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孕晚期阴道及肛周拭子不同方法检测B族链球菌和真菌的效果评价及耐药分析

武爱荣

关键词:B族链球菌, 真菌, 妊娠晚期, 检测方法, 耐药分析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方法检测孕晚期孕妇生殖道B族链球菌(GBS)和真菌的效果评价,并对分离培养出的GBS进行耐药性分析,为临床提供有效的预防和治疗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7年12月西安高新医院产科门诊孕晚期孕妇22 938例,采集孕35~37周孕妇阴道拭子和肛周拭子标本,按照随机分组原则,采用血琼脂培养法、显色培养法及聚合酶链反应(PCR)3种方法进行GBS检测,同时用前两种培养法进行真菌检测,并对分离出的368株GBS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22 938例孕妇中,6 782例采用血琼脂培养,检出GBS 105例(阳性率1.5%),检出真菌665例(阳性率9.8%);5957例采用显色培养法,检出GBS 263例(阳性率4.4%),检出真菌72例(阳性率1.2%);10 199例采用PCR法,检出281例阳性(阳性率2.8%).分离出368株GBS经定量药敏实验,其对氨苄西林、青霉素、头孢吡肟、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的敏感率均为100%;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和左氧氟沙星的敏感率分别为17.9%,25.4%和66.7%.三种筛查GBS的方法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94.05,P<0.05),显色培养法的阳性率高.两种培养方法对真菌的检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29.99,P<0.5),血琼脂培养法检出率较高.结论 显色培养法筛查GBS有望成为孕晚期孕妇检测GBS感染的一种首选方法,而血琼脂培养法则有利于对孕妇阴道真菌的检出,建议两种方法联合使用,以提高对GBS和真菌的检出率,减少因GBS和真菌引起的胎膜早破和新生儿感染.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Logistic回归和ROC工作曲线评价联合检测血清CA153,TPS,CYFRA21-1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 通过Logistic回归和ROC工作曲线综合分析糖链抗原153(CA153)、组织多肽特异抗原(TPS)、细胞角质蛋白19片段(cytokeratin 19 fragment antigen 21-1,CYFRA21-1)联合检测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罗氏全自动电化学发光仪检测50例乳腺癌患者(乳腺癌组)、30例健康者(对照组)血清CA153,TPS和CYFRA21-1水平,分析比较乳腺癌组与对照组三项指标水平的差异,两组三项指标单项及联合检测阳性率比较;两组血清CA153,TPS,CY-FRA21-1单项与联合检测对乳腺癌诊断试验的评价指标比较;通过Logistic回归建立回归模型,用ROC工作曲线分析CA153,TPS和CYFRA21-1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①乳腺癌组患者血清CA153,TPS和CYFRA21-1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30,P=0.001;t=2.78,P=0.007;t=4.31,P=0.000 05);②单项检测的阳性率从高到低依为:CYFRA21-1(60.0%)>TPS(54.0%)>CA153(50.0%),CA 153+TPS+ CYFRA21-1的阳性率为70.0%,比单项检测显著升高;③单项检测中CYFRA21-1的敏感度较高,CA153的特异度较高,单项检测与三项联合检测比较敏感度由50.0%升高到70.0%,符合率由67.5%升高到77.5%,阴性预测值由53.7%升高到64.3%,特异度、阳性预测值略有下降;④通过Logistic回归得乳腺癌的概率预测回归模型Y=1/[1 +EXP(0.099X1+0.038X2+0.578X3-9.694)],三项联合检测的ROC曲线下面积明显大于CA153,TPS,CYFRA21-1单独检测的ROC曲线下面积.结论 联合检测血清CA153,TPS,CYFRA21-1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高华;李玉柱;韩龙才;张华;张海军;林秋全;王磊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CMA和核型分析在胎儿染色体异常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 回顾性分析胎儿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CMA)和核型分析的检测结果,评价两者诊断胎儿染色体异常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347例因超声异常、高龄、唐筛高风险及无创结果异常等选择有创CMA和核型分析的胎儿作为研究对象,对两者染色体结果进行分析以明确其临床价值.结果 CMA,核型分析的染色体异常检出率分别为10.95%和9.22%,相符率89.63%,两者染色体异常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2);CMA能敏感地检出染色体微重复和微缺失,核型分析能更好地检出染色体平衡易位.结论 核型分析和CMA在染色体异常的检出中具有互补性,临床医生应合理地将CMA结合核型分析应用于有创产前诊断,以提高染色体异常检出率,减少新生儿出生缺陷.

