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探讨 BA,EMAb 及 ACA与不明原因复发性自然流产的相关性

陈柳青;连炬飞;曾丽;赖科峰;林珠

关键词:封闭抗体, 抗子宫内膜抗体, 抗心磷脂抗体, 不明原因复发性自然流产
摘要:目的:探讨封闭抗体(BA),抗子宫磷脂抗体(EMAb)及抗心磷脂抗体(ACA)联合检测与不明原因复发性自然流产(UPSA)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不明原因复发性自然流产144例,偶发性自然流产166例和正常体检孕妇188例,检测其 BA,EMAb 和 ACA 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URSA 组分别与偶发性自然流产组及对照组相比较,BA 阴性率(74.31%,25.30%和50.53%),EMAb 阳性率(35.42%,7.23%和6.91%)和 ACA 阳性率(26.39%,5.42%和5.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9.344~74.180,P 值均<0.05;χ2=37.837~42.586,P 值均<0.05;χ2=26.355~29.270,P 值均<0.05)。URSA 组的 BA,EMAb 和 ACA 联合检测阳性率(84.72%)明显高于偶发性自然流产组及对照组(χ2=35.532~93.076,P 值均<0.05)。结论BA 的缺乏,EMAb 和 ACA 的产生与不明原因复发性自然流产存在密切的关系,联合检测对辅助诊断 URSA 及其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幽门螺杆菌在不同湿度环境下生活人群感染差异性的研究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在不同湿度环境中生活人群感染的差异性。方法使用免疫胶体金法分别对来自汶川三江地区的137例健康体检者和来自成都周边农村地区32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血清学筛查。结果汶川三江地区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26.28%,成都周边农村地区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16.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并且排除了民族构成对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率的影响。结论不同湿度环境下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存在差异,高湿度环境可能是导致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增高的因素之一。

    作者:胡娟;林薇;呼永河;徐鹏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2009~2014年西安地区体检人群中肝炎病毒血清学检测回顾性分析

    目的:回顾性分析陕西省西安地区体检人群中各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流行情况。方法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2009~2014年陕西省西安地区体检者血清中甲型肝炎病毒(HAV)抗体 IgM,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 IgG,丁型肝炎病毒(HDV)抗体 IgM,戊型肝炎病毒(HEV)抗体 IgM 和 IgG。结果1315例体检者血清中 HAV IgM 阳性率为0.15%(2/1315);109965例体检者血清中 HBsAg 阳性率为2.83%(3360/109965),HBsAg 阳性率总体呈下降趋势(χ2=63.070,P =0.001);各年度之间男性体检者血清中 HBsAg 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χ2=4.804,P =0.441),而各年度之间女性体检者血清中 HBsAg 总体阳性率逐年下降(χ2=18.046,P =0.003),男性体检者血清中 HBsAg 阳性率明显高于女性(χ2=126.9,P =0.000);41898例体检者血清中 HCV 抗体阳性率为0.79%(333/41898),HCV 抗体阳性率逐年下降(χ2=18.380,P =0.003);1079例体检者血清中未检测出丁型肝炎病毒抗体IgM;1195例体检者血清中 HEV IgM 阳性率为0.25%(3/1195),而 HEV IgG 阳性率为3.93%(47/1195)。结论2009~2014年体检者中肝炎病毒感染以 HBV 和 HCV 为主,而且呈总体下降趋势,为陕西省西安地区各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流行情况提供了资料和防控依据。

    作者:张鹏;解娟;刘文康;王华;李玲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TGC,MH 和 PB 对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观察

