发病以来,患者食欲、睡眠欠佳,精神尚可,大小便正常.否认家族中有类似疾病.体检:全身系统检查未见异常.

    作者:张馨月;钟建桥;许飏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心理干预对四肢骨折病人术后生活质量影响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四肢骨折病人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56例四肢骨折术后8周病人进行随机分为干预组28例,对照组28例,对照组按常规治疗、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由经培训过的骨科专科护士给予心理干预,2组均于术后8周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进行生活质量测评.结果:骨折术后8周后干预组病人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经培训过的骨科专科护士对病人进行心理干预,有效的提高了四肢骨折病人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爱平;李桂荣;陈红;年兰英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Claudin-1在脑膜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索Claudin-1在脑膜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40例良性脑膜瘤(WHO Ⅰ级)、20例非典型脑膜瘤(WHOⅡ级)、18例间变脑膜瘤(WHOⅢ级)进行Claudin-1免疫组化检测.结果:Claudin-1在脑膜瘤组织中的表达强度与病理分级和肿瘤侵袭情况有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大小无关(P>0.05).结论:Claudin-1与脑膜瘤侵袭性有关,对脑膜瘤的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作者:蒲霞;郭庆喜;肖秀丽;孙兴旺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pET 22b-TP17表达载体的构建与鉴定

    目的:采用原核基因工程技术构建表达梅毒螺旋体外膜脂蛋白TP17的载体,并进行酶切鉴定,为获得重组抗原TP17及其用于梅毒血清学诊断试剂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将化学合成的寡核苷酸(oligo)通过PCR的方法拼接成TP17目的基因的序列,并将合成好的序列克隆入pMD18-T Simple载体.以pMD18-T Simple-TP17为模板,PCR扩增TP17基因片段.PCR产物通过1.5%琼脂糖凝胶电泳回收TP17条带,随后用EcoRⅠ和Xho Ⅰ对TP17回收所得片段及目的载体pET 22b进行双酶切并连接.连接产物电转化至感受态细胞DH10B中后,挑取克隆,提取质粒并鉴定.后将质粒转化至BL21菌株中.挑取克隆,提质粒,进行鉴定.结果:PCR扩增片段、双酶切均出现445 bp大小的目的基因条带,与预期结果相符.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重组质粒pET 22b-TP17,为下一步用IPTG诱导BL21菌株表达重组目的蛋白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李佳凌;李尹凤;汤军;蔡延森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短期酸碱雾气暴露对作业工人肺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短期接触酸碱雾气对作业工人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318名短期接触酸碱雾气工人(酸碱组)和88名非接触工人(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和肺功能测定,以FEV1/ FVC%<70%,FEV1%<80%为肺功能异常标准.结果:在肺功能正常的情况下,无论吸烟否,酸碱组的第1秒用力肺活量(FEV1) (3.82±0.49/3.75±0.49)、用力肺活量(FVC) (4.35±0.56/4.23±0.57)均高于对照组FEV1(3.59±0.43/3.48±0.45)、FVC(4.00±0.44/3.87±0.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酸碱组中亚组分析显示,FEV1/FVC<80%亚组的FEV1、FEV/FVC%低于FEV1/FVC≥80%亚组,而FVC相反,若同时有吸烟,则同时存在MMEF、PEFR、MVV、FEF 25%~75%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期接触酸碱雾气可致作业工人大气道功能代偿性增加,但若同时有吸烟,则存在小气道气流受限.

    作者:江丽;徐静静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硝普钠联合欣维宁对PCI术中无复流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内注射硝普钠和欣维宁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无复流的治疗效果.方法:将PCI术中发生无复流现象的患者63例随机分为硝普钠与欣维宁联合用药组(A组,n=32)和欣维宁组(B组,n=31).2组患者使用相同的PCI手术方法,对术中判断为无复流的患者,A组给予冠状动脉内注射硝普钠和欣维宁,B组注射欣维宁.观察2组患者用药后即刻及用药后5min的造影图像,分析TIMI血流分级和校正的TIMI帧计数(CTFC),同时观察术中血压变化,术后1周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NT-pro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术后半年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和再次住院率.结果:A组患者TIMI 3级获得率、CTFC值均优于B组(P<0.05),术后1周A组患者NT-proBNP低于B组而LVEF明显高于B组(P<0.05),术后6个月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患者再次住院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冠状动脉内注射硝普钠联合欣维宁能明显改善PCI术中的无复流现象,并可能部分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