    作者:李闪闪;张艳芳;谢丰华;李冬秀;黄湘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外周血NEUT-X参数、超敏CRP及降钙素原检测在儿童上呼吸道细菌感染诊断中的价值探讨

    目的 比较和探讨外周血NEUT-X参数、超敏CRP(hs-CRP)及降钙素原(PCT)在儿童上呼吸道细菌感染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以健康体检儿童(对照组,n=191)为对照,检测上呼吸道细菌感染患儿(上呼吸道细菌感染组,n=215)外周血NEUT-X参数、hs-CRP及PCT水平.结果 儿童上呼吸道细菌感染组外周血NEUT-X参数为1 403.17±45.82,hs-CRP为32.4±1.8 mg/L,PCT为0.61±0.07 ng/ml,均高于对照组(1 325.61±32.53,3.5±0.4 mg/L,0.20±0.05 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87,7.539,3.986,均P<0.05).儿童上呼吸道细菌感染诊断时,血清PCT的ROC曲线下面积大为0.849,其次为外周血NEUT-X参数0.811及hs-CRP 0.792.外周血NEUT-X参数,hs-CRP及PCT三者联合检测其敏感度为0.938,特异度为0.885,均显著高于三者单独检测,其诊断效能高.结论 外周血NEUT-X参数,hs-CRP及PCT升高均可单独作为儿童上呼吸道细菌感染的指标,三者联合检测可作为儿童上呼吸道细菌感染诊断的重要指标.

    作者:颜宇飞;陈燕;李灵筠;吴亲芳;秦琴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miR-135b水平检测与疾病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血清miR-135b水平与糖尿病肾病(DN)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158例DN患者(DN组)和6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miR-135b水平,分析miR-135b与DN患者不同临床指标的关系.采用肾小球分级、间质性纤维化和小管萎缩评分(IFTA)及间质炎症来评价肾脏损伤情况,并应用ROC曲线分析血清miR-135b水平预测DN患者发生终末期肾病(ESRD)的价值.结果 DN组血清miR-135b水平为3.94±0.75,明显高于对照组0.64±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317,P<0.01).血清miR-135b水平与蛋白尿定量、Cr,BUN及eGFR水平相关(P<0.05).DN患者血清miR-135b水平与肾小球分级、IFTA及间质炎症均有关,且随着肾脏病理损伤程度的增加,血清miR-135b水平明显升高(P<0.05).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血清miR-135b水平(5.39±1.26)明显高于非ESRD患者(3.46±0.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57,P=0.025).ROC曲线显示,血清miR-135b水平预测DN患者发生ESRD的佳截值取4.96时,其AUC[0.912(95%CI:0.850~0.973)]大,敏感度(91.3%)和特异度(87.5%)较好.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DN患者血清miR-135b水平与蛋白尿定量、Cr,BUN,肾小球分级,IFTA及间质炎症呈正相关(r=0.504,0.396,0.438,0.475,0.351和0.559,均P<0.01),与eGFR呈负相关(r=-0.637,P<0.01).结论 血清miR-135b水平在DN患者中明显上调,且与DN患者肾脏损伤及预后不良有关.

    作者:吴忠璟;陈亚凤;高芳虹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基于个体内生物学变异评估同一样本系列复测值差异的方法

    目的 基于生物学变异评估同一样本系列复测结果可接受的临界差异(critical difference,CD).方法 通过参考改变值(reference change value,RCV)公式转化为CD公式,分别计算95%和99%概率下同一台仪器上复测和不同仪器上复测的CDs(critical difference,same instrument)和CDD (critical difference,different instrument),建立CD与个体内生物学变异(within-subject biological variation,CVI)的关系,评估实验室生化、激素、血细胞检测以及肿瘤标志物等检测项目分别于95%和99%概率下相同和不同仪器的优、期望及低质量规范的CD,判断同一样本系列复测值差异的可接受性.结果 CDs在优、期望和低质量规范下对应CVI的系数分别为0.7,1.4和2.1(P=95%);0.9,1.8和2.7(P=99%);CD.在优、期望和低质量规范下对应CVI的系数分别为0.8,1.7和2.8(P=95%);1.0,2.3和3.6(P=99%).结论 基于CV1评估同一样本系列复测值CD的方法计算简单,实用性强,为检验工作人员提供了又一新量化的判断标准.