    目的:观察替加环素(TGC)、米诺环素(MH)和多黏菌素 B(PB)对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PDR-Ab)的体外抗菌活性,为临床治疗和控制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3年10月至2014年3月陕西省人民医院住院及门诊患者临床标本分离并鉴定的非重复计数的76株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进行替加环素、米诺环素和多黏菌素 B 的纸片扩散法(K-B)药敏试验。结果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分布多的是 ICU,占总数的44.7%,其次是呼吸内科,占总数的22.4%。标本来源多的是痰液,占总数的85.5%,其次是灌洗液,占总数的9.2%,尿液、脑脊液、关节液和腹腔积液各占总数的1.3%。76株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替加环素和多黏菌素 B 的敏感率均为100%,对米诺环素敏感率和中介率分别为67.11%和27.63%。结论替加环素、米诺环素和多黏菌素 B 对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具有良好的体外抗菌活性,可为临床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张华;詹颉;苍金荣;付子;归巧娣;刘英;陈苗;宫艳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中老年人群甲状腺激素与血清 NT-proBNP 的相关性研究分析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群 N 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在甲状腺功能紊乱疾病中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分析仪检测38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甲亢心组)、68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组)、31例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组)患者及43例健康对照者血清 NT-proBNP 水平;对比分析各组别老年人群与中年人群血清 NT-proBNP 水平的差异,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甲亢心组、甲亢组、甲减组与正常对照组血清 NT-proBNP 结果分别是827.61±626.13,107.18±54.46,162.94±134.14和68.76±39.21 pg/ml。甲亢心组、甲亢组、甲减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清 NT-proBNP 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7.458,4.312,3.794;P =0.000,0.000,0.001);甲亢心组、甲减组与甲亢组血清 NT-proBNP 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78,2.232;P =0.000,0.032)。甲亢心组、甲减组、正常对照组老年人群血清 NT-proBNP 水平高于中年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216,-2.510,-2.653;P =0.007,0.016,0.014);甲亢组老年人群血清 NT-proBNP 水平高于中年人群,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40, P =0.890)。多元回归分析示甲亢组血清 NT-proBNP 水平与 FT4(r =0.224,P =0.033)存在正相关;甲减组血清 NT-proBNP 水平与 T3(r=-0.363,P =0.022)存在负相关。结论中老年人群甲状腺功能紊乱对血清 NT-proBNP 的水平有显著性影响,血清 NT-proBNP 水平对不同甲状腺功能状态人群的辅助诊断和疗效观察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作者:孙继红;张艳;剌梅;肖曼丽;沈建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3527例男性不育患者精液检查分析

    目的:分析男性不育患者的精液情况,探讨影响男性不育的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自2012年1月~2014年7月采用西班牙 SQA-V 全自动精液分析仪对男科门诊3527例不育男性的精液进行分析,随机抽取同期80例已育的正常男性精液标本作比较。结果标本中完全正常精液358例,占10.2%,其余3169例标本至少有一项指标异常,占89.8%。各检查指标异常情况百分比为2.7%~61.5%,其中,pH 值异常比例低,精子活力低比例高。与已育者精液指标比较,pH 值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65,P =0.969);无精症例数(率)、30 min 内完全液化(率)和 WBC+~++++例数(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14~24.712,P <0.05);其它各项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523~15.324,P <0.05)。结论精液量、液化时间、精子活力、精子活率、精子形态和精子密度等指标异常在男性不育患者精液中常见,准确分析精液情况可指导临床诊治。

    作者:甘燕玲;孙朝晖;全静雯;陈丽丹;符玉文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念珠菌类细菌样变异株生物学性状及遗传学特征研究