    作者:徐中林;赵义发;吴兰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前列腺气化手术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前列腺气化手术护理中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到2013年收治的前列腺增生实施气化手术患者90例,按入室顺序编号分成2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给予优质护理服务措施.护理前和护理后使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评定;根据术前访视和术后回访患者所填满意度调查评定,观察优质护理服务在前列腺气化手术护理中的效果.结果:护理后,试验组的HAMA值为15.12±1.54,对照组的HAMA值为22.18±3.16,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后,试验组的满意度达到100%,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在前列腺气化手术护理中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患者的心理耐受力和生理舒适度,对保障手术安全顺利进行起到了积极推进作用,值得推广.

    作者:葛晓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PNF技术对肘关节恐怖三联症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观察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PNF)对恐怖三联症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恐怖三联症术后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PNF组各20例.2组均于术后第2d、患者病情稳定后,进行常规肌肉牵伸、肌力训练、关节被动活动等康复治疗.PNF组增加等张训练、收缩-放松、动态反转和稳定性反转等PNF技术.4个月后,用关节活动度和Mayo评分对恐怖三联症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估.结果:4个月后,PNF治疗组的关节活动度和Mayo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NF技术对恐怖三联症术后功能恢复有明显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袁丽;郭声敏;LEE Lai Yee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碎裂QRS波在PCI术后室壁瘤形成的预测价值

    目的:近年对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行早期介入冠脉支架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逐年增加,治疗后,典型室壁瘤的心电图改变是ST段弓背抬高≥0.2mV持续2周,新的心电学指标:碎裂QRS波(fQRS)作为诊断室壁瘤标准之一.方法:回顾性分析515例患者,行PCI术后随机分为A组碎裂QRS波阳性合并ST段抬高,B组碎裂QRS波阳性合并无ST段抬高,观察在PCI术后室壁瘤形成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A组行PCI术后诊断室壁瘤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79.5%,79.6%,76.0%,78.0%.B组行PCI术后诊断室壁瘤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13.1%、31.0%、8.9%、40.7%.行PCI术后室壁瘤fQRS阳性A组比B组明显增高(P< 0.001).结论:在有室壁瘤诊断的其它证据时,fQRS作为PCI术后形成室壁瘤诊断的心电图新指标,fQRS合并ST段抬高对室壁瘤诊断有较高预测价值.

    作者:李惠荣;许明;李志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肾间质纤维化发生机制研究进展

    肾间质纤维化(interstitial fibrosis,RIF)是指由各种损伤因素引起的肾脏病理过程,组织学表现为肾间质内的成纤维细胞显著增生和细胞外基质的过度沉积.RIF是慢性肾病的终末阶段,预后很差;因此,深入了解RIF的形成机制,对指导其防治具有重要意义.长期以来,肾小管上皮细胞-间叶细胞转分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被认为是RIF的重要原因,不过新近有学者提出不同观点,认为EMT与肾间质纤维化无关,而是与周细胞-间叶细胞转分化以及间质微血管稀疏化密切相关,本文将就此作一综述.

    作者:王丽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植皮联合VSD处理足踝创伤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流(VSD)装置结合游离植皮在治疗足踝创伤性皮肤缺损中的临床疗效.方法:20例足踝皮肤缺损的患者,一期先行清创手术,之后使用VSD持续负压吸引创面7~14 d,待创面新鲜无感染、肉芽新鲜时,行二期厚皮片或中厚皮片移植覆盖创面后继续予以VSD治疗10~14 d.结果:移植皮片全部成活,无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下肢足踝皮肤缺损患者,采用VSD联合植皮治疗可有效助组织瓣修复创面,提高皮片成活率,降低感染风险.