    作者:曾玉萍;杨培;郭雪;郭锐锐;杨岚;黄亨建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IL-6基因启动子区域-572C>G和-174G>C多态性与江苏宿迁汉族人群冠心病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基因启动子区域-572C>G和-174G>C基因多态性与宿迁汉族人群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的关系.方法 参考2010卫生部CHD诊断标准(WS319-2010),选择2017年1~12月在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确诊的CHD患者,应用聚合酶链-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方法检测266例CHD患者和192例体检健康人群(对照组),分析其IL-6-572C>G和IL-6-174G>C基因多态性,并进行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检测血糖、血脂等生化指标.结果 IL-6-572C>G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1,19.5,22.4,均P<0.05),CHD组GG型和CG型OR值分别是CC型的4.88倍(95%CI:2.31~~10.31)和1.96倍(95% CI:1.32~2.91);-174G>C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24,0.027,均P>0.05).结论 IL-6-572G等位基因可能是宿迁汉族CHD的易感基因,IL-6-174G>C基因多态性可能与宿迁汉族人群CHD没有相关性.

    作者:王跃帮;吴娟;崔倩;王飞;常珊碧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颅内动脉支架成形术后再狭窄患者血清miRNA-210,miRNA-126水平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研究血清miRNA-210,miRNA-126表达在颅内动脉支架成形术后再狭窄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113例在延安大学咸阳医院接受颅内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狭窄患者(再狭窄组23例,无狭窄组90例)及25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的血清及临床资料,采用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血清miRNA-210和miRNA-126的表达,比较分析其在各组中的变化.应用颈动脉超声检查评价颅内动脉支架成形术后再狭窄的发生.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血清miRNA-210和miRNA-126的临床意义.结果 血清miRNA-210和miRNA-126在对照组、无狭窄组和再狭窄组中的表达分别为0.25±0.07,0.53±0.16,0.93±0.23和0.97±0.27,0.67±0.19,0.23±0.09.与对照组比较,血清miRNA-210在再狭窄组和无狭窄组的表达明显增高,而miRNA-126表达则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无狭窄组比较,再狭窄组miRNA-210表达水平明显增高,而miRNA-126表达则显著降低,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25.9,116.7,P=0.000).颈动脉超声检查显示,颈内动脉内径(PD)和颈内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分别在对照组、无狭窄组和再狭窄组中的检查结果为5.51±0.72,4.70±0.63,3.07±0.52 mm和71.27±19.26,93.90±27.38,185.72±75.17 cm/s.与对照组比较,再狭窄组和无狭窄组的PSV均显著增高,而PD则显著降低,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再狭窄组的PD与无狭窄组比较显著减小,而PSV则显著增快,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8.96,99.75,P=0.000). miRNA-210和miRNA-126在再狭窄组的表达具有负相关性(r=-0.859,P<0.01),且分别与PD和PSV具有相关性(r=0.868,-0.852,P<0.01),(r=-0.897,0.876,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miRNA-210和miRNA-126水平的AUC分别为0.839(95%CI:0.755~0.942,P<0.01)和0.857(95%C1:0.749~0.966,P<0.01).结论 血清miRNA-210和miRNA-126水平检测可用于颅内动脉支架成形术后再狭窄的诊断以及预测,并可能成为该疾病的基因检测指标.

    作者:巨涛;宋波;刘文刚;岳新鹏;李鲁;刘增强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北京地区汉族人群胃癌发生与EBV A73基因外显子区A157154C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北京地区EBV A73基因外显子区A157154C多态性与胃癌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聚合酶链反应(PCR)联合DNA测序检测29例EBV IgM+胃癌患者和4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EBV A73基因外显子157154 nt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 胃癌组A157154C C等位基因频率和CC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8.997,P=0.003;x2 =6.801,P=0.033).C等位基因携带者患胃癌的风险是A等位基因携带者的2.95倍(OR=2.95,95% CI=1.44~6.04).胃癌组男性患者C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女性患者(x2=5.392,P= 0.020).两组间比较显示A157154C不同基因型与年龄、性别、吸烟、饮酒和临床分期均无相关性.结论 EBV A73基因A157154C CA+CC基因型可能是中国北方地区汉族人群胃癌发病的危险因素.