    目的:了解念珠菌发生变异后其形态、结构等生物学性状的改变情况,并通过其遗传学特征研究从分子水平揭示这种变异发生的机理。方法实验室研究中,利用不同的营养条件及生长环境、不同的唑类抗真菌药物对白色念珠菌标准菌株进行诱导使其变异;临床研究中,从抗真菌治疗效果不佳患者的阴道分泌物、痰液、胸腔积液、胃液等标本中分离念珠菌变异株,并对以上变异株的形态特点、核结构、生化反应、耐药性、菌体组分、遗传学特征等进行研究。结果菌体形态:念珠菌极易发生类细菌样变异,变异株菌体可呈 G+球菌状、G+杆菌状、G+长丝状、G-球菌状、G-杆菌状等;核结构:电镜透射扫描证实念珠菌变异株失去真核细胞固有的核结构而呈原核生物样改变;生化反应:在所观察的20项生化试验中有5项不同;药敏试验:念珠菌发生变异后对原本敏感的抗真菌药物完全耐药,而对原本耐药的普通抗细菌药物敏感,且耐药谱与普通细菌耐药谱相同;菌体组分改变:经质谱仪鉴定念珠菌变异株和变异菌返祖株菌体组分有明显不同;真菌保守基因表达:采取 PCR 技术对变异株进行真核生物保守基因16S sRNA 检测发现,念珠菌发生类细菌样变异后仍表达真核生物保守基因,由此可证明具有原核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念珠菌类细菌样变异株是源于具有真核细胞的念珠菌。结论念珠菌极易发生类细菌样变异,变异株各种生物学特性与原核生物酷似。电镜观察具有明确亲缘关系的念珠菌标准菌株、念珠菌类细菌样变异株、变异菌返祖株在核物质存在形式上确有质的改变,此研究在生物进化特别是在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进化联系上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华;苍金荣;任健康;苏宝凤;归巧娣;张利侠;刘文康;闫福堂;刘英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临检急诊标本危急值通知流程及质量改进

    目的:分析临检急诊标本危急值报告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并实施质量改进措施,以期达到质量改进的目的。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华西医院临检急诊标本的危急值结果,统计危急值通知率并分析未通知原因,于下半年开始通过培训、继续教育和每月通报危急值通知情况进行质量改进。结果2014年临检急诊标本共有危急值2648例,电话通知1950例,上半年总通知率为61.4%,下半年总通知率为81.4%,12月通知率为全年高,达97.72%。结论加强危急值通知的管理,有助于提高实验室服务质量,增强检验工作者的责任心和服务临床的意识。

    作者:曾婷婷;邓山鹰;黄茜;粟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医学检验质量指标:质量和患者安全的基本工具

    医学检验质量指标(quality indicators,QIs)可测量医学实验室满足用户需求的程度和所有运行过程的质量。确定可靠的质量指标是用户量化实验室服务质量的关键步骤。然而,目前有很多不同的 QIs 和相应术语都在使用,因此我们需要对提出的 QIs 进行一致化。按照国际临床化学和检验医学联合会工作组启动的计划,一组临床实验室共同地建立质量指标模型。此模型包括57个与关键过程相关的(35个检验前,7个检验中和15个检验后阶段)和3个与支持过程相关的QIs。建立的质量指标模型和收集的数据提供了一致化当前可得到 QIs 计划的可行性证据,但是仍然需要进一步的努力来纳入更多的临床实验室和收集更加一致的数据。

    作者:费阳;王薇;王治国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miRNA-148a 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目的:探索 miRNA-148a 在膀胱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收集35例膀胱癌组织和16例非癌组织,采用荧光定量 PCR 方法检测 miRNA-148a 的相对表达量,并分析其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 miRNA-148a的靶基因和转录因子,构建 TF-miRNA-148a-靶基因调控网络图,并对其靶基因进行 GO 富集和 KEGG Pathway 分析。结果miRNA-148a 在膀胱癌中的相对表达量(0.0008±0.0002)明显低于非癌组织(0.0021±0.0005)(t=2.46,P <0.05),其相对表达量在不同性别、年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3个软件都预测到的 miRNA-148a 靶基因268个;预测到 miRNA-148a 的转录因子60个,结合评分>80的结合位点657个;对268个靶基因进行 GO 富集分析,发现其靶基因主要涉及神经细胞分化、发育、增殖、mRNA 合成,蛋白连接等众多的生物学过程(P <0.001,相对于背景具有统计意义);KEGG Pathway 分析发现268个靶基因参与 p53,恶性肿瘤、前列腺癌、PI3K-AKT 等信号通路(P <0.05,相对于背景具有统计意义);根据构建的 TF-miRNA-148a-靶基因调控网络图,挖掘出可能调控 miRNA-148a 的转录因子有 SP1,ESR1,AP1,MYC,BRCA1等;可能受 miRNA-148a 调控的基因有 IGF1,P27 kip1,NCOA1,PTEN, SERPINE1等。结论miRNA-148a 在膀胱癌中表达下调,可能参与膀胱癌的发生发展,生物信息学分析为后续研究提供一定的思路。