    作者:尹一然;陈歌;鲁晓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早期CPM锻炼对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后早期CPM锻炼对隐性失血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3月接受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124例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术后有无早期行CPM锻炼分为观察组:术后3 d CPM康复锻炼及其它常规康复锻炼,共65例;对照组:术后没有行CPM锻炼而只是通过常规的主动活动锻炼,或术后1周后才开始行CPM锻炼,共57例.通过围手术期血红蛋白变化值来推算隐性失血量(Hbl).结果:2组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24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其中观察组7例,对照组17例,经对症处理后治愈,术后1周观察组和对照组隐性失血量分别为(31.24±8.69)、(27.35±8.71) 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17,P=0.059);显性失血量分别为(24.31±5.01)、(24.28±4.58)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22,P=0.983).结论: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行CPM锻炼并不增加隐性失血量.

    作者:徐丽丽;万永鲜;胥方元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姜黄素对氧化应激损伤后海马神经元血红素加氧酶-1的表达影响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氧化应激损伤后的海马神经元血红素加氧酶-1 (heme oxygenase-1,HO-1)的表达影响.方法:将培养的原代海马神经元,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损伤对照组、姜黄素不同剂量治疗组(2.5μmol/L,5 μmol/L,10 μmol/L,20μmol/L).利用1 mmol/L的H2O2处理海马神经元1h,制作神经元氧化应激损伤模型.按照以上分组情况加入等浓度的姜黄素培养液,37℃、5% CO2孵箱孵育6h,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免疫荧光、PCR半定量检测细胞内HO-1的表达.结果:①5 μmol/L组、10 μmol/L组细胞形态变化不明显;损伤对照组和2.5 μmol/L组细胞损伤明显;②损伤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 0.05;损伤对照组与2.5 μmol/L组、20 μmol/L组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μmol/L组、10μmol/L组与损伤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R检测结果提示20 μmol/L组比2.5μmol/L组HO-1的表达量减少.结论:姜黄素对氧化应激损伤海马神经元的保护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HO-1的表达实现的.

    作者:肖兴莉;杨朝鲜;高小青;陈秀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医学英语病句诊治(三)

    医学论文的英文摘要是为了国外同行用短时间(英语为母语者一般仅需若干秒钟)了解该文主要内容,以便阅读者判断是否阅读全文,以及方便科技信息情报检索等.国人在构思英文语句时难免受汉语语法思维定势的影响,产生一些问题,如句子冗长重复、主谓关系不清等,以致影响读者的阅读速度和理解程度,有的甚至要仔细分析,才能大致弄懂意思.

    作者:陈振华;邹雨轩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川南地区常见过敏性疾病相关过敏原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分析川南地区常见过敏性疾病相关过敏原的阳性率.方法:应用德国摩拉生物共振仪对3512例过敏性疾病患者进行过敏原检测,回顾性分析常见过敏性疾病患者中各类过敏原阳性率及其分布差异.结果:川南地区过敏性疾病常见的过敏原有螨虫昆虫、酒精、真菌、环境化学物质、香料和草药、海鲜等,占前十位的是螨虫昆虫14.3%、酒精12.5%、真菌11.9%、环境化学物质10.2%、香料和草药9.3%、海鲜8.1%、食品添加剂6.7%、织物染料洗涤剂4.9%、花粉4.6%、动物皮毛3.8%.与其它地区相比,川南地区尘螨昆虫、酒精、真菌的检出率较高,可能与本地区气候特点和酒文化有密切关系.结论:螨虫昆虫、酒精、真菌、环境化学物质等是川南地区过敏性疾病患者能找到的主要过敏原.应用摩拉生物系统明确过敏原,减少过敏原的接触,对防治过敏性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指导作用.

    作者:程锦楠;李娇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手术室舒适护理模式对老年股骨头置换患者心理及心率的影响

    目的:观察分析手术室舒适护理模式对老年股骨头置换患者的心理情绪及心率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老年股骨头置换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手术室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模式.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心理状况,监测并观察麻醉前及麻醉后心率波动范围,比较上述指标在2组患者中的差异,分析2种护理模式的效果.结果:2组患者术前1 d SAS和SD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在不同护理模式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未出现大出血、骨水泥漏等严重并发症.观察组麻醉前及麻醉完全苏醒后心率波动范围的差值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d观察组患者SAS和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室舒适护理模式可降低患者术后的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情绪,可避免术前及术后患者心率波动范围过大,维持心率稳定.