    作者:靳庆娥;苏建荣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血清miR-765和CA153联合检测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miR-765与CA153联合检测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乳腺癌患者58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28例及体检健康者30例,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血清miR-765的表达水平,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单一和联合检测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乳腺癌患者血清miR-765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低于乳腺良性疾病患者和健康对照者(F=35.97,均P<0.01);单独检测miR-765的ROC曲线下AUC为0.843(95%CI:0.767~0.919),灵敏度为87.9%,特异度为81.0%;miR-765与CA153联合检测的ROC曲线下AUC为0.903(95%CI:0.844~0.962),灵敏度为89.7%,特异度为86.2%;CA153<25U/ml的乳腺癌患者血清miR-765的ROC曲线下AUC为0.840(95%CI:0.746~0.934),灵敏度为87.5%,特异度为82,4%.结论 miR-765对乳腺癌的诊断具有一定价值,与CA153联合检测可为临床提供一种潜在的辅助方法.

    作者:洪宏;袁建芬;喻海忠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健康人群和慢性肾病患者基于血清CysC水平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公式的适用性评价

    目的 评价基于血清胱抑素C(Cys C)的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公式在健康人群和慢性肾病(CKD)患者中的适用性.方法 选取2 495例健康人和805例CK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测定其血清Cys C和肌酐(Cr),使用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慢性肾脏病评估与管理临床实践指南推荐的公式(2012 CKD-EPIcr-cysc,2012CKD-EPIcysc)和笔者实验室建立的基于Cys C的公式(eGFRcysc)分别计算研究对象的eGFR.以KDIGO推荐的公式为参考,用偏倚、偏倚的四分位数间距(IQR)和P30评价eGFRcysc的性能.结果 健康人群的Cys C和Cr的M(P25,P75)分别为0.76(0.67,0.86)mg/L和64.1(53.8,75.6)μmol/L.CKD患者的Cys C和Cr的M(P25,P75)分别为4.18(1.99,5.93) mg/L和385.4(152.1,704.5)μmol/L.在健康人群和CKD的1~4期患者中,eGFRcysc与2012 CKD-EPIcr-cysc的偏倚均小于2012CKD-EPIcysc的偏倚.在所有研究对象中,IQR是较低的(2.0~13.3).在健康人群和CKD的1~2期患者中,P30均达到90%以上.Bland-Altman分析结果显示,在所有研究对象中,偏倚的一致限在-30~30范围内,一致限内的比例均大于90%.在CKD分期方面,eGFRcysc与2012 CKD-EPIcr-cysc具有中等的一致性(κ=0.487).结论 在评价健康人群、1期CKD患者和2期CKD患者的GFR时,eGFRcysc与2012 CKD-EPIcr-cysc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在评价3~5期CKD患者的GFR时,与2012 CKD-EPIcr-cysc比较,eGFRcysc会高估GFR.在1~3期CKD患者中,eGFRcysc与2012CKD-EPIcr-cysc具有较好的分期一致性,在4~5期CKD患者中,分期一致性较差.

    作者:刘运双;张彬;张亚梅;罗立梅;吴泳桦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SLE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在鉴别并发细菌感染与疾病活动期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CD64表达在鉴别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并发细菌感染与SLE活动期的临床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2017年1~5月期间南京总医院就诊的健康体检者30例,SLE患者34例[其中SLE疾病并发细菌感染组12例(其中并发肺炎3例,其他部位细菌感染9例),按SLE疾病活动指数(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disease activity-index,SLE-DAI)分为SLE活动组12例(SLE-DAI≥9分)和SLE稳定期组10例(SLE-DAI<9分)].各组分别进行血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P)和红细胞沉降率(ESR)的检测;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的平均荧光强度(mean fluorescence intensity,MFI),并计算出CD64指数(CD64 I)及佳临界值.筛选出诊断SLE并发细菌感染的差异指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对CD64 I联合其他指标判断SLE并发细菌感染的敏感度及特异度进行比较.结果 SLE并发细菌感染组CD64 I(0.47±0.40)明显高于SLE活动期组(0.17±0.13)、稳定期组(0.14±0.09)及健康对照组(0.12±0.64)(均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D64 I判断SLE并发细菌感染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1.8%和80.0%.结论 与3个炎性指标相比,中性粒细胞CD64 I对判断SLE并发细菌感染具有更高的准确度,有望用于SLE活动期患者与并发细菌感染者的鉴别.