    作者:谢小娟;朱娜;潘晶晶;魏力强;陈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血清 TAM 和 Cyfra21-1检测在食管癌诊断和化疗疗效判定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相关物质(tumor associated material,TAM)和角化素蛋白片段19(Cyfra21-1)检测在食管癌诊断和化疗疗效判定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3年9月92例初诊食管癌和术后复发食管癌病人为研究对象,以同时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其血清 TAM 和 Cyfra21-1水平,计算检测指标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另外,收集2012年9月~2014年4月化疗前血清 TAM 和 Cyfra21-1均升高食管癌患者60例,化疗2周期后再次检测 TAM 和Cyfra21-1水平,以有效患者指标下降,进展患者指标上升计算判定符合率。结果92例初诊和术后复发食管癌患者,血清 TAM 升高66例,Cyfra21-1升高47例,灵敏度分别为71.7%和51.1%(χ2=8.279,P =0.004)。对照组50例,TAM 阴性47例,Cyfra21-1阴性46例,TAM 特异度为94.0%,Cyfra21-1特异度为9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4,P =0.695)。接受化疗患者,有效25例,进展11例,TAM 符合率为77.8%,Cyfra21-1符合率为7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7,P =0.781)。结论TAM 和 Cyfra21-1为食管癌诊断和判定疗效的有用指标,并且 TAM 优于 Cyfra21-1。

    作者:张振;李力;徐翠香;李芒会;贺利民;马磊;赵院利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结核感染T细胞酶联免疫斑点试验与结核抗体试验在诊断骨关节结核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与分析结核感染 T 细胞酶联免疫斑点试验(T-SPOT.TB)与结核抗体试验在诊断骨关节结核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在无锡锡山人民医院接受诊治的324例疑似骨关节结核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方法将入选者分为 T-SPOT.TB 试验组和结核抗体试验组,每组162人,T-SPOT.TB 试验组患者采取结核感染 T 细胞酶联免疫斑点试验,结核抗体试验组则采取结核抗体试验,对比分析两组诊断方式的灵敏度与特异度。结果T-SPOT.TB 试验组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43%和84.00%,结核抗体试验组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40.44%和53.85%,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χ2=184.62,P <0.05;χ2=7.86,P <0.05)。T-SPOT.TB 试验组的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分别为16.00%和6.57%,结核抗体试验组的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分别为26.92%和59.56%,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χ2=7.86,156.18,均 P <0.05)。此外,T-SPOT.TB 试验组的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97%和70.00%,结核抗体试验组的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71%和14.74%,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χ2=20.27,73.06,均 P <0.01)。结论与结核抗体试验相比,结核感染 T 细胞酶联免疫斑点试验在诊断骨关节结核时具有灵敏度高、特异度高等特点,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钱晨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采用不同血管通路采集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评估

    目的:探讨采用不同血管通路采集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2012年1月~2014年11月期间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的87例患者分为两组:外周静脉采集组43例,均采用16G 一次性内瘘针进行穿刺,进血管路选用肘部静脉,返血管路选用大隐静脉。中心静脉采集组44例,均采用双腔股静脉置管建立静脉通路。自体外周血造血的采集均选用 Cobe Spectra 血细胞分离机的 Spectra Auto PBSC 操作程序进行。观察两组患者在穿刺成功率、采集顺利程度、患者术中耐受度、采集过程中的不良反应以及终采集物中单个核细胞数和 CD34+细胞计数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采集的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数及 CD34+细胞计数间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t=4.159,3.147,P >0.05),且均采集达标;采集过程中不良反应在两组患者中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χ2=0.0009,P >0.05);但采用中心静脉组患者穿刺成功率高、采集顺利、患者术中耐受性均高于采用外周静脉通路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44,13.7729,20.5094,P <0.05)。结论采用双腔股静脉置管建立中心静脉通路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采集中具有穿刺成功率高,采集顺利,大程度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且不影响采集效率和效果的优势。