    作者:洪梅;程勇;曾莉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雌性大鼠动情周期牙周组织中ODF与IL-6的节律表达

    目的:探讨雌性大鼠动情周期牙周组织中破骨细胞分化因子(ODF)与白细胞介素-6(IL-6)的表达的节律性.方法:将48只9周龄雌性SD大鼠按动情周期不同阶段进行处死,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不同动情周期磨牙牙周组织中ODF、IL-6表达变化情况.结果:大鼠动情周期不同阶段破骨因子ODF和IL-6均呈现规律性的波动,动情前期均呈现弱阳性,动情期均呈现强阳性,动情期与动情前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情后期和动情间期介于二者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雌性大鼠牙槽骨破骨活动为动情期活跃、动情前期低下.这说明雌激素可能抑制破骨细胞的分化,从而一定程度的阻碍正畸牙移动的速率.这为临床女性患者选择正畸加力时期提供了理论基础.

    作者:黄思源;周闻捷;沈晓玲;付冬梅;刘玲;徐晓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20G玻璃体切割术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20G玻璃体切割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3年4月在我院行20G玻璃体切割术的患者44例(44眼).结果:术后视网膜完全解剖复位44眼(100%);玻璃体切割手术前与手术后1、2、3d眼压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手术后1月眼压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与手术后1、2、3d、1月佳矫正视力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视力较术前提高21眼(47.7%);术后2d视力较术前提高25眼(56.8%);术后3d视力较术前提高27眼(61.4%);术后1月视力较术前提高32眼(72.7%);对术后视力<0.1与≥0.1的病例分析发现,视力的好坏与手术时间的长短存在关系(t=2.959,P=0.005);高度近视眼与非近视眼术后1月佳矫正视力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28,P=0.033),且非近视眼较高度近视眼手术效果好.结论:20G玻璃体切割术仍然是一种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安全有效的技术,手术成功率高、术后视力恢复理想、术后眼压控制理想.

    作者:田敏;吕红彬;何跃;欧阳科;李友谊;周琦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输入性恶性疟疾1例并文献复习

    疟原虫是一类危害人体健康的寄生虫,其中因以恶性疟原虫感染所致的恶性疟疾的临床症状为严重,感染率及致死率在各种疟原虫中占首位,且逐年升高[1].恶性疟疾主要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随着外出务工人员、旅游人员等的来往频繁,国内输入性恶性疟疾病例数呈上升趋势.在恶性疟疾初发患者的末梢血中恶性疟原虫以小滋养体(环状体)为主,其体积小、形态多样,难以辨别,如果检验工作者缺乏经验,有可能导致镜检结果准确性降低,导致误诊或误报.现将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并确诊的恶性疟疾患者1例,报道如下.

    作者:王友强;兰由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糖尿病大鼠胃黏膜内质网应激及大黄素调控

    目的:探讨内质网应激是否参与糖尿病大鼠胃黏膜损伤以及大黄素对其调节.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糖尿病组与大黄素组,成模10周后,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胃黏膜细胞GRP78,Caspase1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与大黄素组大鼠于造模后均出现多尿、多饮、多食症状,成模10周时,体重减轻(P<0.05);血糖浓度显著增高(P<0.05).②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大鼠胃黏膜GRP78、Caspase12蛋白阳性表达细胞显著增多(P<0.05);与糖尿病组相比,大黄素组GRP78、Caspase12蛋白阳性表达的胃黏膜细胞显著减少(P<0.05).结论:内质网应激途径可能介导了糖尿病大鼠胃黏膜损伤,大黄素可降低糖尿病大鼠胃黏膜细胞的内质网应激反应,从而实现对胃黏膜的修复.

    作者:赵宏贤;胥建辉;邹礼乐;刘广益;陈霞 刊期: 2014年第03期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四川省教育厅

主办:西南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