    作者:陈芳芳;张群燕;邢婕;李晓军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双甲酸夹心”快速样本前处理方法的建立及在丝状真菌质谱鉴定中的初步应用

    目的 解决布鲁克microflex LT MALDI-TOF质谱仪在临床微生物学实验室丝状真菌鉴定中样本处理技术操作繁琐,耗时较长的弊端,建立一种快速、简便的丝状真菌质谱鉴定样本前处理方法.方法 以2017年1月~2018年3月陕西省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临床标本分离到的各种丝状真菌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甲酸夹心”法进行上机前处理,即于96孔不锈钢靶板上用无菌微量吸头滴加1μl甲酸,再选取培养基上生长的丝状真菌菌落(幼龄菌丝体好)用蘸取少许甲酸溶液的无菌牙签挑取菌丝体与甲酸溶液混合并进行充分研磨,待其自然干燥后在其表面再次滴加1μl的甲酸溶液,干燥后再加1μl基质液(仪器配套),待干燥后即可上机.对检测结果采用形态学和基因测序方法进行确证.结果 新建方法前处理鉴定的丝状真菌有曲霉菌、青霉菌、拟青霉、镰刀菌、皮肤癣菌、接合菌、暗色真菌、双向真菌,并且对一些形态不典型或少见丝状真菌都能正确鉴定到种,如裂褶菌、红色单囊菌等.共鉴定菌株158株,其中113株可鉴定到种,31株鉴定到属,无法鉴定14株.结论 新建立的丝状真菌样本快速前处理方法,大大缩短了样本前处理实验流程,具有快速、简便、高效、极低实验成本、鉴定正确率较高的特点,可快速为临床提供丝状真菌鉴定结果,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抗真菌治疗.

    作者:苍金荣;王翠;王曦;陈苗;魏喆敏;张利侠;马娟;李玲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山东地区医院获得性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的耐药性及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山东地区医院获得性嗜麦芽寡养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SMA)耐药性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方法 收集2015年10月1日~2016年9月30日期间山东省118家医院的送检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分离鉴定得到4 808株SMA菌株,对其分布、耐药性进行分析.共获得2 000例资料完整的SMA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2 000例同科室、年龄±3岁且未发生SMA感染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并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分析SMA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SMA的标本来源中62.65%为痰液,17.55%为肺泡灌洗液,56.47%来自ICU,26.87%来自呼吸内科.SMA对左旋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米诺环素和环丙沙星有较低的耐药性(<10%);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庆大霉素、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为60.02%~90.01%;对头孢他啶、头孢呋辛、头孢噻肟、四环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在37.51%~45.00%之间.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因素分析表明SMA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为:ICU入住(P=0.026)、慢性肺部疾病(P=0.042)、入侵性操作(P=0.005)、使用三种以上抗生素(P=0.003)、免疫抑制剂(P=0.014).结论 ICU和呼吸内科应特别加强对SMA菌群的监控力度,减少不必要的有创诊疗操作,避免广谱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滥用,预防医源性感染的发生,减少交叉感染,降低医院获得性SMA感染率.

    作者:吕刚飞;刘海洋;赵乔妹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隐球菌脑膜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ILRα升高及意义

    目的 探究Ⅱ型成对免疫球蛋白样受体(paired immunogobin-like type 2 ceceptor alpha,PILRα)在隐球菌脑膜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中的表达情况,初步讨论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4年5月~2016年11月到长海医院就诊的30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外周血作为实验组,诊断标准为脑脊液染色新生隐球菌阳性或培养阳性,同期体检的30例健康人外周血作为对照组.以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得标本PBMCs,以PCR检测PBMCs中PILRα的基因表达情况,以ELISA法检测血浆中PILRα及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情况.以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两组间变量的比较,以Pearson相关系数表示两变量间的相关性.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PBMCs中PILRα相对mRNA水平为2.49±0.74 vs 1.77±0.69(t=3.898,P=0.000 3),血浆中PILRα的蛋白表达水平为33.81±10.21 ng/ml vs 20.01±6.74 ng/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6.178,P<0.000 1).实验组血浆中PILRα的蛋白表达量与IL-1,IL 6和IFN-γ呈正比(r=0.456,0.521,0.467,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ILRα可能参与了隐球菌脑膜炎的免疫炎症过程,是该病潜在的监测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作者:李腾达;刘鹏;龙曙萍;刘云;黄元兰;张薇薇;郭杰;谷明莉;邓安梅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SLE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CD36水平与血脂紊乱的关系