    作者:陈瑾;郭彩利;孙春红;刘芳;王艳;王晓宁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三种方法联合检测在非 HIV 感染儿童马尔尼菲青霉病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曲霉菌半乳甘露聚糖、真菌(1-3)-β-D 葡聚糖及血液培养在非 HIV 感染儿童马尔尼菲青霉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例非 HIV 感染儿童马尔尼菲青霉病患儿静脉血进行曲霉菌半乳甘露聚糖及真菌(1-3)-β-D葡聚糖定量检测,同时对患儿静脉血进行血液培养,血培养仪阳性报警后对培养液进行真菌双相培养,肉眼观察菌落形态,显微镜下观察菌体特征。结果曲霉菌半乳甘露聚糖检测结果14.45μg/L;真菌(1-3)-β-D 葡聚糖检测结果77.14 pg/ml;血液培养检出马尔尼菲青霉菌,培养液25℃菌落为菌丝相,沙保氏培养基上有水溶性酒红色色素产生,35℃为酵母相,菌落可见脑回样皱褶,显微镜下菌体见典型的扫帚状分枝和分隔菌丝。结论曲霉菌半乳甘露聚糖、真菌(1-3)-β-D 葡聚糖定量检测联合血液培养,有助于马尔尼菲青霉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

    作者:何维娜;苏丹虹;吕东月;丁华;华建江;何玥;梁鸿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趋化因子CXCL12及其受体 CXCR4表达水平研究

    目的:观察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趋化因子 CXCL12及其受体 CXCR4表达水平,探讨其与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4年12月间入院接受手术的子宫内膜癌患者52例病理标本,年龄55.6±19.2岁,以正常子宫内膜26例为对照组,年龄52.3±16.5岁。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趋化因子 CXCL12及其受体 CX-CR4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它们与 FIGO 分期、细胞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病理类型等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CXCL12和 CXCR4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92%和69.23%,而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则分别为34.62%和30.7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826,P <0.01)。CXCR4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细胞分化程度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且与分化高低呈正相关(r=0.386,P <0.05)。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除 CXCR4表达与细胞分化程度呈正相关外,CXCL12和 CXCR4表达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和病理类型无相关性(P >0.05)。结论CXCL12和 CXCR4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表达明显升高,这可能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生物学作用。

    作者:郑福利;党淼;张淼芳;王建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新生儿 ABO 血型不合溶血病临床及实验室结果分析研究

    目的:探讨新生儿 ABO 血型不合溶血病的临床与主要实验室特征。方法收集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2013年6月~2015年2月收治的422例新生儿 ABO 溶血病病例,应用微柱凝胶技术并结合胆红素及网织红细胞指标对其进行系统分析。结果422例患儿中第一胎388例,其中 A 型为206例,B 型为216例,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4,P >0.05)。男性218例,女性204例,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6,P >0.05)。胆红素均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总胆红素峰值在116~465μmol/L 之间,尤以256.5~342.0μmol/L 居多,占38.9%(χ2=142.41,P <0.05)。162例患儿网织红细胞计数升高,占38.5%(χ2=75.62,P <0.05)。溶血三项试验结果多为游离和放散试验同时阳性,占80.1%(χ2=146.98,P <0.05)。结论新生儿 ABO 溶血病第一胎即可发病,溶血三项试验以游离和放散试验同时阳性居多。三项实验均阳性的患儿更易发生高胆红素血症。早发现、早治疗是防治该病,减少胆红素脑病的关键所在。

    作者:杨丽;阎丽华;丁伟;蒋玉红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 C和β2微球蛋白参考区间的调查与分析