    目的 通过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及表观健康自愿者外周血单核细胞CD36的表达及其血清脂蛋白水平,探讨SLE患者单核细胞CD36表达对脂代谢的影响,为临床早期提示SLE并发心血管疾病风险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SLE患者30例和健康体检者31例外周血单核细胞CD36强度,采用生化仪测定血清脂蛋白水平,统计分析患者与健康对照组间单核细胞CD36表达平均荧光强度与血清脂蛋白浓度差异性,及SLE患者CD36与脂蛋白间的相关性.结果 SLE患者单核细胞CD36表达低于健康对照组(|Z| =4.198,P=0.000),TG,VLDLC和apoB100高于对照组(|Z|=4,603,P=0.000;| Z| =3.620,P=0.001;|Z|=2.208,P=0.027),HDLC与apoA1低于对照组(|Z|=3.751,P=0.000;|Z| =3.918,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C和LDLC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0.159,P=0.874;|Z| =0.476,P=0.634).SLE患者单核细胞CD36表达强度与血清脂蛋白水平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CD36表达相较健康人群降低,其可能是SLE心血管疾病高发的独立风险因素.

    作者:凡瞿明;杜琴;卢小岚;王强;汪光蓉;王东生;蔡艳娟;邓仁兵;刘萍;张国元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人TLR2胞外区基因酵母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表达研究

    目的 在真核生物酵母细胞中表达人Toll样受体2(TLR2)胞外区基因.方法 以重组质粒pAdTrack-TLR2为模板,应用PCR方法扩增TLR2胞外区基因,克隆到pMD18-T载体中并测序鉴定,酶切回收后连接到酵母表达质粒pG-BKT7中并转化酵母菌Y187,测定其在Y187中的自激活现象及毒性,提取酵母蛋白质,行SDS-PAGE电泳和Westernblot分析.结果 成功扩增出TLR2胞外区基因,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序列一致.酶切回收的目的基因成功克隆入酵母表达载体pGBKT7中并转化酵母菌Y187后证实无重组质粒的自激活作用,Western blot分析显示该基因在酵母细胞中表达.结论 成功构建了TLR2胞外区基因的酵母表达载体,并在酵母细胞Y187中正确表达,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孙守勋;刘静;解立威;柏雪婷;单娜;孟冬娅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NLR与RDW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和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的变化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月肿瘤科住院结直肠癌确诊患者116例为实验组,选取同期健康志愿者80例为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通过ROC曲线、独立样本t检验等数据分析方法,比较两组NLR,RDW水平差异,评估各个指标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诊断作用.结果 结直肠癌组外周血NLR和RDW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2.99±2.14 vs 1.71±0.5),(14.89%±2.69% vs 13.29%±0.4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24,5.27,均P<0.001).绘制ROC曲线,NLR曲线下面积为0.733,确定佳截点为2.09,敏感度为58.8%,特异度为86.1%,按此临界点将结直肠癌患者分为高NLR组(≥2.09,67例)和低NLR组(<2.09,49例).RDW曲线下面积为0.672,佳截点为14.1%,敏感度为54.3%,特异度为93.1%,根据RDW水平的不同将患者分为高RDW组(≥14.1%,62例)和低RDW组(<14.1%,54例).高值组和低值组的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部位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结直肠癌患者NLR和RDW水平显著升高,可以作为结直肠癌患者的一个临床辅助诊断指标.