    目的:了解医疗机构中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 C 和β2微球蛋白这两个肾功能指标参考区间的应用现状。方法通过互联网向2014年参加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特殊蛋白室间质量评价计划的单位发送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 C 和β2微球蛋白的参考区间调查表,收到反馈结果后使用 Microsoft Excel 2007和 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内容包括:参考区间来源、统计学分析、正态性检验、不同检测系统与总体结果的比较,以及参考区间应用前的验证情况。结果分别有106和127家实验室上报了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 C 和β2微球蛋白的结果,分别覆盖了24和29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只有5家和2家实验室进行了参考区间的性别分组,有3家实验室进行了参考区间的年龄分组。约75%的实验室采用试剂厂家说明书所给出的参考区间。所有组的组中位数和众数基本一致。所有项目和分组第2.5和第97.5百分位数差异较大。半数以上的实验室都未进行参考区间的验证。参考区间下限和上限的中位数分别为(血清中):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 C (mg/L)0.55和1.09;β2微球蛋白(μg/ml)1.00和2.80。结论目前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 C 和β2微球蛋白检验项目所应用的参考区间有一定的差异,所用仪器试剂和检测系统多样,建议建立适用于我国,并且较为规范和统一的参考区间。该次调查所得两个项目参考区间为: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 C:0.55~1.09 mg/L;β2微球蛋白:1.00~2.80μg/ml。

    作者:钟堃;王薇;何法霖;张妍;赵彦;李国华;王治国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老年 COPD 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LR2,TLR4的表达及其与炎症因子的关系研究

    目的:观察和分析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 TLR2,TLR4等 Toll 样受体(TLRs)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炎症因子的关系。方法选取80例老年 COPD 患者,根据其病情将其分为 COPD 稳定期组和 AECOPD 组,分别为43例和37例患者。选取80例健康老年人,根据其是否吸烟分为吸烟组和不吸烟组,分别为41例和39例。对各组研究对象的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 TLR2,TLR4表达水平和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进行检测和比较。结果从 AECOPD 组、不吸烟组到 COPD 稳定期组,研究对象的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 TLR2,TLR4表达水平依次显著升高,且 COPD 稳定期组患者的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 TLR4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吸烟组(q=2.815~3.754,P <0.05);从 AECOPD 组,COPD 稳定期组、吸烟组到不吸烟组,研究对象的血清 IL-6,TNF-α水平依次显著降低且 AECOPD 组患者的血清 IL-8水平显著高于其他三组(q=5.247~8.175,P <0.05);COPD 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 TLR2的表达水平与血清 IL-6水平(标化回归系数=0.458)、血清 IL-8水平(标化回归系数=0.622)和血清TNF-α水平(标化回归系数=0.562)具有相关性(P <0.05),TLR4的表达水平与血清 IL-6水平(标化回归系数=0.478)、血清 IL-8水平(标化回归系数=0.569)和血清 TNF-α水平(标化回归系数=0.352)具有相关性(P <0.05)。结论老年COPD 患者的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的 TLR2,TLR4等 TLRs 呈现过表达状态,这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上升具有密切的相关性,TLRs 的过表达参与了 COPD 发生和进展的过程。

    作者:谢圆媛;杨丹芬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281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染色体核型分析及临床意义的研究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染色体核型异常特征及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染色体常规 G 显带技术,对281例 MDS 患者进行细胞遗传学核型分析。结果281例 MDS 患者中,染色体异常核型检出率48.75%(137/281),其中单纯染色体数目异常43.07%(59/137),单纯染色体结构异常者31.39%(43/137),同时有数目与结构异常者25.54%(35/137)。MDS 亚型中,RAEB-2异常核型检出率为63.41%(26/41),RAEB-1为58.73%(37/63), RCMD 39.2%(49/125),RAS 15.38%(2/13),RA 22.58%(7/31)。RA,RAS 异常核型检出率明显低于 RAEB-1和RAEB-2(P <0.01),RAEB-1和 RAEB-2检出率高于 RCMD(P <0.05)。出现频率较高的染色体畸变依次为+8,-7/7q-,-20/20q-,复杂异常核型,染色体易位,i(17),-Y,+21等。随访的159例 MDS 患者中核型正常者68例,中位生存时间为39个月,核型异常者91例中位生存期21个月的,前者明显长于后者(P <0.05),分析白血病转化率,核型异常者(35.5%),明显高于核型正常者(10.3%)(P <0.01),其中以复杂核型、-7/7q-核型较易转为白血病。结论MDS 系克隆性恶性血液病,具有高度异质性,染色体核型检查对 MDS 的正确诊断、分型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韩秀蕊;杨娣娣;赵园;张丽洁;李艳春;王九菊;翟欣辉;魏绪仓;周家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人羧基肽酶 H不同区段抗原的克隆表达及其初步应用