    作者:井丰军;倪勇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四川省绵阳地区健康儿童维生素A,D和E营养水平的分析研究

    目的 了解四川省绵阳地区1~16岁健康儿童维生素A,25-羟基维生素D[(25-(OH)D)]和维生素E水平.方法 以2017年1~12月在绵阳市中心医院儿保门诊接受健康体检的750例健康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按年龄分为3组:婴幼儿1~3岁481例,学龄前(3~6岁)儿童132例,青少年(6~16岁)137例,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检测血清维生素A,25-(OH)D和维生素E水平.结果 血清维生素A,25-(OH)D和维生素E平均水平分别为0.45±o.25 mg/L,27.27±11.38 ng/mL及9.18±5.75 mg/L.血清维生素A水平无年龄差异(x2=1.002,P=0.606),血清25-(OH)D水平(x2=6.843,P=0.033)与维生素E水平(x2=14.922,P=0.001)在不同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维生素A构成比在年龄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5.471,P<0.01),在各年龄组中均存在过量情况,且随着年龄增长呈增加趋势;血清25-(OH)D构成比在年龄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900,P<0.01),其缺乏率和不足率随着儿童年龄增长呈增加趋势;维生素E构成比无年龄差异(x2=7.054,P=0.133),其在各年龄组缺乏率与不足率均较明显,其中学龄前组总体缺乏为严重,达74.2%.结论 四川省绵阳地区1~16岁健康儿童维生素A,25-(OH)D和维生素E的营养状况不容乐观,应提高对脂溶性维生素的监测、预防意识,增加富含维生素A,25-(OH)D和维生素E的食物摄入,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及时补充维生素制剂.

    作者:王晶;王欢欢;张绍城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临床实验室早期诊断ABO-HDN三种增强试验应用比较研究

    目的 探讨《HDN产后免疫血液学试验推荐方案》中增强试验在临床实验室早期诊断ABO系统新生儿溶血病(HDN)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可疑ABO-HDN患儿274例,检测母亲ABO,RhD血型和IgG抗-A/B效价及患儿ABO,RhD血型和三项溶血试验,采用经典抗球蛋白试验(对照组)和《HDN产后免疫血液学试验推荐方案》中的三种增强试验分别是酶处理细胞增强试验(试验组1)、添加低离子强度(LISS)溶液(试验组2)、添加聚乙二醇(PEG)溶液(试验组3)检测游离抗体和放散液抗体,比较四种方法的临床诊断效果.结果 274例患儿确诊ABO-HDN 161例(58.8%),其中A型87例(54.0%),B型74例(46.0%),不同血型患儿HDN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089,P>0.05).161例ABO-HDN患儿中直抗阳性25例(15.5%).对照组放散试验漏检率为5.8%(16/274).试验组游离试验和放散试验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其中试验组1检出率高,试验组3次之,试验组2低于1,3组(x2游离 =46.438,x2放散=37.534,均P<0.05).HDN发病例数和总胆红素水平随着酶处理细胞增强试验放散液抗体效价增高而增加(x2=18.931,F=12.624,P<0.05).结论 酶处理细胞增强试验检出效果佳,能为实验室早期诊断ABO-HDN提供可靠的依据.

    作者:李君;侯金友;张慧;卢焱坤;邹红蕊;张晓磊;张秀梅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人乳头瘤病毒58型L1/E7“假病毒”疫苗的制备及免疫效果评价

    目的 构建人乳头瘤病毒58型L1/E7“假病毒”疫苗,并研究其免疫学特性.方法 采用sf9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表达HPV58 L1蛋白,体外解离重组病毒颗粒,向已经解离的衣壳中加入mE7-pcDNA3.1+质粒,CaCl2室温透析促使病毒样颗粒(VLP)重新聚合,用“假病毒”颗粒滴鼻免疫小鼠,检测小鼠血清IgG,IgA中和抗体以及脾淋巴细胞IFN-γ的分泌水平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反应.结果 SDS-PAGE,Western blot和红细胞凝集实验证实sf9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有效表达有功能活性的HPV58 L1蛋白,HPV58 L1蛋白能够有效的折叠、解聚以及再折叠为VLP.小鼠免疫保护实验发现,用包含有mE7-pcDNA3.1+质粒的HPV58 L1“假病毒”免疫小鼠,抗HPV58L1特异性IgG,IgA明显升高(P<0.001),“假病毒”免疫组产生的IFN-γ明显高于VLP免疫组(P<o.001);“假病毒”免疫过的小鼠脾淋巴细胞可以特异性杀伤Tc-1细胞,引起CTL反应.结论 成功制备了人乳头瘤病毒58型L1/E7“假病毒”疫苗,能诱发免疫动物较强的体液免疫反应,激发保护性抗体的产生.

    作者:王亚婷;李文生;闫小飞;齐宗利;郭华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卫生厅

主办:陕西省临床检验中心,陕西省人民医院