    目的:构建人羧基肽酶 H 不同区段抗原的原核表达载体,诱导表达获得重组蛋白,初步验证人羧基肽酶 H 不同抗原区段在羧基肽酶 H 自身抗体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 RT-PCR 方法调取目的基因,构建相应的原核表达质粒,转化大肠埃希氏菌诱导表达重组蛋白,用重组蛋白作为包被抗原建立人羧基肽酶 H 自身抗体的间接 ELISA 方法,评价羧基肽酶 H 抗原在检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抗羧基肽酶 H 自身抗体中的应用价值。结果获得了羧基肽酶 H 三种不同区段抗原,其中42~476氨基酸区段为较理想的抗原。以该全长抗原作为包被抗原检测95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羧基肽酶 H 自身抗体阳性率为8.42%。结论原核克隆表达的人羧基肽酶 H 42~476氨基酸区段抗原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可作为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鉴别诊断的候选抗原。

    作者:胡纪文;杨锡琴;宗克亮;郭兰芹;宋晓国;王国华;刘喜明;朱翠侠;赵琰枫;冯晓燕;张贺秋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国内临床实验室同型半胱氨酸室内质量控制变异系数调查与分析

    目的:统计并分析2014年3月同型半胱氨酸室内质量控制(internal quality control,IQC)数据,了解目前全国检验科开展 IQC 工作的情况。方法采用基于 Web 方式的室间质量评价(external quality control,EQA)软件系统。收集参加全国同型半胱氨酸室间质量评价292家实验室的 IQC,包括2014年3月和长期累积室内质控在控数据的变异系数。依据1/3室间质量评价限(TEa),1/4TEa 和基于生物学变异导出的低、适当和佳允许不精密度这5个评价标准,计算同型半胱氨酸两个批号的室内质控变异系数的通过率。统计参加实验室使用的仪器并将其分为6个仪器组,然后按照5个评价标准计算各仪器组的通过率。结果有292家实验室上报了同型半胱氨酸第一个浓度水平(批号1)的数据,其中有106家上报了第二个浓度水平(批号2)的数据。按照不同标准进行评估,变异系数通过率各不相同。按照1/3TEa 标准和按照生物学变异导出的允许不精密度中的低标准,实验室的通过率接近,为63.36%~76.42%,按照1/4TEa 和按照生物学变异导出的允许不精密度中的适当标准,实验室的通过率接近,为34.25%~57.55%,按照生物学变异导出的允许不精密度中的佳标准,实验室通过率仅为10.62%~16.98%。统计实验室使用的仪器,结果显示参加实验室使用的仪器主要有日立(77/292)、奥林巴斯(61/292)、罗氏(19/292)、贝克曼(14/292)、雅培(10/292)和西门子(10/292)。除了西门子仪器组,其它仪器组通过率间的差异并不大。结论目前,大多数实验室可以满足1/3TEa 标准和按照生物学变异导出的允许不精密度中的低标准,但只有一半以下的实验室能满足1/4TEa 和按照生物学变异导出的允许不精密度中的适当标准和佳标准,说明全国实验室在同型半胱氨酸检测的精密度性能上还需进一步提高。

    作者:张路;王薇;何法霖;钟堃;王治国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卫生厅

主办:陕西省临床检验中心,陕西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